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1
作者
杨经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尔的"在无家可归...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尔的"在无家可归的现代世界"的"归家诗"的艺术哲学特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归家诗"叙事大致呈现了两种形态:其一是既具有古典式和谐理想又富于人类普适性意识,且体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特征和哲学探究意味的漂泊叙事,这是一种生命化了的存在方式和人生姿态;其二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和对一己"身份"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问,由此永远"在路上"、"在途中"的精神漫游和灵魂寻觅成为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生命方式,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还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
艺术表现形态
“归家诗”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1
作者
杨经建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文摘
面对着百年中国"现代性"的历史文化语境,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承担了在"现代性"境遇中引领人们"归家"的创作使命,呈现出漂泊——寻找——皈依或逃离的叙事范型并从中展示出海德格尔的"在无家可归的现代世界"的"归家诗"的艺术哲学特质。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归家诗"叙事大致呈现了两种形态:其一是既具有古典式和谐理想又富于人类普适性意识,且体现出一种宏大叙事特征和哲学探究意味的漂泊叙事,这是一种生命化了的存在方式和人生姿态;其二是对个体存在的认同性焦虑和对一己"身份"进行自我确证的过程性追问,由此永远"在路上"、"在途中"的精神漫游和灵魂寻觅成为最富于哲学意味的生命方式,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还乡"。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
艺术表现形态
“归家诗”叙事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经建
董外平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现代文学
研究
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
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研究基金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批准号:09YJA75102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存在主义
非理性的僭妄
边缘性
Keywords
The 20th Century China Literature,Existentialism,Non-Rational Offensive,Marginality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现代性”境遇中的“归家诗”--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艺术表现形态之二
杨经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边缘性论之一
杨经建
董外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