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工学院功能区植物群落结构与景观评价
1
作者 王蓓 刘禹歆 +3 位作者 曹攀 钱程阳 李悦 钱阳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以湖南工学院典型功能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拍照采集和分类检索等方法调查了群落结构,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其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校园植物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这符合湖南地区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的特点。生活服务区的植... 以湖南工学院典型功能区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法、拍照采集和分类检索等方法调查了群落结构,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估其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校园植物以常绿乔木和灌木为主,这符合湖南地区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的特点。生活服务区的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共记录到植物65科120属146种。景观综合评价显示植物景观的营造效果较好,属于Ⅰ、Ⅱ级。针对其他校园区域植物配置方面的不足,建议根据生态人文景观建设需求,精选植物种类以丰富季相景观变化,合理配置植物群落的层次,并着重加强水生植物的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功能区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层次分析法 景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浓度对还原氧化石墨烯/ZnS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徐志环 康晴 +5 位作者 龙玉珍 袁倩 刘次东 李信 唐耿怀 廖雨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9-1336,共8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乙酸锌(Zn(CH_(3)COO)_(2))和硫脲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ZnS(rGO/ZnS)复合材料,并将该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高导电性的rGO可以为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提供有效的路径,ZnS可以提供较高的理论... 以氧化石墨烯(GO)、乙酸锌(Zn(CH_(3)COO)_(2))和硫脲为原料,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还原氧化石墨烯/ZnS(rGO/ZnS)复合材料,并将该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高导电性的rGO可以为锂离子和电子的传输提供有效的路径,ZnS可以提供较高的理论比容量。rGO/ZnS复合材料在rGO与纳米级高度分散的类球形ZnS颗粒协同作用下展现了较好的嵌锂容量和循环性能。当GO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制备的rGO/ZnS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最好,循环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水热合成法 复合材料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离子液体固载Zr-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
3
作者 刘宁 王亮 +3 位作者 翟雨婷 尹慧 申丹凤 唐新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21,共7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 利用硅烷偶联剂将双核离子液体嫁接到Zr-SBA-15载体表面,制得双核离子液体改性Zr-SBA-15有机-无机杂化体(ILs-ZrS)催化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分析(TGA)、小角度X射线衍射分析(XRD)、N_2物理吸附BET、内部组织形貌观察(TEM)、表面形貌分析(SEM)等表征方法考察所制备的固体碱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液体化合物[CTBM]OH与载体Zr-SBA-15加入量之比为2.0 mmol∶1.0 g,所制备的催化剂ILs-ZrS-2显示出相对优异的催化活性。当ILs-ZrS-2添加量为5%、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65℃、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20时,生物柴油收率达94.3%。在其重复使用4次后,催化剂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Zr-SBA-15 介孔材料 酯交换 有机-无机杂化体 碱性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唐新德 刘水林 +3 位作者 伍素云 刘宁 张春燕 龚升高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9-34,共6页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Ti^(3+)、C和N共掺杂TiO_(2)@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3+)/C/N-TiO_(2)@NGQ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且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研究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3+)、C和N成功地共掺杂了TiO_(2),纳米NGQDs附着在共掺杂的TiO_(2)上;Ti^(3+)/C/N-TiO_(2)@NGQDs降解甲基橙的动力学一阶速率常数分别是纯TiO_(2)、C/N-TiO_(2)和C/N-TiO_(2)@NGQDs的25.7倍、4.7倍和1.7倍,提升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归因于其具有更强的可见光吸收、更快的光生电荷传输和分离效率。超氧自由基和光生空穴是Ti^(3+)/C/N-TiO_(2)@NGQDs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此外,Ti^(3+)/C/N-TiO_(2)@NGQDs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这种TiO_(2)基的复合光催化剂可适用于实际废水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C和N共掺杂 TiO_(2)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废水处理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含量
5
作者 李爱阳 陈宇 +1 位作者 殷子懿 陈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819,共7页
基于H_(2)反应模式下的质量转移反应消除干扰,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Cl的分析方法。轻质油经简单稀释后直接采用ICP-MS/MS进行测定,在MS/MS模式下使用H_(2)作为反应气,利用在碰撞/反应池(CRC)中Cl^(+... 基于H_(2)反应模式下的质量转移反应消除干扰,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Cl的分析方法。轻质油经简单稀释后直接采用ICP-MS/MS进行测定,在MS/MS模式下使用H_(2)作为反应气,利用在碰撞/反应池(CRC)中Cl^(+)与H_(2)发生二次H原子转移反应形成的子离子(H_(2)Cl^(+))进行测定,消除所有质谱干扰,获得Cl的灵敏度和检出限(LOD)明显优于O_(2)反应模式,LOD低至7.56μg/kg。通过与扇型磁场ICP-MS(SF-ICP-MS)对比分析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34c,评价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结果表明,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与认证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4.7%,2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在95%的置信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和精密度高,MS/MS模式和H_(2)质量转移法的结合可无干扰测定轻质油中的Cl,适用于轻质油中痕量Cl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Cl 碰撞/反应池 H原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模拟气液泡状流的气泡破碎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韩东 高宁宁 +2 位作者 唐新德 龚升高 夏良树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3-565,共13页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模拟鼓泡塔等气-液反应器内的流型、气泡尺寸(或气含率)及其分布。文献中该方法主要基于临界Weber数观点来描述气泡破碎行为,且破碎后的子气泡尺寸由随机数确定。但现有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临界Weber数...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模拟鼓泡塔等气-液反应器内的流型、气泡尺寸(或气含率)及其分布。文献中该方法主要基于临界Weber数观点来描述气泡破碎行为,且破碎后的子气泡尺寸由随机数确定。但现有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临界Weber数约束不能体现气体密度等物性参数和泡内气体重分布对气泡破碎行为的影响。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适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且考虑泡内气体重分布贡献的气泡破碎机理模型,并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开发了基于新破碎模型的求解器。新模型预测结果能较好地吻合实验测量的时均轴向液速、气泡尺寸及其分布等实验数据。特别地,考虑泡内气体重分布现象的破碎机理模型成功预测了实验观测的气泡尺寸双峰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数学模拟 鼓泡塔 气泡 破碎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对TiO_(2)/MCM-41催化环己胺无溶剂氧化制备环己酮肟的调变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哲浩 张聪 +1 位作者 陈青 刘水林 《分子催化(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65,共14页
采用液相水解法制备了TiPO/MCM-41系列催化剂,通过BET、FT-IR、XRD、XPS、SEM和TEM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在环己胺无溶剂氧化制备环己酮肟中的催化性能,并探讨了环己胺液相氧化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TiPO/MC... 采用液相水解法制备了TiPO/MCM-41系列催化剂,通过BET、FT-IR、XRD、XPS、SEM和TEM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其在环己胺无溶剂氧化制备环己酮肟中的催化性能,并探讨了环己胺液相氧化的催化机理.结果表明,TiPO/MCM-41表面的钛羟基是催化氧化环己胺的活性中心,当反应温度为90℃、压力为1.0 MPa、时间为5 h和催化剂用量为0.3 g时,胺转化率为59.0%,肟选择性为87.9%,显示出不错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为环己酮肟的高效制备提供了一种绿色路线,有一定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肟 无溶剂 催化氧化 环己胺 TiPO/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QDs/N-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研究
8
作者 吴昊轩 阮慧珠 +1 位作者 施瑜 伍素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3-427,431,共6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N-CQDs/N-Ti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固体荧光(PL)与比表面积仪(BET)等手段对其物相、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N-CQDs掺杂质量比对N...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N-CQDs/N-TiO_(2)。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固体荧光(PL)与比表面积仪(BET)等手段对其物相、形貌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N-CQDs掺杂质量比对N-CQDs/N-TiO_(2)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光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N-TiO_(2)相比,0.5%N-CQDs/N-TiO_(2)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效率为95.43%,这归因于N-CQDs可促进纯N-TiO_(2)对可见光的吸收,同时也可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几率。捕获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降解甲基橙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质为超氧基团(·O_(2)^(-))和光生空穴(h+),且·O_(2)^(-)占主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 2 水热法 N-CQDs 光催化剂 甲基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型双核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苯甲酸甲酯
9
作者 李祥 尹慧 +1 位作者 旷宇阳 刘宁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519,共6页
以1,4-二甲基哌嗪为原料,通过与1,3-丙磺酸内酯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体,再进一步分别与对甲苯磺酸、浓硫酸(H_(2)SO_(4))、甲烷磺酸等质子酸发生离子交换等反应,最终合成一系列磺酸功能化哌嗪类离子液体,其中1,4-双[N-甲基-N-(3-磺丙基)]哌... 以1,4-二甲基哌嗪为原料,通过与1,3-丙磺酸内酯加成反应合成中间体,再进一步分别与对甲苯磺酸、浓硫酸(H_(2)SO_(4))、甲烷磺酸等质子酸发生离子交换等反应,最终合成一系列磺酸功能化哌嗪类离子液体,其中1,4-双[N-甲基-N-(3-磺丙基)]哌嗪对甲苯磺酸盐([BMSP][PSA])在苯甲酸-甲醇酯化反应中显示出相对较优的催化活性,并通过FT-IR,^(1)H-NMR和TGA-DTG对其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确定了所合成的离子液体结构,且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醇酸摩尔比为16∶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BMSP][PSA]用量为3 mmol的条件下,苯甲酸转化率达到最大值97.6%,且在重复使用催化剂5次后,苯甲酸转化率仍然可达93.9%,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苯甲酸甲酯的绿色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酯化反应 苯甲酸甲酯 1 4-二甲基哌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PPy/TiO_(2)复合物的制备及降解废水中的孔雀石绿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大军 杜倩 +2 位作者 贺惠 杨梅先 戈心怡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8-93,共6页
以多层氧化石墨烯(GO)和吡咯(Py)为前驱物,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TiO_(2)复合物,再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GO-PPy/TiO_(2)三元复合物,探究三元复合物对模拟废水中孔雀石绿的吸附-紫外光催化性能,考察了复合物的投加量、废水初始... 以多层氧化石墨烯(GO)和吡咯(Py)为前驱物,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Py/TiO_(2)复合物,再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的GO-PPy/TiO_(2)三元复合物,探究三元复合物对模拟废水中孔雀石绿的吸附-紫外光催化性能,考察了复合物的投加量、废水初始浓度、光照条件、离子形态、溶液初始pH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复合物比二元复合物具有更强大的吸附和紫外光催化性能,制备GO-PPy/TiO_(2)复合物的最佳质量比为0.6:1:100,对于10 mg/L的孔雀石绿废水,其复合物最佳投加量为0.2 g/500 mL,溶液初始pH最佳为7.0,室温条件下经30 min暗吸附和60 min紫外光催化降解,溶液中孔雀石绿可完全降解;反应温度对复合物吸附量的影响极小,但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复合物的紫外光催化性能;复合物的吸附具有一定的离子选择性,但不同离子形态对其紫外光催化性能影响较小;对复合物进行20次循环,孔雀石绿去除率仍可达83.7%;光催化降解机理实验表明三元复合物的紫外光催化降解孔雀石绿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是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孔雀石绿 吸附性能 紫外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乙烯磺酸微球的绿色制备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燕 苏佳俊 +3 位作者 尹惠 姚晨曦 肖俊 罗建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5-1072,共8页
以水为介质、苯乙烯(St)为基体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Na SS)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水溶性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对苯乙烯磺酸微球(PSS)。利用FTIR、XPS、SEM、TGA和... 以水为介质、苯乙烯(St)为基体单体、二乙烯苯(DVB)为交联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Na SS)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为水溶性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对苯乙烯磺酸微球(PSS)。利用FTIR、XPS、SEM、TGA和DSC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比表面积、酸密度进行了考察,探讨了Na SS、DVB和KPS用量对PSS结构、性能的影响。当H_(2)O为90m L、St为76.9 mmol、MAA为9.3 mmol、NaSS为0.7mmol、DVB为7.7 mmol、KPS为0.7mmol时,制备的PSS-3粒径均匀且酸密度较高。然后,将PSS-3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用于催化油酸/甲醇酯化合成生物柴油(油酸甲酯)。结果表明,当甲醇/油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0∶1、PSS-3用量为油酸质量的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时,油酸的转化率可达86.4%。PSS-3作为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循环使用4次后油酸转化率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聚对苯乙烯磺酸微球 生物柴油 油酸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TiO_(2)-Ag_(3)PO_(4)复合催化剂去除废水中LAS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大军 贺惠 李芳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2-247,254,共7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eO_(2)掺杂不同含量的TiO_(2)-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CeO_(2)/TiO_(2)-Ag_(3)PO_(4)),考察了该催化剂对LAS废水中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eO_(2)掺杂比为0.5%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对溶液中甲基蓝(...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eO_(2)掺杂不同含量的TiO_(2)-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CeO_(2)/TiO_(2)-Ag_(3)PO_(4)),考察了该催化剂对LAS废水中有机物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eO_(2)掺杂比为0.5%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对溶液中甲基蓝(M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均有最佳的降解效率,催化剂最佳投加量为1.00~1.10g/L,紫外光照射30min,在不调节溶液pH条件下,对SDBS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可高达99.86%;同等反应条件下,SDBS的去除率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动力学拟合分析,发现该催化剂对SDBS的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二级动力学特性。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在酸性溶液条件下明显要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重复使用5次,催化剂降解SDBS仍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效催化性;光催化机理实验表明紫外光下复合光催化剂降解SDBS的过程中主要的活性物种是超氧自由基。因此,该方法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性能相对稳定、可重复循环使用等优点,对LAS废水和印染废水后处理环节均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共沉淀法 紫外光催化 复合催化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稀土氧化物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中多元素的原子发射光谱快速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爱阳 陈宇 +1 位作者 殷子懿 陈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5-281,共7页
为全面明确农产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分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利用多模式进样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同时测定糙米中氢化物发生元素(As、Se、Sn、Sb、Hg)和非氢化物发生元素(Cr、Mn、Fe、Ni、Cu、Zn、Mo、S... 为全面明确农产品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分布,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利用多模式进样系统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技术,提出了同时测定糙米中氢化物发生元素(As、Se、Sn、Sb、Hg)和非氢化物发生元素(Cr、Mn、Fe、Ni、Cu、Zn、Mo、Sr、Cd、Pb)的新策略。采用微波消解系统消解糙米样品,在MSIS的双重模式下利用ICP-OES对样品消解溶液中的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通过在线加入20 g/L L-半胱氨酸/40 g/L酒石酸的混合溶液为预还原剂提高氢化物发生元素的发生效率,根据光谱响应数据解卷积构建快速自动曲线拟合技术(fast automatic curve fitting technology,FACT)模型校正光谱重叠和背景干扰,采用Y和Bi为内标元素校正基体效应,使用国家标准参考物质湖南大米(GBW10045)评价分析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结果表明,各元素仪器的检出限为0.01~1.06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2.2%~4.9%。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糙米中多元素的高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多元素 多模式进样系统 快速自动曲线拟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ABCC家族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镉胁迫的转录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琼 刘佳林 +9 位作者 刘婧 朱颖 许珏 冯凯 付惠玲 黄樱樱 申创 张天宇 华营鹏 辛俊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2,共12页
为进一步解析ABCC家族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土壤镉污染的响应,对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的38个ABCC同源基因,从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以及对镉胁迫的转录响应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ABCC家族基因的... 为进一步解析ABCC家族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土壤镉污染的响应,对在甘蓝型油菜中鉴定到的38个ABCC同源基因,从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以及对镉胁迫的转录响应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ABCC家族基因的进化分支都归属于拟南芥ABCC家族相应的分支,但ABCC9亚家族在甘蓝型油菜中缺失;大部分成员均属于较稳定的疏水蛋白;Ka/Ks值均小于1,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基因结构变异较大,内含子数目在6~34之间,启动子区域能结合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Dof丰度最大。38个BnaABCC分别定位在7条A染色体和8条C染色体上。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白菜、甘蓝存在大量的同源基因。转录组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ABCC家族基因受到镉胁迫的强烈诱导,其中BnaC1.ABCC3-2和BnaA6.ABCC4-3被分别确定为地上部和根部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ABCC家族基因 镉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转录组 主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磺酸钠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及对Cu(II)和Pb(II)的吸附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文谨 姚晨曦 +4 位作者 林文波 张家豪 彭学文 张春燕 罗建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179,共10页
采用回流-沉淀聚合制备了含磺酸钠聚合物微凝胶(SSPM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结构性能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SPMg对Cu(II)和Pb(II)的吸... 采用回流-沉淀聚合制备了含磺酸钠聚合物微凝胶(SSPM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其结构性能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SSPMg对Cu(II)和Pb(I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苯乙烯磺酸钠占共聚单体总质量17.5%的微凝胶(SSPMg-4)在pH值=5时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包括络合、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作用;吸附过程ΔG小于0、ΔH大于0,表现为常温下的自发吸热过程。298.15 K时,SSPMg-4对Cu(II)和Pb(II)的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量分别达523.56 mg/g和568.18 mg/g。经过6次循环使用后,SSPMg-4对Cu(II)和Pb(II)的去除率保持在初始去除率的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磺酸钠 回流-沉淀聚合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