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科交叉融合推进科技伦理治理
1
作者 孙春晨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时处理人与... 学科交叉融合是指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的活动。学科交叉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时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与行为规范,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向善的价值方向。科技伦理是科技类学科与伦理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不只存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等科技活动之中,凡是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而产生的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伦理问题,都应被视为科技伦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科技伦理治理需要加快前沿和重点科技领域伦理治理规则的动态调整与制度构建;充分发挥由多学科专家学者组成的各级各类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功能,科技伦理委员会能够为科技伦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专业功能提供实践平台;“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为培养跨学科的科技伦理治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条件,科技伦理专业人才参与科技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有效地克服科技伦理治理的技术化倾向,推动科技领域社会治理“伦理先行”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融合 科技伦理治理 科技伦理委员会 科技伦理专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人教版《教师伦理学》对新时代师德理论研究的贡献
2
作者 黄泰轲 王泽应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号召广大教师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号召广大教师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表明,在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师德师风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及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应该摆在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体系构建 师德师风 强国战略 强国建设 民族振兴 教育家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食品安全权的权利伦理基质及其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应 林翠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在当代权利伦理学和人权伦理学的价值谱系中,食品安全权因其与生命权、发展权以及健康权、怯弱权等的密切关系而有其既基础、本源又核心、根本的价值意义。作为一种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于一体的基本人权,食品安全权既是一种源自人最内... 在当代权利伦理学和人权伦理学的价值谱系中,食品安全权因其与生命权、发展权以及健康权、怯弱权等的密切关系而有其既基础、本源又核心、根本的价值意义。作为一种集法律权利和道德权利于一体的基本人权,食品安全权既是一种源自人最内在、最常见和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价值诉求和社会所需要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关怀。生而为人必然具有对生命的珍重、对健康的珍惜,此则构成人最为内在亦最为强烈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而生命本身和健康的脆弱性又使人产生了与生命权和健康权相契合的怯弱权。生命权、健康权、怯弱权内在地要求食品安全权。尊重和保护公民的食品安全权既是生命权的价值诉求,也是怯弱权和健康权的集中表现。食品安全权因其特有的基础性、本原性权利诉求和价值追求必然成为当代权利伦理学和人权伦理学以及人本主义伦理学、人道主义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价值大厦的“拱心石”和“顶梁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权 权利伦理 生命权 健康权 怯弱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初步建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培超 王珞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型文明,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历史久远,却并未形成边界明晰、研究对象确定的知识论传统。知识体系的建构依托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近代经世致用和西学东... 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伦理型文明,对伦理道德问题的思考历史久远,却并未形成边界明晰、研究对象确定的知识论传统。知识体系的建构依托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的发展,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在近代经世致用和西学东渐的风习中逐渐探索起步的。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学科划分体例和标准在近代遭到解构;另一方面,在“照着说”的背景下,学界也开始探索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近代中国伦理学在中西、古今之辨的场域中艰难地寻找自己的定位,尽管难免煮成“夹生饭”,但仍然实际地迈开了“道德革命”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近代伦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道德行为中道德标准对自我欺骗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5
作者 范伟 杨颖 +2 位作者 郭希亚 林卓铭 钟毅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4-1436,共23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不道德行为中自我欺骗的心理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特别是探究道德标准对自我欺骗的抑制作用。实验1考察不道德行为中自我欺骗的内在神经机制。实验1通过发送者-接受者范式诱发被试的不道德行为,并通过... 本研究旨在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不道德行为中自我欺骗的心理作用及其神经机制,特别是探究道德标准对自我欺骗的抑制作用。实验1考察不道德行为中自我欺骗的内在神经机制。实验1通过发送者-接受者范式诱发被试的不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对未知随机概率值的预测来测量自我欺骗。行为结果发现,在欺骗试次中,被试选择低于真实信念的比例显著高于在诚实试次中的比例。脑电结果发现,相比于诚实试次,被试在欺骗试次中会诱发更大的P2、N2以及P300成分。实验2通过道德标准启动任务,探讨对道德标准的关注如何影响自我欺骗。行为结果显示,在控制条件下,被试在欺骗试次中选择低于真实信念的比例显著大于诚实试次中诚实试次中的比例。脑电结果显示,在道德标准启动条件下,欺骗试次诱发的P2和N2成分显著低于诚实试次。这些研究结果可能表明在不道德行为中,个体易于形成虚假信念导致自我欺骗,而关注道德标准能有效抑制此类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欺骗 不道德行为 道德标准 信念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比较的视域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
6
作者 王泽应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又引领和支撑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内涵丰富、义理圆融且境界高远的价值观。就其核心要义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以社会主义核...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又引领和支撑现代化健康发展的内涵丰富、义理圆融且境界高远的价值观。就其核心要义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本质上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和价值导向的价值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为基本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凸显了赓续传统又面向未来、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以及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活力与秩序有机统一的价值特质。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价值观对“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等“现代化之问”作出了融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于一体的科学解答,锻造了既内涵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又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健康发展,并为其提供价值源泉和动力支撑的价值体系,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以人民为中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改革的四大原则
7
作者 刘湘溶 王伊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2,F0003,共3页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础教育还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典型的选拔教育,是为了中考和高考的奉选拔为圭臬的应试性学历教育。选拔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以选拔为价... 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本质上应当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基础教育还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典型的选拔教育,是为了中考和高考的奉选拔为圭臬的应试性学历教育。选拔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以选拔为价值取向,后者以素质提升为价值取向。有选拔就必定会有学校的三六九等分化,就必定会有学生的淘汰,所以才会出现如下绝非夸张的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原则 选拔教育 改革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质平等内涵的应然扩展
8
作者 易小明 何礼广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3,共10页
传统的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对应,其实是结果补偿性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相对应,在这种不完整的对应结构中,结果平等的内涵范围过窄,无法与形式平等的全面要求相称。因此,实质平等的内涵必须扩展,它至少要纳入条件平等的内容,才能大致与... 传统的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对应,其实是结果补偿性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相对应,在这种不完整的对应结构中,结果平等的内涵范围过窄,无法与形式平等的全面要求相称。因此,实质平等的内涵必须扩展,它至少要纳入条件平等的内容,才能大致与形式平等相抗衡。条件平等一旦纳入实质平等,它就与结果平等共同构成实质平等的两个不同面向,此二者的动态平衡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美好的境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平等 形式平等 条件平等 结果平等 社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伦理学研究及其历史启示 被引量:11
9
作者 唐凯麟 王泽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4期32-38,共7页
20世纪中国伦理学从萌生、形成到发展、繁盛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程 ,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 90 0年至五四运动前为第一阶段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 1 978年为第三阶段 ,1 978年至 1 999年为第四阶段。 2 0... 20世纪中国伦理学从萌生、形成到发展、繁盛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程 ,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1 90 0年至五四运动前为第一阶段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 1 978年为第三阶段 ,1 978年至 1 999年为第四阶段。 2 0世纪中国伦理学研究的问题涉及伦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但就其大者而言 ,主要围绕伦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道德的本质和类型、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以及道德建设中的古今中外之争而展开。总结研究 2 0世纪中国伦理学于我们有许多历史的启示 ,对于新时代的伦理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伦理学 学科体系 道德本质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尊重人体尸体: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 被引量:35
10
作者 金红 李伦 +1 位作者 刘铭 杨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4,49,共3页
通过对医学院校解剖教学的调研和对利害关系人的访谈,发现不尊重人体尸体的观念和行为是阻碍遗体捐献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出“尊重人体尸体”这一解剖教学伦理原则,并加强对医学生解剖教学伦理教育。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遗体捐献者 尊重人体尸体 伦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踪“生态关怀”的足迹--中国环境伦理学三十年述评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培超 张天晓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238,共7页
中国环境伦理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步的,从早期译介和输入国外环境伦理思潮到逐渐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阈体现了中国环境伦理学30年来的发展轨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诉求预示着新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绿色浪潮 外部输入 本土化诉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8000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11
12
作者 唐一之 李伦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认为SA8000没有囊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仅规定了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SA8000不只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全球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SA8000不是强加给企业的负担,它有助于正确处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实现... 本文认为SA8000没有囊括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部内容,仅规定了企业的内部社会责任;SA8000不只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是全球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SA8000不是强加给企业的负担,它有助于正确处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的关系,实现共赢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8000 企业社会责任 伦理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关系物化困境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9
13
作者 皮湘林 王伟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7期89-90,共2页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技术主义伦理观使医患关系的物化陷入了困境。走出医患关系物化困境的关键在于提倡“以人为本,以技术为辅”的伦理理念,弘扬“医乃仁术”的人道主义医德精神。
关键词 医患关系 物化 伦理 医学技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智慧·超越——早期儒学与犹太教智慧观的伦理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新中 洪波 《伦理学研究》 2002年第1期83-89,112,共8页
通过对早期儒学和犹太教关于智慧的伦理问题的比较研究,对智慧的社会性与道德性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哲学探索。在早期儒学和犹太教中,智慧均与知识和道德紧密联系,知识、道德和智慧之间形成了微妙的互动关系;而且它们的智慧观,把个人与... 通过对早期儒学和犹太教关于智慧的伦理问题的比较研究,对智慧的社会性与道德性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哲学探索。在早期儒学和犹太教中,智慧均与知识和道德紧密联系,知识、道德和智慧之间形成了微妙的互动关系;而且它们的智慧观,把个人与宇宙连接起来,与当时人们思考的世界神圣秩序密切相关,具有超越的宗教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早期犹太教 智慧 知识 道德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问题:伦理文化的诠释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建国 李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2-56,共5页
从伦理文化的视角探讨计算机网络问题的成因 ,认为网络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在网络化进程中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换、兼容和调适等方面密切相关。导致网络问题的伦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对网络精神的曲解、“信息崇拜... 从伦理文化的视角探讨计算机网络问题的成因 ,认为网络问题的出现与人们在网络化进程中 ,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转换、兼容和调适等方面密切相关。导致网络问题的伦理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对网络精神的曲解、“信息崇拜”的负效应、黑客哲学的泛化、网络生态伦理观念的淡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问题 伦理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庭消费的非伦理化现象及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芳 王学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家庭是人们的主要消费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伦理化消费现象。不管人们是否认同,这些消费行为在客观上都已危害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因而认真分析这些现象及成因具有重要理论... 家庭是人们的主要消费场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日益丰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非伦理化消费现象。不管人们是否认同,这些消费行为在客观上都已危害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构。因而认真分析这些现象及成因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消费 非伦理化现象 消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被引量:93
17
作者 彭定光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3期41-44,共4页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里凸显出来。可是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 ,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部分大学生重才而轻德的现象 ,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 ,这种社会责任就在于强化...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里凸显出来。可是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 ,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部分大学生重才而轻德的现象 ,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 ,这种社会责任就在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高等教育 社会责任感 德才兼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行政管理的伦理基础——一个公共伦理分析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成钢 崔彦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3期76-79,共4页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行政管理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传达人民的需求与愿望,并保证这些需求和愿望能够通过国家控制反映出来。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界高扬...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行政管理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传达人民的需求与愿望,并保证这些需求和愿望能够通过国家控制反映出来。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界高扬效率、忽视伦理的主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学研究向纵深领域的发展。公共行政管理从产生时起就与某种伦理价值观相联系;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伦理规范有公益至上、有害不为、慎用权力、社会责任、平等竞争、增进信任。这些规范为公共行政管理奠定了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政管理 伦理基础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健康伦理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6
19
作者 喻文德 李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6,共3页
责任是应用伦理学的核心范畴。责任伦理是一种以恪守职责作为基本道德原则的伦理。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公共健康涉及到政府、公众、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责任。公共健康伦理为政府责任、公众责任、职业责任提供了相应的伦理... 责任是应用伦理学的核心范畴。责任伦理是一种以恪守职责作为基本道德原则的伦理。公共健康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公共健康涉及到政府、公众、专业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责任。公共健康伦理为政府责任、公众责任、职业责任提供了相应的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健康伦理 责任伦理 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