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北石炭系石英砂岩矿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1
作者 刘守林 文亭 +5 位作者 张雄 汤贺军 刘鹤群 王武 阚靖 刘一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990,共20页
为了了解湖南省石炭系石英砂岩的矿物组成、成矿沉积环境和成矿过程,本文以湘东北浦口-李畋地区石炭系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内石英砂岩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石英砂岩的矿物组成和石英包裹体特征进行了剖析,利用CM图型法和萨... 为了了解湖南省石炭系石英砂岩的矿物组成、成矿沉积环境和成矿过程,本文以湘东北浦口-李畋地区石炭系石英砂岩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区内石英砂岩进行了分类,对不同类型的石英砂岩的矿物组成和石英包裹体特征进行了剖析,利用CM图型法和萨胡函数法对区内的颗粒级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石英砂岩的常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粒石英砂岩的SiO_(2)含量平均为98.54%,Al_(2)O_(3)含量平均为0.905%,Fe_(2)O_(3)含量平均为0.147%,杂质元素Al、Fe以白云母、黏土、赤铁矿、褐铁矿、钛铁矿矿物产出,偶见独居石、金红石等其他矿物。石英砂岩中石英包裹体数量较少,大小为0.8~2.5µm。研究区为河流三角洲沉积趋于浊流沉积,石英颗粒搬运方式以滚动为主,水动力条件一般。根据石英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区砂岩属于典型的石英砂岩。研究区内中细粒石英砂岩的硅质成分纯度较高,杂质矿物少。石英砂岩碎屑来源于富含石英质的沉积岩物源区,并非来源于花岗岩的风化。区域内出露的冷家溪群变质砂岩和泥盆系石英砂岩,可能为该区提供了丰富的石英砂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矿物组成 石英砂岩 石炭系 湘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病害生防菌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靓 邹雯婷 +5 位作者 陈瑜 桂满金 肖佳美 陈亮 张邦跃 曾晓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24,共8页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经济和观赏价值。百合在大规模种植、采收、贮藏、运输过程中易感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对百合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属多年生鳞茎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食用、药用、经济和观赏价值。百合在大规模种植、采收、贮藏、运输过程中易感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对百合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主要通过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来抵御百合病害,其中生物防治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兼防兼治等诸多优点,可避免化学防治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潜在危害以及导致的百合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等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已在百合种植区土壤、根际土壤以及不同百合植株中分离、筛选出多株生防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菌及其代谢产物可抑制典型百合病原菌的生长繁殖,或可显著增强百合植株的抗逆能力,对百合常见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文介绍了百合的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重点阐述主要的百合病害生防菌及其用于百合常见病害防治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并就未来百合常见病害的生物防治前景作出展望,旨在为助力百合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病害防治 生防菌 代谢产物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聚酰胺510/聚醚胺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名熹 易勇 +3 位作者 李建林 王春花 许建雄 王文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5,共9页
以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癸二酸以及聚醚胺(E600)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E600盐(由癸二酸及E600反应制备)含量的生物基聚酰胺510(PA510)/E600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E600盐含量对弹性体化学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力学性能、... 以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癸二酸以及聚醚胺(E600)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E600盐(由癸二酸及E600反应制备)含量的生物基聚酰胺510(PA510)/E600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E600盐含量对弹性体化学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相对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弹性体与预期结构一致,其结晶类型主要表现为γ晶型,但E600的加入导致晶型有向α晶型转变的趋势;随着E600盐含量增加,弹性体的初始分解温度、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下降,强度、刚性、硬度和相对黏度也呈下降趋势,但韧性得到大幅提升。当E600盐质量分数为20%时,PA510/E600热塑性弹性体的初始分解温度高于390℃,断裂伸长率达到813%,较PA510提高了约17倍。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评估了弹性体的生物相容性,将E600盐质量分数为20%的PA510/E600热塑性弹性体在37℃下分别与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24 h、与4%红细胞悬浮液共培养1 h,发现细胞存活率大于95%、溶血率低于5%。上述结果表明,制备的PA510/E600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可望用作医疗介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聚酰胺510 聚醚胺 热塑性弹性体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创脑-机接口的耳脑电电极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广利 刘熊浩岚 +2 位作者 陈娜羽 许谭妙 刘苹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0,共11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中,头皮表面头发限制了传统头皮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电极采集脑神经信号的能力,耳脑电电极避免与头发的接触,能够采集到与头皮相当的EEG信号,为EEG信号采集带来了新突破口。本...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研究中,头皮表面头发限制了传统头皮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电极采集脑神经信号的能力,耳脑电电极避免与头发的接触,能够采集到与头皮相当的EEG信号,为EEG信号采集带来了新突破口。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耳EEG电极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耳内电极和耳周电极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性能,分析了耳EEG电极与传统头皮EEG电极相比的优势和局限性,探讨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方法,并对耳EEG电极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EEG信号 耳脑电电极 耳内电极 耳周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檵木R2R3-MYB基因LcMYB113调控花青苷合成
5
作者 卢芃 荣朵艳 +2 位作者 廖晓珊 肖杨瑶 张邦跃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7-1148,共12页
花青苷物质是影响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观赏价值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红花檵木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从红花檵木中克隆了1个花青苷合成相关的R2R3-MYB基因,命名为LcMYB113(GenBank序列号:OR344758),... 花青苷物质是影响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观赏价值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红花檵木花青苷合成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从红花檵木中克隆了1个花青苷合成相关的R2R3-MYB基因,命名为LcMYB113(GenBank序列号:OR344758),并初步分析了其生物信息学、红花檵木和白花檵木叶片中LcMYB113的表达水平、转基因烟草株系的表型及花青苷合成结构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LcMYB113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为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其N端含有R2R3 DNA结合域和bHLH转录因子的结合基序[D/E]Lx_(2)[R/K]x_(3)Lx_(6)Lx_(3)R,同时还具有花青苷正调控相关的2个特征基序ANDV和[K/R]P[Q/R]P[Q/R]。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cMYB113与牡丹的PsMYB58、葡萄的VvMYBA1等多种植物的花青苷特异调控R2R3-MYB转录因子的亲缘关系较近。(2)红花檵木叶片中的花青苷含量为白花檵木中的7.4倍,LcMYB113基因在红花檵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白花檵木的101倍,表明LcMYB113基因的表达与花青苷含量趋势相一致。(3)通过构建基因过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烟草中过表达LcMYB113基因能够诱导转基因株系叶片和花朵中花青苷物质的积累,同时NtANS、NtDFR、NtCHS等多个花青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相比于野生型株系显著增加。该研究结果表明LcMYB113能够调控花青苷物质的合成,为红花檵木的叶色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檵木 花青苷 LcMYB113 基因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酰胺66/MACM12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逯维健 王春花 +3 位作者 王文志 易勇 廖名熹 李建林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聚酰胺66(PA66)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极性酰胺基团,且分子链柔性较低,致使其韧性较低,且吸水率较高。为了改善这些缺点,选用大体积的脂环族二胺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MACM)和长碳链的十二烷二酸为共聚单体,先成盐... 聚酰胺66(PA66)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极性酰胺基团,且分子链柔性较低,致使其韧性较低,且吸水率较高。为了改善这些缺点,选用大体积的脂环族二胺3,3'-二甲基-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MACM)和长碳链的十二烷二酸为共聚单体,先成盐得到MACM12盐,再与PA66盐共聚,制备得到了一系列不同MACM12链段含量的共聚酰胺66(Co-PA66)/MACM12树脂(简称Co-PA66树脂)。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脂环结构已被成功地引入到Co-PA66分子链中;热性能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ACM12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Co-PA66树脂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偏移,且脂环结构的引入会提升Co-PA66树脂的热稳定性;紫外-可见光测试结果表明,脂环结构的引入会大幅提高Co-PA66树脂的透光率;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MACM12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Co-PA66树脂的拉伸强度略微降低,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显著升高,表现出高韧性,另一方面,随着脂环结构的引入,Co-PA66分子链中酰胺基团的密度明显下降,从而使Co-PA66树脂表现出低吸水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酰胺 低吸水 高韧性 高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武 邵春阳 +8 位作者 蔡天骄 朱雪荣 胡星 刘守林 李胜威 江政君 石尧 孙洁 樊志敏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6,共13页
MXene作为一类新型二维(2D)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导率、高效的光热转换能力和丰富的终端基团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然而,MXene的易氧化特性和较弱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不仅具... MXene作为一类新型二维(2D)材料,因其卓越的电导率、高效的光热转换能力和丰富的终端基团而受到广泛的研究关注。然而,MXene的易氧化特性和较弱的力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增强MXene的抗氧化和力学性能,还能赋予材料宏观3D结构的智能响应特性。这些特性为MXene在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电磁屏蔽和火灾安全防护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途径。本文旨在全面回顾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其制备方法、形状记忆机制及应用潜力,为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对MXene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在高效制备、性能优化、多功能开发等未来走向及潜在稳定性提升与商业化挑战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形状记忆效应 复合材料 致动器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预处理整合策略结合改进YOLOv8模型用于微藻种类识别
8
作者 宁静 钟月妍 +2 位作者 刘学英 谢丽霞 王童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4-1033,共10页
为解决传统的微藻检测方法依赖于人工镜检、分析时间长且检测结果易受检测人员技术经验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预处理整合策略结合改进YOLOv8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微藻识别。采用高斯模糊、拉普拉斯算子和主成分分析多方法整合策... 为解决传统的微藻检测方法依赖于人工镜检、分析时间长且检测结果易受检测人员技术经验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像预处理整合策略结合改进YOLOv8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微藻识别。采用高斯模糊、拉普拉斯算子和主成分分析多方法整合策略对微藻显微图像进行预处理。在改进模型中,引入SPD-Conv模块减少细粒度信息的丢失以提高低分辨率图像和小尺寸微藻的检测性能,采用Slim-neck结构减少参数数量和模型大小,同时加入SimSPPF加速模型收敛,提高运行效率。结果表明,多方法整合的预处理策略能够显著减少图像中的噪声,同时增强微藻轮廓清晰度。在相同条件下,改进YOLOv8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92.2%,检测效率比原始YOLOv8模型提高了5.1%,且对于小尺寸微藻表现出更优的检测性能。相较于Faster-RCNN、SSD、RTDETR-l、YOLOv3、YOLOv5、YOLOv6和YOLOv7模型,改进YOLOv8模型的mAP分别提升了40.2%、6.8%、14.5%、1.2%、5.7%、4.7%和0.8%。该方法为开发微藻种类检测技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识别 图像预处理 YOLOv8模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白术的产地溯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伟 吴海龙 +7 位作者 王童 常月月 陈瑶 杨健 付海燕 杨小龙 李旭富 俞汝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75-2883,共9页
白术是一种著名中药材,其品质与其种植产地密切关联,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快速对白术进行品质鉴定和产地溯源的方法。白术含有多种内源荧光物质,可为三维荧光技术鉴定白术的产地提供依据。首先使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对白术三维荧光光... 白术是一种著名中药材,其品质与其种植产地密切关联,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快速对白术进行品质鉴定和产地溯源的方法。白术含有多种内源荧光物质,可为三维荧光技术鉴定白术的产地提供依据。首先使用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对白术三维荧光光谱进行表征,再将三维荧光光谱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k最邻近法(kNN)两种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对白术样品进行产地溯源。结果表明,PLS-DA和kNN各自建立的分类模型能有效对三大白术产区(安徽、湖南和浙江)的样本进行区分,对预测集中白术道地药材浙江白术的分类准确率(CCR)分别高达80%和90%。所建立方法为白术的产地溯源提供一种新颖、快速的解决方案,有利于维护白术市场的秩序,利于其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化学计量学 三维荧光 交替三线性分解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鹏 贺全国 +3 位作者 刘军 李广利 梁静 邓培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37-345,共9页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过量的亚硝酸盐可与人体内的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化合物,因此对亚硝酸盐的检测极其必要。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析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石墨烯具...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过量的亚硝酸盐可与人体内的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化合物,因此对亚硝酸盐的检测极其必要。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电化学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析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石墨烯具有电化学窗口宽、电化学稳定性好、电催化活性高和电子转移速率快等电化学特性,故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是用于检测亚硝酸盐电化学传感器的理想电极修饰材料。石墨烯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能进一步改善其可分散与可加工性能,提高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和检测选择性。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粒子/石墨烯、金属复合物/石墨烯、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石墨烯、高分子纳米材料/石墨烯、非金属纳米材料/石墨烯等复合石墨烯材料修饰电极在电化学法检测亚硝酸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重点阐述了相关设计思路与电极反应机理,深入分析比较了不同复合材料修饰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效果,从而说明采用基于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亚硝酸盐更具优势。最后讨论了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不足,展望了其在食品中亚硝酸盐检测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 电化学检测 石墨烯 复合材料 食品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茹玉 朱羿霖 +6 位作者 谢其均 谭文清 曲亮 刘新红 邓力超 刘丽莉 严明理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81-2093,共13页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 盐胁迫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严重抑制作用,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萌发期是植物对盐害最为敏感的时期,建立准确便捷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体系和筛选耐盐甘蓝型油菜种质对提高油菜品种抗盐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15份甘蓝型油菜种质的盐损伤指数确定萌发期耐盐性鉴定的最佳浓度为1.25%。在该浓度下对186份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萌发势、萌发率、根长、下胚轴长、鲜重和干重进行测定,并计算其耐盐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分析方法对油菜种质资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并建立耐盐性综合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宜的评价鉴定指标。结果表明:1.25%NaCl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萌发势耐盐指数、萌发率耐盐指数、根长耐盐指数、下胚轴长耐盐指数、鲜重耐盐指数、干重耐盐指数间互相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6项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2.809%。依据3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各种质的D值,将186份种质划分为4个等级,筛选出5份耐盐材料。建立了甘蓝型油菜耐盐性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D=0.111+0.201X_(1)+0.165X_(2)+0.381X_(5)。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盐鉴定指标和耐盐材料可为开展油菜耐盐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期 甘蓝型油菜 耐盐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的ROS作用分析
12
作者 胡铭珍 陈武瑛 +2 位作者 冯婷婷 陈莎 李丁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2-2132,共11页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 生物源锰氧化物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和酸性位点多等特点,常被用于催化分解环境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阿特拉津作为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经过长期使用和环境积累,已造成全球范围的土壤和水资源污染.目前,关于锰氧化物转化阿特拉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源锰氧化物,而生物源锰氧化物的转化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本研究中,首先利用Mn(Ⅱ)氧化细菌Providencia manganoxydans LLDRA6制备了生物源锰氧化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判断锰氧化物类型;进一步对其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的五种活性氧(O_(2)^(·−)、·OH、^(1)O_(2)、H_(2)O_(2)和N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通过自由基淬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分析了不同自由基对阿特拉津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LDRA6产生的锰氧化物为方铁锰矿型生物源Mn_(2)O_(3)(Bio-Mn_(2)O_(3)),并且具有较强的阿特拉津转化能力.在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过程中,经化学法检测到有明显的O2^(·−)、·OH和NO产生,但未检测到^(1)O_(2)和H_(2)O_(2).自由基淬灭和EPR分析发现,O2^(·−)不能有效转化阿特拉津,而^(1)O_(2)和·OH发挥了转化阿特拉津的作用,其中^(1)O_(2)是Bio-Mn_(2)O_(3)转化阿特拉津时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Mn_(2)O_(3) 阿特拉津 活性氧 自由基淬灭 E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试管及液位识别算法
13
作者 张科 彭远刚 +1 位作者 王跃明 汤建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96-301,共6页
在全自动医疗检验流水线的前处理阶段,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试管规格和液位的识别率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试管及液位识别算法。首先,采用轻量化ADown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Conv模块以进行特征提取和下采样,从而在... 在全自动医疗检验流水线的前处理阶段,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试管规格和液位的识别率低、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试管及液位识别算法。首先,采用轻量化ADown模块替换主干网络中的Conv模块以进行特征提取和下采样,从而在减小模型大小的同时提取更多有效信息;其次,采用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进行特征融合,通过双向连接和跳跃连接融合更多层次的特征信息;同时,在颈部引入全维动态卷积(ODConv)并设计C2f-ODConv模块,以增强特征提取的能力;最后,引入Inner-CIoU边框损失函数,从而通过辅助边框加速模型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自制的数据集上的精确率、召回率和平均精度均值(mAP@50)分别提升了3.6、4.8和5.0个百分点,计算量(FLOPs)下降了13.6%。可见,所提模型可实现真实场景下对试管与液位的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8 试管检测 液位检测 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 全维动态卷积 辅助边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牛乳成分分析及乳能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清 毛华明 +4 位作者 李文 李建华 鲁琼芬 何鸿源 刘琴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875-2883,共9页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 本试验旨在分析水牛乳成分中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及其与乳能量的相关性,建立产奶净能的预测模型,用于奶水牛泌乳期科学的饲养管理。试验采取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2014—2015年9—12月份送达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的304个原料乳样本,水牛乳的乳成分由昆明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用MilkoScan FT+FC乳成分体细胞联用仪和MilkoScan FT 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鲜乳经真空干燥箱恒温烘干后用氧弹式热量计测定乳能量。结果表明:乳脂肪、乳蛋白、乳糖、乳尿素氮、乳总固形物含量和乳能量分别为6.45%、4.55%、5.31%、13.60 mg/dL、18.77%和4.02 MJ/kg;乳能量分别与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896 0、r=0.563 0,P<0.01),乳能量受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以乳脂肪(F),乳脂肪和乳蛋白(F和P),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F、P和La),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乳尿素氮含量(F、P、La和MUN)为预测因子,建立的预测乳能量(E)的一元、二元、三元及四元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在0.90以上,方程分别为:E=0.388F+1.540(R^2=0.933 6,P<0.01);E=0.373F+0.221P+0.460(R^2=0.926 7,P<0.01);E=0.396F+0.186P+0.105La-0.104(R^2=0.954 0,P<0.01);E=0.397F+0.187P+0.106La+0.002MUN-0.146(R^2=0.958 0,P<0.01)。由此可见,可通过水牛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尿素氮含量预测水牛乳产奶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乳 乳成分 乳能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鲜水牛乳滴定酸度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清 张瑞云 +3 位作者 李文 毛华明 张安富 尹以昌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3-56,共4页
按GB4789.18-2010《乳与乳制品检验》标准对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同一季节26户养殖户的228个水牛生乳及相同来源不同月份的655个水牛生乳的酸度进行滴定,同时进行酒精检测和掺碱试验,并对日粮组成、饲喂模式及胎次和泌... 按GB4789.18-2010《乳与乳制品检验》标准对云南省主要奶水牛养殖小区、合作社同一季节26户养殖户的228个水牛生乳及相同来源不同月份的655个水牛生乳的酸度进行滴定,同时进行酒精检测和掺碱试验,并对日粮组成、饲喂模式及胎次和泌乳天数进行普查。同一季节不同来源的228个水牛生乳滴定酸度在10-13°T的占83.8%;相同来源不同月份的655个水牛生乳样品的滴定酸度在10-13°T的占86.4%;总的883个生鲜水牛乳滴定酸度为10-13°T的占85.7%,大于14°T占10.6%,小于10°T仅占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水牛乳 滴定酸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重金属抗性产酸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新辉 彭扶风 +4 位作者 陈韵声 何权运 孔乐群 李贝贝 张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27-1732,共6页
铅锌冶炼厂周边区域遭受复合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目前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比较成熟,而针对复合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本研究采集铅锌冶炼厂附近重金属污染土壤,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出具重金属抗性的产酸菌,... 铅锌冶炼厂周边区域遭受复合重金属的严重污染,目前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比较成熟,而针对复合重金属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本研究采集铅锌冶炼厂附近重金属污染土壤,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出具重金属抗性的产酸菌,并应用于浸出修复复合重金属重污染土壤。通过野外取样调查、分子生物学鉴定和显微镜观察等分析测试手段,从铅锌冶炼厂附近土壤中成功分离出一株具强重金属抗性的产酸菌,经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命名为F2。对其重金属抗性和浸出修复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曲霉F2对Pb、Zn、Cd和Cu的最大耐受质量浓度分别为8 500、6 000、2 200和2 500 mg·L^(-1)。在高浓度重金属的胁迫下,培养前期菌株处于驯化阶段,不生长或生长很慢,培养后期生长速度加快。将黑曲霉接种到50 mL培养液中培养7 d,培养液的pH值从7.00降至2.40,将2.5 g灭菌土壤加入50 mL培养液中,接种1mL菌液,置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温度28℃、转速120 r·min^(-1))培养15 d,Pb、Zn、Cd和Cu的浸出百分率分别为46.79%、52.01%、29.40%和75.70%,对4种重金属的总浸出率达59.54%。由此可见,黑曲霉不但具有很强的重金属耐受性,还具有较大的浸出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潜力,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重金属抗性 土壤 浸出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期内毒素血症对大鼠卵巢发育的影响
17
作者 屈丽华 胡崛 +6 位作者 杨红霞 秦佳俊 李玥 李美香 莫中成 石金凤 黄远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新生期内毒素血症对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于生后第4~12d期间,隔日皮下注射脂多糖(75μg/kg),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皮下注射等容生理盐水。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大鼠新生期内毒素血症对卵巢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新生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处理组于生后第4~12d期间,隔日皮下注射脂多糖(75μg/kg),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皮下注射等容生理盐水。动态观察两组大鼠体重、阴道开口时间、第一次动情期出现时间和动情周期,并于生后14d、阴道开口日、77d称取体重后,分批处死,取双侧卵巢,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常规石蜡制片,光镜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处理组大鼠,体重、卵巢重量均下降,阴道开口时间和第一次动情期出现的时间均延迟;(2)处理组大鼠,近期可见卵巢组织中血管充血扩张、组织间隙水肿,远期可见卵巢中正常卵泡数目减少、闭锁卵泡增加、动情周期延长。结论新生期内毒素血症,可造成雌鼠青春期延迟,性周期紊乱,卵泡储备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新生期 脂多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o_(9)S_(8)/N掺杂科琴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
18
作者 李福枝 陈真 +3 位作者 张丹 孙翱魁 石璞 贺全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79-1588,共10页
采用普鲁士蓝类似物作为前驱体,结合高温煅烧,制备了高导电碳(氮掺杂科琴黑)支撑、单金属引入的Co-Co_(9)S_(8)/N-KB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对ORR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800℃下进行煅烧,所得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最... 采用普鲁士蓝类似物作为前驱体,结合高温煅烧,制备了高导电碳(氮掺杂科琴黑)支撑、单金属引入的Co-Co_(9)S_(8)/N-KB氧还原反应(ORR)催化剂。研究了煅烧温度对ORR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800℃下进行煅烧,所得催化剂的ORR催化活性最大,其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93和0.83 V,与商业级Pt/C相当,并且极限电流密度高达5.7 mA·cm^(-2)。该催化剂的稳定性也十分优异,经过10000 s长时间持续催化后电流密度还能保持初始值的95.6%;在0.5~1.0 V之间进行5000次循环的加速老化实验之后,其半波电位仅偏移了8.6 mV。此外,在铝-空气全电池应用中,在50 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Co-Co_(9)S_(8)/N-KB催化剂的放电电压可达1.53 V,高于商业级P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钴 铝-空气电池 氧还原反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在黄精属药用植物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龙炳宏 蒋向辉 +4 位作者 宋荣 李胜华 肖龙骞 易自力 佘朝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黄精属(Polygonatum)的许多物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缺乏能够准确、高效地鉴定黄精属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通过对ITS、trnK-matK、rbcL、psbA-trnH和psbK-psbI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从ITS序列中提取ITS2序列,共获得黄精属... 黄精属(Polygonatum)的许多物种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目前缺乏能够准确、高效地鉴定黄精属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本研究通过对ITS、trnK-matK、rbcL、psbA-trnH和psbK-psbI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从ITS序列中提取ITS2序列,共获得黄精属7个药用物种23份样品的138条序列。进一步比较6个DNA条形码对黄精属药用植物的鉴定效率,并验证所筛选条形码的可靠性。结果显示:trnK-matK的种内和种间变异重合少且有较明显的条形码间隙,其他5个序列的种内和种间变异重合多且无条形码间隙;BLAST结果表明trnK-matK的鉴定效率最高(85.7%),系统发育树显示trnK-matK的鉴定能力最强,能将全部12个多花黄精样品聚在一支,并能区分黄精、滇黄精、玉竹、点花黄精和湖北黄精;AMOVA分析结果揭示trnK-matK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_(st))最高,适用于区分黄精属物种间差异。因此,trnK-matK最适用于黄精属药用植物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属 DNA条形码 遗传多样性 ITS MATK RBCL PSBA-TRNH psbK-ps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氏烟中与番茄斑萎病毒N蛋白互作的寄主因子的筛选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淑月 高晓晓 +6 位作者 郑立敏 陈建斌 赵星月 程菊娥 陈莎 章松柏 刘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1-227,共7页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 【目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的代表性成员。TSWV的N蛋白在病毒感染的寄主植物内表达量高,可能调控病毒对寄主的感病,探究N蛋白通过影响哪些寄主蛋白的表达来完成病毒的侵染,以期为深入解析寄主蛋白调控病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为后续有效的防控TSWV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TSWV N蛋白作为诱饵蛋白,采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Y2H)的方法筛选本氏烟内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果】共筛选获得15种与TSWV N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结论】这些介体因子主要参与色素的生物合成、类囊体膜的组装、植物防御反应和核糖体生物发生的过程,调节脂质代谢和细胞功能,可能是翻译调控的辅助蛋白,在植物发育和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斑萎病毒(TSWV) N蛋白 酵母双杂交 寄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