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7
1
作者 周翔宇 李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1期87-90,共4页
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脱节造成的。而早期接触临床作为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它从医德和医技两个方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是实施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国... 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因为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脱节造成的。而早期接触临床作为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它从医德和医技两个方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是实施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外医学院校在早期接触临床课程的开设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接触临床 医学教育 医患沟通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培 刘苗 +1 位作者 叶剑荣 袁仕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87-1890,1896,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与缓解组,分析NLR、PLR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NLR和 PLR分别为4.78(2.82~7.80)和197.56(137.27~285.52),对照组NLR和 PLR分别为1.75(1.51~2.11)和113.84(98.65~131.11);SLE患者NLR和 PL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活动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5.99(3.49~10.47)和206.81(151.33~333.47),缓解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4.02(2.16~5.37)和182.09(115.00~247.14);活动组NLR、PLR与缓解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LEDAI评分与NLR、PLR呈正相关( r =0.372、0.232, P <0.05)。结论: NLR、PLR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抗HCV多抗从随机12肽库中筛选抗原表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敏 李先平 +1 位作者 王庆林 汤兰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HCV抗原表位。方法: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混合,提取纯化的IgG作为固相配基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按吸附-洗脱-扩增的淘洗过程进行3轮筛选,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 目的: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HCV抗原表位。方法:将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混合,提取纯化的IgG作为固相配基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按吸附-洗脱-扩增的淘洗过程进行3轮筛选,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用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对4个克隆进行测序。并用ELISA法检测噬菌体克隆的诊断价值。结果:3轮筛选的投入产出比逐轮升高,回收率从(4.6×10-4)%增加到(5.3×10-2)%,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对从第3轮洗脱物中挑选出的18个克隆进行结合试验,发现所挑的克隆与丙型肝炎患者的多克隆抗体有较强的结合力。其中4个克隆测序显示为同一克隆(命名为C1),其外源插入肽为GSMSPYVRWYTP。用C1检测2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检出率为85.0%。结论:成功地用噬菌体12肽库对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模拟肽筛选,且得到的模拟肽分子C1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随机肽库 模拟表位 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Hsp16.3抗体
4
作者 贺靖 杨双 +4 位作者 刘娟 刘达琳 郭婧玮 谭云洪 袁仕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2-47,共6页
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sp16.3抗体。PCR扩增hsp16.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表达和纯化Hsp16.3,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原性;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连... 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结核病患者血清Hsp16.3抗体。PCR扩增hsp16.3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表达和纯化Hsp16.3,Western blot分析其反应原性;晶种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并连接Hsp16.3,建立纳米金免疫传感器检测血清Hsp16.3抗体,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sp16.3,纯化Hsp16.3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分别检测50例结核病患者、42例非结核肺病患者和5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红移值大于3.5的例数分别为42、7、1例;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0.888(P<0.01),界值3.5,灵敏度82%,特异性98%。结果表明,Hsp16.3的纳米金免疫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结核病血清Hsp16.3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热休克蛋白16.3 纳米金免疫传感器 肺结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