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和无人机技术的湖南省益阳市城市山体监测
1
作者 周松林 杨楠 +2 位作者 张曦 李志学 莫文波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104-111,共8页
城市山体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对城市山体进行有效监测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监测城市山体保护情况,利用LandSat 8和Google Earth影像,结合无人机技术,开展了益阳市城市山体监测。在总体监测方面,利用2017年1月22日和2018... 城市山体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对城市山体进行有效监测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监测城市山体保护情况,利用LandSat 8和Google Earth影像,结合无人机技术,开展了益阳市城市山体监测。在总体监测方面,利用2017年1月22日和2018年1月9日两景LandSat 8数据,通过计算NDVI指数,监测总体植被变化。结果表明,益阳市2017年保护山体植被覆盖率降低1.1%,下降比例较益阳市城市规划区低1%。在山体破坏详细监测方面,利用Google Earth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对比分析,Google Earth影像拍摄时间不满足要求的区域,使用LandSat 8影像替换,提取变化较大的山体,在此基础上利用无人机对变化山体进行详细勘测,获取精确数据。结果表明,益阳市165座保护山体共有7座山体遭受相对较大破坏,破坏面积10.22 ha,破坏原因主要为村民建房、采石采砂、开垦林地等。遥感技术结合无人机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具有获取数据方便、成本低、快速高效等优势,既适合城市山体保护监测,也适用于其他中观尺度的环境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无人机 城市山体 变化监测 益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阳市“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2
作者 颜紫科 刘唱唱 +1 位作者 向云波 邓楚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60,共7页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 揭示国土空间变化的规律及其生态响应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益阳市为例,基于2000,2010和2018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区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分析“三区空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益阳市生态空间波动减少,城镇空间持续增加,呈“核心+点状”空间扩张特征,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补偿生态空间的趋势增加;(2)生态环境指数呈“L”型变化特征,与“三区空间”的数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由西南的山地、丘岗向东北平湖梯次递减的空间分异特征;(3)耕地转化成林地、水域转化为未利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生态环境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转建设用地和林地转耕地,次要因素是耕地转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质量 益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株洲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邵润钰 罗紫薇 +2 位作者 胡希军 王烨梓 张九月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解决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生态空间布局破碎等问题,构建起湖南省东部重要生态屏障,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对象,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筛选出景观连通性较高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 为解决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生态空间布局破碎等问题,构建起湖南省东部重要生态屏障,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对象,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筛选出景观连通性较高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并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构建株洲市生态网络,根据株洲市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初步构建的生态网络包括25个生态源地和300条生态廊道,共判别97个生态节点和92个生态障碍点,其中,市辖区及醴陵市西部、攸县北部的生态源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生态廊道在东北部市辖区、西北部和攸县东部分布较少,重要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株洲北部,生态障碍点总体上呈现北多南少。2)增加了12个踏脚石斑块,其中4个作为补充生态源地,同时也新增106条生态廊道,以实现生态网络的优化。3)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连通性增强,网络闭合指数、网络连接度指数和网络连通率指数分别增加了0.96、2、0.66。研究结果可为市域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景观格局 生态网络 株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风力机基底应力分布特征及平面度修正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炎明 邓宗伟 +2 位作者 刘文劼 高乾丰 范子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6-354,共9页
为有效掌握风荷载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地基的复杂应力分布,提出关于基底应力平面分布假定的修正方法。以相似法则为理论基础,建立山区风力发电机地基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平均风速和脉动风时间步长时的水平风荷载,测试不同风荷载... 为有效掌握风荷载作用下风力发电机地基的复杂应力分布,提出关于基底应力平面分布假定的修正方法。以相似法则为理论基础,建立山区风力发电机地基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不同平均风速和脉动风时间步长时的水平风荷载,测试不同风荷载下的基底静压力和动压力,研究应力的分布模式、变化规律,提出基底应力的平面度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风速越大,基底静压力越大;而当风速一定时,基底各点的压力差异随着时间步长增加而加大,因此,低频脉动风更容易威胁地基稳定性;在不同工况下,动压力仅为静压力的1/20~1/12,故可采用拟静力法对风力机基底应力进行计算;若按常用的建筑规范基底应力计算方法,会低估基底应力差异,结果偏于不安全,而进行平面度修正后,应力修正值与实测值更加接近,这证明了利用平面度修正的合理性,也意味着基础设计埋深可更大,这为山区风力机的地基基础安全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模型试验 地基 应力分布 平面度 基础埋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创”视角下产业园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路径与内容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超 杨翠 +1 位作者 易纯 易维良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30,共8页
从“双创”视角出发,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剖析新时期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识别产业园区智能、集群、“双碳”、弹性、人本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战略、业态、空间充分融合,从目标指标、规划用地、设施支撑和规划管控等... 从“双创”视角出发,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剖析新时期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识别产业园区智能、集群、“双碳”、弹性、人本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战略、业态、空间充分融合,从目标指标、规划用地、设施支撑和规划管控等方面提出湖南省产业园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的编制路径与规划内容,以期指导编制能践行“三高四新”使命、满足“双创”需求的产业园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产业园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 规划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与端部激励下悬索瞬时相频特性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测世 李聪 +1 位作者 邓正科 谭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49-255,共7页
一般认为当激励频率不变时悬索响应相位为恒定值,而实际上非线性效应使相位随时间呈周期变化,且其特性与激励密切相关。为研究在分布和端部两种典型激励下悬索瞬时相频特性的异同,首先,利用伽辽金法将两种激励单独作用下的运动控制方程... 一般认为当激励频率不变时悬索响应相位为恒定值,而实际上非线性效应使相位随时间呈周期变化,且其特性与激励密切相关。为研究在分布和端部两种典型激励下悬索瞬时相频特性的异同,首先,利用伽辽金法将两种激励单独作用下的运动控制方程离散为常微分方程,采用多尺度法进行摄动求解。其次,通过数值算例,分别算得两种激励下不同Irvine参数λ^(2)(以及对应垂跨比)和激励频率Ω时悬索的响应。最后,利用Hilbert变换分别得到响应和激励的瞬时相位,进而研究两者相位差及其幅值在λ^(2)-Ω平面内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无论哪种激励下,系统高阶近似解中的漂移项和二倍频项将使响应相位随时间呈周期变化。两种激励下悬索频响方程的右侧项存在差异,使响应幅值a不同,进而可以通过高阶解中的漂移项和二倍频项影响相频特性。分布和端部激励下响应-激励的瞬时相位差幅值p均会在λ^(2)≈3.0且Ω≈1.12为中心的局部范围内突然增大并呈反对称分布。但是,前者突变范围为狭长带域,而后者为点域,且前者量值明显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 瞬时相频特性 分布激励 端部激励 瞬时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索非线性振动瞬时相位差及其来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测世 林俊强 邓正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为探究拉索间的同步或异步振动现象,对参数存在差异的双索的瞬时相频特性展开研究。推导了双索-质量块模型的无量纲动力学运动方程,采用伽辽金法得到离散的常微分方程,利用多尺度法进行求解。采用Runge-Kutta法和有限元法进行对比验证,... 为探究拉索间的同步或异步振动现象,对参数存在差异的双索的瞬时相频特性展开研究。推导了双索-质量块模型的无量纲动力学运动方程,采用伽辽金法得到离散的常微分方程,利用多尺度法进行求解。采用Runge-Kutta法和有限元法进行对比验证,三者结果均吻合良好。对不同参数双索的瞬时相位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频率范围内,高阶近似项对瞬时相位的影响不容忽略。双索的瞬时相位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线性解中相移值γ的差异;二是高阶近似解中漂移项占比参数β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结构 非线性振动 瞬时相位差 多尺度法 漂移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