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多元化与多党政治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寓言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6-29,共4页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观点,即提倡政治多元化,主张多党政治。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人认为:“民主要求不止一个政党有存在的权利和当反对派的权利。”①并公开宣称:“社会民主党的目的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其他民主党派进行竞争...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观点,即提倡政治多元化,主张多党政治。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人认为:“民主要求不止一个政党有存在的权利和当反对派的权利。”①并公开宣称:“社会民主党的目的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其他民主党派进行竞争,以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进而建立一个符合民主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社会和国家。”②有的则明确表示:“社会党所要求的是全体法国人民所关心的事情:多党制,民主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党政治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 多党制 政治多元化 资产阶级政党 资本主义国家 多党竞争 社会民主党 工人阶级政党 社会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监督制度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2
作者 黄百炼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6期21-26,共6页
监督制度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保障某一体系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或将某一活动过程限制在某一固定范围而建立的检查督导制度。我们这里所讲的监督制度是指政治方面的监督。监督制度是在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 监督制度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保障某一体系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或将某一活动过程限制在某一固定范围而建立的检查督导制度。我们这里所讲的监督制度是指政治方面的监督。监督制度是在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对监督制度的认识和实践,与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可忽视对监督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制度 国家民主 监督机关 民主政治 监督工作 社会主义民主 监督机构 民主制度 人民监督 重要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君武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78-81,共4页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大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其《神学大全》中。其论美感的只言片语在美学衰颓的中世纪可谓凤毛鳞角,它们涉及美感特性、美感根源、审美能力等方面。本文试作如下评析。一。
关键词 审美感觉 审美能力 审美感官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欧洲中世纪 根源 托马斯·阿奎那 内在感官 心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社会障碍分析
4
作者 黄百炼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26,19,共5页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关系国家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它是一项引入注目的制度建设,人们给予了极大...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关系国家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它是一项引入注目的制度建设,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人们的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务员制度 社会障碍 任命制 公务员队伍 人事制度 人才流动制度 职业意识 民主意识 效率意识 国家公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恩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含义探讨
5
作者 胡帆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44-45,共2页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几乎没有发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1875年8月,在恩格斯参与下,马克思曾帮助修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约翰·莫斯特所著《资本和劳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浅说》,其中写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是工人有...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几乎没有发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1875年8月,在恩格斯参与下,马克思曾帮助修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约翰·莫斯特所著《资本和劳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浅说》,其中写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是工人有较高的生活需要,因此,它不能把工作日限定在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所必须的时间内。但是,在这里,……工作日将比在现代社会中大大缩短,因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将参加劳动,资本主义经济中那种不可避免的力量浪费将得以避免,并且随着工人的全面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恩著作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卡 两个阶段 劳动组合 工作日 必要生活资料 德国社会民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传统观念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6
作者 皮伟兵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58-61,共4页
中国素是以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在创造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悠久传统的历史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农民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纵使历史进入到近、现代以后,无论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 中国素是以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在创造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悠久传统的历史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农民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纵使历史进入到近、现代以后,无论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巨大贡献。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对待农民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这份经过千百年演化和凝炼的历史遗产,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观 中国农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种 教育科学文化 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和建设 无产阶级思想 历史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的贫富差别
7
作者 文香波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5,共5页
作者以尖锐的笔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分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论证,贫富分化不等于“两极分化”,不等于阶级分化。只有一个阶段的贫富分化,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只会“共同贫穷”。
关键词 贫富差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村 贫富分化 “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 阶级分化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地位问题再思考
8
作者 易培强 《湖湘论坛》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和人所共知的命题。进入90年代,邓小平同志强调"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再三提出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问题 国民经济 再思考 历史经验 国民生产总值 粮食 邓小平同志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与民族团结精神
9
作者 周作翰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10-13,共4页
50年前的战争风云早已消逝,但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却光昭日月,永不磨灭。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今天我们深刻理解它,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50年前的战争风云早已消逝,但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却光昭日月,永不磨灭。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今天我们深刻理解它,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 国民党 国共合作 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国共两党 多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