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七例临床误诊分析
1
作者 胡鹏 沈雄杰 李灏宸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脊柱结核的原因,以提高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误诊脊柱结核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有近期牧区旅游史及牛羊接触史;1例... 目的探讨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脊柱结核的原因,以提高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性脊柱炎早期误诊脊柱结核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有近期牧区旅游史及牛羊接触史;1例有肺结核病史;病变部位:腰椎5例、胸椎2例;就诊前均曾自服解热镇痛药物。7例均持续性胸腰背疼痛伴活动受限、间断发热、乏力,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6例,食欲不振5例,脊柱局部压痛、叩击痛3例;肝脾大3例,颈淋巴结增大2例,睾丸疼痛1例。7例均初步诊断为脊柱结核。详细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均有近期牧区旅游或出差史,行结核三项检查均阴性排除结核病,行布鲁菌血清学检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及血清凝集试验均阳性,确诊布鲁菌性脊柱炎。误诊时间10~12 d。确诊后予利福平联合多西环素和(或)头孢曲松抗布鲁菌治疗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预后良好。结论非牧区综合性医院布鲁菌性脊柱炎接诊率极低,接诊医师警惕性低,病史询问不详细,加之结核病史及解热镇痛类药物使用干扰诊断,使得容易误诊脊柱结核。非牧区综合性医院接诊医师应加强对该地区少见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详细追问相关病史,尽早完善相关医技检查,综合分析病情,仔细鉴别诊断,以降低本病早期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布鲁菌病 误诊 脊柱结核 流行病史 发热 腰痛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比较
2
作者 高乐 孙圣礼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0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使用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5例使用神...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使用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5例使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各项围术期指标、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术后1周血肿清除率相当(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d、3d的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相当,其中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的创伤更小,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炎症反应较明显,但神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联合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宇泰 曾昕 +2 位作者 谭澳宇 成伟 刘毅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胆道镜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06月收住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97例;年龄49.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胆道镜在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06月收住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1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97例;年龄49.6±13.5(17~76)岁。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或寒战高热表现。既往上腹部手术史方面,合并肝部分切除术10例,合并胆肠内引流术16例。根据肝胆管结石分型,Ⅰ型(区域型)23例,Ⅱ型(弥漫型)42例,Ⅲ型(附加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02例。结果 本文167例患者手术时间232.87±49.73min,术中失血量113.89±79.41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4±0.71d,术后住院时间8.46±2.65d。术后出现并发症27例:术后出血2例,均行介入栓塞止血;术后切口感染2例,加强换药后好转;术后胆瘘7例,其中1例经B超引导穿刺引流,余6例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后好转;术后结石残留16例,3例术后口服溶石利胆药物后消失,余均术后3月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所有病例均有完整随访,出院后胆管炎发作7例,其中2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后未再发作,余经保守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9例患者结石复发,6例经PTCSL和ERCP取净结石,2例行开腹胆道探查术取石,1例行开腹左半肝切除术取石。结论 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充分术前评估,准确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与胆道镜操作技巧,联合应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心音同步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曹丽萍 范咏梅 肖春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399-404,共6页
心音是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大动脉壁、心室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脏结构异常往往伴随着心音的变化。心脏听诊是获取心音最直接的方式,但结果受医生听诊经验的影响较大。心音图(phonocar... 心音是由心肌收缩、心脏瓣膜关闭和血液撞击大动脉壁、心室壁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机械波,心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心脏结构异常往往伴随着心音的变化。心脏听诊是获取心音最直接的方式,但结果受医生听诊经验的影响较大。心音图(phonocardiogram,PCG)是将心音的振动转变为时间序列振动的波形图。心电心音同步检测(acoustic cardiography,ACG)是一种基于心电心音信号同步采集并分析的新型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及预后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ACG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音 心音图 心电心音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藻丸含药血清调控PTEN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欧阳志 王赫 欧阳慧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目的 研究菊藻丸含药血清调控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方法 8周龄、体重(200±20)g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菊藻丸组和对照组,各6只。各... 目的 研究菊藻丸含药血清调控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方法 8周龄、体重(200±20)g的SPF级Wistar雌性大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菊藻丸组和对照组,各6只。各组分别以5.4 g/(kg·d)菊藻丸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将培养好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20%空白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15%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分别使用含20%空白对照血清和含5%、10%、15%、20%含药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能力、TUNEL染色检测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周期分布、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TE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20%空白血清组比较,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克隆形成率减少、侵袭能力降低(P<0.05);5%、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TEN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5%含药血清组比较,10%、15%、20%含药血清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升高、迁移能力降低、侵袭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TEN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菊藻丸含药血清能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细胞 菊藻丸 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 含药血清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奕轩 陈婷 +1 位作者 黄欣 周文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68-1171,共4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 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常用方法,可及时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濒临死亡的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但AIS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容易出现出血转化(HT),HT作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会抵消或降低静脉溶栓治疗给患者带来的获益,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现主要针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缓解吗啡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莉 张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5期51-54,共4页
电针治疗因其毒副作用小、操作简易便捷、疗效佳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目前,电针在胃肠道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以及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功效得到肯定,其在缓解吗啡耐受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了以往电针治疗与吗啡耐受的... 电针治疗因其毒副作用小、操作简易便捷、疗效佳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目前,电针在胃肠道疾病、神经精神类疾病以及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功效得到肯定,其在缓解吗啡耐受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了以往电针治疗与吗啡耐受的有关研究,结合目前吗啡耐受的相关机制,探讨其缓解吗啡耐受的机制,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解决吗啡耐受这一难题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类药物 吗啡耐受 电针治疗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加速康复外科术中保温技术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毅峰 杨继平 +1 位作者 袁浩 石泽亚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6,共5页
目的提炼加速康复外科术中保温技术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肝癌手术患者,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遵循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系统检索后纳入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共12篇文献,总结最佳证据,制定8项审查指标。对47例肝癌手... 目的提炼加速康复外科术中保温技术的最佳证据并应用于肝癌手术患者,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遵循JBI临床证据应用模式,系统检索后纳入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共12篇文献,总结最佳证据,制定8项审查指标。对47例肝癌手术患者及7名手术室护士开展基线审查,分析障碍因素,进行系统改进,并将证据应用于47例肝癌手术患者。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及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情况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对7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均P<0.01);证据应用后患者术中体温显著高于证据应用前,低体温发生率由85.1%下降至27.7%(P<0.05,P<0.01)。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保温技术用于肝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手术,能维持患者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低体温 保温技术 循证实践 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周金华 王愉思 +2 位作者 盛斌 李新 关蕊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不同分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入院的手术患者47...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H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不同分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入院的手术患者47例(共47髋),其中男13例,女34例;依据Vancouver分型,AG型2例,B1型17例,B2型19例,B3型7例,C型2例;年龄56~94(71.5±8.3)岁。入院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状况,18例(38%)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NRS>3分),患者入院后依据不同分型予相应手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应用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入院及术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9~62(34±11)个月,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分别为(41.8±12.1)分、(89.0±2.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1);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8.0±0.6)分、(0.5±0.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7,P<0.01);B1型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及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30±68)ml、(688±127)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P<0.05);B2型营养不良风险患者及无营养不良风险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6±118)ml、(884±88)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下肢力线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假体松动、脱位等情况。结论: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应依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资料、术中校正分型等制定符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术前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在术前进行营养学的干预或能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严颉 段国平 +1 位作者 胡蓉 曾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mCNV的患者15例1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yopic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m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12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mCNV的患者15例1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1次或1次以上,治疗后随访1.5~28mo,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15例16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治疗1次,7眼治疗2次,3眼治疗3次,重复注射者每次治疗时间间隔均为1mo。治疗前平均眼压(16.44±1.39mmHg)和治疗后末次随访时(16.75±1.41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时BCVA(0.71±0.21)较治疗前(1.14±0.35)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末次随访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287.25±30.31μm)较治疗前(361.63±33.59μ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眼内炎、脑卒中、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在短期内改善mCNV患者的视力,有利于减少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且并发症较少,临床应用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脉络膜新生血管 近视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琦 陈婷 +1 位作者 周芝文 周文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相关酶(SIRT1)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低氧组、SRT1720(SIRT1激动剂)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低氧+SRT1720组、低氧+EX-...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相关酶(SIRT1)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低氧组、SRT1720(SIRT1激动剂)组、EX-527(SIRT1抑制剂)组、低氧+SRT1720组、低氧+EX-527组、低氧+TEMPOL(mitoROS抑制剂)组和低氧+NAC(ROS抑制剂)组。正常组细胞置于正常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低氧模型细胞置于3%O2,5%CO_(2)低氧舱中处理24 h,其余组分别予SRT1720、EX-527、TEMPOL和NAC处理24 h后低氧处理。DHE和MitoSOX染色法检测细胞内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MD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片段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发动蛋白相关GTP酶(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水平,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IL-18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Gasdermin D(GSDMD)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组肺动脉内皮细胞的SIRT1蛋白表达降低(P<0.01),胞内ROS、mitoROS、MDA、NLRP3、Caspase-1、GSDMD、Drp1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均升高(P均<0.01),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Mfn2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1)。与低氧组相比,低氧+SRT1720组、低氧+TEMPOL组和低氧+NAC组人肺动脉内皮细胞的SIRT1蛋白表达增加(P均<0.05),胞内ROS、mitoROS、MDA、NLRP3、Caspase-1、GSDMD、Drp1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均降低(P均<0.05),MMP水平、Mfn2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1);而低氧+EX-527组人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胞内ROS、mitoROS、MDA、NLRP3、Caspase-1、GSDMD、Drp1蛋白表达和炎症因子IL-18和IL-1β水平均升高(P均<0.05),MMP水平、Mfn2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SIRT1可通过抑制线粒体ROS的形成和NLRP3介导焦亡发生,对低氧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低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相关酶 线粒体活性氧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片段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实习护生实施专项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教学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文瑶 蔡益民 +1 位作者 吴贤琳 赵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取的60名实习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实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简介、护士行为规范、实习护生管理制度、人际沟通、职业道德、...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实习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取的60名实习护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实习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院简介、护士行为规范、实习护生管理制度、人际沟通、职业道德、职业前景规划等。观察组在常规实习岗前培训后开展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每周1次,每次2 h,总共培训6次。培训后采用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和团体辅导主观评价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职业生涯状况总分及职业认同、职业满意度、组织承诺3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对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活动评价总均分为9.03±0.20。结论实习护生对开展专项职业规划团体辅导活动的满意度较高,此活动可显著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有利于帮助实习护生坚定职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临床护理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 岗前培训 团体辅导 临床实习 职业满意度 组织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欧阳灿辉 张弛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1-94,共4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的疾病。目前,抗甲状腺药物仍然是我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基石,然而停药复发率高,其复发风险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明确复发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的疾病。目前,抗甲状腺药物仍然是我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基石,然而停药复发率高,其复发风险在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明确复发影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这类数据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为特定患者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既往研究表明,年龄较小、男性、吸烟、大型甲状腺肿、严重的生化疾病和较高水平的抗体等临床参数及CTLA-4、CD40基因多态性等遗传参数是导致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预后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海燕 胡立珍 +1 位作者 杨红梅 赵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9期1724-1728,共5页
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时极易发生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患者皮下注射LMWH的不良反应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因为注射方法不规范。因此,正确、规范的注射方法... 低分子肝素(LMWH)皮下注射时极易发生疼痛、皮下出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患者皮下注射LMWH的不良反应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数是因为注射方法不规范。因此,正确、规范的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治疗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本文综述了LMWH皮下注射时部位的选择、注射器大小、注射前排气、进针角度、注射细节、注射部位轮换方法、两注射点间距、注射时间、注射后局部按压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最新研究进展,为LMWH皮下注射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ACR TI-RADS风险分层和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在结节性质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付志远 寻艳香 陈红天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2017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ACR TI-RADS)风险分层、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在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6... 目的分析2017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ACR TI-RADS)风险分层、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在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36例存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均行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结节进行ACR TIRADS风险分层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所有甲状腺结节均行手术切除,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CR TI-RADS风险分层及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在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价值[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255个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良性、恶性分别为71、184个。255个甲状腺结节的ACR TI-RADS风险分层为TR2 12个、TR3 16个、TR4 51个、TR5 176个。与病理金标准比较,TR2、TR3、TR4、TR5结节恶性率分别为8.3%(1/12)、6.3%(1/16)、41.2%(21/51)、91.5%(161/176)。当AUC为0.850(95%CI:0.789~0.911)时,Yonden指数最大所对应的ACR TI-RADS风险分层最佳诊断界值为>TR4类(TR1~4类为超声诊断良性,TR5类为超声诊断恶性);以TR3类为界(TR1~3类为超声诊断良性,TR4~5类为超声诊断恶性)时,Yonden指数为0.355,ACR TI-RADS风险分层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1.6%、98.9%、36.6%、80.2%、92.9%;以TR4类为界(TR1~4类为超声诊断良性,TR5类为超声诊断恶性)时,Yonden指数为0.664,ACR TI-RADS风险分层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5.1%、87.5%、78.9%、91.5%、70.9%。255个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总得分值范围为2~14分,其中2、3、4、5、6、7、8、9、10、11、12、13、14分结节分别有12、16、28、14、9、38、12、42、39、1、27、16、1个,与金标准比较,结节恶性率分别为8.3%(1/12)、6.3%(1/16)、32.1%(9/28)、35.7%(5/14)、77.7%(7/9)、86.8%(33/38)、50.0%(6/12)、97.6%(41/42)、97.4%(38/39)、100%(1/1)、92.5%(25/27)、100%(16/16)、100%(1/1)。当AUC为0.895(95%CI:0.848~0.941),Yonden指数最大所对应的最佳诊断界值为5.5分,当结节总得分值≥6分时,Yonden指数为0.674,超声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PPV及NPV分别为87.1%、91.3%、76.1%、90.8%及77.1%。与ACR TI-RADS风险分层比较,结节总得分值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价值高(AUC分别为0.850、0.895,Z=2.907,P<0.01)。结论 ACR TI-RADS风险分层与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TR4类和5.5分,ACR TI-RADS风险分层与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且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鉴别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7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甲状腺结节超声声像图赋值评分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阴茎的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侯昱竹 郭玺 段燚星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98-101,共4页
CP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病因和获得性病因两种,先天性病因主要有阴茎肉末发育异常、阴茎筋膜发育不良、阴茎根部韧带缺失及阴茎皮肤过短等,获得性病因主要有过度肥胖、包皮环切术治疗失败、外伤及炎症等。手术矫正是CP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CP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病因和获得性病因两种,先天性病因主要有阴茎肉末发育异常、阴茎筋膜发育不良、阴茎根部韧带缺失及阴茎皮肤过短等,获得性病因主要有过度肥胖、包皮环切术治疗失败、外伤及炎症等。手术矫正是CP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早期进行手术矫正治疗。CP的手术切口有包皮口、阴茎根部、阴茎背侧及阴茎腹侧等入路,改良Devine术是最常用的CP术式。术中阴茎根部应切断悬韧带的浅部保留深部悬韧带,阴茎白膜与根部真皮层缝合,固定针数没有特殊要求。CP近期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包皮水肿、皮瓣坏死、尿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包皮内板赘生、转移皮瓣赘生、系带残留过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阴茎 阴茎肉末发育异常 阴茎筋膜发育不良、阴茎根部韧带缺失 改良DEVINE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萱 袁平 +2 位作者 李珍 戴香桂 秦月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84-87,共4页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可有效控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PRF已有多种衍生物,如富白细...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作为新型生物材料,可有效控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糖尿病足溃疡等慢性创面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PRF已有多种衍生物,如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注射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钛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等,不同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保留时间等存在差异,为患者创面修复提供了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PRF联合其他材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挥协同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的同时,可减轻炎症,减少瘢痕形成,减轻伤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内膜肉瘤合并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卓宇 龙湘党 +3 位作者 谢娟娟 毛志群 周庆 陈志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5-595,601,共2页
1病例简介女,48岁,主诉:间断咳嗽、咳痰1年,加重伴咯血、气促15 d。于当地医院行抗结核治疗无效。肺动脉增强CT:增强扫描后肺动脉主干及左上肺动脉可见局限性囊状突出,较大者截面约29 mm×23 mm,周围见低密度影环绕。CT增强扫描(图... 1病例简介女,48岁,主诉:间断咳嗽、咳痰1年,加重伴咯血、气促15 d。于当地医院行抗结核治疗无效。肺动脉增强CT:增强扫描后肺动脉主干及左上肺动脉可见局限性囊状突出,较大者截面约29 mm×23 mm,周围见低密度影环绕。CT增强扫描(图1A)提示:肺动脉主干及左上肺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形成;肺动脉主干、肺动脉瓣上及双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栓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管肉瘤 动脉瘤 假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病理学 外科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Castleman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君 伍希 +2 位作者 肖旭平 刘斌 马丽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Castleman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点,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患者中,以... 目的探讨头颈部Castleman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点,并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3年1月~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头颈部Castleman病患者中,以头颈部单发或多发无痛性肿物起病,临床分型7例均为局灶型;病理分型6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混合型。治疗上均行手术切除肿物。随访9~8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头颈部Castleman病确诊需通过病理学检查;临床分型以局灶型为主,病理分型多为透明血管型,手术切除肿物可有效治疗,若出现复发可辅以药物治疗;局灶型患者预后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Neoplasms) 巨淋巴结增生(Giant Lymph Node Hyperplasia) 诊断(Diagnosis) 外科手术(Surgical Procedures Opera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黎亦琪 谭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82-585,共4页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多发生于烧伤、创伤、外科手术后,可出现于全身各部位。出现增生性瘢痕的皮肤通常质地较硬,且凸出于正常皮肤表面,影响美观的同时可能会伴随瘙痒、疼痛甚至是炎症。引发增生性瘢痕产生的因素较多,其主要... 增生性瘢痕是病理性瘢痕的一种,多发生于烧伤、创伤、外科手术后,可出现于全身各部位。出现增生性瘢痕的皮肤通常质地较硬,且凸出于正常皮肤表面,影响美观的同时可能会伴随瘙痒、疼痛甚至是炎症。引发增生性瘢痕产生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形成原因为皮肤遭受创伤后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蛋白不同程度沉积,在长期炎症环境的作用下即可出现增生性瘢痕。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通常采用压力治疗、聚硅酮治疗、手术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均可对增生性瘢痕起到一定改善效果。自体脂肪移植、基因治疗以及光动力疗法(PDT)是近年来增生性瘢痕治疗关注度较高的治疗方式。现就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一回顾性总结,希望对临床治疗增生性瘢痕起到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发生机制 中西医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