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径角挤压工艺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研究
1
作者 滕杰 张艳 +2 位作者 梁哲宇 蒋福林 傅定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3-192,共10页
通过多道次等径角挤压工艺(ECAP)制备了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道次等径角挤压加工后,SiC颗粒在铝... 通过多道次等径角挤压工艺(ECAP)制备了铝基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道次等径角挤压加工后,SiC颗粒在铝基体中分散性较好,且晶粒细小.多道次等径角挤压工艺可以有效改善SiC颗粒在铝基体的分布和细化晶粒,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在相同的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三道次的样品展现出优于单道次的摩擦磨损性能,这表明加工道次的增加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等径角挤压 摩擦磨损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
作者 滕杰 邹文广 +4 位作者 张艳 梁哲宇 蒋福林 傅定发 杨光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5,共9页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 采用喷雾造粒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双重网络结构的纳米SiC颗粒/晶须混杂增强8009Al/6061Al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ith dual network structure,AMC-DNC),并同时制备SiC增强相在8009Al/6061Al基体中均匀分布的复合材料(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ith uniform structure,AMC-US).本研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深入探讨.测定了AMC-DNC和AMC-US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与磨损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深入分析了双重网络结构对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的AMC-DNC和AMC-US的致密度分别高达98.1%和99.2%.在低载荷、低转速条件下,AMC-DNC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其中颗粒的脱离导致氧化膜破裂,进而造成材料表面损伤.而在较高载荷和较高转速条件下,磨损机制转变为剥层磨损.在相同的摩擦磨损实验条件下,AMC-DNC展现出优于AMC-US的摩擦磨损性能,表明双重网络构型的设计在提升复合材料耐磨性能方面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双重网络结构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及ZTA/ZMn1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小磐 程焕 +5 位作者 杨典 谢志勇 景帅齐 孟悦欣 胡天隆 高朋召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4,共9页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 探讨了TiO_(2)添加量对ZTA陶瓷组成、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ZTA/ZMn13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TA陶瓷的致密度随烧结温度上升和TiO_(2)添加量的增加均先增加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600℃,TiO_(2)添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ZTA陶瓷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相对密度达到最高,为98.73%,抗弯强度为(429.60±24.56)MPa,维氏硬度(HV)为(1691.73±120.65)N/mm^(2);断裂韧性为(7.24±0.38)MPa∙m^(1/2);1450℃下,ZTA与ZMn13熔液的接触角随TiO_(2)添加量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ZTA表面的TiO_(2)会与ZMn13基体之间通过Ti—O—Fe键相连接,从而改善ZTA与ZMn13基体的界面润湿性;以ZTA陶瓷颗粒所制备的三维多孔预制体在1450℃浇铸制备ZTA/ZMn13复合材料,材料的抗弯强度随ZTA中TiO_(2)含量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当TiO_(2)含量为2%(质量分数)时,其抗弯强度达到最大值273.63 MPa;相较于不含TiO_(2)的ZTA制备的ZTA/ZMn13复合材料(201.72 MPa),其强度提高了35.65%,三体磨损条件下耐磨性提高了2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TA 铁基复合材料 烧结助剂 力学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思考
4
作者 王玲玲 李绪业 +3 位作者 王立人 李玉平 杨忠旺 张丽玲 《大学教育科学》 2002年第S1期64-66,共3页
材料学院秉承“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锐意进取 ,稳定发展”的总体思想 ,对原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系 ,机械与汽车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系 ,应用物理系应用物理教研室 (部分 )的专业设置进行改革 ,突出办学特点 ,开创办学特色 。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计划 办学特色 创新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应用于17-4PH材料蚀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5
作者 邸娟 王程波 +3 位作者 贺磊 牛亚龙 彭超义 王建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CA-ResNet)模型,以实现对17-4PH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的精确预测。基于超声波汽蚀试验得到的汽蚀特性曲线,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方程对汽蚀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并定义寿命系数ζ,同时借助超景深显微镜获取材料损伤后不同时刻的显微图像数据库,并与寿命系数ζ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ResNet网络模型在CIFAR10公开数据集上验证准确率可达92.2%,在收集的17-4PH材料的汽蚀损伤数据集上的验证准确率可达93.2%,相比ResNet18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5%和3.5%。通过学习率、批处理量等超参数优化后,该模型在汽蚀损伤数据集上准确率可达95.0%。采用端到端的数据驱动思想,可实现从汽蚀损伤形貌到汽蚀寿命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坐标注意力机制 汽蚀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增强制备聚乳酸基骨组织工程复合材料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国富 牟申周 +3 位作者 周灵平 廖素三 尹志民 崔福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依据仿生原理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复合的骨框架材料.此复合材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相的羟基磷灰石就是天然骨中主要的无机相.在保持高孔隙率(90%)的同时,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达到2.07 MPa,高于单纯的聚... 依据仿生原理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HA-PLA)复合的骨框架材料.此复合材料中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相的羟基磷灰石就是天然骨中主要的无机相.在保持高孔隙率(90%)的同时,复合材料的抗压性能达到2.07 MPa,高于单纯的聚乳酸框架材料(为0.89 MPa).分离成骨细胞并在三维框架材料上培养,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细胞贴附性能.仿生制备的三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骨框架材料,无论从结构还是性能上,都是骨组织工程中的优选材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聚乳酸基复合框架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绪业 张福全 +3 位作者 王立人 刘金水 付杰兴 雷泽英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阐述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并以典型零件生产工艺过程为实验研究对象 ,进行了“铸件成型过程和质量监测综合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提出了一些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制备生物可降解β-TCP/WE43复合材料
8
作者 滕杰 王昕 +2 位作者 苏金龙 蒋福林 傅定发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4,共9页
通过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P-FSP)制备了医用可降解β-TCP/WE43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β-TCP/WE4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腐蚀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 通过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MP-FSP)制备了医用可降解β-TCP/WE43复合材料,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β-TCP/WE43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并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蚀性能和腐蚀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后,β-TCP颗粒在镁基体中分散性较好,且搅拌区晶粒细小.多道次搅拌摩擦加工可以有效改善β-TCP颗粒在镁基体内的分布和细化晶粒,从而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和耐腐蚀磨损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生物降解的镁基植入物的开发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镁基复合材料 Β-TCP 生物可降解 腐蚀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C含量对烧结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莎 陈刚 +2 位作者 贾寓真 喻浩然 许新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了提升高速钢的红硬性及韧性,通过粉末球磨(碳化物及金属粉末)加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bC颗粒增强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利用XRD、SEM、EDS、万能拉伸试验机等对NbC/ASP2080高速钢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NbC的添加不会改变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并且随着NbC含量的增加,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尺寸明显减小;热处理能显著提升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及冲击韧性随着NbC含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NbC含量为4%时的热处理态复合材料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其平均晶粒尺寸为6.52μm,硬度、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为71.7 HRC、825.3 MPa、6.75 J/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钢 NBC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程化设备通过调控纺丝温度提高中间相沥青炭纤维力学和导热性能
10
作者 叶高明 石奎 +7 位作者 吴晃 黄东 叶崇 欧阳婷 朱世鹏 樊桢 刘洪波 刘金水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基于工程化设备,在恒定挤出量条件下,通过调控纺丝温度制备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MPCFs),探究纺丝温度对MPCFs微观结构、力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由309升高至320℃,MPCFs的微观结构由石墨片层细小的褶皱劈裂辐射状结... 基于工程化设备,在恒定挤出量条件下,通过调控纺丝温度制备了中间相沥青炭纤维(MPCFs),探究纺丝温度对MPCFs微观结构、力学和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纺丝温度由309升高至320℃,MPCFs的微观结构由石墨片层细小的褶皱劈裂辐射状结构逐步向石墨片层粗大的劈裂辐射状结构转变,拉伸强度由2.16增大到3.23 GPa,热导率由704升高到1078 W·m^(−1)·K^(−1)。这主要是因为纺丝温度越高,沥青熔体黏度越小,喷丝口处挤出胀大效应越弱,沥青熔体在喷丝孔流道内形成的微晶取向得以保持,以此制备的炭纤维具有更大的晶体尺寸和更高的微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纺丝温度 炭纤维 高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婕 范金成 +4 位作者 黄婷 张勤国 谭子聪 王志豪 崔柯昕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962,共12页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 因硫族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电容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研究制备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并系统地探究了其电化学性能。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可达到7 161.4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NF为泡沫镍,AC为活性炭)非对称超级电容器,在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989.1 mF·cm^(-2);组装的Co_(x)Se_(y)/Co_(3)S_(4)/NF//AC固态电解质超级电容器,在1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面积比电容为1 746.2 mF·cm^(-2);而且串联器件表现出了典型的电压放大特征,并联器件表现出典型的电容放大的特征。总之,研究不仅展现了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构筑新型电化学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x)Se_(y)/Co_(3)S_(4)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储能 超级电容器 串联 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MFe_(2)O_(4)(M=Fe,Co,Ni或Zn)铁氧体OER性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高朋召 景帅齐 +6 位作者 王垣力 胡天隆 孟悦欣 李长泉 周锋 刘小磐 肖汉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3-205,共13页
以炭纸为载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炭纸负载的尖晶石结构铁氧体MFe_(2)O_(4)微球催化剂(M^(2+)=Fe^(2+),Co^(2+),Ni^(2+)和Zn^(2+)),研究了铁氧体中M^(2+)的种类和外磁场特性对催化剂OE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纸负载的NiFe_(2)O... 以炭纸为载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炭纸负载的尖晶石结构铁氧体MFe_(2)O_(4)微球催化剂(M^(2+)=Fe^(2+),Co^(2+),Ni^(2+)和Zn^(2+)),研究了铁氧体中M^(2+)的种类和外磁场特性对催化剂OE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纸负载的NiFe_(2)O_(4)(NFO-Ms/C)具有优异的OER性能,在1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409 mV、Tafel斜率为78.9 mV∙dec^(-1)、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为1.6 mF∙cm^(-2),这主要是因为NiFe_(2)O_(4)中存在较多的高价态M^(3+)和较低的导电率、丰富的氧空位,有利于加快OER反应的速率.稳定性测试表明,60 h后NFO-Ms/C的过电位仅升高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催化剂不断由Ni^(2+)转变为高活性的N^(3+),保持着较好的催化活性.外界交变磁场能提高NFO-Ms/C的OER性能,当交变磁场强度为4.320 mT,NFO-Ms/C的过电位由455 mV下降到了315 mV(10 mA∙cm^(-2)),降低了30.8%,这是由于交变磁场生成的感生电场使电极表面活性物质OH-增多提升了电极电势,磁热效应提供额外能量加速电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氧反应 原位负载 铁氧体 外场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振动频率对铸造A357铝合金的影响
13
作者 符特 宋福杰 赵丽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通过搭建的机械振动台对A357铝合金的铸造凝固过程施加了机械振动,机械振动频率范围为1000~4000 Hz,振幅为10μm。通过观察在不同机械振动条件下制备的试样金相显微组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其组织与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振动能有... 通过搭建的机械振动台对A357铝合金的铸造凝固过程施加了机械振动,机械振动频率范围为1000~4000 Hz,振幅为10μm。通过观察在不同机械振动条件下制备的试样金相显微组织、扫描电镜图像,分析其组织与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械振动能有效地改善A357铸件的微观结构。随着机械振动频率的升高,凝固组织的晶粒尺寸更加均匀和细小,晶粒中的共晶硅逐渐由针状变为纤维状。A357合金的力学性能随着机械振动频率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在机械振动条件下A357合金的断裂模式为混合型,在断口表面同时出现韧窝及解理台阶。随着机械振动频率的升高,断口表面呈现出韧窝数量逐渐增加,表明合金的韧性随之增强。A357合金在1000、2000、3000和4000 Hz这4种机械振动频率条件下,抗拉强度分别为275.4、281.3、292.7和311.3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235.6、241.1、249.7和264.6 MPa,伸长率分别为2.57%、2.73%、3.37%和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57铸造铝合金 机械振动 振动频率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嘴胶浸润性能对烟支接装效果的影响
14
作者 徐志军 陈迎春 +4 位作者 秦存永 郭树习 施敏 吴芬霞 黄凯兵 《南方农机》 2025年第5期134-137,158,共5页
为了解决难粘类中支卷烟的接装纸搭口翘边等问题,提升接装品质,文章探讨了水基胶粘接机理,通过接触角法分析接嘴胶的浸润性能及其与上机适用性的关系,分析了材料选择和粘接技术创新在提升卷烟制造业质量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提高涂胶... 为了解决难粘类中支卷烟的接装纸搭口翘边等问题,提升接装品质,文章探讨了水基胶粘接机理,通过接触角法分析接嘴胶的浸润性能及其与上机适用性的关系,分析了材料选择和粘接技术创新在提升卷烟制造业质量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提高涂胶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粘接问题,而应综合考虑粘接机理和材料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接嘴胶在单面渗透的难粘类接装纸表面接触角越小,浸润性能越好,粘接力越大,烟支粘接质量越好,通过改善接嘴胶浸润性能,可显著提升卷烟接装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支烟 表面接触角 浸润性能 粘接力 上机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其技术 被引量:90
15
作者 陈振华 夏伟军 +2 位作者 严红革 傅定发 陈吉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综合评述了镁合金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塑性加工技术 ,较系统地介绍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及应力和应变特征、塑性变形机理、塑性加工技术。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 ,指出了解决镁合金塑性变形性能低劣的有效途径 ,对高性能变形镁... 综合评述了镁合金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塑性加工技术 ,较系统地介绍了镁合金的塑性变形及应力和应变特征、塑性变形机理、塑性加工技术。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 ,指出了解决镁合金塑性变形性能低劣的有效途径 ,对高性能变形镁合金材料的研制及镁合金加工工艺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塑性变形 应力 应变特征 塑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铸造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36
16
作者 苏海 高文理 +4 位作者 毛成 张辉 刘洪波 卢健 陆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5,共9页
利用搅拌铸造?热挤压工艺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研究该复合材料铸态、热挤压态和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铸锭中,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少数颗粒分布于晶内,晶界粗大的第二相呈非连... 利用搅拌铸造?热挤压工艺制备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板材,研究该复合材料铸态、热挤压态和热处理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iC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铸锭中,大部分SiC颗粒沿晶界分布,少数颗粒分布于晶内,晶界粗大的第二相呈非连续状分布;复合材料经热挤压变形后,显微孔洞等铸造缺陷明显消除,破碎的晶界第二相及SiC颗粒沿热挤压方向呈流线分布,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显著提高;对热挤压板材进行(495℃,1h)固溶处理+(177℃,8h)时效处理后,其抗拉强度达430MPa,此时的主要析出强化相为S′(Al2CuMg);热挤压变形有利于改善SiC颗粒与基体合金的界面结合,热处理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断裂方式为基体合金的延性断裂、SiC颗粒断裂和SiC/Al的界面脱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搅拌铸造 热挤压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2
17
作者 周惦武 庄厚龙 +1 位作者 刘金水 彭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4-18,共5页
比较系统地综述了镁合金材料的研究开发概况、熔炼技术与铸造成型技术,分析了几种新型镁合金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超塑性镁基合金、镁基大块非晶、镁基复合材料以及镁基贮氢材料是开发镁合金材料潜在性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镁合金材料 熔炼 铸造成型 超塑性镁基合金 镁基大块非晶 镁基复合材料 镁基贮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8.5Fe-1.3V-1.7Si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 被引量:25
18
作者 陈振华 贺毅强 +2 位作者 陈志钢 尹显觉 陈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4,共7页
研究了多层喷射沉积SiCP/Al-8.5Fe-1.3V-1.7Si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后再轧制以及模压致密后再轧制的显微组织特点及其室温力学性能。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加工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显微组织密度... 研究了多层喷射沉积SiCP/Al-8.5Fe-1.3V-1.7Si复合材料通过挤压后再轧制以及模压致密后再轧制的显微组织特点及其室温力学性能。通过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加工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分析显微组织密度对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挤压后再轧制以及模压后再轧制的SiCp/Al-8.5Fe-1.3V-1.7Si复合材料具有突出的室温性能,其中通过挤压后轧制板材的室温抗拉强度(σb)达555 MPa,模压后轧制得到的板材室温抗拉强度(σb)达620 MPa;分析认为其突出的室温性能主要得益于复合材料中的颗粒状SiC的颗粒增强以及材料中弥散析出的Al13(Fe,V)3Si相、喷射沉积工艺得到基体材料的细小晶粒(约800 nm)、通过大量变形形成晶粒内和晶界附近的位错缠结以及喷射原始颗粒边界氧化皮的破碎而产生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8.5Fe-1.3V-1.7Si/SiC复合材料 多层喷射沉积 室温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26
19
作者 许龙山 陈小华 +3 位作者 吴玉蓉 潘伟英 徐海洋 张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6-411,共6页
利用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亲水化表面处理。在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利用共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超细铜粉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经还原后,采用冷压烧结、六面顶热压、真空热压烧结和真空热压后热轧4种不同工艺成型。利用SEM和... 利用CVD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并对其进行亲水化表面处理。在存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利用共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超细铜粉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经还原后,采用冷压烧结、六面顶热压、真空热压烧结和真空热压后热轧4种不同工艺成型。利用SEM和XRD比较了这几种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结构和被氧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热压后热轧工艺制备的碳纳米管铜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度较高且能有效地防止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复合粉体 分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武华 吉喆 +1 位作者 张召春 杨寿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综述了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FTMCs)和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PTMCs)的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研究表明:纤维涂层法具有纤维分布均匀,纤维与界面反应小,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等优点,是一... 综述了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FTMCs)和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PTMCs)的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研究表明:纤维涂层法具有纤维分布均匀,纤维与界面反应小,复合材料性能优异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 FTMCs 的制备技术。原位合成工艺制备的 PTMCs 避免了界面反应,界面清洁、结合强度高,可以明显提高 PTMCs 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研究进展 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界面反应 纤维分布 性能优异 合成工艺 结合强度 力学性能 优缺点 涂层法 原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