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向建南 陈超越 +6 位作者 蒋历辉 周后相 尹凯 邓小强 陈静 何晓晓 王柯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97-1502,共6页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 采用两种方法合成了2类新的异维A酸糖基衍生物(5a^5d,6a,10a^10c,11a),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确认.采用MTT法测试了它们对肺癌细胞(A549)等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含有糖苷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明显比含有糖酯结构的异维A酸衍生物具有更好的细胞毒活性;将糖环上的乙酰基脱去后,相应的化合物活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维A酸 维甲类化合物 糖酯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铜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柯敏 王益林 +3 位作者 李朝辉 李军 付志英 羊小海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一步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Cu2+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0.033mol/L、pH值为5.91的磷... 以巯基乙酸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一步合成了CdTe量子点.以该量子点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猝灭法对Cu2+离子进行了定量检测.考察了缓冲体系、缓冲液浓度、缓冲液pH值、反应时间、量子点浓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0.033mol/L、pH值为5.91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当量子点浓度为3.8×10-4mol/L、反应时间为30min时,该方法的线性区间为2~200μg/L,检测下限为0.29μg/L.具体解释了量子点荧光猝灭,是由于价带电子激发到导带以后被表面结合的Cu2+离子捕获而产生的结果,并利用光解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铜离子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酸化修饰的核/壳硅纳米颗粒药物缓释体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晓 海罗 +2 位作者 王柯敏 伍旭 谭蔚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3-288,共6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功能化基团同步修饰方法制备了包载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PYM)的磷酸化核/壳硅纳米颗粒(PYM-PO4SiNP),考察了不同量的磷酸化修饰试剂对PYM-PO4SiN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化修饰试剂量的增加,制备的PYM-PO4SiNP的... 采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功能化基团同步修饰方法制备了包载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PYM)的磷酸化核/壳硅纳米颗粒(PYM-PO4SiNP),考察了不同量的磷酸化修饰试剂对PYM-PO4SiNP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化修饰试剂量的增加,制备的PYM-PO4SiNP的电位逐渐降低,其包载的PYM的释放速率逐渐加快,但对颗粒的粒径没有明显影响.本文选择能使药物平稳、缓慢释放的磷酸化修饰试剂用量,制备了稳定性好、药物缓释时间长的PYM-PO4SiNP,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2%和37.81%,通过与CNE-2细胞共培育后,可以使CNE-2细胞的存活率逐渐下降,而磷酸化核/壳硅纳米颗粒PO4SiNP载体本身是没有毒性的.这一研究工作的开展拓宽了核/壳硅纳米颗粒在药物载体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缓释 药物载体 平阳霉素 磷酸化硅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脂质体的马卡制剂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柯敏 郑明彬 +4 位作者 吴萍 何晓晓 林霞 龚萍 陈小洪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以大豆磷脂为载体,以葡萄糖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发展了一种新的马卡纳米制剂制备方法.考察了该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的马卡纳米制剂的粒径及其Zeta 电位,并对马卡的包封率、制备的马卡纳米制剂的胶体溶液物理稳定性以及... 以大豆磷脂为载体,以葡萄糖液作为分散介质,采用旋转薄膜蒸发法,发展了一种新的马卡纳米制剂制备方法.考察了该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的马卡纳米制剂的粒径及其Zeta 电位,并对马卡的包封率、制备的马卡纳米制剂的胶体溶液物理稳定性以及冻干粉剂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脂比的马卡制剂的平均粒径在100-150 nm之间,Zeta电位均小于-30 mV;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马卡纳米制剂的包封率高,其胶体溶液具有很好的物理稳定性,30 d内,其粒径未发生显著变化,而且冻干粉剂的水再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卡 纳米颗粒 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肽功能化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线粒体靶向作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晓晓 袁媛 +3 位作者 石慧 王柯敏 何定庚 秦迪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76-2380,共5页
以N-(p-Maleimidophenyl)isocyanate(PMPI)为交联剂,将线粒体信号肽分子共价修饰到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构建线粒体信号肽功能化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仪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修饰前后的二氧化硅纳米... 以N-(p-Maleimidophenyl)isocyanate(PMPI)为交联剂,将线粒体信号肽分子共价修饰到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表面,构建线粒体信号肽功能化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仪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修饰前后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信号肽可被成功修饰在纳米颗粒表面,并且纳米颗粒粒径在信号肽分子修饰前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分离纯化的细胞核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考察了信号肽功能化二氧化硅荧光纳米颗粒与分离纯化后的线粒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线粒体信号肽修饰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表面后依然保持良好的生物活性,能够介导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特异性识别及结合分离纯化的线粒体,从而为线粒体监测及其功能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线粒体信号肽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姜根油的多种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惠敏 郑明彬 +3 位作者 王柯敏 何晓晓 吴萍 谭蔚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7,共5页
以大豆磷脂、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和聚乙二醇(PEG)3种原料成功制备了包裹难溶于水的植物提取物姜根油(GRO)的纳米脂质体、PLGA纳米颗粒和PEG纳米颗粒,并对3种不同载体制备的纳米制剂的形貌、大小、Zeta电位,包封率及物理稳定性等进行... 以大豆磷脂、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和聚乙二醇(PEG)3种原料成功制备了包裹难溶于水的植物提取物姜根油(GRO)的纳米脂质体、PLGA纳米颗粒和PEG纳米颗粒,并对3种不同载体制备的纳米制剂的形貌、大小、Zeta电位,包封率及物理稳定性等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3种纳米颗粒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需要制备不同的颗粒,为开发新型的难溶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理想药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脂质体 PLGA纳米颗粒 PEG纳米颗粒 姜根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葡萄糖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霍希琴 霍海玲 +1 位作者 伍旭 何晓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7-70,共4页
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氨基葡萄糖复合物(FSiNPs-DG),并选择三株肿瘤细胞和一株正常细胞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基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对葡萄糖具有高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考察了FSiNPs-DG对固定后肿瘤细胞的识别情况,... 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氨基葡萄糖复合物(FSiNPs-DG),并选择三株肿瘤细胞和一株正常细胞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基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的对葡萄糖具有高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考察了FSiNPs-DG对固定后肿瘤细胞的识别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FSiNPs-DG与活细胞的作用,即肿瘤细胞对FSiNPs-DG吞噬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出的FSiNPs-DG可以较好地识别固定后的肿瘤细胞,并且肿瘤细胞对FSiNPs-DG吞噬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硅壳荧光纳米颗粒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信标研究5-氟尿嘧啶对鼻咽癌p33^(HNE1)细胞
8
作者 王炜 刘斌 +3 位作者 李军 王柯敏 谭蔚泓 唐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8-270,共3页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5-FU on HNE1 cells,p33ING1 mRNA level in cellular total RNA was detect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MB assay.During the operation,the effects of 5-FU con... In order to conduct the funda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5-FU on HNE1 cells,p33ING1 mRNA level in cellular total RNA was detect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MB assay.During the operation,the effects of 5-FU concentrations and treatment time in HNE1 cells and HNE1 cells transfected with p33ING1 were measured in vitro.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p33ING1 mRNA expression level in tumor cells was enhanced not only by the 5-FU concentration but also by lapse of time.The MTT results also proved that high expression of p33ING1 mRNA can increase cell’s sensitivity to chemical drug 5-FU.Th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MB can be used to provide useful evidence quickly and quantitatively for gene expression and new chemical drug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 P33^ING1 mRNA 5-FU 鼻咽癌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联合黄体酮对人舌癌耐药细胞株Tca8113/BLM耐药性的影响
9
作者 何春梅 秦迪兰 邓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62-864,共3页
目的:研究加热(hyperthermia,HT)联合黄体酮(progresterone,Prog)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加热41℃1 h后联合Prog对人舌癌亲本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 目的:研究加热(hyperthermia,HT)联合黄体酮(progresterone,Prog)对人舌癌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加热41℃1 h后联合Prog对人舌癌亲本细胞Tca8113和耐药细胞Tca8113/BLM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阿霉素(ADM)浓度聚积以及细胞膜上P-gp和MRP的表达。结果:与黄体酮作用细胞相比,加热41℃1 h联合2μmol/L Prog作用细胞后,Tca8113和Tca8113/BLM细胞的IC50显著下降(P<0.01),且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ADM浓度聚积在2种细胞中明显增加(P<0.01),细胞膜上的P-gp和MPR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加热联合Prog能协同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的聚积,显著提高细胞对化疗药物BLM的敏感性,其二者协同作用与降低细胞膜上的P-gp和M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黄体酮 Tca8113/BLM P—gp M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何晓晓 石碧华 +2 位作者 王柯敏 陈冕 谭蔚泓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6,共5页
通过考察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TEOS的量、氨水的量及包壳次数对基于Triton X 100/环已烷/正已醇/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开展了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 通过考察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TEOS的量、氨水的量及包壳次数对基于Triton X 100/环已烷/正已醇/水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尺寸的影响,开展了基于反相微乳液法的尺寸可控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制备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都恒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微乳液体系中上述某一组分的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尺寸可控性合成.首先,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R)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尺寸影响最大,随着R值的增大,颗粒的粒径逐渐减小,当R值达到18时,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形貌变得不再是很规则的球形结构,并且分散性降低,团聚现象明显;其次是氨水的量,随着氨水量的增多,颗粒的粒径先减小,之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另外随着包壳次数的增多,颗粒的粒径随之增大,并且颗粒之间的分散性也有所提高;但是TEOS的量对颗粒粒径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二氧化硅 纳米颗粒 尺寸可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