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耳闷胀感特征及与突聋的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恩 刘斌 +3 位作者 赵鹏 黄雪琼 袁铭昊 肖旭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耳闷胀感的临床特征、预后及与突聋的关系。方法收集单侧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35例,不伴耳闷胀感患者32例,进行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对伴耳闷胀感患者进行耳闷胀感的VAS量表评分及主观分级。比较两... 目的探讨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耳闷胀感的临床特征、预后及与突聋的关系。方法收集单侧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35例,不伴耳闷胀感患者32例,进行听力学及影像学检查,对伴耳闷胀感患者进行耳闷胀感的VAS量表评分及主观分级。比较两组患者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改变;观察耳闷胀感预后,分析耳闷胀感与突聋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间耳声发射及脑干诱发电位结果无显著差异(χ2=1.486,1.029;P>0.05)。伴耳闷胀感患者耳闷胀感主观分级与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44,P<0.05)。伴耳闷胀感组经治疗后听力恢复总有效率32/35(91.4%)略高于不伴耳闷胀感组总有效率27/32(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P>0.05)。耳闷胀感恢复总有效率为31/35(88.6%),耳闷改善情况与听力下降改善情况存在相关性(χ2=9.891,P<0.05),pearson列联相关系数r=0.469,P<0.05。结论低频型突聋伴耳闷胀感患者耳闷程度与听力下降程度相关,听力损失越严重,耳闷胀感的主观分级越重;耳闷胀感预后较好,与听力恢复情况相关;伴耳闷胀感患者听力恢复效果可能略好于不伴耳闷胀感患者,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耳闷胀感 主观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