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培育对策调查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邢鹏飞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4,共8页
文章以在全国不同省份2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核心,并以访谈资料为补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和认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认同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知晓度对认... 文章以在全国不同省份2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核心,并以访谈资料为补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和认同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认同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知晓度对认同度具有直接的正向线性作用;政治观、生活满意度、人生观、社会思潮等因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具有重要影响,且政治观起到显著的中介变量作用。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提高知识知晓度为重点、以培育情感认同为突破口,重视发挥政治观中介变量的积极作用,消除社会思潮的不利影响,发挥各教育因素的合力作用,针对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重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现状 培育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的道德治理思想 被引量:11
2
作者 向玉乔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9,共5页
道德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以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道德治理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道德治理的总体格局和价值导向,追求以人民为中... 道德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以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道德治理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道德治理的总体格局和价值导向,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道德治理价值目标,采取先公德后私德的道德建设路径,强调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从而展现了道德治理思想的深刻性、系统性和感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治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人民为中心 公德 私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洁型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春艳 田旭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58,共5页
建设廉洁型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政治期盼和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主张无产阶级政党用自己的制度和法律去制约和规范权力,消除"民族躯体上的寄生赘瘤","必须绝... 建设廉洁型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政治期盼和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主张无产阶级政党用自己的制度和法律去制约和规范权力,消除"民族躯体上的寄生赘瘤","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坚决维护"政治纯洁性",要取缔资产阶级政权的腐化行为,建设"廉价政府"。列宁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求俄共(布)利用法律和文化的双重力量治理贪污受贿,同拖拉作风、官僚主义、奥勃洛摩夫等腐化作风和习气作斗争,清除"混进党里来的人"以维护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这些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廉洁 廉洁型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本质要义、实践审视和联通路径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果 吴增礼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共6页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媒化为核心特征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产传播的崭新篇章。人文互创是“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本质要义,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是人文互创的价值旨归...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媒化为核心特征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产传播的崭新篇章。人文互创是“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本质要义,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是人文互创的价值旨归。推动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要坚持宏微互促思路,有机整合“互联网+”和“文化+”的具体形态。提升“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人文互通效能,要以网络的主客联通对接文化融通和人心畅通,以文化的中外融通指引网络互通和人心畅通,以人心的内外畅通验证网络互通和文化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互联网+” 人文互创 联通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资源是高校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吉华 左闲 闫新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5,共5页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我们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应该拿出有力的武器对其以旗帜鲜明的批驳与反击。红色资源中的红色革命理论、红色基地及其史实、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就是高校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法宝"...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我们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同时,更应该拿出有力的武器对其以旗帜鲜明的批驳与反击。红色资源中的红色革命理论、红色基地及其史实、红色精神、红色文艺作品就是高校反历史虚无主义的"法宝"和利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理论教育,利用好红色基地及其史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艺作品,着力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资源 高校 反历史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主义儒学是否可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风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7,共8页
在各种可能的儒学进路中,自由主义儒学颇受关注,但这一进路在群己权界问题上存在着实质性的困难。本文择取卖淫问题作为儒学进路的试金石,通过虚拟对话揭示儒学和自由主义在该问题上的各自立场。自由主义主张卖淫合法化有三个基本根据:... 在各种可能的儒学进路中,自由主义儒学颇受关注,但这一进路在群己权界问题上存在着实质性的困难。本文择取卖淫问题作为儒学进路的试金石,通过虚拟对话揭示儒学和自由主义在该问题上的各自立场。自由主义主张卖淫合法化有三个基本根据:性可以成为商品、性交易合乎帕累托标准、自我所有权是人们性自由交易的权利依据。在这一检验过程中,这三大根据都无法在儒学中得到证成,而儒学以家庭为本的群己观势将反对卖淫,并与自由主义构成群己权界问题上的根本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儒学 卖淫问题 自我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7
作者 邢鹏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中国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网络虚拟空间舆情迭起、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凸显了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党主导自身意识形态体... 中国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网络虚拟空间舆情迭起、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更加复杂的斗争形势,凸显了新时代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能力是党主导自身意识形态体系建构与发展的能力、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进行调控的能力和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规范引导的能力。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党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的建构和发展能力;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管控能力;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提高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领导能力 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宣传思想工作 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世界文明观的创新发展
8
作者 周仲秋 吕文菁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38,110,共8页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考察了世界历史下各文明体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文明观。习近平立足马克思世界文明观的基本立场,围绕世界文明的相处之道和发展之道,提出平等、互鉴、对话、...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考察了世界历史下各文明体之间的交往,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世界文明观。习近平立足马克思世界文明观的基本立场,围绕世界文明的相处之道和发展之道,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型世界文明观;他科学把握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变化,从全球化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出发,审视信息文明的发展带给世界文明的机遇和挑战,从全球治理的视野提出世界文明的全球融合是历史大势。为此,习近平提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新思路,指出开放包容是人类文明的相处之道,合作交流是文明进步的发展之策,实现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对于“世界文明向何处去”的文明发展之问,习近平给出了中国答案,那就是,在文明融会通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成全世界人民共创一个和谐的美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 世界文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话语的变迁——从马克思到毛泽东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5,共8页
“人民”最早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所使用的政治话语,今天在欧美各国政治话语中仍然非常普遍。但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与资产阶级人民话语有着本质区别,并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阶级话语实现了对资产阶级人民话语的颠覆... “人民”最早是资产阶级思想家所使用的政治话语,今天在欧美各国政治话语中仍然非常普遍。但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与资产阶级人民话语有着本质区别,并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阶级话语实现了对资产阶级人民话语的颠覆,而列宁在坚持批判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人民话语的同时,用劳动人民的政治主体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毛泽东将人民话语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阶级话语,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人民的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话语 马克思 列宁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