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思想及实践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波 杜勇 +9 位作者 邱联昌 庞梦德 张伟彬 刘树红 李凯 彭英彪 周鹏 郑洲顺 宋旼 Seifert H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6-525,共20页
革新材料研发模式、加速材料研发进程并降低材料研发成本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是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新颖的理念和方法,二者均为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带来了全新的认识与机遇。集成计算材料工程... 革新材料研发模式、加速材料研发进程并降低材料研发成本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是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新颖的理念和方法,二者均为新材料研究与开发带来了全新的认识与机遇。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是材料基因工程的基本组成元素。材料基因工程主要包括高通量实验、高通量计算和材料数据库三大要素。材料基因工程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的理念扩展到了整个材料科学、技术与工程链条,贯穿于从新材料发现到应用的全部过程。作为新材料研发的新模式,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必将为新材料研发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要回顾了材料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介绍了材料基因工程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通过4个应用实例(梯度硬质合金、CVD耐磨涂层、锂离子电池、铝合金),展示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在材料研发中的强大功能,为材料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最后展望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和材料基因工程未来发展的重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 材料基因工程 材料设计 相图热力学计算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肖利 唐杰 +1 位作者 郭权文 付海阔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研究了用硫酸从含钴镍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及用焦亚硫酸钠将Co^(3+)、Ni^(3+)还原为Co^(2+)、Ni^(2+),考察了硫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95... 研究了用硫酸从含钴镍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及用焦亚硫酸钠将Co^(3+)、Ni^(3+)还原为Co^(2+)、Ni^(2+),考察了硫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95mol/L、还原剂用量25g、液固体积质量比5∶1、浸出时间3h、搅拌强度300r/min、反应温度95℃条件下,钴、镍浸出率均超过99%,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微波介电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伟 肖鹏 罗衡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6-90,共5页
以短切炭纤维、氮化硅为原料,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在1600℃、N2气氛下无压烧结制备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响应行为,并通过理论建模深入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微波... 以短切炭纤维、氮化硅为原料,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在1600℃、N2气氛下无压烧结制备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采用网络矢量分析仪测试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响应行为,并通过理论建模深入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微波介电响应机理。结果表明:短切炭纤维呈二维分布的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介电常数随着炭纤维面密度增加存在"阈值"现象。通过修正Debye模型,提出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在炭纤维形成导通网络后的介电响应理论模型,揭示了夹层结构Cf-Si_3N_4复合材料介电损耗频散特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还表明,在短切炭纤维刚刚形成导通网络时,复合材料的弛豫时间存在较大分散性,介电常数可采用多弛豫时间函数分段描述法。随着炭纤维面密度逐步增加,弛豫时间的分散性减小,分段弛豫时间函数演化成单一弛豫时间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结构 Cf-Si3N4复合材料 介电响应机理 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严红革 曾跃辉 陈宪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5-50,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并用苯基异氰酸酯对其功能化,接着将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iGO)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进行超声混合得到均匀混合液,再将混合液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1...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氧化石墨烯(GO),并用苯基异氰酸酯对其功能化,接着将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iGO)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进行超声混合得到均匀混合液,再将混合液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1,4-丁二醇(BD)在DMF溶剂中进行原位聚合制备iGO/热塑性聚氨酯(TPU)纳米复合材料(GO-TPU),同时在相同条件下合成PU以供对比.采用XRD、FT-IR、XPS、Raman光谱、SEM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对GO的功能化效果及GO-TPU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基异氰酸酯成功接枝于GO表面,iGO在TPU基体中分散均匀,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GO含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当iGO的质量分数为1%时GO-TPU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为最大值,分别为4.26 MPa和500%,与纯TPU相比,分别提高了127.1%和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氨酯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钢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贺道中 《冶金能源》 2009年第2期60-64,共5页
介绍了华菱湘钢冶金固体废物冶金渣、冶金尘泥等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重点探讨了转炉钢渣采用红渣倾翻打水自淬预处理及机械加工处理生产渣钢工艺,和转炉钢渣用于水泥及烧结矿生产的研究。提出了冶金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与综... 介绍了华菱湘钢冶金固体废物冶金渣、冶金尘泥等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方法。重点探讨了转炉钢渣采用红渣倾翻打水自淬预处理及机械加工处理生产渣钢工艺,和转炉钢渣用于水泥及烧结矿生产的研究。提出了冶金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与综合回收利用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渣 冶金尘泥 钢渣预处理 钢渣水泥 烧结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淑英 罗晓春 +1 位作者 陈滨 唐娴敏 《农村科学实验》 2017年第4期93-94,共2页
简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从实际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出发将“思维导图法”引入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详细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知识灌输转为强... 简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从实际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出发将“思维导图法”引入冶金传输原理课程的教学,详细阐述了思维导图在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引入“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知识灌输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传输原理 思维导图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材料在相变储能材料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文雅 阳海棠 曾德文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8,共5页
采用失重法系统研究了常用金属(紫铜、黄铜、5052铝、6063铝、202不锈钢、304不锈钢)在无机相变储能材料[由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86%的Li NO3和Mg(NO3)2·6H2O组成]中的腐蚀动力学行为,采用XRD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种类,用带有能谱的环... 采用失重法系统研究了常用金属(紫铜、黄铜、5052铝、6063铝、202不锈钢、304不锈钢)在无机相变储能材料[由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86%的Li NO3和Mg(NO3)2·6H2O组成]中的腐蚀动力学行为,采用XRD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种类,用带有能谱的环境扫描电镜(E-SEM)分析了腐蚀产物的形貌和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紫铜腐蚀速率最大;黄铜发生了脱锌腐蚀;5052铝合金发生了点腐蚀;6063铝合金发生了剥蚀;202不锈钢发生了晶间腐蚀;而304不锈钢腐蚀速率最慢,质量未发生变化,只发生了轻微的表面晶间腐蚀,且XRD分析和能谱分析未检测出其他腐蚀产物存在。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储能材料系统的选材和发展腐蚀防护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材料 不锈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0)TiO_(32)/蒙脱石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向海春 庹必阳 +3 位作者 宋祥 胡刻铭 田金旺 王建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1-206,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_(20)TiO_(32)/蒙脱石复合材料(Bi_(20)TiO_(32)/MMT),采用多种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化学成分和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并通过自由基掩蔽试验提出了相应的光催化机制。结...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_(20)TiO_(32)/蒙脱石复合材料(Bi_(20)TiO_(32)/MMT),采用多种手段对其结构、形貌、化学成分和吸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并通过自由基掩蔽试验提出了相应的光催化机制。结果表明:Bi_(20)TiO_(32)/MMT中Bi_(20)TiO_(32)结晶性良好,禁带宽度为2.41eV,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受pH、溶液初始浓度和材料投加量影响;在pH为3、溶液初始浓度为20mg/L、Bi_(20)TiO_(32)/MMT投加量为0.50g/L的条件下,所制备的Bi_(20)TiO_(32)/MMT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20min后甲基橙脱色率能达到98.25%,并且在光催化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是超氧自由基和空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Bi_(20)TiO_(32) 蒙脱石 甲基橙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包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肖利 陈浩 +2 位作者 夏志美 刘鹏程 陈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2,共8页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因为具有放电容量高、生产成本低、层状结构稳定、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可能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还存在容量保持率低、不可逆相变大、循环性能差、高温热稳定性能差等问题,表面...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因为具有放电容量高、生产成本低、层状结构稳定、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可能广泛应用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还存在容量保持率低、不可逆相变大、循环性能差、高温热稳定性能差等问题,表面包覆工艺被认为是一种简便有效地提高材料多项性能的方法。综述了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表面包覆的方法、常用包覆物质,分析了包覆后材料性能提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包覆工艺的改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镍钴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包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及力学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才河 胡泽艺 +3 位作者 陈喜红 周新鹏 欧玲 阳建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7A04铝合金及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对比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颗粒在铝基体中弥散...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7A04铝合金及玄武岩颗粒增强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利用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界面结构,对比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玄武岩颗粒在铝基体中弥散分布,并与铝基体形成强力结合界面,玄武岩颗粒边缘的SiO2不断被反应生成的Al2O3取代,形成一层几十纳米厚度的高温反应层,反应生成的Al2O3强化玄武岩颗粒与铝基体的结合界面;弥散分布的玄武岩颗粒促进基体中位错增殖、空位形成和析出相的析出,析出相主要以板状的η(MgZn2)相和亮白色条状或椭球状的T(Al2Mg3Zn3)相为主,结合界面、高位错密度及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添加玄武岩颗粒的7A04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拉伸强度分别达667 MPa和696 MPa,与未添加玄武岩颗粒的7A04铝合金相比分别提高10.4%和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还原催化材料与催化机理及活性位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云 吴承仁 +1 位作者 陈绍维 伍小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1-44,共4页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新能源方案之一。氧还原催化剂是其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在氧还原催化剂中,Pt/C是目前商业化最好的催化剂,但其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等缺点已经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大规模生产。在非铂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的新能源方案之一。氧还原催化剂是其最关键的材料之一。在氧还原催化剂中,Pt/C是目前商业化最好的催化剂,但其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等缺点已经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发展与大规模生产。在非铂燃料电池催化材料中,氮掺杂纳米管阵列、氮掺杂石墨烯等非金属催化材料展示出了氧还原催化的“四电子”过程及优异的抗一氧化碳“毒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抗甲醇稳定性。原子掺杂非金属催化剂已被证明是非常有前途的潜在催化材料。但关于原子掺杂碳基催化材料的研究中,对原子催化物质与活性位点的认识存在争议,虽然原子掺杂改变了碳基能带,修饰了电子特性并操纵表面元素的变化,但对其活性位点协同效应、详细机理的研究还在探讨之中。掺杂原子与碳原子间不同的电负性所引起的电荷转移能有效提高催化材料的氧还原催化性能。由于掺杂原子与碳原子电负性不同,增加了碳的n-型导电性与正电荷,改变了碳六环原有完整结构,形成了具有特定杂化的共轭体系。同时由于掺杂原子与碳原子原子半径、键能不同,在碳六环结构中会出现缺陷、电荷不匀,使得电中性被破坏,一方面利于氧气的吸附,另一方面利于氧气的活化解离,促进了氧还原活性的提高。但目前很难确定活性位点确切的位置结构、电荷转移机理和化学性质。纳米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往往与其表面化学性能/缺陷、表面官能团的类型、密度相关,当碳表面出现空位、间隙、边界等缺陷时更容易与外界极性原子或非饱和官能团结合,进而具备一定的氧化还原催化活性。碳缺陷对于材料结构与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碳材料中各类型的缺陷不但改变纳米材料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而且改变了碳材料本身的形态。虽然目前对缺陷类型的确定与定性分析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其电催化性能的贡献已被认可。本文主要从原子掺杂、分子内电荷转移、原子类型及转化、表面缺陷角度出发,归纳了氧还原催化剂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催化材料与电催化活性位点间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氧还原催化材料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新型氧还原催化材料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制备高性能、稳定和廉价的新型非金属催化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掺杂 活性位点 缺陷 氧还原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22型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志美 陈浩 +1 位作者 肖利 刘鹏程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21-925,共5页
将622型前驱体与0.24 Li_2CO_3-0.76 Li OH锂盐体系、氯化钾熔盐混合,在通空气气氛中采用熔盐法制备了622型三元电池正极材料(LNCM),采用XRD和SEM表征考察了锂源和钾盐的比例及焙烧温度和时间对LNCM晶体结构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 将622型前驱体与0.24 Li_2CO_3-0.76 Li OH锂盐体系、氯化钾熔盐混合,在通空气气氛中采用熔盐法制备了622型三元电池正极材料(LNCM),采用XRD和SEM表征考察了锂源和钾盐的比例及焙烧温度和时间对LNCM晶体结构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锂源与钾盐1∶5,前驱体和锂源1∶1.1,焙烧温度为750℃,焙烧时间为15 h。将LNCM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对其进行了多项电化学性能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2.7~4.3 V内,0.1 C放电倍率下,具有182.5 m A·h/g首次放电容量,库仑效率为89.1%;在2.7~4.5 V,0.1 C条件下循环100圈后容量仍有183.2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2型前驱体 LNCM 熔盐法 晶体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覆层厚度对激光熔覆316L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刚 范才河 +1 位作者 曾广胜 刘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58,共6页
利用YLS-6000型掺镱光纤激光器在27SiMn液压支架立柱表面进行不同厚度单道次316L合金粉末熔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显微硬度计及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熔覆层厚度对涂层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利用YLS-6000型掺镱光纤激光器在27SiMn液压支架立柱表面进行不同厚度单道次316L合金粉末熔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EDS)、显微硬度计及电化学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熔覆层厚度对涂层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覆层厚度的增加,熔覆层组织由单一的柱状晶结构演变为平面晶、柱状晶和树枝状晶组成的层状结构,熔覆表层的显微硬度不断降低,熔覆层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率不断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不断减小;与0.3 mm、0.5 mm厚熔覆试样比较,1.0 mm厚熔覆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和极化电阻率值均最大,分别达0.053 V和22.881Ω·cm2,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018 mA·cm-2.综合得出,1.0 mm厚熔覆层试样的耐腐蚀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316L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钢配用罗布河矿的烧结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洵璞 刘敏媛 +1 位作者 高在勇 尹坚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罗布河矿的烧结特性及烧结规律进行了研究,针对湘钢的原料条件进行了配加该矿的烧结杯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罗布河矿烧结性能较差,随其配比增加,应适当提高混合料水分和焦粉配比,从而保证烧结矿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罗布河矿配... 对罗布河矿的烧结特性及烧结规律进行了研究,针对湘钢的原料条件进行了配加该矿的烧结杯试验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罗布河矿烧结性能较差,随其配比增加,应适当提高混合料水分和焦粉配比,从而保证烧结矿转鼓强度和利用系数。罗布河矿配比每增加5%,烧结矿品位下降0.2%,SiO2上升0.08%,Al2O3也增加,同时,FeO含量提高,烧结矿强度指标有所改善,但烧结矿显微结构较差。因此,在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烧结矿品位、Al2O3含量及强度指标对高炉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河矿 烧结性能 烧结试验 合理配比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的层次性与可竞争要素差异化战略——基于波特通用竞争战略缺陷之改进和拓展的新竞争战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召龙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89,共5页
尽管波特的通用竞争战略备受青睐,但是其缺陷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因素的研究,把企业看做“黑箱”,并对行业内的企业作了同质性假定,从而强调从外在的市场结构来寻求竞争优势。本文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具有层次性。从顾客的... 尽管波特的通用竞争战略备受青睐,但是其缺陷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忽视了对企业内部因素的研究,把企业看做“黑箱”,并对行业内的企业作了同质性假定,从而强调从外在的市场结构来寻求竞争优势。本文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具有层次性。从顾客的视角来看,竞争是在企业的品牌、服务、产品、业务流程、资源/能力这五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同时展开的,并且它们都是竞争优势的潜在来源,即可竞争要素。竞争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差异化获取竞争优势。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体化的可竞争要素差异化战略,从而大大拓展了企业的战略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竞争战略 缺陷 竞争的层次性 可竞争要素 差异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的硫酸铜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利 陈玲 +1 位作者 付海阔 郭权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采用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硫酸铜。结果表明,沉淀3h,结晶率可达第一个最大值80%左右,沉淀5h,结晶率下降至70%左右,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结晶率增加;结晶过程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结晶率上升;结晶过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结晶... 采用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硫酸铜。结果表明,沉淀3h,结晶率可达第一个最大值80%左右,沉淀5h,结晶率下降至70%左右,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结晶率增加;结晶过程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结晶率上升;结晶过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结晶率先升高后降低;结晶过程随着铜反萃液中Cu^(2+)浓度的增加,结晶率增加。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每100mL铜反萃液中加入30mL硫酸、沉淀3h,结晶率超过80%。结晶母液可循环利用,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析法 反萃液 硫酸铜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炉炼钢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道中 彭自胜 肖鸿光 《冶金能源》 2013年第2期37-40,共4页
衡钢通过优化电炉铁水热装工艺,并实施电炉转炉化供氧技术,电炉冶炼电耗显著降低。采用炉盖四孔直排和屋顶罩相结合的除尘工艺,解决了电炉热装铁水比例高、除尘负荷大的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关键词 电炉 热装铁水 转炉化供氧 除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钢炼铁CO_2排放现状及减排途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泽平 李永清 +2 位作者 刘竹林 贺道中 杨礼平 《冶金能源》 2010年第6期3-7,28,共6页
计算分析了湘钢炼铁工序的CO2排放量,结果表明,湘钢目前高炉炼铁CO2减排尚有较大潜力。通过努力进一步提高现有高炉的能源利用效率,并加强研究和应用能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的新技术,可进一步减少炼铁CO2排放量。
关键词 炼铁 二氧化碳 减排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锌焙砂浸出方式对锌浸出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谭敏 刘一宁 +2 位作者 廖贻鹏 刘建华 胡伟达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3-476,共4页
采用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法研究了从高铁锌焙砂中浸出锌。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的锌浸出率分别为63%~67%及79%~80.8%;反酸浸出渣的量减少20%,过滤性能得到改善。浸出渣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反酸浸出过程中避免了Fe... 采用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法研究了从高铁锌焙砂中浸出锌。试验结果表明:中性浸出及反酸浸出的锌浸出率分别为63%~67%及79%~80.8%;反酸浸出渣的量减少20%,过滤性能得到改善。浸出渣的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反酸浸出过程中避免了Fe(OH)3胶体的形成,锌暴露更充分,锌浸出率更高及固液分离效果更好。反酸浸出工艺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焙砂 中性浸出 反酸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封闭法对铝阴极耐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敏 刘一宁 +1 位作者 刘建华 胡伟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提高锌电积中铝阴极表面耐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对铝阴极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对耐腐蚀处理后的铝阴极进行了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电液腐蚀失重试验和工业扩大化试验研究,考察其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经... 目的提高锌电积中铝阴极表面耐腐蚀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对铝阴极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对耐腐蚀处理后的铝阴极进行了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电液腐蚀失重试验和工业扩大化试验研究,考察其耐腐蚀性能。结果在经历120 h盐雾腐蚀后,溶胶-硬脂酸封闭试样仅9.5%的表面被腐蚀,沸水封闭、铈盐封闭试样表面分别有50%与27%左右的面积遭到腐蚀破坏,出现腐蚀孔与腐蚀裂纹,而未经处理的普通铝板表面则已完全被腐蚀破坏。在电解液腐蚀失重试验中腐蚀32 min后,溶胶-硬脂酸封闭试样的单位面积失重达到0.4 mg/cm^2,沸水封闭、铈盐封闭试样的单位面积失重较为相近,均在0.9 mg/cm^2左右,普通铝板的单位面积失重高达1.3 mg/cm^2。工业扩大化试验中,溶胶-硬脂酸封闭后的铝阴极在锌电积生产40 d期间失重约为1.8%且其电流效率保持在91%左右,而普通铝阴极失重则达7.7%。使用90 d后,溶胶-硬脂酸封闭的铝阴极板还能正常使用,而普通铝阴极由于腐蚀破坏需要更换。结论采用沸水封闭、铈盐封闭和溶胶-硬脂酸封闭处理后的铝阴极板耐腐蚀性能均有相应提高,其中以溶胶-硬脂酸封闭工艺最佳。可见表面封闭法对于提高铝阴极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较好作用,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电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积 耐蚀性 盐雾实验 溶胶-硬脂酸封闭工艺 铝阴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