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作用下,大型城市极易发生内涝。基于内涝易发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取年均降雨量、坡度、高程及人口密度等12项评价指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在暴雨作用下,大型城市极易发生内涝。基于内涝易发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取年均降雨量、坡度、高程及人口密度等12项评价指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the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组合,构建了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体系。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价,并利用历史内涝点数据进行了验证。内涝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高和中内涝易发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2.63%和29.52%,主要位于城市中部和东南部,其中芙蓉区有45.50%的区域内涝易发性高,内涝问题最为突出。此外,研究发现195个历史内涝点分别有36.41%位于高内涝易发区,45.13%位于中内涝易发区。暴雨降雨量、高程和坡度是内涝发生的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子。在考虑建筑密度、敏感性基础设施与人口密度等脆弱性指标后,研究区内涝高风险区域占总面积的12.2%,主要位于雨花区及岳麓区等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的老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可为城市内涝防灾减灾以及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在暴雨作用下,大型城市极易发生内涝。基于内涝易发性和脆弱性两方面,选取年均降雨量、坡度、高程及人口密度等12项评价指标,将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the Ideal Solution,TOPSIS)进行组合,构建了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体系。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价,并利用历史内涝点数据进行了验证。内涝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高和中内涝易发性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12.63%和29.52%,主要位于城市中部和东南部,其中芙蓉区有45.50%的区域内涝易发性高,内涝问题最为突出。此外,研究发现195个历史内涝点分别有36.41%位于高内涝易发区,45.13%位于中内涝易发区。暴雨降雨量、高程和坡度是内涝发生的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子。在考虑建筑密度、敏感性基础设施与人口密度等脆弱性指标后,研究区内涝高风险区域占总面积的12.2%,主要位于雨花区及岳麓区等人口和建筑密度较大的老城区。内涝风险评估是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可为城市内涝防灾减灾以及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