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型黑茶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丹丹 袁超 +3 位作者 刘飞 王淼 薛佳俊 朱希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颗粒型黑茶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并与茯砖茶作比较。方法茶经煮沸、过滤、浓缩,得浓缩液;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和高脂饲料高血脂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组灌胃,考察样品对各组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 目的研究颗粒型黑茶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并与茯砖茶作比较。方法茶经煮沸、过滤、浓缩,得浓缩液;建立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和高脂饲料高血脂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组灌胃,考察样品对各组小鼠血糖的影响,及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记录实验动物的体重变化。结果颗粒型黑茶能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含量,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的水平,提高HDL-C水平,同时发现,颗粒型黑茶可控制小鼠及大鼠体重增长,效果明显,其总体效果优于茯砖茶。结论颗粒型黑茶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同时兼具减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型黑茶 降血糖 降血脂 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加工工艺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吉杰丽 杨勇 +5 位作者 袁丹丹 刘飞 陈晓燕 朱希强 张林军 袁超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2期136-144,共9页
在湖南黑茶系类产品中,茯砖茶的加工过程最复杂、时间最长,茯砖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也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黑茶。本文对近年茯砖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进行综述,并对茯砖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茯砖茶的加工利用奠定... 在湖南黑茶系类产品中,茯砖茶的加工过程最复杂、时间最长,茯砖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也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黑茶。本文对近年茯砖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进行综述,并对茯砖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茯砖茶的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加工工艺 保健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品质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吉杰丽 袁丹丹 +4 位作者 刘飞 杨勇 陈晓燕 郝荣华 朱希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1期52-60,共9页
黑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类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而深受大众喜爱。为了探讨黑茶品质形成的实质,本文从黑茶感官品质的形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方面对黑茶品质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黑茶 感官品质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二乙酯与紫外线复合诱变选育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袁超 袁丹丹 +3 位作者 赵建刚 张金华 刘飞 朱希强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WT(Aspergillus niger WT)的产酶能力。方法用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通过淀粉透明圈法筛选优势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对优势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验证。结果通过DES诱变,得到... 目的通过诱变育种,提高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WT(Aspergillus niger WT)的产酶能力。方法用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通过淀粉透明圈法筛选优势菌株,并通过摇瓶发酵对优势菌株的产酶能力进行验证。结果通过DES诱变,得到一株产酶能力为11 737 U/ml的突变株DES3,较原始菌株黑曲霉WT产酶能力提高30%;将DES3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酶能力为13 858 U/ml的突变株DUV1,产酶能力较DES3提高18%,较原始菌株黑曲霉WT提高53%。结论本论文采用DES和UV复合诱变的方法,有效提高了糖化酶生产菌株黑曲霉WT的产酶能力,对糖化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黑曲霉 硫酸二乙酯 紫外线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茶益生菌种“金花”菌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超 袁丹丹 +3 位作者 王淼 刘飞 朱希强 凌沛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16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提取"金花"菌基因组并测序分析。方法从黑茶中分离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YKY807,提取其基因组,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和Pacbio RSⅡ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序列全长为27 701 366 kb,其GC含量为49.87%。总基因数... 目的提取"金花"菌基因组并测序分析。方法从黑茶中分离得到一株冠突散囊菌,命名为YKY807,提取其基因组,利用三代测序技术和Pacbio RSⅡ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序列全长为27 701 366 kb,其GC含量为49.87%。总基因数量为8405,总基因序列长度为12 750 105 kb,编码基因占基因组的41.5%,编码基因总长度为11 398 657 kb,编码基因平均长度为1356.1 kb。结论已获得冠突散囊菌基因组序列信息,序列已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MAQV0000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基因组测序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