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叙事 被引量:13
1
作者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5,共8页
哲学的叙事就是有关生命和生活的道德叙事,道德叙事的主体通过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中的事件叙述,呈现或揭示隐藏在这些体验、经历、事件或行为背后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创造出生命或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存在形式和生活运行轨迹表明道... 哲学的叙事就是有关生命和生活的道德叙事,道德叙事的主体通过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中的事件叙述,呈现或揭示隐藏在这些体验、经历、事件或行为背后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以创造出生命或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存在形式和生活运行轨迹表明道德叙事的主体是一个在时间流逝中呈现的历史主体;有意义的人生和道德生活表明道德叙事是基于一个统一主题对人性目的的理解。"道德主体""历时性""人性目的论""主题统一性"和"可理解性"构成了道德叙事的基本要素。这些基本要素通过"道德训诫"把"未受教化而偶然所是的人"转化为"实现其目的而可能所是的人",这是人类深层次的道德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叙事 道德主体 个体叙事 集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认同”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7
2
作者 余露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3-110,共8页
在政治社会日趋多元且彼此间交往日渐频繁深入的今天,凝聚社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是每个政治社会的首要任务。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政治认同建设进路,厘清“政治认同”的概念和内涵便成为必由之路。“政治认同”的哲学诠释试图从自我认同出... 在政治社会日趋多元且彼此间交往日渐频繁深入的今天,凝聚社会共识、增进政治认同是每个政治社会的首要任务。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政治认同建设进路,厘清“政治认同”的概念和内涵便成为必由之路。“政治认同”的哲学诠释试图从自我认同出发,将政治认同视作一类特殊的规范认同,即个体与政治共同体/社群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个体认肯并归属于政治共同体/社群;与此同时,政治共同体/社群赋予个体某一特殊身份,进而赋予个体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兼顾政治认同对象及主体的二元视角,有助于我们理解身份/认同政治对承认的诉求,更有利于我们促进诸身份/认同进行“视域融合”,达成社会共识,形成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政治认同 自我认同 认同政治 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的道德规范性理论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8,共7页
康德主义被认为是有关规范性解释的主流思想之一。然而,作为康德主义的源头,康德本人是如何处理规范性问题的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到康德的文本,可以发现,绝对命令或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可检验程序表现出一种逻辑结构的规范性,这种... 康德主义被认为是有关规范性解释的主流思想之一。然而,作为康德主义的源头,康德本人是如何处理规范性问题的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到康德的文本,可以发现,绝对命令或道德法则作为一种可检验程序表现出一种逻辑结构的规范性,这种规范性关联人性表现出对自由意志自律的尊重,这种尊重既从普遍理性的角度证成了道德规范性,也为道德规范性提供了实践性动机的解释。然而,如果试图在实际生活中为行为者提供实然的道德规范性指导,就需要进一步发展主体间的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 自由意志 绝对命令 道德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学视域下的自我认同问题 被引量:5
4
作者 余露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62,共7页
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 人类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因而,"自我"就成为个体必须面对的问题。个体在找寻"自我"时会遭遇两类不同的问题:什么使得自我在不同的时刻保持同一?哪些行为、经历、信念、价值、欲望和品格特征等归属于自我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前者是本体认同,它关切个体在时间流变中如何保持同一;后者是规范认同,它关切个体在不同语境下确认相关特征、获得归属感并相应地行动、生活。两者相互区分却又彼此关联,它们共同勾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概念,将自己识别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意义,与之相应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探讨和实践也得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同 同一 自我 本体认同 规范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的伦理叙事 被引量:4
5
作者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9,共7页
在伦理生活中,人们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形成伦理叙事。生命和生活本身是伦理叙事的起点,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命和生活则是伦理叙事想要达到的目的,而连接起点和目的的桥梁则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构建起来的各种伦理训诫。伦理叙事... 在伦理生活中,人们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形成伦理叙事。生命和生活本身是伦理叙事的起点,有价值和意义的生命和生活则是伦理叙事想要达到的目的,而连接起点和目的的桥梁则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构建起来的各种伦理训诫。伦理叙事基于人性表现为个体叙事和集体叙事。儒家通过集体叙事表现出内省自觉、群体本位、追求礼教和追求和谐的伦理精神,通过个体叙事表现出追求人格完满的伦理精神,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叙事,凝聚出了独特的中国伦理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伦理叙事 个体叙事 集体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政治社会的共享目的——以罗尔斯为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余露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19,共7页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 罗尔斯一方面恪守自由主义的中立原则,另一方面又拒斥霍布斯式的"私人社会",认为良序社会的正义原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一种内在善,是公民应为之奋斗的共享的终极目的,两者形成了紧张关系。为了解释其张力,罗尔斯援引奥克肖特关于事业联合体和公民联合体的区分指出,有着共享目的的政治社会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共同体,而只是实践联合体(公民联合体),它相容于中立原则。但事实上,对于罗尔斯而言,中立原则和共享目的的和解依赖于更深层次的共享——对自由及其相关价值的共享。正是奠基于这两个层次的共享目的,政治认同得以确立,"稳定性论证"才得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社会实践 联合体 政治正义 共享目的 政治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赫斯特豪斯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文贤庆 李仁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3,共9页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的可能性,而且发展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然而,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赫斯特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幸福、美德和目的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经验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另一方面,赫斯特豪斯在吸收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道德心理学和伦理自然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 亚里士多德 美德伦理学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规范理论的美德伦理学——基于正确行为的说明 被引量:1
8
作者 文贤庆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4-111,共8页
自从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它一直受到无法为正确行为提供有效说明的质疑。面对这种质疑,美德伦理学家在最近30年来积极应对,至少发展出以下三种流行的形式:以赫斯特豪斯为代表的合格行为者理论,以斯洛特为代表的基于行为者理论和以斯旺... 自从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它一直受到无法为正确行为提供有效说明的质疑。面对这种质疑,美德伦理学家在最近30年来积极应对,至少发展出以下三种流行的形式:以赫斯特豪斯为代表的合格行为者理论,以斯洛特为代表的基于行为者理论和以斯旺顿为代表的目标中心理论。这三种形式分别通过强调有美德之人的典型行为、行为动机和击中美德行为的目标给出有关正确行为的说明。这些说明不但给出了有关正确行为的一般框架结构,而且为正确行为的评价留下了独立空间。基于此,美德伦理学捍卫了自己作为一种规范伦理学的立场。这种规范性立场不仅体现在有关行为评价的理论说明,而且尤其体现在提供有关行为引导的实践问题的多元主义答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德伦理学 正确行为 合格行为者理论 基于行为者理论 目标中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范性判断
9
作者 文贤庆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5,63,共7页
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我们总被告知应该如何行动。这实际上表达了关于行动的一个规范性判断。然而,规范性判断是否具有普遍客观性却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本文通过依次考察西方当代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有关该观点的论证表明,规范性判断是我们道... 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我们总被告知应该如何行动。这实际上表达了关于行动的一个规范性判断。然而,规范性判断是否具有普遍客观性却受到了很大的质疑。本文通过依次考察西方当代几个著名的哲学家有关该观点的论证表明,规范性判断是我们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而且,它不但具有客观性,还具有实践性,正是这种客观性与实践性的双重特征使得规范性判断能够成为我们的日常行动的道德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性判断 奎因 丹西 拉兹 斯坎伦 约书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自我概念中的循环问题——一种表象主义批判的视角
10
作者 肖根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康德通过对休谟和笛卡尔关于自我问题的诊断,发现自我只能作为毫无内容的先验主体,对自我的追问无法通过直接认识,只能诉诸回溯性的反思模式。但是对自我的反思出现了循环论的问题,对自我的反思事先预设了对自我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康德... 康德通过对休谟和笛卡尔关于自我问题的诊断,发现自我只能作为毫无内容的先验主体,对自我的追问无法通过直接认识,只能诉诸回溯性的反思模式。但是对自我的反思出现了循环论的问题,对自我的反思事先预设了对自我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康德表象主义立场的分析,发现自我循环的问题不可避免,只有否定表象主义路线才有可能解决。通过对康德之后的反表象主义路径的分析,发现只有恢复行动的本原地位才能解决康德自我概念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先验 循环问题 表象主义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