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文信息解析视角下唐长安城园林建筑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伟昊 张卫 周洳帆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3,共9页
古诗文中留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与建筑要素、人文地理相关的文字信息,可引导我们继续找寻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痕迹。收集整理唐长安城园林诗,选择已被考证的99座园林,对应608篇诗文。解读诗文中包含的建筑信息及对应的时空信息,从诗文印象层... 古诗文中留有大量可供参考的与建筑要素、人文地理相关的文字信息,可引导我们继续找寻城市中的历史建筑痕迹。收集整理唐长安城园林诗,选择已被考证的99座园林,对应608篇诗文。解读诗文中包含的建筑信息及对应的时空信息,从诗文印象层面研究唐长安城园林建筑。首先,运用文本挖掘工具提取文中出现的建筑单元,将其进行分类统计,探讨文人对各类园林的建筑感知以及唐长安城园林各时期的建筑感知。其次,将诗文中提及的建筑单元进行空间落位,运用地理空间量化法分析各类建筑的感知分布格局。最后,通过对比唐长安城四个时期园林建筑感知分布,探讨其空间关系及时空演变。研究表明:文人对某一类的建筑感知具有相对应区域的特点,文人对不同类型园林中的建筑感知特点不一,整体上建筑感知分布于“曲江风景区”、“乐游原风景区”、“城西别墅区”。随着时间演进,建筑单元由散点分布变为集中分布,分布中心由城东转向城西,其感知分布演变与时代特点、建筑建设情况有强关联。对园林诗的深入挖掘填补了唐长安城园林建筑研究的缺环,为长安城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深入分析园林建筑单体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建筑 唐长安城 园林诗 历史GIS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理论视角下工程创新研究脉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娜 王涛 +1 位作者 刘孔玲 曲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23,共5页
工程创新研究涉及多层面、多参与方、多要素,呈现多元化格局。基于扎根理论,从ASCE、WOS等数据库中对国际重要期刊刊载的工程创新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分别从认知、组织、关系和经济4个视角进行了归纳,并对文献提及的未来研究方向进... 工程创新研究涉及多层面、多参与方、多要素,呈现多元化格局。基于扎根理论,从ASCE、WOS等数据库中对国际重要期刊刊载的工程创新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分别从认知、组织、关系和经济4个视角进行了归纳,并对文献提及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整合,提出了未来可深化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创新 扎根理论 文献梳理 未来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业主角度的工程质量控制博弈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孔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40-43,共4页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的目标取向不同,承包商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可能会采取偷工减料的行为,而监理也有可能存在与承包商串通合谋的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损害业主的利益。结合博弈论思想,建立了业主、监理和承包...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的目标取向不同,承包商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可能会采取偷工减料的行为,而监理也有可能存在与承包商串通合谋的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损害业主的利益。结合博弈论思想,建立了业主、监理和承包商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推导和分析,对业主采取适宜的策略来使承包商和监理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质量 监督 业主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P范式的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实现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孔玲 许杨平 +1 位作者 唐娟娟 丰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27,共4页
在大规模铁路建设中,亟需加深对技术创新实现规律的研究。以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成功经验和特点为基础,分析技术创新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实现的TCP范式,构建基于TCP范式的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实现模型,并辅以实证研究,以... 在大规模铁路建设中,亟需加深对技术创新实现规律的研究。以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成功经验和特点为基础,分析技术创新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实现的TCP范式,构建基于TCP范式的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实现模型,并辅以实证研究,以期促进铁路工程项目技术创新的有效开展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项目 技术创新模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范子坚 刘新喜 +2 位作者 邓宗伟 李玉 门晟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2923,共12页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累计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抗剪强度则随三者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累计塑性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靠近或小于未经历循环荷载作用的残积土抗剪强度;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抗剪强度与累计塑性应变之间存在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累计塑性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残积土的振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循环荷载 动静组合三轴试验 累计塑性应变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理论最佳除霜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向龙 杨浩 +3 位作者 罗宸 胡广 刘泽澎 周茂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7-414,共8页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 为解决能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结霜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得出“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为验证该公式有效性,针对某厂家的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进行不同工况下:空气相对湿度65%、70%、80%,对应的空气干球温度-4~4℃的温度区间的实验测试。通过测试不同状态下的实际除霜量与“理论最佳除霜量”的半经验公式计算的理论除霜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相对误差较小,保持在±10%以内,该公式对霜层后期的预测值较为准确,可作为设计补气增焓准二级压缩能够空气源热泵融霜时间控制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补气增焓 除霜 传热特性 最佳除霜量 结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气孔对新型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影响分析
7
作者 吴佳东 颜东煌 +4 位作者 刘国坤 许红胜 潘权 张超 尹章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327,共14页
不锈钢芯管作为不锈钢桥面芯板的重要传力构件,其平压力学性能与桥面板承载能力息息相关。因钎焊工艺要求,不锈钢芯管壁上开设有双通气圆孔。为研究双通气圆孔对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的影响,开展2组不同厚度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试验与有限... 不锈钢芯管作为不锈钢桥面芯板的重要传力构件,其平压力学性能与桥面板承载能力息息相关。因钎焊工艺要求,不锈钢芯管壁上开设有双通气圆孔。为研究双通气圆孔对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的影响,开展2组不同厚度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试验与有限元非线性屈曲分析。通过试验结果验证采用Riks弧长法进行不锈钢芯管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并考虑圆孔直径d、偏心距e、芯管壁厚t等因素,建立不同规格不锈钢芯管模型,开展非线性屈曲分析,探究多参数协同作用下对不锈钢芯管平压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芯管平压试验曲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分为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与塑性破坏阶段;通气孔、管端扳边处转角及管脚10 mm处易优先出现局部屈曲破坏;不锈钢芯管极限荷载Pu及其对应的压缩位移δ_(u)随孔径d、偏心距e的增加而减小,随壁厚t增加而增大;芯管极限荷载Pu受孔径d的影响大于受偏心距e的影响,增大孔径使芯管极限荷载Pu下降6.00%~15.51%,而增大偏心距使芯管极限荷载Pu下降0.64%~9.22%,芯管应规避在管身中部(e/H=0.5)开孔;当孔径比d/D≯0.04、偏心比e/H≯0.3时,通气孔对芯管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对极限荷载下的压缩位移δ_(u)不产生影响,建议将其作为通气孔设计取值。研究中获得的临界值及变化规律可用于新型不锈钢桥面芯板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板 不锈钢芯管 平压试验 仿真分析 非线性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弯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袁帅 皮正波 王宇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6-3718,共13页
为研究扭弯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以截面形式和扭弯比为参数对6个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得到扭弯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弯矩-位移骨架曲线及关键力学特征和刚... 为研究扭弯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以截面形式和扭弯比为参数对6个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拟静力往复加载试验,得到扭弯作用下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弯矩-位移骨架曲线及关键力学特征和刚度退化曲线。研究表明:1)随扭弯比增加,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由“弯”型向“扭”型转变;2)扭矩增加到弯矩的34%和67%时,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的峰值弯矩分别减少5.0%和17.7%,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峰值弯矩分别减少5.5%和22.7%,反映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均有较好的扭弯复合承载力;3)扭矩对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早期受弯刚度影响较小,但会降低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峰值割线受弯刚度;4)提出了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扭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得到的扭弯承载力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有较好的精度。研究结果可完善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为内嵌H型钢-圆钢管混凝土柱和内嵌H型钢-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扭弯承载力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弯作用 扭弯比 内嵌H型钢-钢管混凝土柱 扭弯承载力 扭弯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同心圆柱环内自然对流换热研究
9
作者 杨万鑫 邹声华 +1 位作者 李文菁 胡琦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外壁温度高于内壁温度的水平同心圆柱环形结构因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水平同心圆柱环形结构的隔热降温效果受环内流体流动换热影响大,且目前缺乏外壁温度高于内壁温度的水平同心圆柱环内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研究... 外壁温度高于内壁温度的水平同心圆柱环形结构因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在工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水平同心圆柱环形结构的隔热降温效果受环内流体流动换热影响大,且目前缺乏外壁温度高于内壁温度的水平同心圆柱环内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研究,因此针对外壁温度高于内壁温度的水平同心圆柱环形结构,数值模拟研究了普朗特数为0.7情况下间隙比(内圆直径与环间距之比,即δ)在0.1~14以及瑞利数在103~107时环内自然对流流动模式与传热。使用流线和等温线分别表示出计算的流动模式和温度场,并研究了间隙比和瑞利数对圆柱环内壁面的平均努谢尔特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低瑞利数时整个间隙比范围内都存在稳定的月牙形流型,此外还观察到4种不同的流动模式,即二维漏斗振荡流、三维螺旋流、二维多涡流、二维多涡振荡流。这4种流动模式在较高的瑞利数时出现,具体取决于间隙比。根据流动模式的分布特征,整个间隙比可分为3部分,即宽间隙(δ=0.1~2)、中等间隙(δ=2~8)和窄间隙(δ=8~14),给出了不同间隙比范围内环内壁面平均努谢尔特数与间隙比和瑞利数的相关方程,其相关系数(R^(2))大于0.99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同心圆柱环 数值模拟 自然对流 流动模式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动力破坏响应研究进展述评
10
作者 陈光波 王创业 +7 位作者 田志超 李谭 王二雨 高宁 徐泽瑞 张国华 陈伟 尚建学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5,共16页
目前,煤炭资源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次和烈度显著提高。围绕矿山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岩石力学等问题,许多学者从煤岩组合体的角度开展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 目前,煤炭资源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次和烈度显著提高。围绕矿山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岩石力学等问题,许多学者从煤岩组合体的角度开展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质,煤岩组合体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介于煤和岩石组分之间,更偏向于煤组分的力学性质。总结了煤岩组合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积聚、能量释放等特征,煤岩组合体受载阶段可分为应变能快速积累、应变能增速放缓和应变能快速释放3个阶段,煤岩组合体的峰前积蓄能量和峰后耗散能量随抗压强度、加载速率、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分析了岩石强度、煤岩硬度差、能量差、煤岩比例、倾角、加载速率、外界载荷条件对冲击效应的影响,岩石强度越大、煤岩硬度差越大、能量差越大、煤岩比例越大、煤岩倾角越大、加载速率越高,冲击效应越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破坏过程的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声发射总数等特征,煤岩组合体受载时声发射信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平稳区、活跃区和爆发区,声发射活动可以作为评估煤岩组合体损伤状态的指标。总结了煤岩组合体不同条件下的破坏形式及失稳机制,煤岩组合体受载条件下积聚大量的能量,煤组分中积聚的能量较多,对于组合体的破坏起主导作用,岩石组分中的能量对组合体的破坏起到一定的加速和促进作用。最后讨论了煤岩组合体岩石组分的破坏机制和煤岩的界面效应,并且指出了高渗透压、高温条件、强动载扰动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质和冲击效应是煤岩组合体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力学性质 能量演化 冲击效应 声发射 失稳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化学作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王军 曹平 +1 位作者 赵延林 柴红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5-250,共6页
基于离子效应,以改良路基土体为目的,对土样、水样和粉煤灰的复合体进行室内水化学试验、土体物理力学常规试验和直剪试验,并从水化学的力学效应、水化学、指标线性回归和路基土的改良效果4个方面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水土作用机制进行统计... 基于离子效应,以改良路基土体为目的,对土样、水样和粉煤灰的复合体进行室内水化学试验、土体物理力学常规试验和直剪试验,并从水化学的力学效应、水化学、指标线性回归和路基土的改良效果4个方面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水土作用机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水土体的Ca2+,HCO3-,K+和Na+等浓度对土体的原始黏结力和固有黏结力有明显的减弱效应,而NO3-和Cl-质量浓度对其影响较弱;内摩擦角随离子质量浓度的变化离散性很大;K+,Na+,Ca2+和HCO3-浓度以及总矿化度、硬度与黏结力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然而,它们与内摩擦角的相关性较差;当粉煤灰掺入量为10%左右时,对路基土的改良有显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化学作用 离子效应 线性相关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土体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上限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梁桥 杨小礼 +1 位作者 张佳华 周文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85-2592,共8页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模式,考虑黏土的非均质特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上限解。采用该破坏模式与已有的模型试验、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非均质土中采用双对数螺...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模式,考虑黏土的非均质特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上限解。采用该破坏模式与已有的模型试验、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非均质土中采用双对数螺旋极限分析上限法的适用性;同时详细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参数条件下,隧道掌子面支护力、滑动面范围的变化趋势以及工程影响,结果显示在非均质土中,掌子面支护效率的主导因素是初始黏聚力与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最后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了非均质土中极限支护力的设计推荐图,可为工程中初步确定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土 对数螺旋 支护压力 上限法 初始黏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与减少回弹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曾宪桃 任振华 王兴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5-712,共8页
为降低矿山巷道掘进工作面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并同时提高其强度,减轻三者带来的损失和灾害,采取在混凝土喷射机供水管中直接串入磁水器,用不同磁感应强度磁化后的磁化水拌制喷射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了磁化水... 为降低矿山巷道掘进工作面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并同时提高其强度,减轻三者带来的损失和灾害,采取在混凝土喷射机供水管中直接串入磁水器,用不同磁感应强度磁化后的磁化水拌制喷射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了磁化水改善喷射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磁化水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试验和磁化水减少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试验,并对磁化水能够提升喷射混凝土强度、降低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及改善回弹量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与普通水喷射混凝土相比,用磁化水拌制的喷射混凝土其强度平均提高幅度在10%左右;磁化水喷射混凝土所产生的粉尘浓度均比普通水喷射混凝土粉尘浓度低50%以上;磁化水能一定程度地减少喷射混凝土的回弹量,在磁水器磁感应强度355 mT后效果较为明显。磁化水能有效提高喷射混凝土强度,降低施工作业时的粉尘浓度,改善回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 喷射混凝土 粉尘浓度 回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小勇 邹洪波 +2 位作者 周奇峰 梁岩 王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58-1062,共5页
通过对压力为0,0.10,0.25,0.50,0.75倍设计强度下混凝土抗冻性的比较,分析压应力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压应力比控制在0.10~0.50时,随着压应力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寿命提高;当压应力比提高到0.50~0... 通过对压力为0,0.10,0.25,0.50,0.75倍设计强度下混凝土抗冻性的比较,分析压应力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压应力比控制在0.10~0.50时,随着压应力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寿命提高;当压应力比提高到0.50~0.75时,随着压应力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寿命降低;在临近损坏时,压应力越高,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越快,其冻融破坏的突发性愈强;混凝土表面的剥落损伤与预应力大小无明显关系,但与冻融次数关系较大.建立了不同预压应力下混凝土抗冻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对比,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压混凝土 冻融 耐久性 动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铁路粗粒土填料累积变形预测模型与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文权 冷伍明 +1 位作者 聂如松 杨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107,共8页
为研究重载铁路粗粒土基床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和含水率的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粗粒土试样的轴向累积应变-循环振次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个适合路基粗粒土累积应变计算... 为研究重载铁路粗粒土基床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不同围压、动应力幅值和含水率的大型动三轴试验。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粗粒土试样的轴向累积应变-循环振次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提出了一个适合路基粗粒土累积应变计算的预测模型,明确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及确定方法,并应用该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轴重和填料种类的粗粒土基床层累积变形,此外还探讨了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研究成果可为重载铁路基床层沉降计算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粗粒土 累积变形 临界动应力 动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风场中串列双矩形断面气动力干扰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小兵 陈政清 +1 位作者 刘志文 杨群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3-87,共5页
数值研究了均匀风场中串列双矩形断面气动力的相互干扰,讨论了这种干扰与断面间距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游断面的阻力系数均值对干扰效应不敏感;与单矩形断面相比,下游断面的阻力系数均值降低很多;上下游两断面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根... 数值研究了均匀风场中串列双矩形断面气动力的相互干扰,讨论了这种干扰与断面间距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游断面的阻力系数均值对干扰效应不敏感;与单矩形断面相比,下游断面的阻力系数均值降低很多;上下游两断面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根方差值与断面的间距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断面 气动力 干扰 数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耐久性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祥森 罗小勇 +1 位作者 万翱宙 邹洪波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为研究主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耐久性损伤后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对1根钢筋未锈蚀静载对比梁、1根钢筋未锈蚀疲劳加载对比梁、4根钢筋锈蚀疲劳加载试验梁和4根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疲劳加载试验梁进行了试验。试验梁钢筋平均锈蚀率均... 为研究主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耐久性损伤后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对1根钢筋未锈蚀静载对比梁、1根钢筋未锈蚀疲劳加载对比梁、4根钢筋锈蚀疲劳加载试验梁和4根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疲劳加载试验梁进行了试验。试验梁钢筋平均锈蚀率均按6%、8%、10%、12%设计。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梁受力主筋锈蚀率增加,试验梁疲劳寿命显著降低,破坏形态由纵筋疲劳断裂演变为受压区混凝土沿梁纵向锈胀开裂,疲劳荷载作用后受压区出现纵、横、竖3个方向裂缝贯通混凝土崩裂并最终受压失效。试验梁最大跨中挠度随着锈蚀率的增加和疲劳加载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试件梁抗弯刚度显著劣化。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拟合,提出以分段线性函数描述试验梁疲劳寿命与锈蚀率之间的关系,即以临界锈蚀率为界建立基于不同钢筋锈蚀率的锈损钢筋混凝土梁分段线性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锈蚀钢筋混凝土梁 疲劳试验 疲劳寿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变固结效应和强度折减法的土质边坡安全系数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军 曹平 +2 位作者 唐亮 林杭 欧阳祥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10-4016,共7页
针对边坡的变形特点,探讨流变固结效应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能完全反映土体流变3个典型阶段和非线性特点的流变模型—改进的西原流变模型。根据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得出能反映流变固结耦合关系的流变固结控制方程和差分格式。利用... 针对边坡的变形特点,探讨流变固结效应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提出能完全反映土体流变3个典型阶段和非线性特点的流变模型—改进的西原流变模型。根据Terzaghi一维固结理论得出能反映流变固结耦合关系的流变固结控制方程和差分格式。利用强度折减技术分别建立流变作用和流变固结效应下强度折减法的计算式。并结合工程算例,得出Bishop法、常规弹塑性有限差分法、流变效应有效差分法和流变固结效应有限差分法的安全系数比较值。计算结果表明:流变固结效应下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大,Bishop法得到的安全系数最小,后者在工程设计中是保守的,研究结果对边坡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在边坡工程的建设中应考虑流变和固结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流变固结效应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蚀钢筋轴向拉伸疲劳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罗小勇 欧阳祥森 +1 位作者 周正祥 邴绎文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4-970,共7页
采用通电加速锈蚀的方法获取锈蚀钢筋,并从中选取17根锈蚀率不同的钢筋试件进行轴向拉伸疲劳试验,以研究应力幅与锈蚀率对钢筋疲劳寿命以及疲劳锈损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筋试件按近似平均锈蚀率0%,3%,6%,9%,12%,15%设计.结果表明:实测锈... 采用通电加速锈蚀的方法获取锈蚀钢筋,并从中选取17根锈蚀率不同的钢筋试件进行轴向拉伸疲劳试验,以研究应力幅与锈蚀率对钢筋疲劳寿命以及疲劳锈损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筋试件按近似平均锈蚀率0%,3%,6%,9%,12%,15%设计.结果表明:实测锈蚀率为3.87%,6.78%,9.47%,12.32%,15.35%的钢筋疲劳寿命较未锈蚀钢筋疲劳寿命分别降低了51.26%,60.84%,65.82%,71.04%,79.22%;应力幅200MPa时,应力比为0.24,0.34钢筋的疲劳寿命分别较应力比为0.10时降低了8.6%,13.6%;钢筋的疲劳寿命近似按指数规律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加速锈蚀 疲劳曲线 荷载-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分离式热管换热特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泉 娄建民 +2 位作者 凌丽 吴亚凝 曾丽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为了研究充液率和运行参数对微通道分离式热管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微通道分离式热管的稳态换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和实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7.9%.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充液率、风量以及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高度差对制冷剂侧换热系... 为了研究充液率和运行参数对微通道分离式热管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微通道分离式热管的稳态换热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和实验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7.9%.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充液率、风量以及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高度差对制冷剂侧换热系数、空气侧压降、换热量和能效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得出系统最佳充液率范围为80.2%~105.6%,相应的换热量为3.75~3.90kW.制冷剂侧换热系数随着充液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系统压力随充液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当蒸发器侧风量由1 500m^3/h增加至5 000m^3/h时,系统换热量和EER分别增加了100.1%和92.5%;蒸发器和冷凝器高度差为2.4m的分离式热管比高度差为1.2m的分离式热管的平均换热量提高了9.18%.研究结果对微通道分离式热管的节能设计和运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管 微通道 稳态模型 充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