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彭福扬 彭民安 李丽纯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6-61,共6页
技术创新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或保护过度都会阻碍技术创新,因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只有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才... 技术创新既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或保护过度都会阻碍技术创新,因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只有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水平相适应,才能真正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利用2000-2009年我国内地28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坚定不移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 研发投入 经济增长集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福扬 刘红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102,共5页
生态化技术创新具有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协调发展、社会和谐有序及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是社会内在的和谐发展动力。在分析我国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生态化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化技术创新 社会和谐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常立农 孙红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共3页
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都是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体系,两者对科技成果保护的目的、本质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客体、要求、承认方式等方面却有所区别,因而两种制度的运行存有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使我国科技成果的保护制... 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都是对智力成果的保护体系,两者对科技成果保护的目的、本质方面有着相同之处,但在性质、客体、要求、承认方式等方面却有所区别,因而两种制度的运行存有一定的不协调性。为使我国科技成果的保护制度更完善,应加强两种体系的协调性,使其能相互理解,加强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管理 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 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管见 被引量:5
4
作者 丁军强 吴桂鸿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构建一个实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公正地评价成果价值的重要保证。分析了现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社会科学 成果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创新创业:经济新常态下创富新思路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红玉 彭福扬 梁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共4页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与创富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正负"二律悖反的新特点。有效消解这一难题,必须实施精准战略,发展创新创业集群,形成创富效应。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精准战略 创业 创新 创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技术创新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9
6
作者 彭福扬 刘立强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2,共5页
生态化技术创新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契合。本文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人的生态化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生态化技术创新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生态化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福扬 湛江 姚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35-138,共4页
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生态化就是要使创新战略的实施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围绕这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层次、3个系统、13个子系统、44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 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生态化就是要使创新战略的实施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围绕这3个方面,构建了由3个层次、3个系统、13个子系统、44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反映创新战略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战略 实施效果 生态化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技术创新研究初探 被引量:36
8
作者 荣诚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9-160,共2页
一、生态技术创新的背景 生态技术创新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或者更早些时候,1963年美国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和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W.福雷斯特(J.W.Forrester)和D.L.麦多斯(D.L.Meadows)出版的<世界动力学&... 一、生态技术创新的背景 生态技术创新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或者更早些时候,1963年美国卡逊所著的<寂静的春天>和7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J.W.福雷斯特(J.W.Forrester)和D.L.麦多斯(D.L.Meadows)出版的<世界动力学>和<增长的极限>等著作的发表,引起世界对当代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密切关注和激烈讨论,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更使生态技术及其创新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技术研究 技术创新 管理制度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两大后发创新城市的借鉴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红玉 胡钦如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3-147,共5页
西斯塔和大德是世界上后发城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并有效疏解首都部分功能的成功范例。尽管两者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仍具有诸多共性。这些共性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初期选择政府主导的外驱型发展模式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雄... 西斯塔和大德是世界上后发城市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并有效疏解首都部分功能的成功范例。尽管两者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但仍具有诸多共性。这些共性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初期选择政府主导的外驱型发展模式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雄安新区规划应把"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放在首位,因地制宜找准创新集群和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科学规划和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创新驱动发展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战略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红玉 彭福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1-195,共5页
以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我国创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呈现从"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向"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以我国科技发展指导思想、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为基本维度,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了我国创新战略的指导方针呈现从"自力更生、迎头赶上"向"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转变的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呈现从增强国家实力向生态化转变的发展趋势,实施手段呈现从单一行政手段向行政、经济、法律以及其它手段协同运用转变的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创新战略演变的趋势分析,提出完善生态化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战略 演变 生态化自主创新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视野下的技术创新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福扬 李芸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从人文精神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发展,认为传统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与时俱进,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文... 从人文精神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的发展,认为传统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与时俱进,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追求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关怀,必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创造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生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湛江 彭福扬 姚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8,共4页
生态化技术创新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支持,针对当前我国创新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的观点,并分析其构建的法理基础。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主要由理念结构、体系结构和具体制度3个层面建构而成,其中国家创... 生态化技术创新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的支持,针对当前我国创新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的观点,并分析其构建的法理基础。生态化的创新法律体系主要由理念结构、体系结构和具体制度3个层面建构而成,其中国家创新战略、政府激励机制、市场激励机制以及风险规避机制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创新 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培训管理发展的趋势 被引量:5
13
作者 兰玲 朱天锐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2期68-69,共2页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命运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在诸多创新问题中显得格外注目。而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培训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培训管理理念的变化、新技术影响下培训方法的改变及新培训...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命运的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在诸多创新问题中显得格外注目。而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培训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体现在培训管理理念的变化、新技术影响下培训方法的改变及新培训模式的出现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培训管理 新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理与成长路径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红玉 彭福扬 吴传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6-49,共4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自身逻辑演变以及社会型塑互动的结果,它以既有产业基础、资源要素禀赋等为前提,在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与社会调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在萌芽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于政府的宏观引导;在形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自身逻辑演变以及社会型塑互动的结果,它以既有产业基础、资源要素禀赋等为前提,在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与社会调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在萌芽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于政府的宏观引导;在形成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依赖于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规律的联动作用;在成熟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内生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因而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形成机理 产业成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 被引量:40
15
作者 彭福扬 曾广波 兰甲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9-54,共6页
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 ,把生态追求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正确理解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 ,按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要求、原则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实施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旨在克服传统技术创新单一的经济化倾向 ,把生态追求社会效益纳入技术创新目标体系。正确理解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内涵 ,按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要求、原则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无疑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 ,为推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广泛实施 ,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注重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生态化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生态化: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 被引量:18
16
作者 顾丽 彭福扬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1,15,共4页
从技术创新目标追求、发展原则与理念出发 ,揭示出技术创新生态化在追求多目标 ,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一致性。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顺应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要求 ,生态化的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目标追求、发展原则与理念出发 ,揭示出技术创新生态化在追求多目标 ,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方面与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一致性。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顺应了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时代要求 ,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必将成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生态化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詹湘东 丁军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流动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而企业技术创新是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创新战略。阐述了技术创新应用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提出了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
关键词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应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隐性知识管理探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辉霞 丁军强 孙宇光 《中国医院》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医院隐性知识和医院隐性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论证了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阻碍我国医院隐性知识管理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院隐性知识管理的具体对策措施。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的民族性与国际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立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本文在分析了技术民族性的地域性、文化性、自立性特征和技术国际性的技术发明、技术应用、技术后果的国际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技术的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关系,强调技术的发展既要立足民族,又要放眼世界。
关键词 技术 民族性 国际性 文化性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