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颗粒增强信号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的检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青 刘卫 +3 位作者 羊小海 王柯敏 刘沛 何磊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45-1850,共6页
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 构建了一种高灵敏检测谷胱甘肽(GSH)和半胱氨酸(Cys)的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先将富含T碱基的DNA1和DNA2探针分别修饰在金电极和纳米金颗粒(AuNPs)上,再加入Hg2+,通过形成T-Hg2+-T结构使AuNPs结合到金电极表面.当加入GSH(或Cys)后,GSH(或Cys)可以竞争结合T-Hg2+-T结构中的Hg2+,使AuNPs离开电极表面.由于AuNPs上修饰的DNA探针能够静电吸附大量电活性物质六氨合钌(RuHex),因此该过程可引起计时电量信号的显著变化,据此实现了GSH(或Cys)的高灵敏检测.该传感器的检出限达10 pmol/L,比荧光法或比色法降低了2~3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金颗粒 DNA 谷胱甘肽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氧化铝/壳聚糖无机-有机复合纳米材料的辣根过氧化酶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卫军 卢丽敏 +1 位作者 万其中 张晓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3-358,共6页
以纳米氧化铝/壳聚糖无机-有机生物复合膜为基质吸附纳米金-HRP,构建了新型酶传感器,将其用于H2O2的电化学检测。运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性能,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对H2O2在0.3~270μm... 以纳米氧化铝/壳聚糖无机-有机生物复合膜为基质吸附纳米金-HRP,构建了新型酶传感器,将其用于H2O2的电化学检测。运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该传感器的性能,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对H2O2在0.3~270μmol/L浓度范围内与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mol/L。除高浓度的抗坏血酸有轻微干扰外,其他可能的共存物质如葡萄糖和各种氨基酸,以及生物相关的常见阴、阳离子对检测H2O2无明显干扰。酶促催化反应的表观米氏常数为0.13mmol/L。该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用于测定医用消毒水中H2O2的含量,结果满意。该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推广应用到其它酶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铝/壳聚糖生物复合膜 辣根过氧化酶 纳米金 过氧化氢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医学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邹小勇 陈汇勇 李荫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对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 ,详细论述了该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探针固定化技术、杂交指示剂的类型以及在基因诊断、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医学应用 ,并展望了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化学DNA传感器 杂交指示剂 修饰电极 基凶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4
作者 车宏莉 张云 +2 位作者 汪世平 吴朝阳 沈国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采用混合自组装单层膜技术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制备巯基丙酸(MPA)和巯基乙醇(ME)混合功能基底膜,通过偶联剂盐酸1-乙基-3-(3-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及N-... 提出了一种基于酶生物催化沉积放大的日本血吸虫压电免疫传感器.采用混合自组装单层膜技术在石英晶振金电极表面制备巯基丙酸(MPA)和巯基乙醇(ME)混合功能基底膜,通过偶联剂盐酸1-乙基-3-(3-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及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混合膜上富含的羧基基团用于日本血吸虫抗原(SjAG)的高效共价固定.通过夹心式免疫反应,将辣根过氧化酶(HRP)标记的羊抗兔二抗固定到晶体表面,利用HRP催化H202氧化底物4-氯-1-萘酚在晶振表面形成不溶性沉积物,使免疫检测信号得以显著放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可灵敏检测感染兔血清样中日本血吸虫抗体(SjAb)浓度(稀释比)的线性范围是1:10000~1:100,可望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免疫传感器 日本血吸虫 混合自组装膜 酶催化沉积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膜修饰无分离步骤的IgM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亚民 王永东 +2 位作者 王桦 吴朝阳 沈国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Nation膜修饰电极构制的无分离步骤的异相免疫分析法,羊抗人IgM抗血清和邻氨基酚通过Nation膜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敏感膜。采用竞争吸附免疫分析法,以HRP—IgM作标记物,只有结合在生物敏感膜的酶标物才能催化邻... 发展了一种基于Nation膜修饰电极构制的无分离步骤的异相免疫分析法,羊抗人IgM抗血清和邻氨基酚通过Nation膜固定在电极表面,形成生物敏感膜。采用竞争吸附免疫分析法,以HRP—IgM作标记物,只有结合在生物敏感膜的酶标物才能催化邻氨基酚与H2O2的反应,产生电分析信号,从而与游离在溶液里的酶标物区分开。因此分析过程勿需洗脱步骤,简化了分析过程,在优化的条件下,对IgM的检测范围为0.07~1.8mg/L。该分析技术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分离步骤 免疫传感器 Nation膜修饰电极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苯醚菊酯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朝阳 罗飞飞 +2 位作者 栾崇林 蒋晓华 梅琼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8-82,共5页
应用热引发的方法研制了苯醚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影响该传感器制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电流与苯醚菊酯的浓度在1.0~100.0 μmol/L成良好... 应用热引发的方法研制了苯醚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影响该传感器制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电流与苯醚菊酯的浓度在1.0~100.0 μmol/L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为0.992 8,检出限为2.0×10-7 mol/L.将其应用于湘江水中苯醚菊酯的检测,回收率在95.62%~103.1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苯醚菊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红 何晓晓 +3 位作者 王柯敏 苏婧 陈智峰 晏根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2-1166,共5页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23+]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联吡啶钌[Ru(bpy)23+]负载到巯基化MCM-41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通过金-巯键修饰法将负载后的MCM-41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发展了一种基于MCM-41负载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并研究了其电化学及电致化学发光行为.基于三聚氰胺与增敏剂三正丙胺氨基结构的相似性,将负载Ru(bpy)23+的MCM-41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三聚氰胺的检测,获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为检测三聚氰胺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同时,该研究为Ru(bpy)23+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化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三聚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松林 崔建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0,共3页
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已成为一种酶固定的良好载体。主要综述了近年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导电聚合物固定酶方面所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结构,如溶胶-凝胶技术、丝网印刷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多层结构、微电极、复合结构... 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已成为一种酶固定的良好载体。主要综述了近年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导电聚合物固定酶方面所涌现出的新技术和新结构,如溶胶-凝胶技术、丝网印刷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多层结构、微电极、复合结构等,并指出了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生物传感器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核壳结构复合物的甲萘胺电化学传感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刚兵 裴元鹏 +3 位作者 陈煜轩 易银辉 孙恒 吴向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8-1893,共6页
通过部分氧化剥离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包覆的MWCNTs核壳结构复合物(MWCNTs@GONR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对MWCNTs@GONRs的形貌... 通过部分氧化剥离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包覆的MWCNTs核壳结构复合物(MWCNTs@GONRs);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等对MWCNTs@GONRs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该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应用于甲萘胺(1-NA)的电化学传感研究.由于MWCNTs和GONRs的协同作用(如MWCNTs可提供快速的电子传递通道,GONRs表面带负电含氧官能团提高其对目标分子1-NA的富集量),MWCNTs@GONRs/GCE可实现对1-NA的高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8.0-400.0 nmol/L,检出限为2.5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带 甲萘胺 电化学传感 碳纳米管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富勒烯复合材料增敏多金属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陈丽 王晶 +2 位作者 张朝晖 谢丹丹 吕飘飘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1-348,共8页
制备了一种对Pb(Ⅱ)、Cd(Ⅱ)和Cu(Ⅱ)等多金属离子具有灵敏、选择性响应的新型印迹传感器。以甲基丙烯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分别为功能单体与配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出多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滴涂法将离子印迹聚合物均... 制备了一种对Pb(Ⅱ)、Cd(Ⅱ)和Cu(Ⅱ)等多金属离子具有灵敏、选择性响应的新型印迹传感器。以甲基丙烯酸与乙二胺四乙酸分别为功能单体与配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出多金属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滴涂法将离子印迹聚合物均匀地修饰至氧化石墨烯/富勒烯复合材料修饰碳电极表面,成功制备出灵敏的多金属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取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和差分脉冲法等技术对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多金属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在1. 0×10^(-9)~5. 0×10^(-7)mol/L范围内,该多金属离子印迹电极的响应电流与金属离子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Pb(Ⅱ)、Cd(Ⅱ)和Cu(Ⅱ)金属离子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5. 0×10^(-10)、5. 0×10^(-10)和1. 0×10^(-10)mol/L。该多金属离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成功用于实际样品中微量Pb(Ⅱ)、Cd(Ⅱ)和Cu(Ⅱ)等金属离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离子 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氧化石墨烯/富勒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功能化的ITO传感器电控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水环境中痕量Cr(Ⅵ)
11
作者 贾胜彬 司士辉 +2 位作者 陈金华 刘书平 张汶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7,共7页
基于ITO玻璃较低的背景电流、免打磨预处理等优势,结合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纳米金/聚吡咯纳米复合物(AuNPs/Ppy)的电控吸附能力,构建了一种可代替传统固体(金、玻碳)电极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RGO/AuNPs/Ppy-ITO),用于测定水环境中的痕... 基于ITO玻璃较低的背景电流、免打磨预处理等优势,结合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与纳米金/聚吡咯纳米复合物(AuNPs/Ppy)的电控吸附能力,构建了一种可代替传统固体(金、玻碳)电极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RGO/AuNPs/Ppy-ITO),用于测定水环境中的痕量Cr(Ⅵ)。利用修饰电极表面大量含氮结构与正电位下的电控吸附作用,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记录Cr(Ⅵ)的还原峰曲线,在经优化的pH、富集电压与时间等条件下,测得Cr(Ⅵ)还原峰电流与检测浓度在1~1500μg/L范围之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3,检测限为0.83μg/L。相较于金电极测试结果,不仅解决了金电极表面状态不稳定导致重现性较差的缺点,且具备更高的灵敏度与较低的成本耗材,在对水环境中Cr(Ⅵ)的现场快速、痕量一次性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 ITO电极 Cr(Ⅵ) 聚吡咯(P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助推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研究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月月 伍娟妮 +2 位作者 王童 吴海龙 俞汝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67-1278,共12页
该文回顾了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并讨论了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的相关发展历程。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演进实际是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对化学而言是一个困难的数学化进程,直到第三即计算科学范式形成,化学的现代科学地位才得以确定。分析化学... 该文回顾了科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并讨论了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的相关发展历程。实验科学向理论科学演进实际是现代科学的形成过程,对化学而言是一个困难的数学化进程,直到第三即计算科学范式形成,化学的现代科学地位才得以确定。分析化学或分析测试科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在助推其完善分析化学“数学化”进程的同时,也能够挖掘更多有效信息。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海啸的到来,化学计量学/信息学作为成熟的化学学科分支和有力“武器”,正在协助并推动化学和分析测试科学步入第四即“数据密集型”的科学新范式。该文以作者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为基础,论述了化学计量学/信息学助力推动化学与分析测试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过程中的相关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化学信息学 分析测试科学 科学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钛在纳米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昆 闫博宇 王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106,共9页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是一类新兴的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且易于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功能化复合材料。碳化钛(Ti 3C 2)作为一种典型的MXenes,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功能性化学修饰方法,使之成为电化学和光学分析传感的理... 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是一类新兴的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且易于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功能化复合材料。碳化钛(Ti 3C 2)作为一种典型的MXenes,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功能性化学修饰方法,使之成为电化学和光学分析传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综述首先介绍MXenes的发展历史和重要应用,并简要总结Ti 3C 2纳米片和Ti 3C 2量子点的制备与修饰方法。进而,对Ti 3C 2在多种纳米生物传感策略(包括电化学、电致发光、光致发光、比色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设计中发挥的独特作用进行总结和讨论。最后,对Ti 3C 2在纳米生物传感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纳米传感 生物传感 纳米片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作用的新型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测定环境污染物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汤琳 曾光明 +2 位作者 沈国励 黄国和 牛承岗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抑制作用的新型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二价汞离子。其工作原理是汞离子对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分子的抑制作用引起响应电流的下降而产生一可测定信号。详细探讨了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及测试性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抑制作用的新型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环境样品中二价汞离子。其工作原理是汞离子对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分子的抑制作用引起响应电流的下降而产生一可测定信号。详细探讨了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及测试性能。该传感器对汞离子的检出限是0.49 ng/mL,抑制率和汞离子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在0.49~783.21 ng/mL和783.21 ng/mL^25.55μg/mL范围内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酶电极在抑制后可以完全恢复活性。考察了铅(Ⅱ)、铜(Ⅱ)、镉(Ⅱ) 和铬(Ⅲ)离子对汞离子测定的干扰。测定了汞离子在土壤浸出液中的回收率,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抑制作用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朝阳 张晓蕾 +2 位作者 杨云慧 沈国励 俞汝勤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4,共5页
研制了电化学聚合制备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尼古丁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膜制备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尼古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 研制了电化学聚合制备尼古丁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尼古丁为模板分子,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膜制备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尼古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用恒电位计时安培法,尼古丁浓度在4.0×10-7~3.3×10-5mol/L范围内与电流增量成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10-7mol/L,加标回收率在99%~1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聚合 分子印迹 尼古丁 聚邻氨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一种新型纳米pH传感器 被引量:9
16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6 位作者 何晓晓 谭蔚泓 刘斌 何春梅 莫远尧 黄杉生 李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15,共6页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 改进了一种基于新型的荧光染料——二氧化硅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纳米 p H传感器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Ig G为核材料 ,采用实验条件简单的油包水的微乳液方法制备荧光纳米颗粒 ,该方法有效地防止了荧光染料在二氧化硅壳层中的泄露 .这种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对 p H敏感 ,在 p H值 5 .5~ 7之间呈线性响应 ,且能被单个小鼠巨噬细胞吞噬 ,借此用于单细胞中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包水微乳液 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PH传感器 小鼠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亚甲基蓝和纳米金放大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萌萌 吴海燕 +4 位作者 李兆新 薛瑞宇 谭志军 翟毓秀 沈国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检测.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酚基的OA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后,生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阻碍了传感器表面电子的传递,导致峰电流下降.利用免疫反应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对OA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准确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OA浓度的对数在0.2~100 μ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的变化值(△I)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1.721 7+1.083 6lgρ,相关系数为0.992 0,检出限为0.1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贝类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85.3%~ 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大田软海绵酸 硫堇 亚甲基蓝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胜园 谭慧 +3 位作者 刘艳梅 吴朝阳 沈国励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 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晶取向改变的非标记液晶型免疫传感器,并用于检测赭曲霉素A(OTA).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将OTA固定在由自组装膜修饰的玻璃基底表面.自组装膜能诱导液晶分子垂直排列,而连接OTA抗体后则扰乱了液晶分子取向的有序排列,导致液晶分子在化学敏感膜表面的取向发生变化,使光学信号的亮度及色彩发生变化,以此实现对OTA的检测.当OTA含量超过0.01 ng/mL时,光学信号发生明显变化.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非标记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自组装膜 免疫传感器 赭曲霉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脱落酸安培免疫传感器的研制(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巍 黄志刚 +3 位作者 李合松 钟菲菲 萧浪涛 沈国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ABA安培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H2O2-HRP-硫堇催化波体系构建,其中硫堇为传感介质。当HRP存在时,通过加入H2O2,硫堇的还原电流大幅增加,并且电流的增加依赖于HRP活性。HRP活性又由ABA与HR... 提出了一种基于纳米金/硫堇修饰金电极的ABA安培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基于H2O2-HRP-硫堇催化波体系构建,其中硫堇为传感介质。当HRP存在时,通过加入H2O2,硫堇的还原电流大幅增加,并且电流的增加依赖于HRP活性。HRP活性又由ABA与HRP酶标抗体结合物调控,产生一个减小的催化波。用BSA封闭硫堇单分子层修饰后可能存在的活性位点以避免非特异性吸附。优化了测定条件,包括酶标抗体和硫堇的最佳比例、培育时间、缓冲液的pH值和H2O2浓度。此传感器的还原电流在ABA浓度0.5~1000ng/mL范围内呈线性下降,回归方程为Y=0.0209x +17.071,相关系数为0.9922,检测限为0.2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免疫传感器 ABA 纳米金 硫堇 金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类脂膜的去甲肾上腺素传感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荫 谭学才 +2 位作者 梁汝萍 蔡沛祥 邹小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5,59,共4页
报道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月桂酸 -双层类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 +0.6~ -0.2V(vs.Ag/AgCl)电位范围内 ,于pH7.0的0.01mol/L的KH2PO4-Na2HPO4 底液中 ,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很灵敏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 报道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在月桂酸 -双层类脂膜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在 +0.6~ -0.2V(vs.Ag/AgCl)电位范围内 ,于pH7.0的0.01mol/L的KH2PO4-Na2HPO4 底液中 ,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很灵敏的氧化峰电流。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1.7×10 -5~5.9×1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双层类脂膜 修饰电极 静电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