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转型期社科学术期刊的理论宣传责任
1
作者 李彬 《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后发性、突发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对于理论创新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和启示。同时,社会转型的上述特点也给理论研究带来了挑战,如,理论准备的不足、西方落后价值观念的入侵、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以及理论的作用... 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后发性、突发性、不平衡性和整体性的特征,对于理论创新具有前所未有的意义和启示。同时,社会转型的上述特点也给理论研究带来了挑战,如,理论准备的不足、西方落后价值观念的入侵、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以及理论的作用容易被忽视等。应对挑战对学术期刊来说既是进行理论创新的机遇,也是发挥自身功用的当然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科学术期刊 理论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第二中心:科学研究的演变轨迹及其特点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超富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自古典大学始,教学与科研始终相伴相行,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科研始于德国洪堡时期柏林大学的建立。从此它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确立下来,成为大学除教学之外的第二中心。就其整个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由个体到集体,由无... 自古典大学始,教学与科研始终相伴相行,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科研始于德国洪堡时期柏林大学的建立。从此它作为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确立下来,成为大学除教学之外的第二中心。就其整个发展轨迹,它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由个体到集体,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无规定到有规定,由纯理性到理性与世俗的融合,由社会赞助、学校自助到政府、企业资助,由单纯为教学服务到同时为社会、政府、经济和科技服务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科学研究 教学 演变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道德困境的理论表现及其启示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7,共4页
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常规现象,这在我国理论界多有表现。如理论界对道德冲突、道德矛盾、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及个体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过深入而激烈的讨论,这对于探索道德发展的规律、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化乃至促进道德文明建设都具... 道德困境是道德发展的常规现象,这在我国理论界多有表现。如理论界对道德冲突、道德矛盾、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及个体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展开过深入而激烈的讨论,这对于探索道德发展的规律、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化乃至促进道德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是现实的反映,现实道德困境的形成和解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道德困境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社会转型 个体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术期刊困境的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彬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学术期刊困境的形成,既有学术写作的异化,也有对学术研究的误读;既有学术期刊本身的问题,也有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术研究被当成职业、学术评价的工具化、学术期刊自身错位是造成学术期刊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走出学术期刊的困境,与... 学术期刊困境的形成,既有学术写作的异化,也有对学术研究的误读;既有学术期刊本身的问题,也有学术评价机制的问题。学术研究被当成职业、学术评价的工具化、学术期刊自身错位是造成学术期刊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走出学术期刊的困境,与明确学术研究的固有价值和正确发挥学术期刊的功能有关,在推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学术期刊应正确使用自己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 学术期刊 学术评价 学术期刊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学术活动与高校学术期刊
5
作者 朱海龙 《云梦学刊》 2016年第4期17-18,共2页
学者以学术为职责,而学术期刊是学术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从总体上来说,他们三者是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循环发展的,其中学术是根本,学者是保证,学术期刊服务于二者,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别的环节的进步与发展。理顺三者的... 学者以学术为职责,而学术期刊是学术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从总体上来说,他们三者是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循环发展的,其中学术是根本,学者是保证,学术期刊服务于二者,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别的环节的进步与发展。理顺三者的关系则是当前我国学术体制建设的根本。高校是我国的学术重镇与排头兵,学者聚集高校,所以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对我国的学者培育、学术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但目前我国高校这三者的体制并没有理顺,一定程度地导致了目前我国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术期刊 学者 学术活动 体制建设 三位一体 循环发展 期刊服务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陌生人社会需要怎样的“好人”--与王江伟先生探讨
6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 统观《论“好人”观念》(《伦理学研究》2020年第4期),可以发现该文所认为的传统“好人”观念公共性的确定带有明显的主观性情感色彩,这使其自身面临自洽的困境。需要对该文商榷的是:传统熟人社会的日常生活逻辑往往使“好人”观念发生异化,带来好人、好事、好心、好报的不一致,也会造成真假好人共存的后果;传统“好人”观念在因应现代陌生人社会时必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对“好人”观念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种扩大了的“好人”观念,这需要从“做人”做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观念 熟人社会 陌生人社会 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阎真对古典文学传统的接受
7
作者 王蓉 《云梦学刊》 2024年第6期116-124,共9页
作为学者型作家,阎真有浓郁的古典文学及文化情结,《红楼梦》对他的影响甚大。在理论批评上,他特别重视文学的历史视野、哲学思想和艺术诗心等三要素;推崇屈原、李白和曹雪芹等古典文学名家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真诚心灵、坚挺人格和执着精... 作为学者型作家,阎真有浓郁的古典文学及文化情结,《红楼梦》对他的影响甚大。在理论批评上,他特别重视文学的历史视野、哲学思想和艺术诗心等三要素;推崇屈原、李白和曹雪芹等古典文学名家在逆境中仍然保持真诚心灵、坚挺人格和执着精神追求的做法。在小说创作上,其语言表达、意境营造及精神思想等方面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其叙事过程也往往插入古典文学名家事迹,且以之为精神偶像。阎真通过小说创作和评论的方式来传承古典文学的语言、意境和精神追求等,这不仅对当代文学创作有启发意义,还因其作品的广泛传播而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真 古典文学 屈原 曹雪芹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来关怀弱者——也谈诺齐克与罗尔斯之争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8-121,共4页
何者为正义或者何种正义的问题是诺齐克和罗尔斯争论的焦点,其中,我们可以窥见二人在弱者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在什么样的人才是弱者、弱者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对弱者的关怀与社会正义的关系等方面有着态度和方法的不一致。通过对此问题的... 何者为正义或者何种正义的问题是诺齐克和罗尔斯争论的焦点,其中,我们可以窥见二人在弱者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在什么样的人才是弱者、弱者存在的条件是什么、对弱者的关怀与社会正义的关系等方面有着态度和方法的不一致。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二人分歧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者 社会正义 诺齐克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山后裔与船山遗著的刊刻传播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大成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从王船山的次子王颁开始,船山后裔就对船山遗著的保存与传播作了世代传承的艰苦努力。道光年间《船山遗书》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刊刻,就是船山后裔与近代湖湘一、二代人才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湘军的崛起,同治年间《船山遗书》得到更... 从王船山的次子王颁开始,船山后裔就对船山遗著的保存与传播作了世代传承的艰苦努力。道光年间《船山遗书》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刊刻,就是船山后裔与近代湖湘一、二代人才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湘军的崛起,同治年间《船山遗书》得到更大规模的刊刻与传播,从而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船山遗著得到更加全面的收集整理与公开出版,船山思想得到更加全面深入的发掘研究与前所未有的弘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后裔 船山遗著 历次刊刻 弘扬光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抗战思想的伦理意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1,共6页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抗战有着多方面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不屈的英勇斗争和团结抗战,使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得以在毛泽东这里充分发展并被赋予新的内核,使其得到了深化。主要表现理性的... 抗战时期,毛泽东对抗战有着多方面的论述,在这些论述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不屈的英勇斗争和团结抗战,使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得以在毛泽东这里充分发展并被赋予新的内核,使其得到了深化。主要表现理性的爱国主义、民族的英雄主义、革命的功利主义以及对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抗战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辟蹊径展新天--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的形成》
11
作者 彭大成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研究 理想人格 湖湘文化 早年 学习研究 阅读兴趣 郭凤莲 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论李泌与陆贽
12
作者 彭大成 《船山学刊》 2017年第1期16-27,共12页
船山分析评论了中唐两位宰相,李泌与陆贽。认为李泌品德高尚,志深识远,多谋善断,进退自如,是一位"默挽人心,扶危定倾"的大政治家、谋略家。陆贽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政论家。但在深谋远虑、通权达变方... 船山分析评论了中唐两位宰相,李泌与陆贽。认为李泌品德高尚,志深识远,多谋善断,进退自如,是一位"默挽人心,扶危定倾"的大政治家、谋略家。陆贽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博学多才的大政治家、政论家。但在深谋远虑、通权达变方面,陆贽不如李泌。他们都对平定中唐藩镇之乱、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重大历史贡献。船山史论,为中华民族增添了经邦治国的宝贵思想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泌 陆贽 历史贡献 二人比较 历史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整合与道德精神塑造
13
作者 李彬 《云梦学刊》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整合对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同的作用,规定着大学生道德精神塑造的内容和方向。在校园文化整合的框架下谈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应该强调...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整合对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同的作用,规定着大学生道德精神塑造的内容和方向。在校园文化整合的框架下谈大学生道德精神的塑造,应该强调大学精英文化的主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道德精神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编辑的初审原则及其加工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庆文 徐超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初审是关涉稿件"生死"的关键环节,编辑应切实把握好内容要真实、观点要新颖和论证要充分的初审原则,认真审慎地处置初审稿件。加工是对拟刊发稿件必做不可的一项工作,编辑须按编辑出版规范的要求,针对稿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 初审是关涉稿件"生死"的关键环节,编辑应切实把握好内容要真实、观点要新颖和论证要充分的初审原则,认真审慎地处置初审稿件。加工是对拟刊发稿件必做不可的一项工作,编辑须按编辑出版规范的要求,针对稿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方式,作出精当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审稿 原则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的两种身份及其道德要求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2007年第3期98-102,共5页
“公民道德”意义上的公民具有两种身份,一是法律身份,一是社会身份。不同的身份决定了对个体不同的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这两种身份统一于一个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之中,不同的身份只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承载不同的社会关系,场合... “公民道德”意义上的公民具有两种身份,一是法律身份,一是社会身份。不同的身份决定了对个体不同的道德要求。一般来说,这两种身份统一于一个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个体之中,不同的身份只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或者承载不同的社会关系,场合不同、社会关系不同,对他的道德要求就不一样,二者不能混淆,即身份是不能僭越也不能放弃。但是,两种身份的道德要求在底线上是一致,这就是说,两种身份的责任和道德要求在特定的场合和社会关系之中可以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公民道德 法律身份 社会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潜规则文化的道德治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彬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潜规则文化是潜规则发动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动力,对潜规则文化的清除、对潜规则文化影响的削弱是消除潜规则的基本工作。道德治理作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手段,对潜规则文化有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但潜规则文化的道德治理还面临不少困境,这... 潜规则文化是潜规则发动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动力,对潜规则文化的清除、对潜规则文化影响的削弱是消除潜规则的基本工作。道德治理作为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手段,对潜规则文化有其适用性和可行性。但潜规则文化的道德治理还面临不少困境,这由潜规则文化的内容结构、存在特点和文化关联决定的。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关系的基础上,采取对文化的整体性治理策略,重视制度德性和个体德性的结合,是对潜规则文化进行道德治理的合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潜规则文化 道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伟大历程 展示卓越成就--评《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17
作者 文建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中国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伦理思想 中国革命 研究者 伦理学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