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缺齿鼹
1
作者 肖任之 任梦娇 +7 位作者 徐万吉 汪承龙 田永祥 张自亮 张佑祥 刘志霄 黄兴龙 吴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下颌无犬齿,第一前臼齿呈犬齿状的穴居动物。2020年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到缺齿鼹标本2号,并进行了形态和头骨测量。该缺齿鼹通体黑棕色,下腹部有一白斑;... 缺齿鼹属Mogera隶属于劳亚食虫目Eulipotyphla鼹科Talpidae,是一类下颌无犬齿,第一前臼齿呈犬齿状的穴居动物。2020年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到缺齿鼹标本2号,并进行了形态和头骨测量。该缺齿鼹通体黑棕色,下腹部有一白斑;头骨狭长,颧弓纤细,颅顶较为扁平。基于标本(标本号:20201114002)cyt b、12S rRNA和rag1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采到的缺齿鼹标本属于华南缺齿鼹M.latouchei,为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本研究明确了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缺齿鼹的分类学地位,拓展了对国内缺齿鼹种类分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亚食虫目 缺齿鼹属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协调发展探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田永祥 林杨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3期119-120,共2页
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地调研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源开发保护与... 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资源,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实地调研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以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现状,以及资源开发保护与当地居民的矛盾。研究得出了保护区与社区和谐共存的模式,认为适合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未来资源保护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是建立保护区和社区的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管护水平、旅游利益的合理分配、生态补偿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溪自然保护区 周边社区 保护与发展 永顺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蝰的调查及白头蝰属物种在湖南的记录修订
3
作者 徐万吉 田永祥 +4 位作者 汪承龙 谢娜 兰香英 张佑祥 吴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22-526,共5页
2020年4—11月,在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白头蝰(Azemiops kharini)专项调查,发现5条白头蝰,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修订了白头蝰在湖南省的记录,并对白头蝰属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做了简要分析,以期进一步保护白头蝰属物种。
关键词 白头蝰属 多样性 记录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木莲生长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詹鹏 徐万吉 +3 位作者 陈介南 张林 谭亦文 石旺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APD-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落叶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曲线为Y=-0.0043X2+0.731X+0.7837;从UPGMA聚类基因图谱分析得出该区内落叶... 对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并采用RAPD-PCR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落叶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落叶木莲的胸径-树高生长曲线为Y=-0.0043X2+0.731X+0.7837;从UPGMA聚类基因图谱分析得出该区内落叶木莲具有遗传亲缘关系,推断该区内落叶木莲具有相近的起源,为研究该区内落叶木莲的起源及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木莲 生长曲线 遗传多样性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初步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永祥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2期132-133,共2页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小溪保护区)是我国中部重点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及保护区实行的严格保护管理制度,使小溪保护区内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而社区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构成潜在威胁,自然资源保...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小溪保护区)是我国中部重点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及保护区实行的严格保护管理制度,使小溪保护区内社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而社区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构成潜在威胁,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小溪保护区为例,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原住居民对物质生活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的矛盾及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翁慧莹 刘益鹏 +5 位作者 杨黔越 叶兴状 毕远洋 张国防 陈世品 刘宝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6,共10页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有重要驱动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已经严重威胁到福建柏(Chamaecyparis hodginsii)的生存环境,野生资源日渐稀少,预测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福建柏地理分布格局变迁历史,探讨环境因子对其潜在分布...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有重要驱动作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已经严重威胁到福建柏(Chamaecyparis hodginsii)的生存环境,野生资源日渐稀少,预测了末次间冰期以来福建柏地理分布格局变迁历史,探讨环境因子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机制,为福建柏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福建柏的160个现代分布点信息和10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并结合ArcGIS软件,预测福建柏在过去、现代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并利用贡献率和置换重要值分析环境因子对其地理分布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福建柏当代高度适生分布区主要位于浙江南部、福建、湘赣交界处、湘粤接壤处以及湘桂交界处等;(2)未来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福建柏总适宜分布区较当代分布范围呈收缩趋势,但其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除2090s⁃SSP126外,较当前时期均表现出扩增趋势;(3)平均昼夜温差(bio2)、最干月降水量(bio14)、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海拔(elev)、最冷月最低气温(bio6)是制约福建柏地理分布变迁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SSPs情景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的叶表型变异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功良 何功秀 +6 位作者 李家湘 巩亚梅 刘森 昌婷 田永祥 朱中华 朱宁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目的】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铁心杉天然群体的叶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规律,探究叶表型性状与海拔气候的相关关系,为铁心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心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运... 【目的】揭示不同海拔梯度下铁心杉天然群体的叶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规律,探究叶表型性状与海拔气候的相关关系,为铁心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铁心杉天然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巢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来自4个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的12个叶表型性状开展研究。【结果】除叶宽外,有11个叶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较为丰富;随着海拔的升高,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间的叶表型变异整体呈现降低趋势,变异系数最高和最低的群体分别为Pop1(18.52%)、Pop4(13.95%);群体内的表型分化系数(77.46%)大于群体间的表型分化系数(22.54%),表明群体内变异是铁心杉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分化程度属于中等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针叶厚、比叶面积、比叶重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这表明铁心杉的针叶为了适应环境表现出胁迫耐受策略。利用Ward.D2层次聚类法对铁心杉群体进行聚类分析,4个不同海拔铁心杉天然群体可划分为4个类群。【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铁心杉群体叶表型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与海拔气候因子显著相关。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但以群体内变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心杉 天然群体 叶片性状 表型多样性 生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