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絮凝剂MBFGA1的结构鉴定及絮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媛媛 杨朝晖 +4 位作者 曾光明 汪理科 黄兢 魏淑梅 冯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5,共8页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 以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为指标对GA1发酵液中各组分的絮凝活性进行预分析,确定MBFGA1精产品为该絮凝剂的核心有效成分.通过丙酮沉淀法提取MBFGA1粗产品,经Sevage试剂纯化后得到MBFGA1精产品,采用全波长扫描、苯酚-硫酸法及考马斯亮蓝法鉴定精产品为多糖类物质,并经2次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获得MBFGA1-1和MBFGA1-2两组分;分别使用电镜(ESEM)、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气相色谱(GC)对MBFGA1、MBFGA1-1和MBFGA1-2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MBFGA1为线性长链状分子结构,多糖主链上单糖间的连接主要为α-型糖苷键,含有羟基,羧基,甲氧基等有利于絮凝的基团;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MBFGA1-1分子量为1.18 106D,单糖组成为0.3木糖:1甘露糖:1.09葡萄糖,另含有少量鼠李糖;MBFGA1-2分子量为3.08 103D,单糖组成为0.68鼠李糖:0.28木糖:1.82甘露糖:1半乳糖:3.73葡萄糖.根据分析结果推测絮凝机理主要为吸附架桥,其中MBFGA1的大分子量以及所含的极性基团使得絮凝剂长链结构分子能够充分伸展,较好地发挥吸附架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多糖 分子结构 絮凝 絮凝活性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l_3/活性炭纤维去除模拟烟气中单质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星 李彩亭 +5 位作者 樊小鹏 路培 陶沙沙 赵伟伟 范春贞 赵倩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6-821,共6页
运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Cl3/ACF去除剂,研究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和不同烟气成分对其脱汞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ET和XRD等手段对去除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CeCl3后显著改善了活性碳纤维的脱汞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C... 运用等量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eCl3/ACF去除剂,研究了不同负载量、不同温度和不同烟气成分对其脱汞效果的影响,并采用BET和XRD等手段对去除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CeCl3后显著改善了活性碳纤维的脱汞能力,在本实验条件下,CeCl3的最佳负载量为5%(质量分数);当反应温度低于140°C时,去除剂的脱汞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反应温度超过140°C后,去除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通过考察NO、SO2和水蒸气对ACF脱汞效果的影响发现,NO对单质汞脱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浓度的NO与单质汞的脱除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O2对单质汞的脱除具有抑制作用,且脱除效率随着S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水蒸气对单质汞的脱除具有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CL3 活性碳纤维 单质汞 去除剂 模拟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强化污泥生物淋滤Cu、Zn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邬思丹 刘云国 +3 位作者 曾光明 饶远红 肖玉 李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1-795,共5页
通过接种经Tween-80驯化培养的污泥混合硫杆菌,研究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重金属Cu、Zn溶出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Tween-80对混合硫杆菌氧化元素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5-8.0g/LTween-80能促进硫杆菌... 通过接种经Tween-80驯化培养的污泥混合硫杆菌,研究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污泥生物淋滤过程中重金属Cu、Zn溶出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Tween-80对混合硫杆菌氧化元素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0.5-8.0g/LTween-80能促进硫杆菌氧化元素硫,并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元素硫的氧化率提高.但是在污泥生物淋滤实验中,随着Tween-80投加量增加,这种促进作用先加强后被抑制.Tween-80最佳投加量为6.0g/L,这时元素硫的生物氧化率显著提高,污泥酸化加快,经过8d的淋滤,Cu和Zn的淋滤效果可达到最佳,溶出率分别为91.9%和90.4%,而对照组在第10d淋滤效果达到最佳,分别为80.1%和85.2%.但是当Tween-80浓度大于6.0g/L时,硫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使生物淋滤反应速度减缓,去除效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 污泥 重金属 TWEEN-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芬顿试剂液相氧化法脱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春贞 李彩亭 +3 位作者 路培 张星 赵伟伟 陶沙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8-993,共6页
以类芬顿试剂(H2O2/Fe3+/UV)液相氧化法脱硝,探讨了液相催化和类芬顿脱硝反应的机理及其关系.研究了H2O2浓度、[H2O2]/[Fe3+]、初始pH值、气体流量、紫外光和H2O2投加方式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升高;H2O2... 以类芬顿试剂(H2O2/Fe3+/UV)液相氧化法脱硝,探讨了液相催化和类芬顿脱硝反应的机理及其关系.研究了H2O2浓度、[H2O2]/[Fe3+]、初始pH值、气体流量、紫外光和H2O2投加方式对NO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硝效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升高;H2O2浓度一定时,Fe3+浓度的增加有利于NO的脱除,[H2O2]/[Fe3+]=6时,脱硝效率最高;当初始pH值<3时,脱硝效率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当初始pH值>3时,pH值升高,脱硝效率下降,初始pH值为3时脱硝效果最好;NO去除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下降;紫外光的照射能提高脱硝效率;分3次等量投加H2O2可以使脱硝效率维持在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芬顿试剂 氧化 液相催化 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著微生物对尾矿中重金属的淋滤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云国 肖鑫 +3 位作者 李欣 田大伦 曾光明 饶远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4,共5页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 生物淋滤对尾矿的重金属污染处理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对酸性尾矿中的土著氧化硫硫杆菌以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分离以及加富培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单一菌种以及混合菌种对尾矿样本进行淋滤处理.通过12 d的淋滤实验,实验室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以及氧化硫硫杆菌等土著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同时实验表明,在采用适当菌种的前提下,尾矿中重金属的溶解率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对Zn的淋滤效果最好,达到了98.12%;对于Cu的淋滤,土著氧化亚铁硫杆菌与土著氧化硫硫杆菌的混合菌种的效果最好,达到88.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淋滤 尾矿 重金属 土著细菌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麒 邓晓 +4 位作者 罗琨 李小明 伍秀琼 钟宇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69,共6页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 通过对污泥离心过滤脱水后含水率及毛细吸水时间(CST)的测定,考察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其与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复配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当鼠李糖脂投加量为0.10g·g-1时,相比于原污泥,离心脱水污泥含水率下降了2.4%,过滤滤饼含水率下降了10.8%;CST值却由27.3s升至48.8s.研究结果说明:鼠李糖脂的投加能显著降低污泥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但却会使污泥脱水速率变慢.相比于单独使用鼠李糖脂或CTAB,鼠李糖脂与CTAB以1∶1,1∶2或1∶3复配时不仅使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更低,而且对污泥脱水速率也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生物表面活性剂 鼠李糖脂 复配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评价法与实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飞 黄瑾辉 +5 位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唐晓娇 白兵 王晓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综合分析了现行确定性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将Monte-Carlo模拟引入地累积指数模型中,并进一步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对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差异的考量,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法.将所建方法应用于实例区域,分别... 综合分析了现行确定性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不足,将Monte-Carlo模拟引入地累积指数模型中,并进一步通过数据的挖掘和对土壤中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差异的考量,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法.将所建方法应用于实例区域,分别构建重金属的实测含量参数和其对应背景值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设定模拟中最大实验量为1 000,置信区间为95%,抽样方法为拉丁超立方(Latin hypercube sampling),得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评价区域土壤中各重金属的污染排序为Cd>Ni>Zn>Cu>Cr,其中,Cd隶属于严重污染等级的概率高达98.1%;Ni和Zn有着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并且属于严重污染的概率也分别达84.5%和87%;Cr和Cu的污染等级相对较低.而后,将所得结果与现行的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建基于不确定性的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评级分辨力,并可更全面、真实地表征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概率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分析 Monte—Carlo模拟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控制的电絮凝-气浮处理重金属清淤尾水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海音 杨朝晖 +4 位作者 曾光明 罗远玲 黄兢 汪理科 宋佩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6-792,共7页
针对重金属清淤尾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沉淀性能差等特点,选取p H值和浊度作为实时监测因子,并借助沉淀模拟和数据拟合等手段,建立了比电流与镉残留量之间的实时控制响应模型.结果表明:铝-电絮凝-气浮兼有中和p H值和改善... 针对重金属清淤尾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波动大、沉淀性能差等特点,选取p H值和浊度作为实时监测因子,并借助沉淀模拟和数据拟合等手段,建立了比电流与镉残留量之间的实时控制响应模型.结果表明:铝-电絮凝-气浮兼有中和p H值和改善泥水分离的优点,实现了重金属铅、镉和锌的达标排放;此外实时控制策略节省了35.8%的材料消耗和43.4%的电能消耗以及降低了47.9%的产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絮凝 气浮 清淤尾水 实时控制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絮凝剂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郭俊元 杨春平 邱国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9-2005,共7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平红球菌所产发酵液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及发酵液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响应值分别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COD和氨氮去除率.实验分别拟合了关于絮凝率...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平红球菌所产发酵液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处理高岭土悬浊液及发酵液与改性沸石复配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响应值分别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COD和氨氮去除率.实验分别拟合了关于絮凝率,絮体粒径,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33,0.8353,0.7819和0.8343,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响应值的分布情况,确定高岭土悬浊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3.7mL/L,PAC 49mg/L,pH值8.7,CaCl224mg/L,反应时间15min,相应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分别为96.3%和0.67mm;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发酵液4.5mL/L,改性沸石12g/L,pH值8.3,CaCl216mg/L,反应时间55min,相应COD,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7.9%和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改性沸石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Ⅵ)废水迁移对河流亲水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以湘江下游长株潭段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韵琴 刘云国 胡新将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86,共7页
针对湘江长株潭段河水中的Cr(Ⅵ)废水污染的水质、河道底泥、亲水岸动植物以及沿河居民健康状况等生态因子,采用GIS定位采样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它们的生态风险暴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中,Cr(Ⅵ)废... 针对湘江长株潭段河水中的Cr(Ⅵ)废水污染的水质、河道底泥、亲水岸动植物以及沿河居民健康状况等生态因子,采用GIS定位采样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它们的生态风险暴露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30多年中,Cr(Ⅵ)废水对湘江长株潭段重金属污染的贡献率为13.21%,河水中Cr(Ⅵ)含量超标3~6倍;水生和湿地植物种群数量锐减了约23%,亲水岸和水生动物血检和身体机理化验出Cr(Ⅵ)平均超标1.5~4.5倍;沿岸受Cr(Ⅵ)废水污染的居民寿命较过去平均减少了两岁,各种普通疾病的罹患率提高了25%,Cr(Ⅵ)污染引发的癌症发病率增长了3.05%,生态风险暴露状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Ⅵ)废水 迁移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芯的固相反硝化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华 程莹 +2 位作者 张洪维 邵雅璐 曾光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140,共8页
选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作为固态碳源,采用一维柱实验研究玉米芯在流场环境下的反硝化性能.结果显示固相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速率和氮素形态转化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显著,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可提高反硝化速率,但它在一定范围内可造成亚硝... 选用农业废弃物玉米芯作为固态碳源,采用一维柱实验研究玉米芯在流场环境下的反硝化性能.结果显示固相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速率和氮素形态转化受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显著,水力停留时间增加可提高反硝化速率,但它在一定范围内可造成亚硝酸盐的生成,水力停留时间太长时可造成氨的累积.水溶性碳氮比也是影响固相反硝化的重要因素,适宜的碳氮比可提高硝酸盐去除速率且抑制亚硝酸盐和铵盐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芯固相反硝化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6 h,最适宜的硝氮进水浓度为50 mg·L^-1.玉米芯能够向水相稳定释放TOC为反硝化提供电子供体,SEM结果显示其表面结构也有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因此作为原位可渗透反应墙的填充介质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微生物鉴定结果表明Pseudomonas sp在玉米芯介质固相反硝化的过程中为主要作用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水力停留时间 碳氮比 固相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子原 袁兴中 +3 位作者 彭馨 黄华军 崔凯龙 赵艳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91-1096,共6页
对一种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鼠李糖脂(RL,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正己醇为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分别考察了有机相组成、RL浓度、逆胶束体系含水率W0、缓冲溶液酸碱度... 对一种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逆胶束中漆酶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以鼠李糖脂(RL,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为表面活性剂,异辛烷和正己醇为溶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构建逆胶束,分别考察了有机相组成、RL浓度、逆胶束体系含水率W0、缓冲溶液酸碱度及盐浓度等因素对该逆胶束体系中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逆胶束有机相正己醇/异辛烷体积比为1:1.8,RL浓度为13mmol/L,体系含水率W0为42,缓冲溶液pH5.0,KCl浓度为10mmol/L时,该体系中漆酶具有较好的活性及稳定性.对比试验显示,与化学表面活性剂AOT逆胶束相比,RL逆胶束能使漆酶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及稳定性,说明与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构建逆胶束酶体系上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逆胶束 漆酶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洞庭湖湿地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向泓宇 梁婕 +3 位作者 袁玉洁 华珊珊 武海鹏 曾光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增多,捕食鱼类的湿地候鸟数量上升;过长的日照时数和过高的气温,影响到植被生长,使取食苔草的湿地候鸟和取食种子的湿地候鸟数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湿地 湿地候鸟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闪星 袁兴中 +5 位作者 冷立健 王雪丽 朱仁 付丽欢 李辉 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83-791,共9页
利用鼠李糖脂(RL)为表面活性剂,不同碳链长度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构建柴油逆胶束体系,进而研究了该体系对模拟生物油的增溶性能.以单位柴油逆胶束增溶生物油的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生物油和柴油的体积比B/D、醇的种类、醇与表面活性剂... 利用鼠李糖脂(RL)为表面活性剂,不同碳链长度正构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构建柴油逆胶束体系,进而研究了该体系对模拟生物油的增溶性能.以单位柴油逆胶束增溶生物油的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生物油和柴油的体积比B/D、醇的种类、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及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的影响,并对最佳增溶条件下获得的生物油/柴油微乳体系进行了性能分析,包括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分析、热稳定性和燃料产品指标分析等.当生物油与柴油的体积比B/D为3:7,RL浓度为15g/L,助表面活性剂选用正庚醇且醇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C/R为2.0时,柴油微乳体系增溶生物油的量最大,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模拟生物油 柴油微乳体系 正构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时间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其PCR-DGGE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玮 张嘉超 邓光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了不同栽培时间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蛋白酶K-CTAB法提取的三叶赤楠土壤DNA经PCR扩增的产物经DGGE检测后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且分离效果好,可以明...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研究了不同栽培时间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蛋白酶K-CTAB法提取的三叶赤楠土壤DNA经PCR扩增的产物经DGGE检测后得到的电泳条带清晰且分离效果好,可以明显反映出三叶赤楠生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栽培时间对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特征有很大影响:随着栽培时间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在第4年多样性指数达到最高值2.741,第8年时多样性指数降为1.378。不同栽培时间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类群组成有所变化。根际微生物特征可以作为盆景换盆的一个指导因素,三叶赤楠盆景的换盆在其生长46年时进行可能最为合适,此时三叶赤楠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最为丰富,进行换盆会加快其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建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赤楠 根际微生物 栽培时问 PCR—DGGE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厌氧-变级数缺氧/好氧循环流污水处理装置中试研究
16
作者 姚望 蒋剑虹 +1 位作者 唐清畅 翟云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3,142,共8页
针对现有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的不足,开发出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新型一体化厌氧-变级数缺氧/好氧循环流(A-(AO)_n)同步脱氮除磷、沉淀分离技术与装备,以长沙某污水提升泵站沉砂池的出水作为处理对象开展中试实验。对好氧区不同溶解... 针对现有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与装备的不足,开发出适用于村镇污水处理的新型一体化厌氧-变级数缺氧/好氧循环流(A-(AO)_n)同步脱氮除磷、沉淀分离技术与装备,以长沙某污水提升泵站沉砂池的出水作为处理对象开展中试实验。对好氧区不同溶解氧、填料填充比和分区进水条件下装置污水处理效能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好氧区溶解氧控制在1.5~2.0 mg/L,好氧区填料填充比为30%时,装置的脱氮除磷效果最佳。在不外加碳源且不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的条件下,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好氧区投加悬浮球填料后,系统中微生物总量和多样性明显提高,为系统中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现象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一体化设备 变级数缺氧/好氧循环流工艺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多介质模型的优选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瑾辉 李飞 +4 位作者 曾光明 袁兴中 梁婕 张钊 唐晓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 综合考虑了参数不确定性、模型不确定性对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差异和国内实际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中对已有模型的不当选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对于参数不确定性的控制,针对目标情景的适当模型选择应成为提高风险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更重要环节.本研究选取了模型理论架构上符合案例情景的美国环境保护署研发的3MRA、MMSOILS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力国家实验室研发的CalTOX 3个被广泛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多介质模型,并与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载入污染厂址案例,并对特定受体进行了风险评价,由此定量分析了参数不确定性和模型选择不确定对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对比3个模型的内在架构分析了不确定性的可能来源,最后总结提出了"6步综合评价模式",该模式能有效提高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可信度及经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多介质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优选模式 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有机碳流失特征及其与泥沙径流流失量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33
18
作者 张雪 李忠武 +4 位作者 申卫平 郭旺 陈晓琳 张越男 黄金权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5-473,共9页
通过野外微型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小区尺度水力侵蚀过程中物理运移土壤有机碳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5 m径流小区持续降雨30 min后,大雨强(1.64 mm min-1)和小雨强(0.58 mm min-1)降雨条件下泥沙携带流失的有机碳... 通过野外微型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坡面小区尺度水力侵蚀过程中物理运移土壤有机碳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 m×5 m径流小区持续降雨30 min后,大雨强(1.64 mm min-1)和小雨强(0.58 mm min-1)降雨条件下泥沙携带流失的有机碳总量分别为56.09 g和3.18 g,溶解于径流流失的有机碳总量分别为13.55 g和2.81 g。降雨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有机碳流失的过程特征有显著影响。降雨强度越大,泥沙携带及溶解于径流的有机碳流失速率和总量也越大。大雨强泥沙有机碳富集比在产流发生后的18min内大于1,随后降至1以下。小雨强泥沙有机碳富集比始终小于1。大雨强径流有机碳浓度与径流量呈立方关系,小雨强有机碳流失量随径流量增加呈线性递增趋势;大雨强泥沙有机碳含量与泥沙量之间具有明显的立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土壤有机碳 泥沙 径流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缓坡地径流与土壤可蚀性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陆银梅 李忠武 +3 位作者 聂小东 黄斌 马文明 肖海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5-141,共7页
探明坡面径流和土壤可蚀性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30~100 mm/h)和耕作条件下(翻耕和免耕)土壤有机碳流失过程及其与坡面径流和土壤... 探明坡面径流和土壤可蚀性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对于研究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区域碳循环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30~100 mm/h)和耕作条件下(翻耕和免耕)土壤有机碳流失过程及其与坡面径流和土壤可蚀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坡面产流过程对泥沙态有机碳流失过程具有明显影响,除大雨强条件下泥沙态有机碳流失速率在10~30 min呈现短时间峰值外,各径流小区泥沙态有机碳流失过程与坡面产流过程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产流开始后,其流失率随降雨历时延长而增加,而后逐步趋于平稳,但坡面产流过程对径流有机碳流失过程无明显影响;坡面径流率大小影响土壤有机碳流失,坡面径流率变化能解释80%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变化,坡面径流率与土壤有机碳流失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坡面径流率对泥沙态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比其对径流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更明显;土壤可蚀性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土壤可蚀性指标越大,土壤有机碳流失率越大,但土壤可蚀性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存在有限性。坡面径流和土壤可蚀性是土壤有机碳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土壤 有机碳 坡面 可蚀性 泥沙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调节作用对洞庭湖水面面积(2000-2010年)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袁敏 李忠武 +5 位作者 谢更新 梁婕 赵新娜 姜燕松 彭也茹 张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5,共9页
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以11年(2000-2010年)Terra/MODIS 16 d最大值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产品集MOD13Q1和同期城陵矶水文监测站的水位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NDVI和NIR分别设定阈值的方法,实现了洞庭湖水面面积的综合提取,分析了三峡工程... 以洞庭湖为研究对象,以11年(2000-2010年)Terra/MODIS 16 d最大值合成的植被指数数据产品集MOD13Q1和同期城陵矶水文监测站的水位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NDVI和NIR分别设定阈值的方法,实现了洞庭湖水面面积的综合提取,分析了三峡工程建设背景下,洞庭湖水面面积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变化规律,再结合城陵矶水位数据,对水位与水面面积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洞庭湖的入湖水量,对洞庭湖防汛工作有利;在气候变化、三峡水库的共同影响下,洞庭湖区水面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水面面积与水位的拟合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2000-2003年两者的确定性系数达到0.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水面面积 三峡工程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