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女子高校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
- 1
-
-
作者
胡艺华
-
机构
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
湖南师范大学
-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65-166,共2页
-
文摘
女子高校在我国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兴起、发展、中断、新生四个阶段,各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文章系统梳理了女子高校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其办学经验和教训,继承与发扬其优良传统,对于今天女子高校发展有所借鉴。
-
关键词
女子高校
发展
历程
回顾
-
分类号
G71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胡艺华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
-
出处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建国十七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1JD710014)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CKS042)
-
文摘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的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的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建国后十七年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胡艺华
-
机构
湖南女子学院政策研究室
-
出处
《毛泽东研究》
2015年第2期102-108,共7页
-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建国十七年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1JD710014)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CKS042)
-
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无疑都非常重视理论的大众化,但并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概念,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发明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明确,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酝酿、探索、提炼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总体上看,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五四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是其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是其明确提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其不断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后至今是其创新发展阶段。从整体上厘清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机理。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形成
发展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