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评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多元化与多党政治理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寓言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6-29,共4页
-
文摘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基本观点,即提倡政治多元化,主张多党政治。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人认为:“民主要求不止一个政党有存在的权利和当反对派的权利。”①并公开宣称:“社会民主党的目的是在平等的条件下和其他民主党派进行竞争,以赢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进而建立一个符合民主社会主义基本要求的社会和国家。”②有的则明确表示:“社会党所要求的是全体法国人民所关心的事情:多党制,民主自由。
-
关键词
多党政治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
多党制
政治多元化
资产阶级政党
资本主义国家
多党竞争
社会民主党
工人阶级政党
社会党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健全监督制度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 2
-
-
作者
黄百炼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6期21-26,共6页
-
文摘
监督制度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为保障某一体系的活动实现既定目标,或将某一活动过程限制在某一固定范围而建立的检查督导制度。我们这里所讲的监督制度是指政治方面的监督。监督制度是在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对监督制度的认识和实践,与我们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和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可忽视对监督制度的研究和探索。
-
关键词
监督制度
国家民主
监督机关
民主政治
监督工作
社会主义民主
监督机构
民主制度
人民监督
重要途径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杨君武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78-81,共4页
-
文摘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大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其《神学大全》中。其论美感的只言片语在美学衰颓的中世纪可谓凤毛鳞角,它们涉及美感特性、美感根源、审美能力等方面。本文试作如下评析。一。
-
关键词
审美感觉
审美能力
审美感官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欧洲中世纪
根源
托马斯·阿奎那
内在感官
心智
-
分类号
B83-09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社会障碍分析
- 4
-
-
作者
黄百炼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26,19,共5页
-
文摘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关系国家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关系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它是一项引入注目的制度建设,人们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然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人们的预期的效果。
-
关键词
国家公务员制度
社会障碍
任命制
公务员队伍
人事制度
人才流动制度
职业意识
民主意识
效率意识
国家公务制度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恩著作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含义探讨
- 5
-
-
作者
胡帆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44-45,共2页
-
文摘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几乎没有发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1875年8月,在恩格斯参与下,马克思曾帮助修改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约翰·莫斯特所著《资本和劳动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浅说》,其中写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前提是工人有较高的生活需要,因此,它不能把工作日限定在生产必要生活资料所必须的时间内。但是,在这里,……工作日将比在现代社会中大大缩短,因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将参加劳动,资本主义经济中那种不可避免的力量浪费将得以避免,并且随着工人的全面成长。
-
关键词
马恩著作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卡
两个阶段
劳动组合
工作日
必要生活资料
德国社会民主党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农民传统观念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6
-
-
作者
皮伟兵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7年第5期58-61,共4页
-
文摘
中国素是以一个以农立国的文明古国。在创造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悠久传统的历史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农民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纵使历史进入到近、现代以后,无论是中国革命和经济建设,还是思想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巨大贡献。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对待农民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这份经过千百年演化和凝炼的历史遗产,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传统观
中国农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种
教育科学文化
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和建设
无产阶级思想
历史遗产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农村的贫富差别
- 7
-
-
作者
文香波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15,共5页
-
文摘
作者以尖锐的笔法,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分化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合理性;同时论证,贫富分化不等于“两极分化”,不等于阶级分化。只有一个阶段的贫富分化,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只会“共同贫穷”。
-
关键词
贫富差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村
贫富分化
“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
阶级分化
必然性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农业基础地位问题再思考
- 8
-
-
作者
易培强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6年第1期31-34,共4页
-
文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和人所共知的命题。进入90年代,邓小平同志强调"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党中央和国务院也再三提出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
关键词
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投入不足
农业问题
国民经济
再思考
历史经验
国民生产总值
粮食
邓小平同志
农产品
-
分类号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抗日战争与民族团结精神
- 9
-
-
作者
周作翰
-
机构
湖南师大政治系
-
出处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10-13,共4页
-
文摘
50年前的战争风云早已消逝,但抗日的民族团结精神却光昭日月,永不磨灭。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团结精神,今天我们深刻理解它,对于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统一、繁荣富强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
国民党
国共合作
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国共两党
多民族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