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RRT算法的机械臂路径规划
1
作者 谭薪兴 李光 +2 位作者 易静 薛晨慷 龙厚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4-1023,共10页
为了解决面向快速扩展随机树(RRT)方法的路径规划存在环境探索能力不足、收敛速度慢、路径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机械臂的全局自适应步长与节点拒绝RRT路径规划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全局自适应步长的方法,根据地图中障碍物的空间大... 为了解决面向快速扩展随机树(RRT)方法的路径规划存在环境探索能力不足、收敛速度慢、路径质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机械臂的全局自适应步长与节点拒绝RRT路径规划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全局自适应步长的方法,根据地图中障碍物的空间大小自适应地计算初始步长,同时在扩展过程中,利用收集到的环境信息,自适应调整当前步长,实现路径规划的全局自适应步长方法,增强了对地图的探索能力;然后使用一种节点拒绝的方法,避免探索重复区域,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最后对路径进行冗余节点的去除操作,缩短了路径长度,并使用三次B样条曲线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使得机械臂的路径更加平滑。在机械臂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RT算法的探索能力高于标准RRT、GB-RRT、RRT-Connect算法,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提高了路径搜索效率,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 路径规划 全局自适应步长 节点拒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模式的包装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杰 廖海洋 +4 位作者 谭井华 刘亦武 李贞 黄思 卢富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1-175,共5页
生产实习在工科专业教学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本科包装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该项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包装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环节有效地实践基于学习... 生产实习在工科专业教学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本科包装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该项教学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包装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环节有效地实践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BE)理念。通过强化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调整生产实习环节成绩评定体系,提升了学生在实习中的自觉性和纪律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实习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工程 生产实习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A^(*)的改进RRT机械臂路径规划 被引量:6
3
作者 龙厚云 李光 +2 位作者 谭薪兴 薛晨慷 易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6-374,共9页
针对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路径规划算法在高维空间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时随机产生巨量节点,导致算法运行负担大、避障性能差、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A^(*)判断函数的改进RRT算法。对RRT的采样方式进行更改... 针对RRT(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路径规划算法在高维空间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时随机产生巨量节点,导致算法运行负担大、避障性能差、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A^(*)判断函数的改进RRT算法。对RRT的采样方式进行更改,每次生成一个包含多个随机采样点的序列,并利用改进的A^(*)判断函数进行排序;对每次生成节点进行距离判断,防止陷入局部搜索;利用重复贪心策略删除冗余节点,利用三次B样条平滑路径。在二维、三维地图及机械臂仿真与样机实验中进行算法性能分析,改进RRT算法能够大量减少到达目标位姿时产生的节点,缓解了局部极值,快速稳定地避开障碍物并到达目标位姿,证明了改进RRT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路径规划 A^(*)判断函数 快速扩展随机树(R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高速球轴承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文 叶帅 +2 位作者 姚齐水 余江鸿 胡美娟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 目前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等为代表的超高转速运行场景越来越多,对轴承类关键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对轴承的承载性能和温升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优化轴承的结构,提升其服役性能,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轴承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的球轴承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以轴承最大额定动载荷、最大额定静载荷和最小摩擦生热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进化操作,引入粒子寻优速度控制策略、交叉变异策略和罚函数机制,解决了带约束优化问题求解和局部最优问题,增强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解集探索能力;最后,在特定工况下对轴承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层次分析法,从Pareto前沿中优选了内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滚动体数量、滚动体直径和节圆直径的最优值。研究结果表明:在16 kN径向载荷、15 000 r/min的高转速工况下,以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6206型深沟球轴承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轴承接触应力下降了21.2%,应变下降了25.6%,摩擦生热下降了16.7%,体现了该方法在收敛性能、寻优速度等方面的优势。该优化设计方法可为球轴承的工程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轴承结构设计 多目标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 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目标函数 层次分析法 6206型深沟球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道床清洁车辆及气力输送技术应用研究综述
5
作者 张灵 胡均平 +1 位作者 闫俊强 刘潇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1-91,共11页
为全面了解铁路线路上各种污物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从清洁技术原理、结构设计、作业方案三方面,对国内外铁路道床清洁装备和技术进行梳理,阐明各种清洁技术适合的工况,重点探讨气固两相流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清... 为全面了解铁路线路上各种污物对铁路运营造成的危害及解决措施,从清洁技术原理、结构设计、作业方案三方面,对国内外铁路道床清洁装备和技术进行梳理,阐明各种清洁技术适合的工况,重点探讨气固两相流技术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铁路清洁车辆的开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需依据不同线路和污物对象,采用合适的清洁技术和方案;将机械刷扫与吹吸技术结合,可适用于铁路道床表面各种污物和工况;对于采用气力输送技术的车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工作装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优化气力输送系统结构和作业参数,可以提高吸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床 清洁车辆 清洁技术 气力输送 气固分离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往复螺旋强化传热性能及结晶垢微观形貌分析研究
6
作者 彭德其 刘奎霖 +6 位作者 武洋 俞天兰 谭卓伟 吴淑英 陈莹 唐明成 彭建国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9-1568,共10页
管内插往复螺旋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及阻垢性能,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三种螺旋节距对总传热系数、污垢热阻、污垢层厚度的影响,并结合复杂流场条件下结晶垢的微观表征,对内插往复螺旋阻垢除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 管内插往复螺旋具有较好的强化传热及阻垢性能,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了三种螺旋节距对总传热系数、污垢热阻、污垢层厚度的影响,并结合复杂流场条件下结晶垢的微观表征,对内插往复螺旋阻垢除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随管内溶液流速增大,当往复位移为一个节距时总传热系数稳定值较未结垢时仅降低3%,管内污垢热阻稳定值最大降幅为84%,污垢平均厚度小于0.1 mm,污垢微观形貌出现六方晶体及小颗粒致密晶体块,垢层已不能完整覆盖传热面,此时往复螺旋具有连续在线阻垢性能,螺旋线对污垢层剪切力大于其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切力是阻垢性能较好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节距 结垢 传热 显微结构 阻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角度对螺旋锥齿轮轮齿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何国旗 吴旭 +2 位作者 谢远昊 彭凌杰 罗水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20,共9页
为了探究喷丸角度对材料为18Cr2Ni4WA的螺旋锥齿轮齿面与齿根表面及深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构建了单齿齿面及齿根喷丸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面与齿根在3种喷丸角度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多弹丸随机... 为了探究喷丸角度对材料为18Cr2Ni4WA的螺旋锥齿轮齿面与齿根表面及深度方向上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构建了单齿齿面及齿根喷丸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面与齿根在3种喷丸角度下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在多弹丸随机喷丸条件下,与平面靶材的最佳喷丸角度为90°不同,作用于齿面的最佳喷丸角度为60°,齿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峰值为941.68 MPa;与齿面模型基于同一坐标系进行齿根喷丸角度设置,作用在齿根的最佳喷丸角度同样也为60°,齿根在此条件下产生的残余压应力峰值达1018.74 MPa。同时在进行螺旋锥齿轮齿面喷丸强化相关仿真中,应同时考虑其在x轴与y轴方向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喷丸角度 喷丸强化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何国旗 彭凌杰 +3 位作者 谢远昊 吴旭 张展展 黄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20,共11页
为了探究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激光冲击强化以及啮合仿真模型,分析了激光功率密度与搭接率对齿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降低齿面接触应力的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 为了探究激光冲击强化对螺旋锥齿轮接触应力峰值的影响,基于Abaqus建立了螺旋锥齿轮激光冲击强化以及啮合仿真模型,分析了激光功率密度与搭接率对齿面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以及降低齿面接触应力的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可在齿面引入残余压应力层,由于冲击强化区域为曲面,导致激光能量沿平行齿面方向较分散、沿垂直齿面方向集中;同时,激光压力波在传播中沿垂直方向的能量传递路径较短,使能量损失比沿平行方向小,因此在垂直齿面方向(沿S22方向)的引入残余压应力高于平行齿面方向(沿S11方向);在激光峰值压力为4.0 GPa、搭接率为75%、两排光斑的工况下,在齿面强化中能有效控制残余应力空洞现象,获得最佳强化效果。经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后,啮合过程中齿面的接触应力与Mises等效应力峰值均降低了11%,因此激光冲击强化引入的残余压应力可有效抵消啮合过程中外部载荷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显著降低齿面接触应力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残余压应力 螺旋锥齿轮啮合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轮廓误差补偿研究
9
作者 李忠群 丁鹏 +3 位作者 刘鸿 欧阳芷楠 宁智威 江强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135,共9页
针对数控机床在复杂加工任务中多轴协同运动的需求,重点探讨了XY双轴轮廓误差补偿问题,旨在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改进XY轴伺服系统的不匹配度,实现高效的双轴轮廓误差补偿。首先,构建了直线电机伺服系统模型,并采用频域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机... 针对数控机床在复杂加工任务中多轴协同运动的需求,重点探讨了XY双轴轮廓误差补偿问题,旨在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改进XY轴伺服系统的不匹配度,实现高效的双轴轮廓误差补偿。首先,构建了直线电机伺服系统模型,并采用频域最小二乘法辨识出机械传动参数,通过拟合优度验证了频域最小二乘法的准确性。其次,将双轴轨迹圆生成的轮廓误差和双轴伺服系统中的位置环调节时间一致性作为2个独立的代价函数,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调节控制器参数,对这2个代价函数进行优化,实现了双轴轮廓误差的有效补偿,而且在速度转向时,通过优化双轴位置环调节时间的一致性,轮廓误差的补偿效果更佳。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廓误差 伺服不匹配 自适应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调节时间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化概率盒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10
作者 刘海波 赖文 +4 位作者 罗伟峰 张书锋 杜冲 唐嘉昌 刘斌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针对机械系统存在的一类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混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概率盒(probability box,p-box)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序列迭代解耦方法获得单失效模式的最小可靠度指标;针对随机与认知不确定性混合的多失效模式问题... 针对机械系统存在的一类随机和认知不确定性混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化概率盒(probability box,p-box)模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基于序列迭代解耦方法获得单失效模式的最小可靠度指标;针对随机与认知不确定性混合的多失效模式问题,建立基于参数化p-box不确定性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考虑各失效模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线性相关度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各失效模式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提出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可靠性求解方法,与传统双层蒙特卡罗采样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计算效率,能够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概率盒 可靠性 最大失效概率 多失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烧蚀模型与面齿轮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明兴祖 李湾 +4 位作者 杨向东 伍昆军 樊滨瑞 刘金华 周旭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1,共8页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烧蚀区面积,以及烧蚀凹坑深度等齿面形貌特征。通过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烧蚀光斑面积随θ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烧蚀区面积随激光功率P的增加而增加,随θ的增大,先慢速减小而后呈指数函数形式加速减小;烧蚀凹坑深度随着P的增加而增加,随θ增大而呈现近似线性降低。θ对齿面质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P,较小的θ,以及P为4.9 W左右时齿面形貌较好,为提高面齿轮加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网格划分 激光参数 齿面形貌特征 飞秒激光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的行驶稳定性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枫林 陈腾飞 +2 位作者 游雨龙 王瑾元 汤迎红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针对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跟踪效果以及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层控制理论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上下两层的控制框架。其中上层控制框架中设计了基于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和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横... 针对分布式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跟踪效果以及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层控制理论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上下两层的控制框架。其中上层控制框架中设计了基于MPC的路径跟踪控制器和基于自适应模糊PID的横摆力矩控制器,以权值切换函数协调两个控制量输出,在减小路径跟踪横向偏差的同时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响应特性;在下层控制中,设计了基于稳定性滑转率控制和基于确定性力矩的四轮力矩最佳分配方式,用于执行上层控制器计算得到的控制需求,避免无人车产生侧滑并精确把控无人车上层架构所需求的横摆力矩,以保证无人车行驶的稳定性。通过在CarSim/Simulink进行仿真及实车试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无人车 路径跟踪 自适应模糊PID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25
13
作者 明兴祖 唐川林 +1 位作者 周静 杨子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21,24,共5页
实践教学是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结构,进行了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教材的"三加强"建设与实践,取得了... 实践教学是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机械类专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结构,进行了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教材的"三加强"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连杆机械臂GA-RBF神经网络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肖凡 李光 周鑫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9-674,共6页
针对多连杆机械臂模型系统信息不完整、存在外界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GA-RBF神经网络闭环自适应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来逼近并补偿系统的模型误差和外界扰动,在基于计算力矩法的基础上实现对机械臂的轨... 针对多连杆机械臂模型系统信息不完整、存在外界干扰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GA-RBF神经网络闭环自适应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来逼近并补偿系统的模型误差和外界扰动,在基于计算力矩法的基础上实现对机械臂的轨迹跟踪控制,并采用遗传算法(GA)对RBF神经网络权值进行在线优化,确保机械臂控制系统能在更短时间内获得稳定,实现了高精度的轨迹跟踪,提高了轨迹跟踪的性能。MATLAB数值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力矩法 RBF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机械臂 轨迹跟踪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竞赛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9
15
作者 余江鸿 邱显焱 汤迎红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258-260,共3页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题目及教学方式对强化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学以致用效果较好,但在机械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及制造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的训练较为欠缺的现状,为培养学生总体设计能力、工程认知和创新设计能力,结合全国大学生工... 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传统题目及教学方式对强化机械设计理论知识和学以致用效果较好,但在机械运动方案和结构设计及制造之间的关联性等方面的训练较为欠缺的现状,为培养学生总体设计能力、工程认知和创新设计能力,结合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内容、措施和效果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无碳小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Cr2Ni4齿轮钢激光喷丸和机械喷丸残余应力场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国旗 谢远昊 +1 位作者 何瑛 蔡颂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165,共10页
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0Cr2Ni4齿轮钢喷丸强化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激光喷丸(LSP)与机械喷丸(SP)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残余应力场,分析了网格尺寸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复合喷丸的有限元网格模型,研究了不同复合方式的喷丸对残余... 使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0Cr2Ni4齿轮钢喷丸强化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探究了激光喷丸(LSP)与机械喷丸(SP)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残余应力场,分析了网格尺寸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复合喷丸的有限元网格模型,研究了不同复合方式的喷丸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喷丸有限元分析中,网格尺寸一般控制在0.1 mm以下,相较于激光喷丸,机械喷丸对网格密度的要求比较高。当弹丸直径为Φ0.5 mm,且冲击区域最小单元网格尺寸为0.03 mm以下时,模拟结果有效。相较于激光喷丸,LSP-SP复合喷丸在表面产生的残余压应力略有提升,应力在靶材表面没有被严重的削弱。复合喷丸的残余压应力层深可以达到机械喷丸的2~3倍;在深度方向的最大残余压应力可以达到材料屈服强度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喷丸 机械喷丸 残余应力 有限元模拟 复合喷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共赋能:工业设计双创教育平台构建 被引量:12
17
作者 何铭锋 刘宗明 田飞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9-142,共4页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采用“二次兴趣、iK理念、沉没成本效应”多途径递进式赋能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构建“校企协同、多元师资、课程思政、专业交叉”多主体共同赋能创新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采用“二次兴趣、iK理念、沉没成本效应”多途径递进式赋能充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构建“校企协同、多元师资、课程思政、专业交叉”多主体共同赋能创新的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从而实现价值共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多主体 赋能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协同旋转测量管道内腔截面轮廓方法
18
作者 解玉成 孙晓 +2 位作者 姚良志 于柳 文比强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5,共8页
针对军备制造、航空航天与工程机械等领域内管道零件自由曲面内腔截面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对被测管道自由曲面内腔形貌进行分析,在激光测量头尺寸及测量精度的约束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激光位移传感器离轴式分布的旋转组合测量方式,构建了... 针对军备制造、航空航天与工程机械等领域内管道零件自由曲面内腔截面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对被测管道自由曲面内腔形貌进行分析,在激光测量头尺寸及测量精度的约束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激光位移传感器离轴式分布的旋转组合测量方式,构建了管道自由曲面内腔截面轮廓测量数学模型,针对测量得到的散点数据,将小波阈值滤波降噪与鲸鱼优化算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改进小波阈值滤波降噪方法,通过仿真验证,对比小波阈值滤波降噪数据标准差减小35%左右,极差减小60%左右,同时搭建了管道自由曲面内腔截面轮廓测量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测量误差绝对值小于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曲面 多激光位移传感器 小波阈值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机械臂的状态观测及跟踪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鑫林 李光 肖凡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7-1033,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输入输出控制策略,实现了平面运动多连杆柔性机械臂的关节角跟踪控制和弹性振动的抑制。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采用有限维度的假设模态描述机械臂的弹性振... 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输入输出控制策略,实现了平面运动多连杆柔性机械臂的关节角跟踪控制和弹性振动的抑制。应用拉格朗日法建立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采用有限维度的假设模态描述机械臂的弹性振动。通过重新定义机械臂末端处的输出变量,运用输入输出线性化方法,设计反馈控制器实现了对关节角的控制;以非线性观测器获得弹性振动幅值的变化率,以此构建了振动抑制控制器。通过李雅普诺夫定理证明了设计的非线性观测器的稳定性和误差一致收敛性,引入遗传算法对振动抑制控制器的增益实现了整定,仿真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非线性观测器 输入输出控制 重定义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表面粗糙度对Ti48Al2Cr2Nb合金电解加工表面成形规律的影响
20
作者 陈年 隋浩男 +2 位作者 龚晨 李凌 廖翠姣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 通过仿真方法捕获Ti48Al2Cr2Nb合金在电解加工过程中的氧气、Ti^(4+)、Al^(3+)的传输行为和电流密度分布规律,揭示工件初始表面粗糙度对最终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机理,并进行电解加工实验对最终加工效果予以验证。仿真发现,在加工中表面经历快速整平、抛光、粗化、再抛光的过程,当工件理论初始表面粗糙度为Ra0.8μm时,离子分布更均匀,加工表面微观形貌更光滑。实验发现,经1 500目砂纸打磨的工件在电解加工后表面更均匀、光滑,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的规律证明,选择合适的初始粗糙程度更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电解加工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48Al2Cr2Nb合金 初始表面粗糙度 电解加工 成形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