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一性混乱和青少年自伤的循环作用关系:疏离感的纵向中介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顾红磊 余伟明 成宇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9,共13页
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例如,自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考察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自伤(NSSI)的动态双向作用模式,并检验疏离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一... 青春期是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同时伴随着心理社会发展的不适应问题(例如,自伤)。本研究采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考察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自伤(NSSI)的动态双向作用模式,并检验疏离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同一性混乱量表、疏离感量表和自伤行为量表对1258名中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三波段调查(分别记作T1、T2和T3)。RI-CLPM结果表明:(1)分离了个体间效应后,个体内水平上T1的NSSI显著正向预测T2的同一性混乱,而T2的同一性混乱显著正向预测T3的NSSI,T2的NSSI也显著正向预测T3的同一性混乱。青少年同一性混乱和NSSI之间存在双向影响关系;(2)个体内水平上T2的疏离感在T1的NSSI与T3的同一性混乱的关系中具有纵向中介作用。本研究基于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将同一性这一青少年的关键发展任务和NSSI在时间尺度上联系起来,对青少年NSSI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混乱 自伤 疏离感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 青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及其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毛晋平 杨丽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本文通过对长沙的三所大学共31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特点及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中得分最高的主要有爱、感恩、友善、公正和美的欣赏,最低的是自控、洞察力、勇气、创造性和毅... 本文通过对长沙的三所大学共318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测试,调查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特点及与学习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中得分最高的主要有爱、感恩、友善、公正和美的欣赏,最低的是自控、洞察力、勇气、创造性和毅力。大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一致性。积极人格品质与大学生学习适应具有广泛的正相关,尤以毅力对学习适应变异的预测最大,但目前它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突出积极人格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积极人格品质 积极心理学 学习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阎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幼儿 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4
作者 方杰 温忠麟 +1 位作者 王惠惠 顾红磊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5-928,I0021-I0026,共20页
密集追踪数据在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密集追踪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却比较欠缺。如果将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当成有调节的多水平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则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历时性关系。本文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建... 密集追踪数据在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密集追踪数据的分析方法研究却比较欠缺。如果将密集追踪数据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当成有调节的多水平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则忽略了变量之间的历时性关系。本文使用动态结构方程模型建构了被层2变量调节的1-1-1、2-1-1、2-2-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和被层1变量调节的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用模拟研究考察了被层2变量调节的1-1-1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的参数估计的准确性。接着用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有调节的密集追踪中介效应分析,并给出相应的Mplus程序。最后,讨论了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的有调节的密集追踪中介模型的前提假设以及模型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追踪数据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信任与人机信任的差异
5
作者 李琎 谭田甜 刘双喜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9-560,566,共13页
信任主要源于人类社会中的情感联结,是人际合作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尽管人工智能(AI)已具备模仿人类、处理复杂信息并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人们对AI的信任(即“人机信任”)仍侧重于功能性维度,如对AI的了解和对算法透明度的信赖。在不同... 信任主要源于人类社会中的情感联结,是人际合作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尽管人工智能(AI)已具备模仿人类、处理复杂信息并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人们对AI的信任(即“人机信任”)仍侧重于功能性维度,如对AI的了解和对算法透明度的信赖。在不同任务类型(如认知型任务与情感型任务)下,人们对AI和对人类的信任差异显著。现有研究表明,影响人际信任与人机信任差异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透明度、情感感知、社会身份和伦理道德与责任归属4个维度。因此,构建稳固的人机信任不仅需要持续提升AI技术,还需加强社会对AI技术的认知和理解,以促进人类与AI之间更加和谐的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际信任 人机信任 差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彭纯子 燕良轼 +1 位作者 马晓虹 吴文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9-231,234,共4页
目的 :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 2 2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约 1 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 ,用 SAD、 IAS、EPQ、ATQ、SCL- 90五个量表 ,结合临床... 目的 :对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进行认知与行为疗法的团体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 :选取社交焦虑的大学生 2 2人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约 1 6小时团体的认知与行为疗法的治疗 ,用 SAD、 IAS、EPQ、ATQ、SCL- 90五个量表 ,结合临床评估与自我报告等对干预疗效全面评估。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后在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回避行为、自评症状、认知以及人格的 N与 E维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认知疗法对于改善被试的消极自动思维稍优于行为疗法 ,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两组效果改善在所有指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都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 ,由于两组都采用团体治疗的方式、治疗师相同以及共存认知与行为因素 ,故两种方法疗效差异不显著。采用团体的方式干预社交焦虑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焦虑 团体治疗 比较研究 干预研究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工作记忆容量对图形推理影响的眼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汪夏 陈向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作为实验材料,探讨工作记忆对于图形推理过程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性别:男、女)×3(题目难度:高、中、低)的混合实验设计。以扫视时间、眼跳幅度、注视次数、扫视次数、...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瑞文图形推理测验作为实验材料,探讨工作记忆对于图形推理过程的影响。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2(性别:男、女)×3(题目难度:高、中、低)的混合实验设计。以扫视时间、眼跳幅度、注视次数、扫视次数、瞳孔直径为因变量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第一,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图形推理过程的眼动模式有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由工作记忆差异所导致,而是图形推理策略不同所引起;第二,工作记忆容量高低影响图形推理过程,由于工作记忆影响注意资源分配,从而工作记忆容量高低不同会导致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图形推理,不仅影响工作记忆推理过程,也导致推理成绩的差异。这些结果能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材施教以及考试测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推理 工作记忆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要聚焦于青少年的人性成长 被引量:9
8
作者 燕良轼 李亮 +1 位作者 卞军凤 徐异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9,121,共8页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 人性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的真正要义与真谛就是促进青少年的人性成长,人性成长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人只能通过教育而获得人性,环境是通过人性的改变而改变的,教育应当是使人性向善的系列活动,促进青少年人性成长的关键与核心是开展良心教育。青少年良心教育又可以从是非心、羞耻心、恻隐心、宽恕心、孝敬心、诚信心、感恩心、责任心等八个方面展开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成长 青少年 良心教育 教育目的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的创立 被引量:7
9
作者 袁红梅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2-33,共2页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分为既连续,又各有独特发展课题的八个发展阶段,在前三个阶段中亲子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良好亲子关系模式创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从艾里克森人格渐成说对亲子关系影响儿童人格形成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创立良好亲子关系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发展渐成说 亲子关系 幼儿教育 家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曾国藩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垂凯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77-81,共5页
曾国藩怀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通过长期的政治、军事实践 ,总结出广收、慎用、勤教、严绳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原则 ,并身体力行 ,以知人善任称于世。从管理心理学角度 ,对曾氏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予以整理阐述 ,既有理论意义 ,又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 曾国藩 心理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 以人为本 管理思想 管理心理学 管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燕良轼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3期15-18,共4页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考察权变、征召远近人才、谋划国家事物、献说陈情、决安危、定亲疏、察同异、辨真伪。其基本依据的是阴阳观。他认为阴阳是宇宙变化的一贯之道,把握了阴阳之道,就获得了开启人内心隐秘的基本... 鬼谷子的测谎心理思想其目的在于帮助统治者考察权变、征召远近人才、谋划国家事物、献说陈情、决安危、定亲疏、察同异、辨真伪。其基本依据的是阴阳观。他认为阴阳是宇宙变化的一贯之道,把握了阴阳之道,就获得了开启人内心隐秘的基本原理。其所遵循的原则是:知己知人原则,隐秘性原则,把握时机原则。其具体技术有捭阖术,即根据阴阳变化原理提出的开启和闭藏的技术;钩言术,即通过语言表达的动静状态窥探他人内心情报的方法;飞箝术,是以激励、褒扬的言语诱导对方获得实情而抓住对方心理的一种测谎技术。揣摩术,又分揣术和摩术。揣术是根据情感的两极变化和惯常行为表现推测对方心理真实情报的方法。摩术是指将内在情感与外在符验相结合进行推测、切磋、体会获得对方真实情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测谎心理思想 阴阳观 心理测试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爱缺失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的纵向中介作用
12
作者 向燕辉 周李卓瑶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9-376,共8页
为了探讨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在父爱缺失和非自杀性自伤(NSSI)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选取中国湖南省某中学共1252名学生,开展为期半年的2次纵向追踪。结果表明:父爱缺失对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NSSI也有... 为了探讨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在父爱缺失和非自杀性自伤(NSSI)之间的纵向中介作用,选取中国湖南省某中学共1252名学生,开展为期半年的2次纵向追踪。结果表明:父爱缺失对自我控制和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显著;自我控制对手机成瘾、NSSI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同时结果支持了自我控制以及“自我控制→手机成瘾”这条链式中介在父爱缺失和NSSI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这些结果不仅拓展了对父爱缺失影响的研究,还增加了对父爱缺失和NSSI之间关系的潜在机制的理解,从而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降低自杀风险提供了更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爱缺失 非自杀性自伤 自我控制 手机成瘾 半纵向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汉时期的性习心理思想
13
作者 燕良轼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6,共6页
能够代表汉代 2 0 0余年历史进程的性习心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淮南子》的“循天返朴说”、董仲舒的“性待教为善说”和王充的“性有善恶 ,教可异化说”。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能够集时代之大成 ,就是今天 ,对现代心理学研究仍... 能够代表汉代 2 0 0余年历史进程的性习心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淮南子》的“循天返朴说”、董仲舒的“性待教为善说”和王充的“性有善恶 ,教可异化说”。这些观点不仅在当时能够集时代之大成 ,就是今天 ,对现代心理学研究仍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习心理思想 善与恶 董仲舒 王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契约是实施差生转化的新支点
14
作者 石梦良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10X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差生转化 心理契约 支点 教师创新 心理障碍 复杂问题 教育手段 心理教育 差生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天玉 黄鑫 杨艳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12期926-927,共2页
目的了解长沙市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03名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属于正常范围、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77%,存在轻度心... 目的了解长沙市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03名八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属于正常范围、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5.77%,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5.03%,存在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仅占0.20%。各因子检出率为:学习压力占16.90%,情绪不平衡占13.92%,人际敏感占10.14%,焦虑占9.74%。结论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其他年级学生严重,但应防微杜渐,由于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显示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八年级 中学生 MSSM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机制及可变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钟毅平 陈芸 +1 位作者 张珊明 杨青松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08-1919,共12页
自我正面偏见是指对大多数个体来说,其自我相关信息与正性情绪效价联系紧密,个体倾向于把正面结果或特质归因于自我内部稳定的人格特征,而认为负面结果或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征不相关。本项目从自我正面偏见的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遍论之... 自我正面偏见是指对大多数个体来说,其自我相关信息与正性情绪效价联系紧密,个体倾向于把正面结果或特质归因于自我内部稳定的人格特征,而认为负面结果或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征不相关。本项目从自我正面偏见的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遍论之争出发,采用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试图证实集体主义文化下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并对照外显自我正面偏见,考察内隐层面上的自我正面偏见及其可变性,探索抑郁个体的内隐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改善,了解其大脑神经基础,揭示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性质与特征,验证和完善自我相关信息与情绪信息的功能加工层次模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从内隐层面上了解自我与情绪的复杂关系,而且还将对其神经基础做出重要探索,更深入地解读中国人的自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情绪效价 内隐自我正面偏见 E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旋转面孔识别的ERPs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钟毅平 李琎 +2 位作者 占友龙 范伟 杨子鹿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79-138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平面旋转角度对自我面孔识别影响的时间进程。实验采用面孔异同匹配范式(same-different judgment),首先呈现一张正立的自我或他人内特征的探测面孔,然后再呈现一张旋转至某个角度(0°、90°、180°)的自我或他人的目标面孔,要求被试判断两张面孔是否属于同一个人,并记录其判断的反应时和ERP成分。实验发现,在N170(180~240 ms)和N2(240~300 ms)成分上,旋转至90°、180°的面孔刺激比正立条件下的面孔刺激分别在枕颞叶和额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在LPP(400~500 ms)成分上,对于自我面孔,正立条件、旋转至90°、旋转至180°所诱发的波幅差异显著。而对于他人面孔,3个角度所诱发的波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面孔识别早期阶段是自动化的结构编码,旋转角度增加了面孔结构编码的难度;在面孔识别晚期阶段,大脑对面孔的特异性信息进行精细加工,自我面孔会占用个体有限认知资源进行下一步精细的心理旋转加工,因此平面旋转角度会调节晚期个体对自我面孔的加工过程,并且其影响时间约为10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旋转角度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 Bruce-Young面孔识别认知模型 N170 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毅平 牛娜娜 +2 位作者 范伟 任梦梦 李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32-1948,共17页
本文通过2个实验,考察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以厘清不道德事件下主动控制感降低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时间估计法,在行为层面上考察动作自主性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实验2采用事件相关电位... 本文通过2个实验,考察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以厘清不道德事件下主动控制感降低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1采用时间估计法,在行为层面上考察动作自主性对主动控制感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实验2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一步探究动作自主性与社会距离如何交互影响主动控制感,并试图检验外显主动控制感的结果稳健性。结果发现,服从命令时,相较于电击陌生人,电击朋友的决策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且音调反馈时诱发了更负的N1波幅,内隐主动控制感更强;在外显主动控制感上,仅发现自由选择时控制感和责任感评分比服从命令时更高。结果表明社会距离自下而上地调节了自主性对内隐主动控制感的影响,而外显主动控制感上个体有意识地产生了道德推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感 动作自主性 社会距离 时间间隔估计 事件相关电位(ER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自传体记忆:功能、特征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3
19
作者 屈晓兰 钟毅平 +1 位作者 杨青松 孟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自发性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的突发性回忆。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记忆方式,它具有指导功能和自我功能。与自觉性自传体记忆相比,其特征是:提取方式为基于联想、自下而上加工的直接提取过程,内容上更倾向于积极情绪事件... 自发性自传体记忆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经历的突发性回忆。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记忆方式,它具有指导功能和自我功能。与自觉性自传体记忆相比,其特征是:提取方式为基于联想、自下而上加工的直接提取过程,内容上更倾向于积极情绪事件且复述频率较低,性质上更具体。相应的解释理论有情景记忆回想理论、线索-启动理论、直接提取理论及概念联想理论。未来研究应注意功能验证、研究系统化、理论整合与跨文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自传体记忆 自觉性自传体记忆 指导功能 直接提取理论 概念联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自我控制的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范伟 任梦梦 +3 位作者 肖俊泽 简增郸 杜晓明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92-1006,共15页
本文通过4个实验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存在的条件及其机制。实验1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组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2将羞耻分为道德失范和能力不足两种情景,考察羞耻对... 本文通过4个实验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这一影响存在的条件及其机制。实验1考察羞耻情绪对欺骗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组的欺骗行为和欺骗倾向显著低于控制组。实验2将羞耻分为道德失范和能力不足两种情景,考察羞耻对欺骗产生影响的条件,结果发现,道德失范羞耻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能力不足羞耻组和控制组。实验3a考察道德失范所引发的羞耻对自我控制资源的影响,结果发现,羞耻情绪诱发组的自我控制任务成绩显著高于未诱发组。实验3b考察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行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资源在羞耻情绪影响欺骗的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的羞耻情绪由道德失范而诱发时,会遏制其欺骗行为的产生;羞耻情绪对欺骗行为的影响机制可能是:感受到羞耻的个体,为恢复和保护受损的道德自我,通过调集更多自我控制资源的方法影响欺骗行为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耻情绪 自我控制资源 欺骗行为 影响机制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