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师从师出: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
被引量:
13
1
作者
曾健坤
罗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师范教育的德育是所育人才能否为师的根本。当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德育面临德与智失谐、德与文失谐、德与行失谐的窘境。师范教育的德育既有普通德育的共性,又有其固有特性,是更为严苛和神圣的德育范式。因此需要用原点思维对师范教育的德...
师范教育的德育是所育人才能否为师的根本。当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德育面临德与智失谐、德与文失谐、德与行失谐的窘境。师范教育的德育既有普通德育的共性,又有其固有特性,是更为严苛和神圣的德育范式。因此需要用原点思维对师范教育的德育进行审慎思考,让师范教育的德育回归“善”之本真,同时将“情”之德育融于现实生活,把德性的养成作为塑造德育格局的重心,进而追求德育的“美”之境界。建构师范教育的德育体系必须立足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下分析当代师范教育的德育理路,探寻师范教育的德育文化语境与路径。从面向“新时代”,植根祖国大地,围绕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在“时间”文化语境、“空间”文化语境和“职业”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凸显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德育的实践逻辑、国际视野和专业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德育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绘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苏丰
胡曼
刘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校本课程深层开发:何以可能
被引量:
24
3
作者
刘丽群
周先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我国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面临着深层困境。从开发的定位来看,主要是对国家预留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极大地限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空间与发展疆域;从开发的主体来看,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缺乏开发的意愿与能力且得不到外部的必要支持...
我国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面临着深层困境。从开发的定位来看,主要是对国家预留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极大地限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空间与发展疆域;从开发的主体来看,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缺乏开发的意愿与能力且得不到外部的必要支持;从知识的来源来看,境域性知识是其主要知识来源,知识的边缘化容易导致课程的边缘化;从开发的路径来看,侧重于开发技术的调整与完善而忽略学校文化的改造与重塑。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首先,应实现文化解围,即从文化传承的多样性来审视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意义与特殊价值;其次,应推行课程同构,即通过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课程共同体实现校本课程的同创共生;最后,应进行路径解锁,即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借互补中消解对峙、走向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
境域性知识
课程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从师出: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
被引量:
13
1
作者
曾健坤
罗璇
机构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英国牛津大学全球与区域研究院
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8-54,共7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编号:201808430339)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湖南高职(专)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本土化研究”(编号:XJK18AZY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师范教育的德育是所育人才能否为师的根本。当下我国师范教育的德育面临德与智失谐、德与文失谐、德与行失谐的窘境。师范教育的德育既有普通德育的共性,又有其固有特性,是更为严苛和神圣的德育范式。因此需要用原点思维对师范教育的德育进行审慎思考,让师范教育的德育回归“善”之本真,同时将“情”之德育融于现实生活,把德性的养成作为塑造德育格局的重心,进而追求德育的“美”之境界。建构师范教育的德育体系必须立足当下中国社会现实,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滋养下分析当代师范教育的德育理路,探寻师范教育的德育文化语境与路径。从面向“新时代”,植根祖国大地,围绕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在“时间”文化语境、“空间”文化语境和“职业”文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凸显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德育的实践逻辑、国际视野和专业属性。
关键词
师范教育
德育
文化语境
Keywords
norm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cultural context
分类号
G6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绘画作品选登
2
作者
苏丰
胡曼
刘芳
机构
湖南
师范
大学美术
学院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校本课程深层开发:何以可能
被引量:
24
3
作者
刘丽群
周先利
机构
湖南
第一
师范
学院
教育
科学
学院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98,共7页
基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新高考背景下湖南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研究”[XJK17ZDWT01]。
文摘
我国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面临着深层困境。从开发的定位来看,主要是对国家预留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极大地限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拓展空间与发展疆域;从开发的主体来看,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缺乏开发的意愿与能力且得不到外部的必要支持;从知识的来源来看,境域性知识是其主要知识来源,知识的边缘化容易导致课程的边缘化;从开发的路径来看,侧重于开发技术的调整与完善而忽略学校文化的改造与重塑。校本课程的深层开发:首先,应实现文化解围,即从文化传承的多样性来审视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意义与特殊价值;其次,应推行课程同构,即通过建立多主体参与的课程共同体实现校本课程的同创共生;最后,应进行路径解锁,即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借互补中消解对峙、走向相容。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国家课程
境域性知识
课程共同体
Key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ate curriculum
conditional knowledge
curriculum community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师从师出:师范教育的德育(树人)之道
曾健坤
罗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绘画作品选登
苏丰
胡曼
刘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校本课程深层开发:何以可能
刘丽群
周先利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