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组合评价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何燕子 黄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6,共8页
现有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仍以单一模型为主,组合模型的应用不足。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我国30省市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组合评价实证发现:单一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差异大,评价效果不理想,而组合评价... 现有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仍以单一模型为主,组合模型的应用不足。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007-2016年我国30省市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组合评价实证发现:单一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差异大,评价效果不理想,而组合评价模型能优化单一模型,评价结果更准确可靠;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经中部到西部依次降低,并呈"-"、"V"、倒"V"、"W"和"M"型的动态变化趋势特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是拓展东部开放空间,构建西部开放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推进企业抱团走出去、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能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评价 开放型经济 动态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省域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晓亮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82-85,共4页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省域差距日益明显,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TOPSIS法,结合统计数据,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开放进步、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交通通讯七个维度构建评价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省域差距日益明显,促进区域间的平衡发展,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运用TOPSIS法,结合统计数据,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开放进步、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绿色生态和交通通讯七个维度构建评价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省域之间的竞争力差异。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省域竞争力最强区域是江苏、上海和浙江;较强区域是四川、安徽和湖北,但是三省的开放进步动力因子均比较弱,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力度;湖南、重庆、江西、贵州、云南五省区域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省域竞争力 区域差异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袁鹏 曾艺桥 陈政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9-63,共5页
文章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六大动力因子,及各因子相对应的指标,采用TOPSIS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六大动力因子分析,长沙的旅游... 文章构建了城市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选取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六大动力因子,及各因子相对应的指标,采用TOPSIS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六大动力因子分析,长沙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占有优势;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对岳阳、株洲、常德、湘潭、衡阳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旅游资源对湘西自治州、张家界、怀化市的旅游发展起着推动作用。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在各方面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发展 动力因子 TOPSIS法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集聚经济对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凤鸣 蒋欣言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文章利用全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省域迁移下集聚经济对我国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原来的扁平化方向朝集聚经济方向发展,而我国城市集聚经济显著推动了城镇化体系的优化。因此,... 文章利用全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省域迁移下集聚经济对我国城镇化体系优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从原来的扁平化方向朝集聚经济方向发展,而我国城市集聚经济显著推动了城镇化体系的优化。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集聚经济在优化城镇化体系中的作用,需要减少人口流动的户籍约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无形的手"来优化城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体系 集聚经济 人口迁移 齐普夫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加快农村产业融合面临的关键问题、影响因素及制度完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凤鸣 曹巍 赵晓军 《福建茶叶》 2020年第6期110-111,共2页
本文通过湖南农村产业融合关键问题表现形式、影响因素等内容的分析,寻找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的主要障碍和制约因素,并通过寻找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构建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推进机制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困境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晓亮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期162-163,共2页
指出了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不科学,管理人才属"流水线"培养状态,专业特点不鲜明,课程设计公式化、模式化。围绕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造就模式弊端及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和... 指出了目前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存在不科学,管理人才属"流水线"培养状态,专业特点不鲜明,课程设计公式化、模式化。围绕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传统人才造就模式弊端及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和的培养过程,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工商管理专业 个性化教育 人才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径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温毅娴 周浪 扶威 《绿色科技》 2021年第8期255-258,共4页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进展喜人,其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尤为迅速。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等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各方面进展喜人,其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尤为迅速。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等也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与农村的有机结合,将农村现有资源进行揽括,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的便捷高效,充分发挥资源价值,让农村经济增长、让农民收入增收。网络营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兴旺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手段;而农村电子商务直播模式,则是将直播方式纳入农村电子商务体系,从而得到新的销售增长点,直播不仅能够进一步展示现有农村产品、资源特色,甚至还能带动一地的旅游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农村经济 电商 直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机制、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凤鸣 曹巍 刘宏亮 《福建茶叶》 2020年第5期59-60,共2页
本文在对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关键问题的表现形式、演变机理、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以解决关键问题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构建符合湖南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从不同地区农村产业融合... 本文在对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关键问题的表现形式、演变机理、产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以解决关键问题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推进机制,构建符合湖南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并从不同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异同点、推进方案的构建、推进方案的实施等方面,为湖南省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 融合发展 推进机制、着力点与战略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S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官-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和机制研究
9
作者 李闯 彭文武 陈国生 《绿色科技》 2015年第9期354-356,共3页
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官-产-学"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工商管理人才 三位一体 培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建明 陈国生 +1 位作者 杨凤鸣 祁惠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2,共3页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湖南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分布广泛且农业生产类型多样,这就为省内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的城市人口数逐...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湖南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分布广泛且农业生产类型多样,这就为省内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带来了难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的城市人口数逐年增长,但是与全国城镇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推动湖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无比要做到两者兼顾,正确解决农业用地与城镇用地的矛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城、镇、乡各级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ZF-HD-DS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栩 肖蘅 廖姗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0-279,共10页
为客观和准确地评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建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C-ZF-HD-DS对具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模糊粗糙集法对高频海选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采用极差最大化组... 为客观和准确地评价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建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MC-ZF-HD-DS对具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模糊粗糙集法对高频海选评价指标进行筛选,采用极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对已筛选出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运用灰色定权聚类对评价对象进行聚类,在此基础上,运用证据理论对聚类结果进行合成,形成最终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创新 能力评价 模糊粗糙集 组合赋权 灰色定权聚类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114
12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罗迎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 选取260个城市2005-2014年样本数据,纳入环境因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考量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从回归系数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实证检验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显著,且东部地区要比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而中部地区部分结果不显著。因此,应分地区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强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效率的联动机制,优化环境政策组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能源效率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的倒U型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栩 廖姗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0-1047,共8页
为保障新创企业实现绿色成长,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通过对223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调节路径分析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探讨环境伦理对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具... 为保障新创企业实现绿色成长,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通过对223家新创企业的问卷调查,采用调节路径分析和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探讨环境伦理对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表明,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具有倒U型关系;绿色关系资本在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间接中介传导作用;环境扫描在环境伦理与新创企业绿色成长绩效的倒U型关系间发挥调节作用,环境扫描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绿色关系资本的中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绿色关系资本 环境扫描 新创企业 绿色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污染排放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赢时 田银华 周定根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4,共6页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 依据1997-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产业结构升级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发展降低了本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也降低了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本地区污染排放会受到邻近或具有经济关联地区污染排放的间接影响。鉴此,促进污染减排,应着力推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构建区域间共同发展、协同管理的污染防治联合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污染排放 时空演变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资源获取、互联网嵌入与技术创业 被引量:13
15
作者 康健 胡祖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6-23,共8页
将创新链提供的资源解构为资产类和知识类两个类别,将互联网嵌入构念解析为联系度、匹配度和牺牲感3个维度,通过213家企业问卷,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资产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呈倒U型关系,知识类资源获取... 将创新链提供的资源解构为资产类和知识类两个类别,将互联网嵌入构念解析为联系度、匹配度和牺牲感3个维度,通过213家企业问卷,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资产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呈倒U型关系,知识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呈U型关系;联系度和匹配度与技术创业呈倒U型关系,牺牲感与技术创业呈U型关系;联系度在知识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匹配度在知识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牺牲感在知识类资源获取与技术创业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资源获取 互联网嵌入 技术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位熵的区域产业集聚度统计检验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文华 黄鑫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文章基于E-G指数,将通常用于测度区域产业集聚度的区位熵构造为一个估计量。这一方法在测度区域产业集聚度的同时,将同时提供相应的点估计的统计检验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性。运用这一方法,对2012年广东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
关键词 区位熵 产业集聚度 E-G指数 统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文明 胡海波 黄飞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基于动态性视角,运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理论模型,依据2000-2013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在规模效应,北方地区规模... 基于动态性视角,运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理论模型,依据2000-2013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在规模效应,北方地区规模效应明显强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正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转变.鉴此,应转变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区域投向与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向,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规模效应 农业经济增长 SYS-G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广凯 张涛 洪敏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0,共3页
私募股权投资多投资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以其独特的组织架构避免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通过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 私募股权投资多投资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以其独特的组织架构避免企业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通过提供投融资支持、促进技术创新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促进企业成长,实现投资基金的资本增值,以及被投企业的价值增值。其中,私募股权投资与被投企业的异质性会对其作用效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企业成长性 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机构投资者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不同期限机构投资者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5
19
作者 洪敏 张涛 王广凯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70,共14页
根据流动性特征,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分别考察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长期机构投资... 根据流动性特征,本文将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分别考察它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长期机构投资者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强于短期机构投资者;(2)"短视论"不能解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通常选择长期投资策略,更偏向投资盈利能力强、规模较大、成长能力强的企业,而不偏向于股权集中度较高、偿债能力弱的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机构投资者 企业技术创新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资源协同的空间关联与产业集聚 被引量:10
20
作者 袁鹏 唐欣 +1 位作者 罗娇霞 张亨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147个县级行政区为空间样本,以2002-2016年为分析时间区间,运用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量创新资源协同的空间关联属性,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揭示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协同力...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147个县级行政区为空间样本,以2002-2016年为分析时间区间,运用引力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量创新资源协同的空间关联属性,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方法揭示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协同力势能表现出了显著的空间集聚关联现象,并且除了2009年之外,其空间集聚态势处于提升状况。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协同的空间关联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仅能够通过直接效应促进本区域产业集聚活动,同时还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空间溢出促进邻近区域的产业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资源协同 空间关联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