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3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以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高晓清 皮勇 《高校教育管理》 2010年第2期88-92,共5页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改进之处是:树立科学的方... 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是开启高等教育研究大门的金钥匙。国内学者对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大多停留在"介绍"和统计层面,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较少。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改进之处是:树立科学的方法论意识,为各种研究方法的正确运用提供思想基础;在高等教育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运用多元化、整体化、综合化的研究方法;加强对研究方法的研究与训练;优化研究结构,加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发展混合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硕士学位论文 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调查的城市取向及对乡村教育的疏离——近三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述评
2
作者 张绍军 李映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73-76,共4页
教育实习、"两课"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团队建设是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大学生自主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调查是教育实习过程中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分... 教育实习、"两课"社会调查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创新团队建设是湖南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促进大学生自主成长的重大举措。教育调查是教育实习过程中为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所做的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对近3年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的分析得出:教育调查客观上升华了教育实习效果,却仍禁囿于城市文化教育价值参照谱系,疏离了对乡村文化教育价值的应有关照。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背景是把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或城市文化当作农业文明或乡村文化的应然效仿对象,城市文明被视为教育发展现代化的单一向度。为使教育调查更好地服务于城乡教育发展的长远鹄的,我们建议:1)构建双赢的农村教育实习基地;2)发挥教育调查在教育决策机构与高师院校间的联动桥梁作用;3)挖掘优秀的乡村教育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的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优秀教育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 城市取向 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追溯: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景正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108-111,共4页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则可上溯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清末新政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1903年,岳麓书院停办,湖南高等学堂迁入,继之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 1938年,国立师范学院创办,这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前身。然而,从历史渊源来看,湖南师范大学则可上溯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清末新政的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改革中,1903年,岳麓书院停办,湖南高等学堂迁入,继之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公立工业专科学校、省立湖南大学、国立湖南大学,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湖南大学在湖南一分为三,成立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学院沿承岳麓书院学术研究传统,且于1953~1959年,设址于岳麓书院。总之,从千年岳麓书院所具有的师范性、人文学术中心,或湖南师范大学历史上与岳麓书院的地缘关系以及对岳麓书院文脉的延续来看,湖南师范大学与岳麓书院有着无法割舍的历史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麓书院 湖南师范大学 学术传统 历史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浅议
4
作者 王芳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1期92-93,共2页
面对教师教育开放、竞争的局面,我国大多数师范大学利用长期以来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奋斗目标。但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足以形成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师范大学长久以来举办教师教育沉淀积累下来的,在... 面对教师教育开放、竞争的局面,我国大多数师范大学利用长期以来举办教师教育的优势,提出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奋斗目标。但现有的改革措施是不足以形成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是师范大学长久以来举办教师教育沉淀积累下来的,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对于未来教师的职业信念、境界等都具有促进作用。在追求综合化的过程中,它却不断淡化。要重塑教师教育特色,就必须营造教师教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特色 教师教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邓阳 冯奕淇 +6 位作者 邢红军 杨季冬 刘德华 王春 李猛 刘玉荣 罗红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7,共14页
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健基础,更是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 科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健基础,更是发展素质教育、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那么,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国家为何重提科学教育?制约科学教育发展深层次因素有哪些?新时代科学教育现代化路径如何优化?如何构建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等等。这些问题既是落实《意见》精神的题中之意,也是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为此,2024年本刊特辟“科学教育”专栏,以飨读者,也希望引起更多的学者对于科学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素质教育 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素养 如何构建 《意见》 人才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 被引量:42
6
作者 杨莉君 曹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82-85,共4页
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我们构建新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的定位、招生方式的改革、课程的设置、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重构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招生方式 课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学研究之教育意蕴 被引量:8
7
作者 徐超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释读教育性涵义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人文价值、思想意涵和大学诉求四方面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即从教育目的所关注的点——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挖掘了科学研究中内含的相应教育因子以及在科研过程中的育人表征;从科... 在释读教育性涵义的基础上,从教育目的、人文价值、思想意涵和大学诉求四方面探讨了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即从教育目的所关注的点——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挖掘了科学研究中内含的相应教育因子以及在科研过程中的育人表征;从科学研究文化功能的角度分析了其人性陶冶的意义和文化熏陶的价值;从科学研究思想启迪方面探讨了其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思想意涵;从科学研究在大学里所固有的特性阐释了教育性是其为一种本然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研究 教育性 人文价值 思想意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楚廷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人文科学所有的知识叮分为三大类,一大类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社会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
关键词 人文科学 大学教育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基于教育目的之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徐超富 姚尧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8,共7页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 科学研究不仅能创造、发现和丰富知识,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和精神信仰。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大学科学研究,必定具有丰富的教育意蕴。从教育目的之德智体美劳:即从"德"之善的理念、德性、职责,从"智"之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接受、创造、发现,从"体"之身康体健,从"美"之无限、自由等美的特质,从"劳"之内涵等诸方面分析大学科学研究在其中的特殊表征,有助于充分挖掘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研究 教育性 教育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博弈及其影响——以中古时期的西方大学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曙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中古时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西方大学中不断地进行博弈。通过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世纪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虽然都受制于神学,但人文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教育只能侧面发展;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都得到... 中古时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西方大学中不断地进行博弈。通过对博弈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中世纪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虽然都受制于神学,但人文教育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学教育只能侧面发展;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都得到了极大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实用主义和经院哲学盛行,基督教神学及宗教信仰的制约,以及人文主义运动的刺激。由此,在建立人文教育传统,为科学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发展理性思考与注重思辨的习惯,以及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种下了种子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文艺复兴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谷陟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2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207名研究生进行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女性、已婚、有工作经历和年龄大的研究生其社会支持与成熟应对方式的采用优于其他研究生;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 目的探讨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207名研究生进行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女性、已婚、有工作经历和年龄大的研究生其社会支持与成熟应对方式的采用优于其他研究生;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呈负相关;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结论研究生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心理健康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发展的理性思考——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樊华强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师范院校向综合性发展是高等院校深化体制改革的自然趋势,它符合教师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向综合性发展要兼顾地区差异,应坚持有条件地逐步推进,并且要处理好综合性与师范性、数量与质量、教学与科研等关系。
关键词 师范院校 综合性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科学研究的教育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超富 《当代教育论坛》 2012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科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科学研究是一种教育,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既然是教育,当然科学研究和学习都具有教育性。科学人格是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正表明了科学研究所具有的教育意蕴。
关键词 大学科学研究 教育性 学习 科学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世承在国立师范学院的社会教育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春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5期51-54,共4页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廖世承在担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时,带领学院师生开办社会教育,对学院所在地的文化、卫生、生产等事业的发展和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社教工作是国师智力、人力和财力的全方位付出,凸显了国师推...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廖世承在担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时,带领学院师生开办社会教育,对学院所在地的文化、卫生、生产等事业的发展和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社教工作是国师智力、人力和财力的全方位付出,凸显了国师推广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地位,而廖世承的社会教育思想是国师社教工作发展的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世承 国立师范学院 社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纳叙事思维视域下儿童教育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
15
作者 张卫民 陈晨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8,共9页
叙事思维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范式,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但是围绕叙事思维的儿童教育出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偏差。布鲁纳对于叙事思维的深溯与重构,给予儿童教育更为清晰的理论引领和更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布鲁纳叙事思维具有:文化中介... 叙事思维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根本范式,是儿童教育的核心。但是围绕叙事思维的儿童教育出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偏差。布鲁纳对于叙事思维的深溯与重构,给予儿童教育更为清晰的理论引领和更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布鲁纳叙事思维具有:文化中介性、解释学循环参与、意义生成能动性。对于儿童教育的理论启示:朝向儿童的客观世界、引领儿童的意义世界、通达儿童的关系世界。对于儿童教育实践层面的启示有两个方面。实践原则包括:情境原则、多元原则、交互原则。实践策略包括:诗意化儿童教育的叙事情境、立体化儿童教育的叙事呈现、网络化儿童教育的叙事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教育 布鲁纳 叙事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境域式表达方式及对构建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启示
16
作者 王卫华 陈丹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4,共12页
中国教育学欲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术话语及体系,需要立足当下、历史和未来三个维度,遵循现实性、历史性和发展性三条原则。当前世界学术话语对存在论主要是概念式表达,我国国学经典《论语》却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即境域式表达。境域式表... 中国教育学欲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术话语及体系,需要立足当下、历史和未来三个维度,遵循现实性、历史性和发展性三条原则。当前世界学术话语对存在论主要是概念式表达,我国国学经典《论语》却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即境域式表达。境域式表达通过营造态势和描述具象,使自身成为一种动态的意义生发机制,借由主体的参与而开启一个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意义空间。它还原了认识原本的发生状态,保持了生活世界的亲熟感,给予理解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中国教育学话语或可采用境域式表达,它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学话语问题,在传承国学优秀传统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与世界学术话语的互补式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学术话语 概念式表达 境域式表达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跨学科教育平台:英国新大学学习地图的重绘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宇遥 易红郡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3,F0003,共11页
学习地图是个体与知识联结的纽带,它既代表个体的学习范围,也体现了大学组织知识的范式。由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大学教育变革与人才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英国新大学自建校起便致力于学习地图的重绘。新大学重绘学习地图的... 学习地图是个体与知识联结的纽带,它既代表个体的学习范围,也体现了大学组织知识的范式。由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大学教育变革与人才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英国新大学自建校起便致力于学习地图的重绘。新大学重绘学习地图的核心在于如何打破学科间的人为界线,其具体策略包括:超越特定秩序,创建一体化物理空间;突破体制束缚,建立大型多学科学院;跨越学科边界,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新大学学习地图的重绘,不仅避免了英国大学教育的过度专门化,加强了英国大学文理科之间的交流,而且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学习地图的重绘发生在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大学而非固守传统的老大学,它能使跨学科教育平台的构建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新大学 学习地图 跨学科 跨学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大学生人际关系控制源因素的调查研究
18
作者 叶茂林 李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本研究用MMCS人际关系问卷对 2 79名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控制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 ,师范大学生对其成败归因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 (2 )在人际关系成败的各项因子的归因倾向... 本研究用MMCS人际关系问卷对 2 79名师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控制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1)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 ,师范大学生对其成败归因倾向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和学科差异。 (2 )在人际关系成败的各项因子的归因倾向上 ,大一、大二与大四学生在能力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在情境倾向上 ,大三与大一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文科生与艺术生存在显著差异 ;在运气倾向上 ,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显著 ,并且文科生比理科生外控。 (3)中国师范大学生和美国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总体水平上的归因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但在内在性和外在性上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 人际关系 控制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的行动者网络:一种解释框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小宾 钟云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 传统的大学职能论难以有效解释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条件的异质性与风险性,而行动者网络理论可为大学科学创新职能的实现提供一种较新的解释性框架。大学科学创新职能实现行动者网络中的多元主体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政府是边界厘定者、大学是人才引培者、科研院所是资源共谋者、企业是成果转化者、公众是社会监督者。由于主体间的角色定位和网络空间位置差异,多元主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协同和冲突关系,如府学关系之间的服务耦合与价值冲突、学研关系之间的科研共谋与流动设限、学企关系之间的知识链化与无序逐利、学众关系之间的责任共担与行动异化等。因而,为促进大学科学创新职能有效实现,在参照行动者网络的一般规律和各行动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达成行动者共识、构建利益协调机制和形成实践共同体的转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科学创新职能 职能实现 行动者网络 转译 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教育的根基是超越性的抑或内在于世的?——论沃格林对洪堡大学教育理念的批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令新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112,共11页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内在力量,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的沃格林认为,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超越性存在根基的疏离,将人自身作为根基会导致精神的自我封闭而非开放,如此的大学教育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失序。... 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内在力量,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的沃格林认为,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超越性存在根基的疏离,将人自身作为根基会导致精神的自我封闭而非开放,如此的大学教育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失序。洪堡与沃格林争执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存在根基的性质。洪堡否定超越性的存在根基,认为存在根基是内在于世的,并由此认定个体内在力量的成熟而生发的自主性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沃格林则坚持存在根基的超越性,认为人性本质存在于对这种根基张力的体验和参与中。检审双方各自的理由,沃格林对洪堡的批评本身值得深思,亦可给当下大学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里克·沃格林 威廉·冯·洪堡 大学教育理念 存在根基 超越性 内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