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15
1
作者 史绍蓉 刘田 +3 位作者 龚丽 刘建荣 袁爱国 王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160,共6页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室肌目标蛋白质。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n=5)。运动组大鼠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实验动...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室肌目标蛋白质。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n=5)。运动组大鼠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取心室肌,提取心室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通过图像分析软件PD Quest进行分析后,选择运动后消失和表达量上调5倍或下调4/5以上的蛋白质点作为备选质谱鉴定蛋白点。结果:在电泳图谱上对照组平均检测到蛋白质点332±17个,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47±22个。运动后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5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8个,下调2/3以上的点有14个,其中上调5倍以上的点14个,下调4/5以上的点4个。对6个备选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共鉴定出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原肌球蛋白-1、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腈水解酶和一个未知的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心室肌 一次性力竭运动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绍蓉 刘田 +3 位作者 龚丽 刘建荣 袁爱国 王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对照组平均检测到382±24个蛋白质点,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52±17个点。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12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运动后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5个,下调超过2/3的有10个,其中上调量在5倍以上的有14个,下调超过4/5以上的有6个。对运动后表达差异大的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心肌型-α肌球蛋白重链、乌头酸水合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4种蛋白质。结果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的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心房肌 一次性力竭运动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蛋白质组差异性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松江 史绍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6-270,285,共6页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析探讨急性大强度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安静组(5只)和运动组(5只)。运动组大鼠按Bedford模型运动至力竭。力竭后3小时处死大... 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析探讨急性大强度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组织蛋白质组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安静组(5只)和运动组(5只)。运动组大鼠按Bedford模型运动至力竭。力竭后3小时处死大鼠,取其后肢腓肠肌全蛋白质进行SDS-固相pH梯度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运用Bio-rad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2-DE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安静组显示667±35个蛋白质点,运动组显示572±28个蛋白质点,蛋白质点的匹配率为75%;运动后消失88个蛋白质点,新增32个蛋白质点;运动后蛋白质量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12个,蛋白质量下调至1/2以下的蛋白质点有10个,共有282个蛋白质点表达有差异。结论:大鼠大强度力竭运动后3小时,腓肠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力竭 蛋白质组学 差异性表达 双向凝胶电泳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的蛋白质变化及其蛋白质组学研究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松江 史绍蓉 邬力祥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研 运动性疲劳 白质变化 分子生物学机制 能量代谢紊乱 正常生理现象 神经内分泌 运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论述了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的分类依据及建模方法;在分析已建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标准化的运动性疲劳模型的质量控制问题。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动物模型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运动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周志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8-30,共3页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 80只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及递增程度的低氧处理。应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气分析检测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低氧方式运动对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探讨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选用健康雄性 SD大鼠 80只 ,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及递增程度的低氧处理。应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气分析检测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低氧方式运动对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探讨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动脉血氧分压随着低氧的介入及低氧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与此同时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下降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下降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运动 动脉血氧分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关分析 动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与针刺穴位对大鼠腹部脂肪及各项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澜 房美玉 +3 位作者 周建社 陈锐 朱红花 李善妮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对中老年大鼠腹部脂肪、体重、体长、腰围及Lee's指数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3D健康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穴位组和运动针刺结合组,实验过程中记录进食、水量,测体重、体长及腰围,计算L... 探讨有氧运动训练与针刺穴位对中老年大鼠腹部脂肪、体重、体长、腰围及Lee's指数影响的变化规律。选用雄性3D健康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运动训练组、针刺穴位组和运动针刺结合组,实验过程中记录进食、水量,测体重、体长及腰围,计算Lee's指数,并观察大便质量、睡眠等状态,实验后剖腹称重腹内脂肪量。结果表明,运动针刺结合减肥方法对大鼠有良好的降脂、减重、缩腰的作用;单一的针刺减肥具有减重、降脂、缩腰作用;单一运动减肥对体重无明显变化,具有减少腹部脂肪及缩腰作用,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老年大鼠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腰围Lee's指数显著正相关(r=0.883,r=0.893,P<0.01),与体重无相关性;运动针刺结合减少大鼠腹部脂肪与体重、腰围、Lee's指数显著正相关(r=0.833,r=0.881,r=0.833,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运动 针刺 体重 腰围 Lee’s指数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在运动能力候选基因研究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9-722,694,共5页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运动能力 候选基因 应用策略 生物信息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疲劳及中医药恢复影响心肌组织心钠素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澜 潘珊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类脾虚运动性疲劳及健脾生血中药恢复对大鼠心肌组织心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1.5月龄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 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组)、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组)、自然恢复组(NR组)、药物恢复组(MR组),每... 研究目的:研究类脾虚运动性疲劳及健脾生血中药恢复对大鼠心肌组织心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1.5月龄SD大鼠60只,体重约160 g,随机分为4组:安静对照组(C组)、类脾虚运动性疲劳组(E组)、自然恢复组(NR组)、药物恢复组(MR组),每组15只;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类脾虚运动性疲劳及健脾生血中药恢复对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E组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较C组减少,体现为心钠素阳性反应细胞不密集,在减少比较明显的区域,可见阳性细胞沿血管排列,MR组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较NR组恢复效果好;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为:E组心钠素表达光密度较C组显著增高(p<0.01),表达面积较C组显著减少(p<0.01),MR组较NR组心肌组织心钠素含量恢复值高(p<0.05).主要结论:类脾虚运动性疲劳对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心肌组织心钠素表达减少,不利于运动应激中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发挥.采用健脾生血中药复健与自然恢复相比,能促进类脾虚运动性疲劳心脏心钠素内分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类脾虚运动性疲劳 健脾生血中药 心钠素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训期间大学生生理功能变化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绍蓉 汪强 +4 位作者 戴建波 杨克林 欧阳锡斌 欧阳江琼 佘丽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8-429,共2页
对1999级121名男、女大学生在军训期间的晨脉、体重、反应时、RPE、血压、台阶试验、5次肺活量、血常规与尿常规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军训负荷在心功能和感觉功能方面反应较敏感,5~7天后开始恢复... 对1999级121名男、女大学生在军训期间的晨脉、体重、反应时、RPE、血压、台阶试验、5次肺活量、血常规与尿常规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军训负荷在心功能和感觉功能方面反应较敏感,5~7天后开始恢复,定量负荷后心功能水平较军训前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训 大学生 生理功能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规律运动调控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适应性机制
11
作者 袁顺灵 彭美 +6 位作者 向逸 杨启明 雷勇 刘文锋 刘霞 汤长发 印大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9-1501,共13页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VO_(2max))60%~65%逐渐递增到70%~75%的10周中等强度规律运动。HE染色结果显示,规律运动改善了老年大鼠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的结构。TUNEL检测出所有老年大鼠纹状体均出现细胞凋亡核。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纹状体基质间区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了68.24%(P<0.01),而纹状质间区凋亡指数下降了43.14%(P<0.05)。亲和素珠富集和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离鉴定羰基化蛋白质。进一步使用MASCOT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显示,羰基化蛋白质涵盖28种氧化修饰位点。其中鉴定出Con-SED组羰基化蛋白质有14-3-3蛋白(e)和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A2B1)等69个;而Aero-EXE组羰基化蛋白质有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选择性通道1(VDAC1)和VDAC2等7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羰基化蛋白质的氧化修饰位点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14-3-3蛋白(e)和HNRNPA2B1羰基化蛋白质与细胞凋亡有着重要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的大鼠纹状体SOD和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1/mTOR和CAMKⅡα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规律运动刺激了抗氧化系统的适应,改善了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14-3-3蛋白(e)和HNRNPA2B1等蛋白质羰基化,维护了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细胞凋亡的稳态,其机制是通过上调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促进BDNF的表达,进一步激活并上调下游PI3K/AKT/mTOR和CAMKs信号通路而调控纹状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运动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14-3-3蛋白(e) 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A2/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周志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低氧、超低氧两种不同程度的递增低氧刺激,在运动中和运动后...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及低氧、超低氧两种不同程度的递增低氧刺激,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给予低氧处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HIF-1α、VEGFmRNA在骨骼肌组织中的定位及含量。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低氧训练骨骼肌HIF-1α蛋白表达对骨骼肌VEGF转录的促进作用。结果与结论:低氧和运动训练可增加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和VEGFmRNA含量,低氧训练骨骼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的增加对VEGF基因转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低氧训练 MRNA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HIF-1Α蛋白 骨骼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显微图像分析 蛋白表达 RNA含量 基因表达 SD大鼠 递增负荷 低氧刺激 不同程度 原位杂交 相关分析 运动训练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田 史绍蓉 +3 位作者 龚丽 刘建荣 袁爱国 王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筛选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经过7周的递增运动负荷训练(最后一次为力竭)后与对... 目的:探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筛选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经过7周的递增运动负荷训练(最后一次为力竭)后与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取心室肌,提取心肌组织的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运用Bio-rad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电泳图谱上运动组可见蛋白质点338±17个,对照组可见352±17个。运动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99个。运动后消失的点有5个,表达量上调4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80%的点各12个,表达量上调1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50%的点分别有52个和42个。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的质变和量变。运动后表达量差异比较大的蛋白质点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5~57kD,等电点主要集中在6.0~7.4和8.6~9.6,在这个范围的蛋白质多为能量代谢酶,提示心室肌能量代谢的改变可能是运动引起心肌疲劳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运动性疲劳 心室肌 递增运动负荷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促进大鼠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周志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52,共4页
研究目的:研究低氧、训练及低氧训练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不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试验,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参数的改变,分析低氧和运动训练两种... 研究目的:研究低氧、训练及低氧训练对心肌组织血管生成的不同作用。研究方法:采用3×3析因设计试验,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参数的改变,分析低氧和运动训练两种不同的处理因素对心肌组织微血管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及交互作用。研究结果:CD34可较好显示心肌组织微血管;低氧处理及运动训练对心肌组织微血管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长度密度的主效应有差别,低氧处理、运动训练的单独效应中以超低氧处理、低氧训练的效应最强,并且,低氧处理与训练方式两因素之间具有协同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训练 心肌 组织 血管 生成 体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影响大鼠心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澜 陆爱云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62,共4页
研究不同运动训练后采用不同程度低氧处理,对心肌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采用3×3析因设计试验,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HIF- 1α在心肌组织中的定位及含量,分... 研究不同运动训练后采用不同程度低氧处理,对心肌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采用3×3析因设计试验,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HIF- 1α在心肌组织中的定位及含量,分析低氧和运动训练2种不同的处理因素对心肌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低氧和训练因素的介入,HIF- 1α蛋白表达增多,低氧训练最能促进HIF- 1α的蛋白表达。低氧处理及运动训练的主效应有差别,低氧处理、运动训练的单独效应中以超低氧处理、低氧训练的效应最强,并且低氧训练与低氧处理、与超低氧处理对心肌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具有交互作用,而常氧训练与低氧处理、与超低氧处理对心肌组织HIF- 1α蛋白表达不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 心肌组织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大鼠肾组织低氧应激反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郑澜 周志宏 +2 位作者 皮亦华 曹蕾 刘文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6-60,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后采用低氧处理对肾组织低氧应激反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肾组织中低氧应激反应基因mRNA表达。研究结果:低氧训练可改变大鼠肾组织中部分低氧... 研究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后采用低氧处理对肾组织低氧应激反应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采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肾组织中低氧应激反应基因mRNA表达。研究结果:低氧训练可改变大鼠肾组织中部分低氧应激基因的mRNA的丰度,其中,PDIPLmRNA、RHODANESEmRNA表达上调,AMmRNA、HSP40mRNA、ECE1mRNA、ENO1mRNA、IL1BmRNA、IL6mRNA、TSG14mRNA表达下调;低氧训练没有改变IL1AmRNA、BMYBmRNA的丰度。肾组织中低氧应激基因mRNA在低氧训练的第3、6、13天呈现不同的变化,RHODANESEmRNA表达持续上升,而AMmRNA、HSP40mRNA、ECE1mRNA、ENO1mRNA、IL1BmRNA、IL6mRNA、PDIPLmRNA、TSG14mRNA表达下调并于训练的第13天回到安静状态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基因芯片 应激反应基因 转录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