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序介孔碳材料的表面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娜 韩一明 +2 位作者 许建雄 许利剑 杜晶晶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6期25-29,共5页
选用HNO3对有序介孔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等测试手段对介孔碳(OMC)和硝酸改性介孔碳(OMC-H)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比较OMC和OMC-H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OMC-H的... 选用HNO3对有序介孔碳材料进行表面改性。通过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等测试手段对介孔碳(OMC)和硝酸改性介孔碳(OMC-H)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比较OMC和OMC-H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OMC-H的孔结构发生了变化,OMC的介孔孔径增大,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同时,改性也改善了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OMC-H单电极在1 m V/s的比电容为262 F/g,高于OMC单电极的比电容(205 F/g)。改性后OMC-H电容器的电荷转移阻抗明显减小。OMC-H电容器欧姆电压降明显小于OMC,表明硝酸改性后介孔碳电极的等效串联内阻减小。改性后OMCH电容器充放电1 500次以后,比电容趋于稳定在58F/g,相比改性前OMC电容器的49 F/g有明显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介孔碳 改性 超级电容器 电极材料 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肌苷合成1-O-乙酰基-2,3,5-三-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的工艺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邓燕 陶德良 +3 位作者 何农跃 谢维跃 蒋佑清 伍伟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04-1007,1036,共5页
以肌苷为起始原料,经苯甲酰化、乙酰化合成了1-O-乙酰基-2,3,5-三-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减少吡啶用量有利于提高产率。较佳的制备工艺为:9.0 g(... 以肌苷为起始原料,经苯甲酰化、乙酰化合成了1-O-乙酰基-2,3,5-三-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研究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减少吡啶用量有利于提高产率。较佳的制备工艺为:9.0 g(0.034 mol)肌苷溶于40 mL吡啶中,滴加15 mL(0.129 mol)苯甲酰氯于10℃反应15 h;所得产物溶于40 mL冰醋酸和5 mL(0.083 mol)醋酸酐中,滴加3 mL浓硫酸于10℃反应17 h,即得产品,总产率达74.93%(经HPLC测定其质量分数98.0%,以下同)。并用IR、1HNMR和MS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对较佳工艺分别放大12倍和200倍进行生产验证,产品的总产率分别为74.67%(质量分数:97.9%)、74.49%(质量分数:9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O-乙酰基-2 3 5-三-O-苯甲酰基-β-D-呋喃核糖 肌苷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类胡萝卜素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福枝 刘飞 张凤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0-23,共4页
研究了从沼泽红假单胞菌中提取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和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并对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按以下工艺流程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效果最好:乙醇浸泡湿菌泥0.5h;49℃下丙酮(5mL丙酮:1g菌泥)搅拌浸提4h;转... 研究了从沼泽红假单胞菌中提取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和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并对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按以下工艺流程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效果最好:乙醇浸泡湿菌泥0.5h;49℃下丙酮(5mL丙酮:1g菌泥)搅拌浸提4h;转移到与丙酮等体积的乙醚中,水洗;10%的KOH甲醇溶液皂化(搅拌并加抗坏血酸钠);NaCl溶液洗涤。按照此优化工艺来提取类胡萝卜素,能够有效地分离细菌叶绿素和除去类胡萝卜素酯,并且类胡萝卜素产量由优化前的1.312mg/g(以湿重计)提高到1.872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红假单胞菌 类胡萝卜素 提取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