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
彭菊华
查云帆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09 |
2
|
|
2
|
中华文明标识的传播体系构建与全媒体呈现 |
莫梅锋
|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家庭传播中的数字代沟与弥合策略:基于表情包使用的研究 |
陶贤都
孙雨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湖南卫视的电视话语转向与新型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 |
刘先根
董娟娟
刘煦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影视艺术本科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
彭菊华
刘安产
张志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6
|
科技新闻弱势传播原因分析 |
彭菊华
丁玲娜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7
|
论新时期新闻传播的转型及其价值取向 |
彭菊华
张志军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8
|
全媒体环境下高等影视艺术教育的技能缺失及其对策 |
喻琢
万丽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3 |
7
|
|
9
|
以“实践转化”为落点的影视艺术本科教育教学模式 |
彭菊华
赵军
刘红霞
|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
2007 |
2
|
|
10
|
新闻集团如何走产业之路——湖南广电集团发展的启示 |
符建湘
李瑛
|
《当代传播》
|
2003 |
4
|
|
11
|
犯罪新闻报道的常见误区与传播伦理——基于周克华案相关报道的分析 |
徐琼
付翔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2
|
中国对外传播实践的语言距离检视及分层策略——以孔子学院为例 |
向志强
向治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3
|
高等影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
刘安产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6 |
10
|
|
14
|
试论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改革的“通识”之路 |
吴月娥
|
《大学教育科学》
|
2003 |
4
|
|
15
|
当代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教学的“四三二一模式” |
彭菊华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2005 |
4
|
|
16
|
电视传播中的仪式复兴及反思——兼论湖南卫视成人礼晚会 |
谢莹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新闻报道对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研究 |
王书瑞
|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网络媒体的科技新闻传播与公众接受度 |
陶贤都
陈曼琼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6 |
0 |
|
19
|
加密数字艺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管逻辑——基于NFT艺术的快速传播与行业影响研究 |
江哲丰
彭祝斌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0
|
|
20
|
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
雷鸣
李贝琪
|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