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君君 周益昭 +3 位作者 黄术 夏铎 刘仁峰 刘宝荣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在修复半月板损伤中的疗效。方法 (1)将微骨折术及脂肪垫粉碎术中释放的样本转移至实验室,培养并鉴定其中细胞的特性;(2)所取病例来自于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确诊为半月板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75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组(微骨折术)、B组(脂肪垫粉碎术)及C组(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及随访时采用Lyshol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事件(关节肿胀及膝前区疼痛)评估。结果 (1)基础实验中,微骨折术释放的细胞为成纤维状细胞状,生长迅速,旋涡辐射样生长;脂肪垫粉碎术释放的细胞大多类似成纤维细胞,含有少量杂质及坏死细胞,呈长梭状。干细胞试剂盒鉴定两种细胞均符合干细胞特性,考虑其分别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髌下脂肪垫来源干细胞(IPFPSCs);(2)临床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获平均10个月(8~11个月)随访,无神经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术前,A、B、C组的Lysholm及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大致相同。术后末次随访中,各组末次随访的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间的Lysholm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事件早期发生率高于A组及C组,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结论髁间窝微骨折术与髌下脂肪垫粉碎术均对半月板损伤修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后者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间窝微骨折术 髌下脂肪垫粉碎术 半月板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前内入路解剖单束重建与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铁柱 陈宏文 +8 位作者 王靖 李思鸿 翁晓军 黄术 张丽娜 蒋志达 朱健 李彪 李晓声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解剖单束重建 过顶单束重建 前内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