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为例 |
高晓清
皮勇
|
《高校教育管理》
|
2010 |
4
|
|
2
|
教育调查的城市取向及对乡村教育的疏离——近三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述评 |
张绍军
李映红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0 |
0 |
|
3
|
历史追溯: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 |
田景正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09 |
1
|
|
4
|
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浅议 |
王芳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7 |
0 |
|
5
|
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
邓阳
冯奕淇
邢红军
杨季冬
刘德华
王春
李猛
刘玉荣
罗红艳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9
|
|
6
|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 |
杨莉君
曹莉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09 |
42
|
|
7
|
大学科学研究之教育意蕴 |
徐超富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8
|
|
8
|
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 |
张楚廷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9
|
再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基于教育目的之考察 |
徐超富
姚尧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0
|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博弈及其影响——以中古时期的西方大学为例 |
张曙光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1
|
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
谷陟璇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
2007 |
5
|
|
12
|
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发展的理性思考——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为例 |
樊华强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6 |
4
|
|
13
|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性 |
徐超富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2 |
1
|
|
14
|
廖世承在国立师范学院的社会教育实践 |
孔春辉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7 |
1
|
|
15
|
布鲁纳叙事思维视域下儿童教育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
张卫民
陈晨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论语》境域式表达方式及对构建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启示 |
王卫华
陈丹萍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构建跨学科教育平台:英国新大学学习地图的重绘 |
王宇遥
易红郡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8
|
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 |
叶茂林
李沙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5 |
0 |
|
19
|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的行动者网络:一种解释框架 |
黄小宾
钟云华
|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8
|
|
20
|
大学教育的根基是超越性的抑或内在于世的?——论沃格林对洪堡大学教育理念的批评 |
孔令新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