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设计学院绘画作品选登
1
作者 胡杨 曾晨曦 陈静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I0008-I0008,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刍议──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熊琦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高职教育目前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规模扩张过快与内涵发展不足、就业压力增大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等矛盾也凸显出来。高职院校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十分... 高职教育目前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规模扩张过快与内涵发展不足、就业压力增大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对短缺等矛盾也凸显出来。高职院校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十分关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晏涵 左美蓉 +1 位作者 肖清华 袁淑君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行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专业能动机制、加强实训环节等改革建议,对专业的发展和课程设计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定位 国土资源调查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高职学院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
作者 戴力斌 郭保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53-54,共2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行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一是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二是铁路向地铁、轻轨、跨海铁路发展,铁路枢纽设施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交通体系有机衔接。铁路服务也向以人为本、全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行业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一是铁路客运高速化和货运重载化;二是铁路向地铁、轻轨、跨海铁路发展,铁路枢纽设施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交通体系有机衔接。铁路服务也向以人为本、全方位高舒适度方面发展.这向铁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行业 高职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交通工程 湖南 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君 刘畅 +5 位作者 袁淑君 魏雨彤 王义博 谢佳轩 孟媛媛 余德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4-275,共12页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和碳排放时空分布差异,探究各影响因素在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耕地低碳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碳排放系数,从县区与5 km网格尺度揭示湖南省2000-2020年耕地利用转... [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特征和碳排放时空分布差异,探究各影响因素在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耕地低碳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结合碳排放系数,从县区与5 km网格尺度揭示湖南省200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及其产生的碳排放的时间演化特征,借助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和分析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最后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探究因子影响与因子间的相互作用程度。[结果]①研究期内湖南省的耕地面积缩减,伴随耕地与林地、水域以及建设用地之间转化,碳排放量呈现波动增加趋势。②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在两种尺度上皆存在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现象,表明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在时空维度均具有较强的集中分布特征。③各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的解释力皆强于单因子作用强度,社会经济因素和区位条件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两种尺度下均有显著的解释力。[结论]湖南省耕地利用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不同空间尺度下碳排放特征和驱动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当更科学合理制定耕地利用减排降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碳排放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的动因、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肖青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2-17,共6页
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应然之举。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宏观政策指引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方向,时代发展需要孕育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环境,数智技术升级支撑职业教育“五... 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应然之举。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宏观政策指引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方向,时代发展需要孕育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环境,数智技术升级支撑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生态,共同为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持续动能。现阶段,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相关主体信息孤岛严峻、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监管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提升职业教育“五金”协同创新成效,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机制,确保资源高效整合与利用;构建信息协同平台,深化多方主体协同创新;培养数字素养,提高教师协同创新胜任力;建立科学监督评价机制,激发各方主体协同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金专业 金课程 金师资 金基地 金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探析
7
作者 熊琦 孟宪刚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9S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发展规划 办学条件 办学效益 学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湖南省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旭峰 陈文明 +4 位作者 杨益民 肖云 罗灵岭 张福林 朱山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探明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在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影响作用,对于差异化监测、管控及防止耕地非粮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子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2... 探明耕地非粮化驱动因子在不同空间区域内的影响作用,对于差异化监测、管控及防止耕地非粮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了耕地非粮化的驱动因子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2022年度耕地非粮化率呈现从中部地区向四周程度加重的趋势。驱动因子与耕地非粮化率在湖南省中东部,南部的丘岗冲垄区拟合程度最高,拟合优度R^(2)为0.647~0.817。GWR结果显示,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土层厚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502和0.311,城市化率、集中连片度系数均值分别为-0.4和-0.28,该省83.6%的区域集中连片度与耕地非粮化率负相关。驱动因子对全省周边的影响均明显强于中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率 驱动因子 空间分异特征 地理加权回归 集中连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丘陵区宅基地时空变化研究——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
9
作者 龚玉叶 李乐蓉 +1 位作者 郭韵玲 袁靖 《农村实用技术》 2024年第6期6-8,共3页
为高效集约利用宅基地,协调耕地和生态保护,指导宜居村庄建设。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宅基地时空变化分析,构建了具有南方丘陵区特点的县域宅基地时空变化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宅基地变化趋... 为高效集约利用宅基地,协调耕地和生态保护,指导宜居村庄建设。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宅基地时空变化分析,构建了具有南方丘陵区特点的县域宅基地时空变化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武冈市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宅基地变化趋势是稳定型。按照乡镇进行统计,18个乡镇中有2个乡镇为衰退型,10个为稳定型,6个乡镇为增长型。(2)采用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和高分卫星2号遥感影像作为宅基地半智能提取模型的训练样本,经过反复训练,模型提取精度可靠,效率提升了4.5倍;(3)考虑到2020年前后宅基地分类标准差异较大,本研究采用2020年—2022年的数据,随着数据的逐年丰富,后续将扩充研究时间序列,为宅基地的高效准确监测提供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丘陵区 宅基地时空变化 GIS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湘潭河西地区近20年岩溶水化学时空演变 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黄树春 李洪涛 +2 位作者 邓波 王丹 张高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9-1287,共19页
河西地区是湖南省湘潭市主要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保障着城区供水安全需求。识别供水水化学成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长期影响下的时空演变过程,对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了定量揭示岩溶水化学在降水... 河西地区是湖南省湘潭市主要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保障着城区供水安全需求。识别供水水化学成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长期影响下的时空演变过程,对当地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管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了定量揭示岩溶水化学在降水条件和人类活动长期控制下的演变过程,以及我国南方岩溶区水文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及演变规律,本文基于研究区在2002—2021年间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地质统计学分析及Piper图、Gibbs模型、主要离子比值等水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区内岩溶水化学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化学在空间上具有水平分带性,可分为Ⅰ和Ⅱ水化学区,沿岩溶水总体流向Ⅰ区至Ⅱ区水化学组分表现“正向增加”;岩溶水化学组分浓度在近20年时间尺度上变化具有阶段性,总体表现为“平稳—上升—下降—平稳”的演变过程,关键时间节点为2007、2011和2017年;岩溶水化学空间差异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区生活污水经地表入渗进入含水层,使部分组分浓度升高,另一方面人工开采地下水改变局部岩溶水流场,使区域水化学组分沿岩溶水总体流向呈“反向变化”特征;岩溶水化学在年度时间尺度上演变过程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影响时间可追溯至2—3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应急水源地 岩溶水 水文地球化学 时空演变 主控因素 湖南湘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P技术工程应用优越性刍议
11
作者 尹立贤 吴再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3期6182-6186,共5页
系统介绍在系统可编程(ISP)技术及其在系统可编程系列器件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优势,全面总结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系统结构所带来的优点,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代电子设计、熟悉掌握ISP总体性能,元器件选型决策等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 ISP技术 电子系统设计 远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信息学院油画作品选登
12
作者 周增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I0001-I000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应用的探讨
13
作者 晏涵 韦林利 +1 位作者 龚玉叶 罗灵岭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该文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回顾了其研究背景,提出了新时代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重要地位。归纳了其研究意义,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总结了其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此外,还从国家发展角度... 该文基于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回顾了其研究背景,提出了新时代农用地宜耕性评价的重要地位。归纳了其研究意义,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维度总结了其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此外,还从国家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GIS轻量开发技术的农用地宜耕性智能化评价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评价 农用地宜耕性 轻量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乡村智慧治理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
14
作者 李爱娥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8期246-248,共3页
在整个国家治理系统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国家治理系统正逐步向纵深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乡村是理解村民需要、提供... 在整个国家治理系统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国家治理系统正逐步向纵深发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乡村是理解村民需要、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单元,也是重要的基层治理对象之一。智慧治理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文章尝试从战略层面梳理湖南乡村智慧治理的现实意义,从治理现代化视角分析湖南乡村智慧治理的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从而探索湖南乡村智慧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推进湖南乡村智慧治理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智慧治理 治理现代化 治理系统 人工智能 湖南乡村 信息技术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半圆试件断裂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周科平 吴家有 +3 位作者 周诗彤 杨春 李杰林 高峰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8-539,共12页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 为了研究裂缝长度和角度对红砂岩Ⅰ型和Ⅰ/Ⅱ型断裂特性的影响,对含有3种角度和3种长度预制裂缝的半圆红砂岩试样组进行静态三点弯曲试验,分析裂缝角度和长度对红砂岩试样Ⅰ型和Ⅰ/Ⅱ型断裂韧度和裂纹路径等断裂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红砂岩试样在Ⅰ型和Ⅰ/Ⅱ型断裂时均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红砂岩纯Ⅰ型断裂韧度KⅠC=7.179 MPa·mm1/2;在Ⅰ/Ⅱ型复合断裂中,裂缝长度较小时,红砂岩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裂缝长度增加至一定值时,复合型等效断裂韧度随裂缝角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并不是简单的随裂缝角度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长度 裂缝角度 断裂韧度 断裂能 破坏模式 半圆弯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时高铁行车安全随机可靠度评估方法
16
作者 唐钱龙 邹洋 +1 位作者 刘妙 彭立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8,共13页
为解决高铁行车在盾构下穿时安全性评估难以完全考虑土层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问题,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系统和轨道-盾构隧道-地基土子系统模型,并利用轮轨接触关系组成整体耦合时变系统。运用随机可... 为解决高铁行车在盾构下穿时安全性评估难以完全考虑土层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问题,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列车子系统和轨道-盾构隧道-地基土子系统模型,并利用轮轨接触关系组成整体耦合时变系统。运用随机可靠度理论,对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段时隧道埋深、盾构间距、掘进状态、注浆范围和地层损失率等因素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在确定可接受的列车运行失效概率条件下,计算、分析和总结盾构掘进过程中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可靠度指标,并给出盾构掘进时不同车速等级下各因素的安全限值。结果表明:车速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小;隧道埋深、盾构间距、预注浆加固范围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大;不同掘进状态亦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地层损失率越大,列车运行安全可靠度指标越小;列车交会时的可靠度指标比单车行驶时更小;车速为200、250、300和350 km/h时,单车与双车交会失效概率大致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其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10~1.28。当车速等级分别为1级(>300 km/h)、2级(250~300 km/h)、3级(200~250 km/h)和四级(<200 km/h)时,对应的隧道埋深、盾构间距、注浆范围和地层损失率等指标参数有一定的控制限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下穿高铁路基项目提供控制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施工 列车-轨道-道床耦合 行车安全 可靠度评估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光储系统暂态优化控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夏向阳 张桓祯 +8 位作者 柏文琦 龚芬 彭铖 向德 杨思锐 刘宝仪 罗贤良 余中天 杨林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6-2766,共11页
针对传统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大扰动下暂态穿越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电压自适应切换联合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滑模控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输出控制律,实现电网电压跌落期间... 针对传统光储虚拟同步发电机(VSG)在大扰动下暂态穿越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电压自适应切换联合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在有功功率-频率环中引入滑模控制,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输出控制律,实现电网电压跌落期间暂态功角波动的严格抑制,并在无功功率-电压环中建立故障电流约束模型,提出电压参考值自适应切换策略,限制故障电流的同时提供一定无功功率支撑。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显著降低了有功功率超调量,缩短了系统动态恢复时间,在功角稳定、故障电流抑制等暂态特性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VSG 电网扰动 有功振荡 滑模控制 故障穿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晨曦、胡杨、陈静作品
18
作者 曾晨曦 胡杨 陈静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I0012-I001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君 唐兴隆 +3 位作者 袁淑君 孙颖 刘畅 王义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2-281,共10页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格局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保护实践、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ArcGIS等工具,评估湖南省2000—2020年粮食生产、碳固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生境质量共5项生态系统服...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格局及主要驱动因素,为区域生态保护实践、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InVEST模型、ArcGIS等工具,评估湖南省2000—2020年粮食生产、碳固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以及生境质量共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和空间匹配关系,在网格尺度和县域尺度运用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的驱动因子。[结果](1)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总量均大于需求总量,碳固持服务和生境质量服务供给量以及水源涵养服务需求量下降,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均上升。(2)湖南省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布、供需比集聚特征以及供需空间匹配空间异质性明显。(3)两种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主导因子有一定差异,社会经济因子在县域尺度上的影响较网格尺度更为显著;土地利用因子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空间分异解释力较高。[结论]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未来各级政府应制定更加精确的生态管理措施,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区域土地合理利用,最终达到区域绿色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地理探测器 驱动力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土空间自然适宜性的三类空间划分方法——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曾毅 项广鑫 +2 位作者 蒋星祥 李慎鹏 张建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8-145,共8页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条件、管理制度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评价中,首先定性分析区域内具体指标对农业、建设等不同功能的限制性,对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水域等禁止性指标"一票否... 为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条件、管理制度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评价中,首先定性分析区域内具体指标对农业、建设等不同功能的限制性,对生态极重要或极敏感区、水域等禁止性指标"一票否决",然后设定不同的指标等级分值、权重,进行综合打分,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限制性越低,适宜性越高)和权重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限制。结合生态重要性和敏感性评价,以GIS技术为基础,比较同一地块生态、农业、建设适宜性等级,按三者中等级最高的确定空间类型,如果适宜性等级相同,则根据地块的具体资源环境属性、土地利用现状确定空间类型,结合生态系统完整性、农业现代化需求等调整优化生态、农业、建设三类空间。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划分建设开发空间20.22%,农业开发空间30.3%,生态保护空间49.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自然适宜性 三类空间 方法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