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考察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朝暾 肖震 +3 位作者 周熙 陈佳 陈波 刘中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8-633,共6页
家福捕鸟蛛(Selenocosmia jiafu)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边远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和毒性较强的蜘蛛新种。为了对家福捕鸟蛛粗毒成分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和十二烷基... 家福捕鸟蛛(Selenocosmia jiafu)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广西、云南等边远山区、中等个体、产毒量较大和毒性较强的蜘蛛新种。为了对家福捕鸟蛛粗毒成分进行初步探索,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粗毒多肽和蛋白质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福捕鸟蛛粗毒经色谱分离后得到40多个色谱峰,经质谱鉴定得到238个多肽,且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呈现出双峰分布,其中62.5%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3 000-4 500之间,33.2%的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3 000之间。这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布模式不同于其他已经报道的蜘蛛粗毒中多肽的分布模式。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下的多肽分子,粗毒在50、72和90 kD附近有3条明显的条带,粗毒电泳条带经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主要是一些血蓝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钙蛋白酶等。说明家福捕鸟蛛粗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种类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多肽 蛋白质 蜘蛛粗毒 家福捕鸟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规律运动调控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适应性机制
2
作者 袁顺灵 彭美 +6 位作者 向逸 杨启明 雷勇 刘文锋 刘霞 汤长发 印大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9-1501,共13页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VO_(2max))60%~65%逐渐递增到70%~75%的10周中等强度规律运动。HE染色结果显示,规律运动改善了老年大鼠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的结构。TUNEL检测出所有老年大鼠纹状体均出现细胞凋亡核。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纹状体基质间区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了68.24%(P<0.01),而纹状质间区凋亡指数下降了43.14%(P<0.05)。亲和素珠富集和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离鉴定羰基化蛋白质。进一步使用MASCOT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显示,羰基化蛋白质涵盖28种氧化修饰位点。其中鉴定出Con-SED组羰基化蛋白质有14-3-3蛋白(e)和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A2B1)等69个;而Aero-EXE组羰基化蛋白质有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选择性通道1(VDAC1)和VDAC2等7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羰基化蛋白质的氧化修饰位点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14-3-3蛋白(e)和HNRNPA2B1羰基化蛋白质与细胞凋亡有着重要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的大鼠纹状体SOD和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1/mTOR和CAMKⅡα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规律运动刺激了抗氧化系统的适应,改善了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14-3-3蛋白(e)和HNRNPA2B1等蛋白质羰基化,维护了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细胞凋亡的稳态,其机制是通过上调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促进BDNF的表达,进一步激活并上调下游PI3K/AKT/mTOR和CAMKs信号通路而调控纹状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运动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14-3-3蛋白(e) 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2/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的化学合成与氧化复性及其钠通道活性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全妙华 曾雄智 +2 位作者 皮建辉 邓梅春 梁宋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4,共4页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mol/L Tris-HCl缓冲液、...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mol/L Tris-HCl缓冲液、pH7.50、1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mg/L、复性温度为4℃。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 敬钊毒素-V剪切体 复性 钠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捕鸟蛛毒素-Ⅲ的固相化学合成和氧化复性
4
作者 皮建辉 全妙华 曾雄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9-403,共5页
应用芴甲氧羰基(Fm o c)固相化学合成了海南捕鸟蛛毒素-Ⅲ,并优化了其最佳氧化复性条件。最佳的氧化复性条件为pH7.5的重蒸水溶液体系,样品质量浓度为0.1g/L,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分别为1.0mm o l/L和0.1mm o l/L、L-A... 应用芴甲氧羰基(Fm o c)固相化学合成了海南捕鸟蛛毒素-Ⅲ,并优化了其最佳氧化复性条件。最佳的氧化复性条件为pH7.5的重蒸水溶液体系,样品质量浓度为0.1g/L,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的浓度分别为1.0mm o l/L和0.1mm o l/L、L-A rg浓度为1.0m o l/L。复性产物经质谱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 607.68;与天然毒素等量混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单一峰;膈神经-膈肌标本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毒素具有与天然毒素相同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可确定二者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化学合成 海南捕鸟蛛毒素-Ⅲ 氧化复性 结构与功能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SHV编码vGPCR影响斑马鱼胚胎血管发育
5
作者 肖俊 徐旸 +2 位作者 郑洁莹 刘利群 冯浩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2,F0003,共7页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v GPCR)是病毒致瘤蛋白,能够促使宿主血管增生以及肿瘤发生.本研究采用显微注射法将v GPCR基因导入单细胞期斑马鱼受精卵;利用形态学观察、RTPCR、血管生成定量分析和血管染色法分析v... 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v GPCR)是病毒致瘤蛋白,能够促使宿主血管增生以及肿瘤发生.本研究采用显微注射法将v GPCR基因导入单细胞期斑马鱼受精卵;利用形态学观察、RTPCR、血管生成定量分析和血管染色法分析v GPCR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v GPCR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形态发育无明显影响,但能导致斑马鱼胚胎肠下静脉血管形态产生畸形.本研究首次表明斑马鱼能够成为v GPCR致病机理研究的模式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GPCR 斑马鱼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rc10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闵璐 周云雷 +2 位作者 周煌 吴秀山 袁婺洲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1,共4页
Lrrc10是一个心脏特异表达基因.为了深入研究Lrrc10在心脏发育中的功能,需要获得Lrrc10蛋白并制备其抗体.以小鼠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Lrrc10部分编码区序列,然后将其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获得原核表达载体.重组子经酶切... Lrrc10是一个心脏特异表达基因.为了深入研究Lrrc10在心脏发育中的功能,需要获得Lrrc10蛋白并制备其抗体.以小鼠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Lrrc10部分编码区序列,然后将其连接到pGEX-4T-1载体上获得原核表达载体.重组子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BL21,并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GST亲和层析法亲和纯化,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获得了Lrrc10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及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Lrrc10多克隆抗体,为Lrrc10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rc10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nulp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龚琳 王跃群 +5 位作者 袁婺洲 莫小阳 万永奇 江志钢 吴秀山 李永青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3,共5页
为了利用果蝇模型研究nulp1蛋白在早期心脏发育中的功能,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果蝇nulp1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并插入到pET28a表达载体中.之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Rosetta(DE3);通过IPTG诱导表达His-nulp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采用Ni2... 为了利用果蝇模型研究nulp1蛋白在早期心脏发育中的功能,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果蝇nulp1基因的部分编码区并插入到pET28a表达载体中.之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E.coli)Rosetta(DE3);通过IPTG诱导表达His-nulp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采用Ni2+金属螯合层析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对抗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f-nulp1多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果蝇心脏发育的分子机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lp1 果蝇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loc558117基因的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志 姚立群 +3 位作者 雷孝锋 王琨 莫小阳 吴秀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loc558117基因是trim45在斑马鱼中的同源基因,小鼠及果蝇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与血细胞发育有关.利用PCR技术扩增斑马鱼loc558117基因部分编码区,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ET-28a-loc558117)... loc558117基因是trim45在斑马鱼中的同源基因,小鼠及果蝇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与血细胞发育有关.利用PCR技术扩增斑马鱼loc558117基因部分编码区,并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ET-28a-loc558117)转入Rosseta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is柱子亲和纯化,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获得了loc558117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及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loc558117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loc558117功能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loc558117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运动对增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凋亡与自噬及PGC-1α信号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锋 魏霞 +4 位作者 张冰侠 印大中 汤长发 唐利花 陈宗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5,共8页
目的:探讨规律性运动对骨骼肌肌纤维增龄性老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及PGC-1α信号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3月龄(青年,n=20)、13月龄(中年,n=24)和22月龄(老年,n=24)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Y-SED)、青年... 目的:探讨规律性运动对骨骼肌肌纤维增龄性老化过程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及PGC-1α信号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健康雄性3月龄(青年,n=20)、13月龄(中年,n=24)和22月龄(老年,n=24)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Y-SED)、青年运动组(Y-EX);中年对照组(M-SED)、中年运动组(M-EX);老年对照组(O-SED)和老年运动组(O-EX)。对照组3组静息,运动组3组实施10周规律的递增负荷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采用HE染色检测肌纤维纵横两个面的形态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SOD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凋亡,免疫印迹法等检测自噬及PGC-1α通路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1)HE染色显示规律有氧运动提高了增龄性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的成束性和紧密性,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其提高了SOD表达水平。(2)各年龄对照组大鼠比目鱼肌细胞凋亡的增加呈现增龄性趋势,而规律有氧运动各年龄大鼠凋亡指数分别增加了7.55%、20.26%(Ρ<0.05)和14.52%(Ρ<0.05)。(3)各年龄对照组大鼠自噬基因LC-Ⅲ呈现增龄性降低趋势,规律有氧运动各年龄大鼠的LC-Ⅲ均显著上升(Ρ<0.01),各年龄运动组自身LC-Ⅲ却呈现增龄性上升趋势。(4)与相对应的对照组相比较,规律有氧运动各年龄大鼠自噬因子Beclin1表达均显著上升(Ρ<0.05),其中Y-EX组上升最显著(Ρ<0.01),各年龄运动组自身Be-clin1的表达水平却呈现增龄性降低趋势。(5)与Y-SED组相比,M-SED组的PGC-1α表达水平增加,但O-SED组比Y-SED和M-SED两组的PGC-1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Ρ<0.01)。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较,Y-EX和M-EX两组PGC-1α表达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与O-SED组相比,O-EX组PGC-1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Ρ<0.01,Ρ<0.05)。结论:自噬与凋亡两者之间的平衡稳定关系影响着比目鱼肌增龄性老化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氧运动对增龄性老化大鼠比目鱼肌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出现增龄性变化,其机制是通过激发Beclin1和PGC-1α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而达到调节比目鱼肌的生物学功能与改善骨骼肌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有氧运动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心脏标记基因VMHC多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琨 满贤 +6 位作者 刘华友 李志 李发祥 赵阳 廖四芳 吴秀山 袁婺洲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斑马鱼基因VMHC(Ventricular myosin heavy chain)是心脏发育早期的标志基因,制备该基因多抗血清,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VMHC基因中特异性强、具亲水性的一段核苷酸序列(3 772~4 221 bp),通过PCR扩增,将片段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 斑马鱼基因VMHC(Ventricular myosin heavy chain)是心脏发育早期的标志基因,制备该基因多抗血清,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选择VMHC基因中特异性强、具亲水性的一段核苷酸序列(3 772~4 221 bp),通过PCR扩增,将片段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通过原核诱导表达获得含有表达目的片段的融合蛋白,以该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获得VMHC多克隆抗鼠血清.对该多抗血清抗体进行验证,结果具有很好特异性和较高效价,可以用作western-blot、免疫印迹等试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MHC 标记基因 融合蛋白 多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不同海拔高住低练对大鼠心肌VEGF和HSP70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锋 汤长发 +2 位作者 印大中 瞿树林 龚晓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住低练对大鼠心肌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C)、14.5%O2低氧暴露组(14.5%O2LH)、12.7%O2低氧暴露组... 目的:探讨模拟不同海拔高住低练对大鼠心肌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C)、14.5%O2低氧暴露组(14.5%O2LH)、12.7%O2低氧暴露组(12.7O2LH)、常氧训练组(TL)、14.5%O2高住低练组(14.5%O2LiLo)、12.7%O2高住低练组(12.7%O2HiLo),每组8只。采用20.9%、14.5%和12.7%三种氧浓度暴露和运动强度逐渐递增的高住低练模型,两LH组每天在低压氧舱中放置22 h后2 h舱外常氧生活,两HiLo组每天在低压氧舱中放置22 h后常氧生活1 h,再常氧训练1 h,所有进行低氧暴露的动物每周实验6天;TL组和两HiLo组进行一次5~10 min跑台适应性训练(速度为16 m/min,坡度为0)后,每天训练速度为35m/min,运动时间从30 min至60 min递增,每3天增加5 min,每天训练1次,每周6天,共4周。实验方案结束后24 h,麻醉大鼠取大鼠心尖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和HSP70表达。结果:(1)与C组比较,14.5%O2LH组、TL组和12.7%O2的HiLo组VEGF阳性物质表达量显著增加(Ρ<0.05),12.7%O2LH组增加不显著(Ρ>0.05),而14.5%O2HiLo组表达量增加非常显著(Ρ<0.01);14.5%O2LH组VEGF阳性物质表达量较12.7%O2LH组显著增加(Ρ<0.05),12.7%O2HiLo组比14.5%O2HiLo组显著降低(Ρ<0.05),14.5%O2HiLo组VEGF阳性物质表达量较14.5%O2LH组显著增加(Ρ<0.05)。(2)与C组相比较,14.5%O2LH组、14.5%O2和12.7%O2两HiLo组HSP70阳性物质表达量增加(Ρ<0.05),12.7%O2LH组表达最明显,而TL组增加不显著(Ρ>0.05);14.5%O2LH和HiLo两组HSP70阳性物质表达量分别比12.7%O2LH和HiLo两组显著降低(Ρ<0.05),而两LH组HSP70阳性物质表达量分别与两HiLo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Ρ>0.05)。结论:单纯低氧暴露、常氧运动及高住低练三种应激因素均诱导细胞保护性蛋白VEGF和HSP70表达;14.5%O2HiLo组的VEGF表达最显著,而12.7%O2LH组的HSP70表达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住低练 心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钊毒素-Ⅴ的合成、复性及其钾通道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雄智 邓梅春 +2 位作者 孙正华 王贤纯 梁宋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3-468,共6页
敬钊毒素-Ⅴ(jingzhaotoxin-Ⅴ,JZTX-Ⅴ)是从敬钊缨毛蛛粗毒中纯化得到的一种新型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抑制剂.为了深入研究该毒素的功能,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JZTX-Ⅴ,合成多肽经谷胱甘肽法氧化复性后,利用反相高... 敬钊毒素-Ⅴ(jingzhaotoxin-Ⅴ,JZTX-Ⅴ)是从敬钊缨毛蛛粗毒中纯化得到的一种新型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通道抑制剂.为了深入研究该毒素的功能,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JZTX-Ⅴ,合成多肽经谷胱甘肽法氧化复性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进行分离纯化.复性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经质谱测定为3605.51,而与天然毒素混合进行HPLC共洗脱实验时也只得到单一峰.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显示,JZTX-Ⅴ能够抑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上的A型钾电流,却对外向延迟整流钾电流没有影响,对处于静息关闭状态的A-型钾通道也表现出较高的亲和性.JZTX-Ⅴ对A型钾通道的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从性,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52.3nmol/L·JZTX-Ⅴ通过引起A型钾通道的活化曲线往去极化方向漂移,和失活曲线往超极化方向漂移来改变通道的门控特征.目前的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JZTX-Ⅴ的功能研究及分子改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钊毒素-Ⅴ(JZTX-Ⅴ) 固相多肽合成 氧化复性 全细胞记录 钾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敬钊毒素-I的磷脂膜结合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雄智 皮建辉 梁宋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5-829,共5页
敬钊毒素-I(JZTX-I)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I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I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 敬钊毒素-I(JZTX-I)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I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I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I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nm的蓝移以及7.4和8.0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I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I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谱 单层小脂质体 敬钊毒素-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胳石化症(II型)家系突变基因筛查研究初报
14
作者 朱传炳 李芳 +5 位作者 吴嵩龄 李永青 王跃群 袁婺州 邓云 吴秀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5,共2页
为寻找骨胳石化症II的致病基因,从一患该病的家系成员收集血液,制备基因组DNA.应用PCR(聚合链式反应)技术和直接测序分析ClCN7的24个外显子,寻找基因变异.结果表明,除一些内含子中存在个别多态性外,所有成员均未检测到ClCN7基因突变,提... 为寻找骨胳石化症II的致病基因,从一患该病的家系成员收集血液,制备基因组DNA.应用PCR(聚合链式反应)技术和直接测序分析ClCN7的24个外显子,寻找基因变异.结果表明,除一些内含子中存在个别多态性外,所有成员均未检测到ClCN7基因突变,提示该基因不是本病常见的致病基因,在这个家系中ADOII可能归因于其他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胳石化症 ClCN7 突变分析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有氧运动对大鼠纹状体miRNA207/542及下游靶信号通路的影响
15
作者 刘文锋 印大中 +2 位作者 汤长发 唐利花 陈宗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00-409,415,共11页
目的:采用规律有氧运动干预不同年龄大鼠,基于mi 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旨在寻找运动适应性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作用的靶标,挖掘关键的可解释运动适应性作用机理的靶标基因的生物功能。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3月龄(青年,n=20)、13月... 目的:采用规律有氧运动干预不同年龄大鼠,基于mi RNA表达谱芯片技术,旨在寻找运动适应性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早期作用的靶标,挖掘关键的可解释运动适应性作用机理的靶标基因的生物功能。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3月龄(青年,n=20)、13月龄(中年,n=24)和22月龄(老年,n=24)SD大鼠,每个年龄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Y-SED,n=10)、青年运动组(Y-EX,n=10),中年对照组(M-SED,n=12)、中年运动组(M-EX,n=12),老年对照组(O-SED,n=12)和老年运动组(O-EX,n=12)。三组对照组安静饲养;三组运动组进行10周递增负荷中等强度的规律有氧跑台运动。每周进行体重监控;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脑纹状体形态学变化;采用mi RNA微阵列芯片mi RCURYTM LNA Array(v.18.0)等方法分析miRNAs差异表达谱,使用q RT-PCR等对筛选重要差异mi RNA及其相关通路的mRNA表达进行验证与研究。结果:大鼠纹状体的形态学变化明显呈现增龄性变化,实施规律有氧运动后,各年龄组相应地出现线团状的基质部分明显紧凑,之间间隙非常紧密,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排列有序,数量明显增加。mi RNA微阵列芯片数据结果显示,发生2倍及以上变化差异的miRNAs有26个,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筛查出规律有氧运动上调mi RNA207和下调mi RNA542的表达,mi RNA207和mi RNA542所作用的下游基因PI3K、Akt和m TOR mRNA表达呈现增龄性下调,与对照组M-SED和O-SED相比较,M-EX和O-EX组PI3K、Akt和m TOR mRNA表达上调(P<0.05,P<0.01)。Vdac1 mRNA呈现增龄性上升趋势,与各年龄安静组相比较,运动组Ca MKIIα和Vdac1 mRNA表达上调显著(P<0.05)。结论:规律有氧运动通过上调mi RNA207和下调mi RNA542的表达而激活大鼠纹状体的PI3K/Akt/m TOR和Ca MKIIα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调控纹状体的生物学功能和改善神经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纹状体 老化 miRNA207 miRNA542 PI3K Akt MTOR CAMKII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住低练对大鼠不同类型肌纤维HSP70和VEGF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刘文锋 李烨 +4 位作者 瞿树林 印大中 汤长发 王芝琴 龚晓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研究模拟不同海拔高度高住低练对大鼠Ⅰ型肌纤维(比目鱼肌)和Ⅱ型肌纤维(腓肠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C组)、14.5%O2低氧暴露组(1... 目的:研究模拟不同海拔高度高住低练对大鼠Ⅰ型肌纤维(比目鱼肌)和Ⅱ型肌纤维(腓肠肌)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血管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48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C组)、14.5%O2低氧暴露组(14.5%O2LH组)、12.7%O2低氧暴露组(12.7%O2LH组)、常氧训练组(TL组)、14.5%O2高住低练组(14.5%O2HiLo组)、12.7%O2高住低练组(12.7%O2HiLo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20.9%、14.5%和12.7%氧浓度的模拟高住低练模型,运动强度逐渐递增,实验共4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HSP70和VEGF的定位和半定量表达。结果:(1)与14.5%O2LH组相比,12.7%O2LH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HSP70阳性物质表达显著下降(Ρ<0.05,Ρ<0.01),而14.5%O2HiLo组和12.7%O2HiLo两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HSP70阳性物质表达与相应的两LH组变化相反;14.5%O2HiLo组腓肠肌HSP70表达显著低于14.5%O2LH组(Ρ<0.05),12.7%O2HiLo组却高于12.7%O2LH组(Ρ<0.05),两个LH组比目鱼肌HSP70表达分别显著高于两个HiLo组(Ρ<0.01)。(2)12.7%O2LH组腓肠肌VEGF阳性物质表达高于14.5%O2LH组(Ρ<0.05),14.5%O2HiLo组和12.7%O2HiLo组两组变化相似,但两HiLo组腓肠肌VEGF表达高于两LH组,氧浓度降低则VEGF表达增加更显著(Ρ<0.01);与C组相比,12.7%O2LH组、TL组和两HiLo组比目鱼肌VEGF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加(Ρ<0.05),比目鱼肌VEGF表达整体趋势类似于腓肠肌。结论:单纯低氧暴露、运动或低氧运动应激/刺激原诱导HSP70和VEGF的表达具有肌纤维类型特异性,单纯低氧暴露比高住低练对HSP70表达的影响明显,而高住低练比单纯低氧暴露、运动对VEGF表达的影响大,Ⅰ型肌纤维(比目鱼肌)中HSP70和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Ⅱ型肌纤维(白腓肠肌);在Ⅱ型肌纤维中HSP70和VEGF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而在Ⅰ型肌纤维中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住低练 不同类型肌纤维 热休克蛋白70 血管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血液标记基因srp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17
作者 鲁建鑫 雷孝锋 +3 位作者 李帆 江志刚 吴秀山 万永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7,共4页
果蝇基因srp是血液发育的早期标记基因,为了研究果蝇这一模式动物中血液发育的详尽过程,通过提取野生型成体果蝇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cDNA文库,设计引物克隆出srp基因,将所得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和序列鉴定,成功构建重... 果蝇基因srp是血液发育的早期标记基因,为了研究果蝇这一模式动物中血液发育的详尽过程,通过提取野生型成体果蝇的总RNA,反转录获得其cDNA文库,设计引物克隆出srp基因,将所得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酶切和序列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IPTG诱导表达出His-srp融合蛋白,经Ni-IDA凝胶柱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srp多克隆抗体,为血液发育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SRP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中华花鳅的染色体组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克坚 罗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湘江流域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染色体进行了数目统计和组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花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臂数NF=70,核型公式为20 m+10 sm+2 st+8 t.同时根据现有的资料对花鳅亚科的几种鱼的...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湘江流域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染色体进行了数目统计和组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花鳅的染色体数目为2n=40,臂数NF=70,核型公式为20 m+10 sm+2 st+8 t.同时根据现有的资料对花鳅亚科的几种鱼的核型进化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花鳅 染色体 核型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在运动调节自噬并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过程中的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简晔 刘文锋 袁顺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1,共8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称为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发现。大多数研究认为A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tau蛋白假说、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瀑布学说、胆碱能学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称为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发现。大多数研究认为A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tau蛋白假说、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瀑布学说、胆碱能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和神经炎性假说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阿尔茨海默病 脂联素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芳妹 钟文涛 +2 位作者 王淑好 卢琳 韩奉玲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95,共8页
将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保守序列进行设计并合成了引物和探针,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4种试剂盒可以同时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表明:4种试剂盒的12对毒力基因通过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储备菌株均得到验证;并且12... 将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毒力基因保守序列进行设计并合成了引物和探针,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PCR4种试剂盒可以同时检测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结果表明:4种试剂盒的12对毒力基因通过5种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标准储备菌株均得到验证;并且12对毒力基因只对对应的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特异性起作用,对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都无扩增曲线;escV、bfpB、stx1、ipaH和invE基因的检出限是10CFU/mL,aggR基因的检出限是102CFU/mL,astA和pic基因的检出限是103CFU/mL,而stx2A、ipaH和stIb基因菌液浓度<10CFU/mL时,均可观察到明显的"S"型扩增曲线,且线形较好;并且对抽查和委托检验的肉类、奶和动物腹泻物以及人工污染样品等40份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11份阳性样本,与GB4789.6-2016标准检测结果相一致,表明建立的4种试剂盒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