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周跃云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2-427,438,共7页
主要采用有关统计年鉴中的就业人数数据,分别选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测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3―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就整个生产性服务业而言,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在全国的集聚程度也不... 主要采用有关统计年鉴中的就业人数数据,分别选用变异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商测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3―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差异程度和集聚程度。结果表明:就整个生产性服务业而言,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在全国的集聚程度也不高,但具有集聚发展的趋势;从不同城市看,长沙集聚程度最高,株洲和湘潭则相差甚远;从行业看,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集聚度较大,而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度很小,其它行业的集聚度居中;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空间基尼系数连年下降。认为要使生产性服务业朝着更集聚的方向发展,应在空间分布和结构优化两个层面实行差异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程度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特大城市近郊县“两型”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以长沙县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周跃云 郭任 +3 位作者 张旺 赵先超 杨燕 谢丁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3,共6页
"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而"两型"农业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介绍了长沙县农业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情况进行"两型&q... "两型"农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而"两型"农业合理的空间布局有利于"两型社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介绍了长沙县农业产业的布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有情况进行"两型"农业的战略定位,提出产业布局的基本思路,最后论述了调整"两型"农业产业具体布局的对策:完善近郊"两型"农业产业功能带,构建交通干道"两型"农业产业功能带,重点发展南北"两大特色产业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农业 农业产业 长沙县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1 位作者 张旺 曾春水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4,共6页
运用2007年河南省和全国投入产出表基础数据,从纵横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河南省产业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前向、后向关联能力较强,基础地位突出;矿产资源采掘及加工业优势突出;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辐射力不足,高端生产性... 运用2007年河南省和全国投入产出表基础数据,从纵横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河南省产业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前向、后向关联能力较强,基础地位突出;矿产资源采掘及加工业优势突出;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辐射力不足,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及公共服务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较弱,服务消费不足;服务业增加值率较低,并且制造业对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间需求比重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而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低于全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2年以来我国农业的投入产出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柳坤 申玉铭 张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5-208,共4页
回顾了我国农业发展研究现状,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1992年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趋于下降,非农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有上升趋势;农业增产增效总体效果不容乐观,劳动密集型特征并没有改... 回顾了我国农业发展研究现状,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1992年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变化。结果表明: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趋于下降,非农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有上升趋势;农业增产增效总体效果不容乐观,劳动密集型特征并没有改观,国家在税收上对农业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发展产业积极影响;农业对流通环节中间需求下降明显,但比重依然较高;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发展中作用显著,金融业对农业投入受政策影响明显;农业对肥料及农药制造业的中间需求比重占制造业整体比重增加十分显著,农产品深加工程度显著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中国十大城市为例 被引量:77
5
作者 张旺 周跃云 胡光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2-569,共8页
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现代化(“新三化”)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协调和促进的耦合互动关系,它们的良性共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阐述“新三化”耦合协调的涵义基础上,构建了1套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 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与服务业现代化(“新三化”)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协调和促进的耦合互动关系,它们的良性共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阐述“新三化”耦合协调的涵义基础上,构建了1套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其“新三化”的发展水平;再运用耦合度和协调性模型,对2004~2010年10个超大城市“新三化”的时空协调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①一线城市的“新三化”水平明显高于二线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列前三。②各市耦合均处于颉颃阶段,基本上属于粗放水平,其中6市的耦合协调性均处于中等水平,一线城市的耦合协调性高于二线城市。③就时序性来说,各市的耦合度出现波动变化,而协调性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二线城市协调性上升的速度要快于一线城市。④就空间分异性而论,各市的耦合协调组合状况与其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性,即一线城市优于二线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市化 新型工业化 服务业现代化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旺 申玉铭 柳坤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2,共7页
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区位熵、转移-份额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以及各城市分工程度和专门化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典型非均衡的单... 以就业人数为基础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空间基尼系数、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区位熵、转移-份额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京津冀都市圈主要服务业集聚的整体状况、行业特征以及各城市分工程度和专门化率。空间上整体呈现出典型非均衡的单中心、大梯度等级化集聚的发展态势;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房地产等行业的专业化优势最明显;各城市主要服务业内部的结构差异较大,专业化分工也较明显;北京的高端行业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和行业优势,其他9个城市也各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服务业集聚的驱动力包括专业化分工、竞争与协作和网络创新等自组织及政府干预等他组织2种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服务业 集聚水平 专门化率 空间特征 驱动力 京津冀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陶新 《技术经济》 201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思想,本文构建了适合于测度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是制约... 基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思想,本文构建了适合于测度我国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对2000—2007年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创新能力不足是其软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中部地区 综合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