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的构建及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沛秦 石泽亚 +6 位作者 杨继平 石小毛 李鑫 彭希 吴娟 邱小英 黄悦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4-57,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并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方法按照系统开发程序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收集40个标准化案例,由4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判断患儿病情,采用... 目的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并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方法按照系统开发程序构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收集40个标准化案例,由4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判断患儿病情,采用模拟评估法评价系统的信度。由2名儿科分诊护士线下应用儿科评估三角及15名互联网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应用系统对644例患儿进行病情评估,采用诊断性试验评价系统评估准确性。结果系统4名评定者间信度ICC为0.665,重测信度为0.527~0.899(均P<0.05)。应用该系统对儿科评估三角中外观、呼吸、循环、识别危急患儿的灵敏度分别为70.0%、86.7%、50.0%、80.0%,特异度分别为79.3%、93.6%、99.7%、73.5%,约登指数分别为0.493、0.803、0.497、0.535(均P<0.05)。结论基于儿科评估三角的互联网医院危急患儿识别系统识别危急患儿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尚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评估三角 互联网医院 危急患儿 识别系统 信度 准确性 模拟评估法 诊断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细胞癌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帅兵 谭杰 向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9-664,共6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03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随访TACE后肝外转移(EHM)及总生存时间(OS)。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TACE资料,观察中晚...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03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随访TACE后肝外转移(EHM)及总生存时间(OS)。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TACE资料,观察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及OS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TACE后1个月,103例中,84例客观缓解、19例治疗无效;随访3~50个月、中位时间16.9个月,期间34例发生EHM,70例死亡。治疗前甲胎蛋白(AFP)≥400 ng/ml(HR=3.451)及首次TACE无效(HR=3.049)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LP)≥100 U/L(HR=2.19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25(HR=1.737)、肝功能Child-Pugh B级(HR=2.417)及首次TACE后1年内EHM(HR=4.488)均为OS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治疗前AFP≥400 ng/ml及首次TACE无效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发生EHM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ALP及PLR升高、肝功能下降及首次TACE后早期发生EHM均可使OS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继发胃肠瘘
3
作者 黄鹂 周广 +3 位作者 李国光 李光义 谭显政 雷衍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目的评价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继发胃肠瘘(GIF)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集的数据库中108例AP后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 目的评价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急性胰腺炎(AP)继发胃肠瘘(GIF)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集的数据库中108例AP后期患者,记录其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行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筛查GIF,以此后5 d内的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评价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AP继发GIF的敏感度为91.5%(95%CI 78.7%~97.2%),特异度为98.4%(95%CI 90.0%~99.9%),阳性预测值为97.7%(95%CI86.5%~99.9%),阴性预测值为93.8%(95%CI 84.0%~98.0%),准确度为95.4%(95%CI 91.4%~99.3%);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05;Mc Nemar’s检验P=0.375,提示两种方法诊断GIF及其亚组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时段口服稀释碘剂后全腹部平扫及增强多层螺旋CT可简单、无创、快速、准确诊断AP继发GIF,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早、更精确和更可靠的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胃肠瘘 诊断 造影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电离阳离子脂质构建脂质体用于siRNA递送的体外研究
4
作者 胡敦 邹俊娜 +2 位作者 聂盛丹 王艳 王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1600,共10页
目的: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通过序列特异性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含有阳离子脂质的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将核酸递送至胞质使其发挥作用,但毒性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天然氨基酸合... 目的: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通过序列特异性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含有阳离子脂质的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将核酸递送至胞质使其发挥作用,但毒性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天然氨基酸合成一种新型可电离脂质——N^(ε)-月桂酰基赖氨酸酰胺(N^(ε)-laruoyl-lysine amide,LKA)并构建脂质体,探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及细胞相关实验,系统评估这一新型可电离脂质构建的脂质体作为核酸递送系统的潜力。方法:采用化学法合成LKA,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采用纸电泳实验探究LKA的pH响应性电荷变化情况;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LKA构建的空白脂质体(N^(ε)-laruoyl-lysine amide-Lipoprotein,LKA-LP)、包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RN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iRNA,STAT3-siRNA)的脂质体(LKA-LP@STAT3-siRNA)和包载尼罗红的脂质体(LKA-LP@Nile Red)。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LKA-LP@STAT3-siRNA进行粒径大小及形态表征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LKA-LP@STAT3-siRNA的包封率。采用LKA-LP@Nile Red考察人宫颈上皮癌细胞系HeLa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对于脂质体的摄取情况;采用花菁5(Cyanine 5,Cy5)标志STAT3-siRNA,结合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评价人肺腺癌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中LKA-LP@STAT3-siRNA的溶酶体逃逸能力;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TAT3基因沉默效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LKA-LP@STAT3-siRNA对于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检测结果提示LKA合成成功。纸电泳实验结果显示从pH 7.4减小至pH 5.5的过程中,LKA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LKA-LP@STAT3-siRNA呈大小均匀的类球形,粒径为(164.1±3.27)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4±0.029,7 d内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核酸的包封率为(64.6±2.8)%。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pH 7.4时比较,pH5.0时细胞对LKA-LP摄取增多,且与3T3细胞比较,HeLa细胞摄取增多更明显。溶酶体逃逸实验显示LKA-LP与溶酶体重叠率约为42.34%,证明LKA-LP可以顺利地从溶酶体逃逸。基因沉默实验结果显示,50和100 nmol/L的LKALP@STAT3-siRNA处理后,HeLa细胞中ST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50和100 nmol/L的LKA-LP@STAT3-siRNA处理后,HeLa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3T3细胞(均P<0.01)。结论:可电离阳离子脂质LKA可构建脂质体LKA-LP以用于siRNA药物的递送。在细胞层面成功实现了基因沉默,且对HeLa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杀伤作用,为LKA-LP作为核酸递送载体的核酸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坚实且充足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小RNA递送 可电离阳离子脂质 脂质体 化学合成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远伟 吴万瑞 +7 位作者 卢强 廖智 李卓 高智勇 刘哲 袁武雄 段义星 周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78-1780,共3页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 背景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危重,需要急诊引流。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对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的探讨对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23例,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流程:(1)局麻下急诊试行双J管内引流或输尿管导管引流;(2)如不成功者,对中下段结石行急诊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上段结石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对于中重度积水合并脓肾患者行一期经皮肾造瘘术,二期处理输尿管结石;(3)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先行急诊透析后再行外科干预;血小板过少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者则先输血小板等处理。结果 23例患者中,行一期输尿管开放切开取石术3例(13.0%),试行留置双J管或输尿管导管20例(87.0%),其中置管失败4例(20.0%),改为一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3例和一期肾造瘘术1例,间隔5-7 d后行二期经皮肾镜碎石术;置管成功16例(80.0%),间隔7~30 d后行二期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13例、经皮肾镜碎石术2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例。血小板计数在术后1~7 d恢复至正常,术后3~7 d血尿消失,术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无麻醉相关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输尿管结石合并尿脓毒血症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需要急诊处理,准确评估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后,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 引流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谭波宇 韦鸿雁 +4 位作者 肖俊峰 陈丽 谷俊远 邓楠 谢良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AP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将AP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与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AP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将AP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与非SAP组,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262例AP合并感染患者,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44例(54.96%)。共分离出病原菌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7株(71.13%),革兰阳性菌84株(28.87%);居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71株)、肺炎克雷伯菌(45株)及鲍曼不动杆菌(40株)。SAP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MDRO感染率高于非SAP组(P<0.05),胆源性AP患者较非胆源性AP患者更易发生MDRO感染(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6%和35.56%;鲍曼不动杆菌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35%外,对其他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及替考拉宁的革兰阳性菌株。结论 AP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具有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且MDRO感染对SAP患者的治疗构成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感染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模式探索 被引量:23
7
作者 单红 彭翔 +10 位作者 彭建强 冯洁 唐铭翔 颜素岚 谢琼 邹琼超 傅庆华 练宇 刘振芳 范文娟 郭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51-2254,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现状特点,依据人群特点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方法,同时探讨社区管理能否使患者获益,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2年3—4月长沙市浏府街社区自愿参与调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心力衰竭人群现状特点,依据人群特点制定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管理方法,同时探讨社区管理能否使患者获益,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2年3—4月长沙市浏府街社区自愿参与调查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该社区心力衰竭人群特点;另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社区自愿参加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的患者2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系统的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方法,对其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自我管理等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基本指标控制情况、心力衰竭常规药物使用率、心力衰竭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情况、明尼苏达生活质量(MNLF)评分、再住院次数、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1)共发放调查问卷288份,回收279份,回收率为96.88%,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8.21%,患者平均年龄为(68.7±10.6)岁;MNLF评分为(22.13±14.64)分;低盐低脂饮食率68.61%(188/274);定期测量血压率41.97%(115/274);高血压控制率为35.40%(97/274);主动随诊率为25.18%(69/274);主动健康教育率为8.03%(22/274)。(2)干预后,患者心率控制率、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后患者血糖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使用率、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慢性心力衰竭知识知晓率、低盐低脂饮食率、戒烟率、定期测量血压率、定期测量脉搏率均低于干预后(P<0.05)。通过绿色通道就诊者31例,双向转诊者5例,家庭随访者5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社区疾病管理能使患者获益,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管理 医院 社区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魏颖颖 李劼 +2 位作者 王博 闵小佳 曾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7-509,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与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可检测25种HPV基因型的基因芯片方法分别检测HSIL(23例)和宫颈癌(46例)组织的HPV基因型,计算两组患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的感染率,比较HPV及其主要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率为98.55%(68/69);HSIL组单一型别感染率为81.82%,多型别感染率为18.18%,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2、58最常见;宫颈癌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率为95.45%,多型别感染率为4.55%,HPv的型别分布以HPVl6、58最常见。所检出的HPV型别中以HPVl6的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高危型HPV感染与HSIL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②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可能与HPV基因型多寡无关,而与感染HPV亚型的致病能力密切相关;(9HSIL与宫颈癌感染的HPV基因型呈多样性,且均为高危型感染,其中以HPV16型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病毒检测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迪 胡宇芳 +2 位作者 刘琼 钟礼立 陈雪初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8 425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了解患儿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常见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8 425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了解患儿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A、IV-B、副流感病毒(PIV)-1、PIV-2和PIV-3感染/携带情况。结果 8 425例住院患儿的咽拭子样本,1 879例患儿咽拭子检出病毒,总检出率为22.30%,其中以RSV检出率最高(11.31%),其次为PIV-3(4.37%)。不同性别患儿呼吸道病毒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婴、幼儿组RSV检出率最高,学龄前组各病毒检出比例相对接近,而小学组以ADV检出居多(37.50%)。春、冬季患儿以RSV感染为主,分别占62.82%和69.88%;夏季则以PIV-3为主,占41.71%,各病毒所占比例在秋季差异小。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咽拭子中7种病毒检出率与年龄、季节等变化有关;婴、幼儿组7种病毒检出率高,以RSV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 儿童 合胞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病人群健康服务的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兴文 祝益民 +1 位作者 刘智玲 刘晓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4434-4437,共4页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患病率群体,也是需要大量医疗护理资源保障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各类统计数据,梳理了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剧增与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不足间存在的困境,提出建立科学认知、利用新媒介与新技术,整合资源,创新思维... 老年人是慢性病高患病率群体,也是需要大量医疗护理资源保障的人群。本文通过分析各类统计数据,梳理了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剧增与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不足间存在的困境,提出建立科学认知、利用新媒介与新技术,整合资源,创新思维解决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老年人 健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现代疾病管理模式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28
11
作者 单红 彭翔 +1 位作者 彭建强 郭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漫长的过程,需要药物治疗配合非药物治疗,目前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得不到长期、规范、全方位的...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多方面的、复杂的、漫长的过程,需要药物治疗配合非药物治疗,目前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得不到长期、规范、全方位的综合治疗。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提出了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模式。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管理模式及近些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疾病管理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阮滔 何学华 +5 位作者 刘丽萍 袁勇华 潘丽 刘震宇 罗建红 胡沙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黄芪低、中、高剂量组,AngⅡ组,AngⅡ联合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并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对照组,黄芪低、中、高剂量组,AngⅡ组,AngⅡ联合黄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50、100、200 mg/ml黄芪注射液,以及10-7 mol/L AngⅡ,共同培育2 d。用四甲基偶氮哇盐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TGF-β1分泌情况。结果各组间细胞增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4,P=0.000);AngⅡ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联合黄芪后,随着黄芪剂量的逐渐增加,细胞增殖率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F-β1分泌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786.81,P=0.000);黄芪低、中、高剂量组的TGF-β1分泌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组的TGF-β1分泌量为各组中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ngⅡ联合黄芪后,随着黄芪剂量的逐渐增加,TGF-β1分泌量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可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而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且减少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管紧张素Ⅱ 心脏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 被引量:11
13
作者 盛斌 袁友超 +5 位作者 刘向阳 张毅 刘斌 彭帅 常磊 张明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病例48例,共77个椎体。其中23例37个椎体行传统PVP(传... 目的 :探讨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病例48例,共77个椎体。其中23例37个椎体行传统PVP(传统PVP组),25例40个椎体应用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行PVP(BFMCs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和椎体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3天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活动能力改善进行评估,出院前复查X线、CT观察受累椎体高度复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传统PVP组术中18个椎体(48.6%,18/37)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症状,BFMCs组术中无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传统PVP组VAS评分由术前7.8±1.3分(5~10分)降至2.4±1.4分(1~4分),BFMCs组VAS评分由术前7.9±1.1分(6~10分)降至2.5±1.3分(1~4分);ODI传统PVP组由术前(73.4±4.6)%降至(23.6±4.3)%,BFMCs组由术前(74.6±4.9)%降至(23.9±4.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抬升百分比传统PVP组分别为(3.2±2.6)%、(5.4±4.1)%,BFMCs组分别为(11.8±11.6)%、(22.1±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应用骨填充网袋行PVP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在疼痛缓解与活动能力改善方面与传统PVP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填充网袋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转移瘤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尿道狭窄病因与治疗方式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彩芳 曾铭强 +4 位作者 薛睿智 王桂林 高智勇 袁武雄 唐正严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狭窄的病因,分析近年来尿道狭窄治疗策略,并对复杂性病例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尿道狭窄住院患者资料,包括病因、狭窄部位和长度、治疗策略和相关合并症等。结果:183例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49.7岁,以51~65...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狭窄的病因,分析近年来尿道狭窄治疗策略,并对复杂性病例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尿道狭窄住院患者资料,包括病因、狭窄部位和长度、治疗策略和相关合并症等。结果:183例尿道狭窄患者平均年龄为49.7岁,以51~65岁人群居多(38.8%,71/183);平均病程为64.7个月。外伤性病因占52.4%(96/183),其中骨盆骨折者占35.5%(65/183)、骑跨伤者占16.9%(31/183);医源性损伤者占29.5%。后尿道狭窄占45.9%(84/183),前尿道狭窄占44.8%(82/183),多段狭窄有6.6%(12/183)。99例(54.1%)接受了尿道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40例(21.9%)接受腔内手术治疗,包括内窥镜下钬激光、冷刀内切开、内窥镜下电刀瘢痕切除、球囊扩张和尿道扩张术等。>65岁尿道狭窄患者27例(14.7%),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术后并发尿道狭窄的比例达70.4%,显著高于整体样本的发生率(P<0.01)。结论:近3年男性外伤性和医源性尿道狭窄发生率有所增加。治疗方式从以内窥镜手术为主转变成以尿道成形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狭窄 治疗 病因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羟考酮预防肝切除术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的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媛 孔高茵 +3 位作者 裴万敏 潘冰冰 谭素红 周柔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0-873,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肝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肝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BMI 20~27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肝切除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 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腹肝叶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18~60岁,BMI 20~27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术毕前30 min静推生理盐水5 ml(C组)、羟考酮0.1mg/kg(O1组)或0.15mg/kg(O2组)。记录苏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CRBD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O1和O2组CRBD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7.5%,明显低于C组的52.5%(P<0.05)。O1和O2组中到重度CRBD的发生率均为5%,明显低于C组的25%(P<0.05)。与C组比较,拔管后O1组和O2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O1组和O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组有4例恶心呕吐,O1组有1例恶心呕吐,O2组有1例寒战,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毕前30 min给予羟考酮0.1mg/kg可降低开腹肝切除术后C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6
作者 廖金卯 李灼日 胡小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对照组仅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并对预后进行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好转,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除Alb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其中早期治疗有效率为88.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对于早期患者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血浆置换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汤长春 胡美英 +3 位作者 向力群 曾向辉 彭珍云 张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的中期随访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盛斌 黄象望 +8 位作者 向铁城 肖晟 刘向阳 张毅 王国平 刘宏哲 沈雄杰 刘斌 彭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50-1052,共3页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有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后因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相邻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的退变加速而出现新的神经症... 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被认为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有文献报道脊柱融合后因生物力学改变导致相邻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的退变加速而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被称为邻近节段病(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随着ACDF手术量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ASD的报道日益增多.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治疗日。由于存在手术切口瘢痕粘连及内置物阻挡等因素,二次手术较为困难,治疗上颇为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 减压融合术 置换治疗 随访观察 相邻节段 前路 中期 脊柱功能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杜雪平 孙艳格 +6 位作者 郭爱民 丁静 易春涛 武琳 高明 黄凯 于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51-1257,共7页
为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管理,提高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健康管理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于201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案及指南等,制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 为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管理,提高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健康管理水平,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于2018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方案及指南等,制订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规范化管理方案》。本方案主要包含骨质疏松症筛查、诊断、管理(建立健康档案、生活方式指导、系统健康教育、骨健康基本补充剂的应用、药物治疗、跌倒的预防、随访)、转诊四部分内容,制定社区规范化管理流程图,规范管理内涵及流程。本方案的发布对提高我国社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社区卫生服务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代谢正常肥胖个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环 张弛 +7 位作者 赵乃蕊 李华珠 杨晓春 周桂莲 王敏 熊璞 陈晶 王霞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31,共4页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1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人员中资料齐全、于1~3年后随访的1 367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及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S)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 选取2006年4月~2010年1月期间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人员中资料齐全、于1~3年后随访的1 367例,比较正常对照组、代谢正常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e,MHO)及肥胖伴代谢综合征(MS)三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性.将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n=40)行四分位数分组(A、B、C、D组),比较4组MHO个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组别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MHO个体ALT水平低于肥胖伴MS者(30.71±19.59 vs 39.47±27.56,P〈0.05),高于正常对照者(30.71±19.59 vs 21.39±14.98,P〈0.05).(2)血清ALT活性正常的MHO个体发生NAFLD的风险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55%vs 5.71%,OR=20.167,95%CI:8.594~47.323;P〈0.05).(3)D组发生NAFLD风险明显增高(80%vs30%,OR=9.333,95%CI:1.193~72.991;P〈0.05).证明正常范围内较高活性的ALT可预测MHO个体中NAFL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代谢正常肥胖(MHO) 谷丙转氨酶(ALT)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代谢综合征(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