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育计划的限度——基于雅思贝尔斯的视角 |
李长伟
严中然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趋恶的倾向与自我的教育——康德教育论解析 |
李长伟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智能时代教育的离身性风险及其规避 |
周俊凡
邓芝韵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4
|
追寻古典之光:古典教育的内涵与路径——刘铁芳教授访谈录 |
王晖
赵舒琦
张梦怡(整理)
刘铁芳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1 |
2
|
|
5
|
论数字时代教育与人的个性化发展 |
虞嘉琦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6
|
道德学习的身体生成力——以王阳明身心之学为中心的教育学探究 |
蔡光悦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教育社会化的两种类型:涂尔干与康德的争执 |
李长伟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何谓教育艺术——基于康德的视角 |
李长伟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0
|
|
9
|
智慧之爱何以可能:苏格拉底爱的教育哲学一解 |
刘铁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0
|
实践教育学的古今之争——以亚里士多德与康德为范例 |
李长伟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11
|
对话与环境:教育意义的迷失与找寻 |
位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12
|
教育次序:“文”“行”,还是“行”“文” |
李长伟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3
|
谁是教育者——柏拉图《法义》解析 |
李长伟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康德启蒙论中的教师角色冲突 |
李长伟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15
|
苏格拉底如何做教师——《普罗塔戈拉》开篇释义 |
刘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