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类注射成型方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海洋 陈小华 汪次荣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5-61,共7页
采用低成本、大规模的类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碳纳米管(CNTs)/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脂及烧结工艺、轧制温度及轧制道次以及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借助聚合物粘结剂能实现CNTs与铜粉的均匀混合,适当量的CNTs的... 采用低成本、大规模的类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碳纳米管(CNTs)/铜基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脂及烧结工艺、轧制温度及轧制道次以及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借助聚合物粘结剂能实现CNTs与铜粉的均匀混合,适当量的CNTs的加入对基体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含量为1%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各项性能最好.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热轧制处理,不但能够使铜基体的显微组织发生明显变化,产生显著的加工硬化效果,而且在大变形作用下,CNTs的分散也会变得更加均匀,从而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注射成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球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次荣 曾斌 +3 位作者 陈小华 邓伟娜 熊轶娜 李哲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67-2175,共9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原位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CNTs-r GO/Cu2O)复合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并分别讨论搅拌速度、微波功率、碳纳米管含量对... 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原位制备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亚铜(CNTs-r GO/Cu2O)复合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物相分析,并分别讨论搅拌速度、微波功率、碳纳米管含量对复合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CNTs)与复合球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空间嵌入结构,氧化石墨烯(GO)的加入对于CNTs的均匀分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具有穿插结构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氧化亚铜中的嵌入能有效提高氧化亚铜的光催化效果,且当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含量为2%(质量分数)、微波功率为525 W时,得到的复合球粉末催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烯 静电自组装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易上琪 刘洪波 +3 位作者 夏笑虹 黄桂荣 马倩 陈玉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7-762,共6页
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炭前驱体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石墨烯/炭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N2吸附/脱附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为R和F的聚合提供形核场所,R和F首先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聚合,随着RF... 以间苯二酚(R)和甲醛(F)为炭前驱体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石墨烯/炭气凝胶复合材料。采用XRD、Raman、SEM和N2吸附/脱附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为R和F的聚合提供形核场所,R和F首先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聚合,随着RF含量的增加,复合炭气凝胶(RF)结构从石墨烯薄片层为骨架的三维网络,经RF基炭球包裹于石墨烯的网络结构,最终转变为球形团簇交联的三维网络。石墨烯/炭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随着RF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GO与RF质量比为1︰100时,GO/RF-100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6 mol/L KOH电解液中的比电容达169 F/g,具有较好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炭气凝胶 孔结构 电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b和W复合强化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高温析出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乔瑞芳 毕洪运 陈玉喜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8,共7页
为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高温端排气歧管等所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采用真空熔炼制备Ti,Nb和W复合强化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不含Ni),并利用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固溶态材料在550,60... 为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系统中高温端排气歧管等所用铁素体不锈钢的综合性能,采用真空熔炼制备Ti,Nb和W复合强化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不含Ni),并利用硬度和力学性能测试、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固溶态材料在550,600℃和700℃的时效硬化规律、拉伸性能以及时效析出行为。600℃时效40h之后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在晶粒内部和晶界区域弥散分布着两种形态的纳米析出相,一种是呈不规则颗粒状的(Ti,Nb)C,另一种是呈长条状的Laves相Fe_2(Nb,W);这两种析出相与铁素体基体均存在固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即[011]Fe∥[011](Ti,Nb)C和(0 11)Fe∥(200)(Ti,Nb)C(晶面偏差约3°)以及[011]Fe∥[0001]Fe2(Nb,W)和(200)Fe∥(01 10)Fe_2(Nb,W)(晶面偏差4°-5°)。随时效温度提高,析出相的尺寸增大,且析出相由(Ti,Nb)C逐渐转变为Fe2(N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时效 析出相 (Ti Nb)C Fe2(Nb 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工艺参数对ZK60镁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彪 严红革 +3 位作者 陈吉华 夏伟军 苏斌 程美信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3,共5页
在不同变形温度(275~350℃)和应变速率(5~25s^(-1))下,采用单道次大变形量(80%)轧制ZK60镁合金,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大,合金的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当... 在不同变形温度(275~350℃)和应变速率(5~25s^(-1))下,采用单道次大变形量(80%)轧制ZK60镁合金,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大,合金的再结晶体积分数增加;当变形温度不高于300℃时,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再结晶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先增后降,伸长率增大;而当温度高于300℃时,再结晶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增大再降低,伸长率增大;在温度300℃,应变速率10s^(-1)下轧制后,所得ZK60镁合金板的拉伸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358 MPa,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K60镁合金 高应变速率轧制 动态再结晶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