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汤长春 胡美英 +3 位作者 向力群 曾向辉 彭珍云 张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早搏不同负荷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珍云 向力群 +2 位作者 曾向辉 刘振芳 张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早不同负荷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经剔除后入选15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高负荷组(>20%,n=65),中负荷组(10%~20%,n=58),低负荷组(<10%,n=29)。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绘观察对象...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早不同负荷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经剔除后入选152例特发性室早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高负荷组(>20%,n=65),中负荷组(10%~20%,n=58),低负荷组(<10%,n=29)。采用二维心脏超声分别测绘观察对象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结果:室早负荷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1,P<0.01);与LVESD(r=0.48,P<0.01)、LVEDD(r=0.67,P<0.01)、NT-proBNP(r=0.41,P<0.05)呈正相关。结论:随着室早负荷增大,左室呈现扩大趋势,心功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早搏 室早负荷 心脏结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左心房大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汤长春 张翼 +2 位作者 胡美英 彭珍云 曾向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33例,另选30...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左心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33例,另选30名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与窦性心律者血清NT-proBNP水平,并观察血清NT-proBNP水平与LAD大小的关联。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较窦性心律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5.2±170.9)ng/L比(57.2±31.9)ng/L,P<0.01]。其中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3.7±4.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261.8±124.9)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0.5±3.3)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143.7±26.2)ng/L,P<0.05];永久性心房颤动组的LAD和NT-proBNP较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均显著升高[LAD:(37.5±2.9)mm比(33.7±4.9)mm,P<0.05;NT-proBNP:(599.0±33.5)ng/L比(261.8±124.9)ng/L,P<0.05]。不同类型心房颤动组的LAD越大(中位值分别为30.5、33.7和37.5 mm),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越高(中位值分别为143.7ng/L、261.8ng/L和599.0 ng/L)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AD、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是高血清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均为P<0.01)。结论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者,可能与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心房颤动类型和病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利钠肽 心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早搏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被引量:5
4
作者 彭珍云 张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4-836,共3页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十分常见。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结果70%-75%的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早。室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即室早相关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VC-ITCM)和心源性猝死。本文就PVC-ITCM的影响因素、发...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十分常见。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结果70%-75%的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早。室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即室早相关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VC-ITCM)和心源性猝死。本文就PVC-ITCM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诊断及治疗进行如下阐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室性早搏 病理生理改变 动态心电图 心功能不全 心源性猝死 一般人群 心脏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汤长春 向力群 +3 位作者 胡美英 彭珍云 曾向辉 张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32例及RVS起搏(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分为RVA起搏(RVA组)32例及RVS起搏(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0.18±0.03)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升高更显著[(286.8±5.2)vs(212.1±6.6)pg/mL,P<0.05];LVEF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12,P<0.05),与QRS波呈正相关(r=0.634,P<0.05)。结论: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RVA起搏 RVS起搏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与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兔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汤长春 张翼 +2 位作者 向力群 曾向辉 彭珍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其心室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等分为3组:骨髓干细胞与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组20只、并心梗后第8天进行移植;对照组20只,仅建立心梗模型和正常对照组20只,于... 目的:探讨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其心室重塑的干预作用。方法:取60只新西兰大白兔等分为3组:骨髓干细胞与内皮祖细胞联合移植组20只、并心梗后第8天进行移植;对照组20只,仅建立心梗模型和正常对照组20只,于细胞移植4周后分别处死3组动物,测量梗死区局部室壁厚度,并对移植区存活心肌、微血管数定量及移植细胞的鉴定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形态学观察及心功能的测定。结果:联合移植组的心肌血管数明显高于AMI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与正常组全心重量和左心重量比较中,发现联合移植组和AMI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联合移植组低于AMI对照组;AMI对照组的室间隔厚和游离壁厚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联合移植组增厚少,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梗死区的厚度上,联合移植组和AMI对照组较前显著增厚,但联合移植组的厚度低于AMI对照组;AMI对照组的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联合移植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兔急性心肌梗死后内皮祖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联合移植对其心室重塑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有助于临床心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源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内皮祖细胞 骨髓干细胞 联合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受体在心力衰竭模型中的基因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邓婷智 欧柏青 刘翠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结合受体利钠肽受体A(NPR-A)和利钠肽受体C(NPR-C)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4周组(N4组)、假手术4周组(F4组)、手术4周组(T4组)、正常12周组(N12组)、假手术12周组(F12...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NP)结合受体利钠肽受体A(NPR-A)和利钠肽受体C(NPR-C)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78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4周组(N4组)、假手术4周组(F4组)、手术4周组(T4组)、正常12周组(N12组)、假手术12周组(F12组)、手术12周组(T12组),每组13只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别在第4、12周检测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腹主动脉内径、心脏重量指数、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左心室NPR-A、NPR-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T12组比较,N4、F4、T4、N12、F12组大鼠LVFF、FS明显上升(P<0.05);与T4组比较,N4、F4、N12、F12组大鼠LVEF、FS明显上升(P<0.05),N4、F4、N12、F12、T12组大鼠NPR-A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T4、T12组比较,N4、F4、N12、F12组大鼠NPR-C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心脏NPR-AmRNA表达只在心力衰竭早期上调,而心脏NPR-C mRNA的表达在心力衰竭早期及晚期均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基因表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的构建及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沛秦 石泽亚 +6 位作者 杨继平 石小毛 李鑫 彭希 吴娟 邱小英 黄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并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方法按照系统开发程序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收集40个标准化案例,由4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判断患儿病情,采用... 目的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并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方法按照系统开发程序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收集40个标准化案例,由4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判断患儿病情,采用模拟评估法评价系统的信度。由2名儿科分诊护士线下应用儿科评估三角及15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对644例患儿进行病情评估,采用诊断性试验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结果系统4名评定者间信度ICC为0.665,重测信度为0.527~0.899(均P<0.05)。应用该系统对儿科评估三角中外观、呼吸、循环、识别危急患儿的灵敏度分别为70.0%、86.7%、50.0%、80.0%,特异度分别为79.3%、93.6%、99.7%、73.5%,约登指数分别为0.493、0.803、0.497、0.535(均P<0.05)。结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识别危急患儿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尚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评估三角 互联网医院 危急患儿 识别系统 信度 准确性 模拟评估法 诊断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波综合征致晕厥1例
9
作者 汤长春 张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0-2300,共1页
患者男,53岁,因“反复阵发性晕厥4个月,再发1d”入院。患者自诉今年3月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持续约1~2min后自行清醒,发作前有胸闷心悸头晕,发作时面色苍白,肢体僵硬,无口吐白沫,无抽搐,发作后有枕部外伤,当时患者未重视,... 患者男,53岁,因“反复阵发性晕厥4个月,再发1d”入院。患者自诉今年3月无明显诱因突发晕厥,持续约1~2min后自行清醒,发作前有胸闷心悸头晕,发作时面色苍白,肢体僵硬,无口吐白沫,无抽搐,发作后有枕部外伤,当时患者未重视,此后上症反复发作并加重。由每月1次增至数天1次,曾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波综合征 晕厥 反复发作 胸闷心悸 面色苍白 枕部外伤 患者 阵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