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校“两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夏建文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
基金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04C10)成果之一
-
文摘
“两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两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课”实践教学体系可分为四种基本模式,“两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吻合的原则,实践教学基地选择的典型性、代表性原则以及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原则。
-
关键词
“两课”
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原则
责任意识
教学体系
-
Keywords
"Two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pattern
principl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对正义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友谊
卢彭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四队
-
出处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2期60-63,共4页
-
文摘
要科学地理解和认识正义,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正义是人性化的,是客观的和历史的范畴。正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最高价值与意义。
-
关键词
正义
人性准则
人的发展
客观性
历史性
-
分类号
B83-052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论法律意识的培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 3
-
-
作者
朱文星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70,共3页
-
文摘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关键词。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法律意识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良好法律意识的途径;认为法律意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法律意识培育的现实基础,二者是一个互相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和努力建构法治社会。
-
关键词
法律意识
和谐社会
培育途径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论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林清明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0-73,69,共5页
-
基金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理念的研究"成果节选
项目编号:社科规划领字2004.9
04B14)
-
文摘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要求。我们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审视高校德育工作,把握其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探索科学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机制。
-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德育
实现机制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中国大学应尽快走出注入式教育时代
被引量:3
- 5
-
-
作者
甘民
刘海珍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湖南城市学院教务处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11期83-85,共3页
-
-
关键词
中国
注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育部部长
普通高校
教学过程
创新人才
-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伟人的终极关怀——论毛泽东的生死观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李佑新
黄波
-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3-7,共5页
-
文摘
终极关怀与人的生死问题密切相关,是人类超越生死对立的基本途径。对生死问题的思考贯注于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超越生死的基本心态是乐观、奋斗,从早年到晚年都是如此,尽管其中也有重要差异;毛泽东将生死问题置于终极性价值关怀之下而消解了生死的尖锐对立,这种终极性价值关怀在早年是抽象的精神实体,即"大本大源",在世界观发生转变以后,则是共产主义理想、人民本位。在人文精神失落、终极性价值消褪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生死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毛泽东
终极关怀
生死观
人民本位
-
Keywords
Mao Ze-dong
ultimate concern
outlook on life and death
the paramouncy of the people
-
分类号
A84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考
被引量:3
- 7
-
-
作者
林清明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71-72,共2页
-
-
关键词
政治理论课教学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科学真理
“灌输”
人文关怀
人格精神
主阵地
-
分类号
D0-4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论法律权威与法律意识——以商业贿赂为视角
- 8
-
-
作者
朱文星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
文摘
我国目前法律权威的缺失已成为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最大障碍,国家在法制合理性上的问题是其明显的表征。要通过法治力量来培育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当务之急在于推行立法和执法的合理性,以消解法律的局限性、滞后性和疲软性而增强法律的神圣性、权威性和必行性,为良好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本文结合商业贿赂的问题谈谈法律权威对于培育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法律权威
商业贿赂
法律意识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以“法德共治”多重机制塑造市场主体的德性人格
- 9
-
-
作者
张卫国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55-58,91,共5页
-
文摘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在社会实践的具体过程中 ,诚信必须人格化 ,转化为德性人格 ,这样才会行之有效。德性人格不仅是协定“契约”的普遍准则 ,而且还更应该是市场主体的内在素质。德性人格的形成 ,唯一可靠的现实途径 ,就是在法德共治条件下 ,形成德性人格生长的多重机制。
-
关键词
德性人格
诚信的机制
法德共治
-
Keywords
moral personality mechanism of being honest concurrency of legal and moral ruling
-
分类号
B82-053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科学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10
-
-
作者
夏建文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政法系
-
出处
《湖湘论坛》
2003年第6期45-45,47,共2页
-
-
关键词
共产党执政规律
中国共产党
执政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执政能力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25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 11
-
-
作者
李湘刚
-
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城市政法系
-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7期40-41,共2页
-
文摘
2004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人口工作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
《讲话》
胡锦涛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