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级联变系数训练序列和预增强技术的直接检测光OFDM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巍 肖江南 +2 位作者 陈明 余建军 陈林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9-157,共9页
分析了直接检测光OFDM(DDO-OFDM)传输系统中由数模转换器和光纤链路中的光纤色散所致的OFDM信号高频衰减现象,以及经光纤传输后在光电检测时存在的子载波间互拍干扰现象。提出使用级联变系数训练序列和预增强结构的光OFDM(O-OFDM)信号... 分析了直接检测光OFDM(DDO-OFDM)传输系统中由数模转换器和光纤链路中的光纤色散所致的OFDM信号高频衰减现象,以及经光纤传输后在光电检测时存在的子载波间互拍干扰现象。提出使用级联变系数训练序列和预增强结构的光OFDM(O-OFDM)信号来降低传输系统所受到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级联变系数训练序列和预增强结构的基带OFDM信号在DDO-OFDM传输系统中,接收灵敏度比常规的交叉型训练序列结构的OFDM信号要高。说明基于级联变系数训练序列和预增强结构的O-OFDM信号的传输性能在抵抗子载波间互拍干扰(SSMI)和频率选择性衰减(FF)方面要优于常规的交叉型训练序列结构的O-OFDM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正交频分复用 变系数训练序列 预增强 子载波间互拍干扰 频率选择性衰减 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GHz全双工OFDM-ROF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董泽 曹子峥 +1 位作者 陈林 余建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6,共5页
研究了基于光外部调制的方式产生60GHz光毫米波的全双工光纤无线(ROF)通信系统。实验利用29GHzRF源产生58GHz的光载毫米波,2.5Gbit/s OFDM信号作为下行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毫米波上并传输光纤20km,在基站与用户单元实现3.3m的无线传输。... 研究了基于光外部调制的方式产生60GHz光毫米波的全双工光纤无线(ROF)通信系统。实验利用29GHzRF源产生58GHz的光载毫米波,2.5Gbit/s OFDM信号作为下行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毫米波上并传输光纤20km,在基站与用户单元实现3.3m的无线传输。同时实现了下行信号中心载波重利用作为上行信号的光载波,2.5Gbit/s的OOK信号作为上行数据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经20km上行链路光纤传输至中心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ROF OFDM 毫米波 60GHz无线 波长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裁剪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晓伟 胡慧芳 +1 位作者 张照锦 程彩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研究了边缘裁剪对Zigzag石墨纳米带(ZGNRs)的电子结构与输运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Zigzag石墨纳米带边缘的裁剪显著影响了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能。其中,边缘裁剪使得金属型石墨纳...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研究了边缘裁剪对Zigzag石墨纳米带(ZGNRs)的电子结构与输运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Zigzag石墨纳米带边缘的裁剪显著影响了体系的电子输运性能。其中,边缘裁剪使得金属型石墨纳米带的能隙打开,而且随着结构中的Zigzag边缘长度减少,能隙逐渐增大,使得体系由金属型向半导体型转变;同时,边缘裁剪使Zigzag金属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输运性能降低,电流-电压呈非线性变化,尤其对于M3体系而言,边缘的裁剪使体系表现出很好的开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边缘裁剪 电子性质 输运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D类USB外设功能控制器的ASIC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彭琰 曾云 +1 位作者 王太宏 帅金晓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针对USB1.1协议及HID1.1规范,提出了一种基于HID类设备控制器的内部功能控制器的ASIC设计.用硬件电路的方式对HID功能控制器进行设计,由于不需要使用MCU,从而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运行速度.采用Modelsim软件进行功能仿真的结果表明,设计... 针对USB1.1协议及HID1.1规范,提出了一种基于HID类设备控制器的内部功能控制器的ASIC设计.用硬件电路的方式对HID功能控制器进行设计,由于不需要使用MCU,从而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运行速度.采用Modelsim软件进行功能仿真的结果表明,设计达到了预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B设备控制器 HID 功能控制器 A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OFDM信号峰均比对直接检测光传输系统的性能影响
5
作者 王中鹏 肖江南 +1 位作者 李凡 陈林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15,共5页
高峰均比是OFDM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之一,光OFDM通信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将联合Hadamard变换和限幅(Clipping)方法抑制峰均功率比算法成功应用到直接检测的光正交频分复用光纤传输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算法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 高峰均比是OFDM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之一,光OFDM通信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将联合Hadamard变换和限幅(Clipping)方法抑制峰均功率比算法成功应用到直接检测的光正交频分复用光纤传输实验平台,重点研究了算法对系统误码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产生的2.5Gb/sQPSK OFDM光信号在标准单模光纤中传输100km。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的光传输通信系统相比,采用所提出的联合抑制OFDM信号峰均比算法能减下PAPR3.2dB,同时系统中接收机灵敏度提高3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光调制 正交频分复用 峰均功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EAM实现高效下变频和远程传送光LO信号的ROF结构
6
作者 皮雅稚 陈林 余建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27,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中高效全光下变频的方案。用此方案可远程传送光本振信号,在无需改变中心站配置和复杂度的情况下,仅需在基站使用一个电吸收调制器就能同时实现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下变频并进行调制,使得基站不需要...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光纤无线通信(ROF)系统中高效全光下变频的方案。用此方案可远程传送光本振信号,在无需改变中心站配置和复杂度的情况下,仅需在基站使用一个电吸收调制器就能同时实现对上行链路数据的下变频并进行调制,使得基站不需要光源和本振射频源,大大减小了基站的复杂度,节约了系统成本。通过模拟和实验表明,光本振信号在光纤中传输20km后,对上行链路数据进行相干接收,其功率代价小于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通信(ROF) 下变频 电吸收调制器(EAM) 远程光本振信号传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F系统中单边带光载OFDM信号传输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雷小燕 陈林 +3 位作者 董泽 曹子峥 卢嘉 余建军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26,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用单边带产生光载波并传输的OFDM-ROF方案。将2Gbit/s的OFDM信号与10GHz的射频信号混频驱动电光调制器,产生单边带调制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经光纤传输至基站,通过光电转换后再进行无线传输。实验证实,2Gbit/... 研究了一种光纤无线通信系统中用单边带产生光载波并传输的OFDM-ROF方案。将2Gbit/s的OFDM信号与10GHz的射频信号混频驱动电光调制器,产生单边带调制信号,调制后的信号经光纤传输至基站,通过光电转换后再进行无线传输。实验证实,2Gbit/s的基带OFDM信号在10GHz-ROF系统中通过光纤传输200km后不经无线传输,其功率代价仅为1dB。不经过光纤仅经过8m无线传输后功率代价大约只有0.3dB。产生的信号既经过200km光纤传输又经过8m无线传输后接收星座图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无线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 单边带调制 色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D射频收发器可编程配置模块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海峰 王岩国 +3 位作者 王太宏 王超 张海英 陈晓哲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为满足RFID射频收发器可灵活配置工作模式,并校准芯片工作频率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双缓冲存储结构和实现自适应频率校准(AFC)的可编程配置模块。采用双缓冲存储结构和数据同步方法简化设计,通过引入可变阶距因子改进自适应频率校... 为满足RFID射频收发器可灵活配置工作模式,并校准芯片工作频率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具有新型双缓冲存储结构和实现自适应频率校准(AFC)的可编程配置模块。采用双缓冲存储结构和数据同步方法简化设计,通过引入可变阶距因子改进自适应频率校准算法,使得频率锁定时间有效降低。采用TSMC0.18μm工艺进行后端设计并流片,芯片面积4mm2,供电电压1.8V。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能正确完成芯片配置,AFC频率跟踪时间缩短到135μ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收发器 编程配置 自适应校准 双缓冲存储 可变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GaN基LED发光效率衰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梦麟 周佐华 +3 位作者 陈康 刘为刚 徐迪 余小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5-29,共5页
目前蓝宝石衬底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在通用照明领域中,GaN基LED仍然需要更高的发光效率和光输出功率。提高发光亮度和抑制大电流注入发光效率衰减是当前GaN基LED领域的研究重点。从GaN基LED外延层内部结构即电子发射层... 目前蓝宝石衬底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在通用照明领域中,GaN基LED仍然需要更高的发光效率和光输出功率。提高发光亮度和抑制大电流注入发光效率衰减是当前GaN基LED领域的研究重点。从GaN基LED外延层内部结构即电子发射层、发光复合区量子阱、电子阻挡层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提高LED发光亮度和抑制发光效率衰减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电子发射层、发光复合区结构、电子阻挡层对LED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GAN 发光效率 效率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型共掺杂ZnS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晓伟 乔士柱 +1 位作者 李淑青 胡慧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506-511,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ZnS(Cu,Cl、Br、I)共掺杂体系的晶格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掺杂ZnS体系,补偿型的共掺ZnS体系形成能更低,更有利于提高可见光的催化效率,且由于p-d电子排斥效应使...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ZnS(Cu,Cl、Br、I)共掺杂体系的晶格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掺杂ZnS体系,补偿型的共掺ZnS体系形成能更低,更有利于提高可见光的催化效率,且由于p-d电子排斥效应使价带向高能方向展宽,而Cu的3p态与非金属原子的杂质态使导带底下移,从而使共掺杂ZnS体系的能带带隙变窄,尤其是CuZnBrS-ZnS带隙值减少了30%,从而延伸吸收边界到可见光区域。且CuZnBrS-ZnS中m*e/m*h相对较大,降低了电子-空穴对重组率,提高了量子效率。最后对补偿型共掺ZnS电子结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型共掺杂ZnS 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