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 被引量:56
1
作者 蒋建清 曹国辉 +2 位作者 陈东海 贺冉 何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49,共6页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教学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结合地方高校对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 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教学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与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些突出矛盾。结合地方高校对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论述了应用型地方高校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理念和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分析了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和组构模式。实践表明,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和自主实验的学习兴趣,提高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地方高校应校企合作开发"层次化、模块化、体系化"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立"高度仿真、虚实结合、开放共享"的应用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积极开展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 应用型 地方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校企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自由 卢英华 《当代教育论坛》 2014年第1期97-101,共5页
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教学平台不完善、创新教育和工程素质教育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实现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实现"生成性"教育过程。其必然性体现在:校企互动型实... 当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面临教学平台不完善、创新教育和工程素质教育缺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实现校企合作,搭建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实现"生成性"教育过程。其必然性体现在: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引入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理念的改革相契合、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其可行性则体现在:校企互动型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接轨,实现学生能力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校企互动 实践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大神山印支期花岗岩的岩浆性质及其对钨成矿的制约——来自锆石和磷灰石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索梦颖 彭建堂 +2 位作者 胡阿香 夏侯立超 邓思琪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17-2033,共17页
华南早中生代花岗岩及有关矿床是华南世界级钨锡多金属成矿省的重要组成,但其岩浆性质及其对成矿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湘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广泛分布,且其周围有较多钨、金矿床产出,是研究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 华南早中生代花岗岩及有关矿床是华南世界级钨锡多金属成矿省的重要组成,但其岩浆性质及其对成矿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湘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广泛分布,且其周围有较多钨、金矿床产出,是研究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以该区与印支期大溶溪钨矿密切相关的大神山岩体为研究对象,借助花岗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来查明其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揭示岩浆体系中钨的富集机制。锆石Ti温度计显示,成矿花岗岩结晶温度为729±60℃,与华南含钨花岗岩基本一致。利用锆石Ce异常和Ce-U-Ti联合氧逸度计,得到成矿花岗岩的氧逸度为ΔFMQ-6.03~+4.96(平均-0.67)和ΔFMQ-2.46~+2.08(平均-0.74),显示出中等还原的特征。磷灰石Eu异常、Ce异常和极低的SO_(3)含量及全岩Fe含量特征也指示该岩体为一中等还原性花岗岩。此外,成矿花岗岩的F含量平均为191.3×10^(-6),Cl含量平均为27.4×10^(-6),H_(2)O含量平均为3.7%,指示该岩浆体系富含挥发份F和H_(2)O。花岗岩的岩浆性质对大溶溪钨矿的形成至关重要。该花岗岩源岩为中元古代富钨沉积岩,其部分熔融为大溶溪钨矿提供了成矿金属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其熔体中较高的F和H_(2)O含量不仅通过解聚熔体、延长结晶过程显著提高了岩浆体系中钨的溶解度和富集程度,熔体中的F还与W形成络合物提高了岩浆体系中钨的迁移能力;岩浆较高的水含量,有效提高了W从熔体到流体中的迁移比例,并为大溶溪钨矿提供了足够多的原始成矿热液。另外,其岩浆中等还原性特征对形成高品位的大型钨矿亦非常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锆石和磷灰石 岩浆性质 钨的富集机制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司徒铺钨矿床年代学研究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4
作者 胡阿香 彭建堂 +1 位作者 索梦颖 夏侯立超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0-1976,共17页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 沩山岩体是江南造山带中段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之一,分布于该岩体中的司徒铺钨矿床为一典型的云英岩型钨矿床。尽管该矿发现较早,但研究程度偏低,其成岩、成矿时间缺乏精确制约,钨矿床与赋矿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其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也缺乏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LA-ICP-MS原位分析手段,对该矿区花岗岩中的锆石和云英岩中的锡石分别进行了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首次获得该矿区成岩、成矿的精确年龄数据。研究表明,司徒铺矿区赋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为210.8±0.8Ma和210.6±1.9Ma,司徒铺钨矿床形成年龄为202.2±2.6Ma和206.2±1.8Ma。尽管本次获得的钨成矿时间稍晚于矿区花岗岩的侵位时间,成岩、成矿存在时差,但本次获得的成矿年龄与区域上部分金钨矿床的形成时间相当吻合。江南造山带中段印支期花岗岩均是同一地质事件的产物,其形成时间主要集中在209~225Ma;该区存在区域性的印支期成矿作用,这些印支期花岗岩为中等分异、中等还原性侵入岩,钨矿找矿潜力巨大。钨成矿作用在整个江南造山带都普遍存在,江南钨矿带应延伸至其中段和西段,且成矿时代和元素组合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石U-Pb定年 印支期成矿 钨成矿事件 司徒铺矿床 江南造山带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化和雷达图的建筑群抗震韧性评估方法及应用
5
作者 昌毅 万凯 +6 位作者 刘新权 甘嘉豪 江元琪 杨仁镪 杨子健 胡文君 丁星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目前的抗震韧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单一地震对单体建筑的影响,难以考虑对同一地区不同建筑群的抗震韧性评估。将研究区域按500 m×500 m进行网格划分,分析地震危险性。以建筑群设防所需费用、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 目前的抗震韧性评估主要是针对单一地震对单体建筑的影响,难以考虑对同一地区不同建筑群的抗震韧性评估。将研究区域按500 m×500 m进行网格划分,分析地震危险性。以建筑群设防所需费用、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修复费用和伤亡人数6个指标作为抗震韧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基于网格化和雷达图的建筑群抗震韧性评估模型,并将该模型运用到成都市。研究结果表明:未提升设防时,成都市抗震韧性一般;在提升1度设防后,设防所需费用增加45.95%,不同程度受损面积、房屋直接经济损失、修复时间、修复费用、伤亡人数分别减少26.25%、37.75%、45.1%、44.24%、48.18%。通过对比分析该模型数据发现,提升1度设防后,成都市建筑群抗震韧性综合效益提升40.8%,灾害损失大量减少,提升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韧性 网格划分 雷达图 建筑群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工程评标未知权重多属性决策 被引量:29
6
作者 何美丽 刘浪 +1 位作者 王宏伟 刘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57-4062,共6页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各投标单位的情况,通过对工程项目评标管理进行分析,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工程评标未知权重多属性决策模型。该模型利用集对分析理论,结合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性,全面又突出重点地构建工程评标模型。将集对分析... 基于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统筹考虑各投标单位的情况,通过对工程项目评标管理进行分析,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工程评标未知权重多属性决策模型。该模型利用集对分析理论,结合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性,全面又突出重点地构建工程评标模型。将集对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利用关联度对差异度系数赋值,建立评标分级模型。为避免权重赋值的主观性,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提高权重的客观性与适应性。构造正、反同一度矩阵,使决策更加全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其他所得结果的平均关联度达到83.3%,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评标 集对分析 变异系数法 灰色关联分析 多属性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坍方风险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何美丽 刘霁 +1 位作者 刘浪 周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65-3671,共7页
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 针对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借鉴未确知测度理论,将隧道塌方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未确知系统,提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分析影响坍方诱因,选取围岩级别、开挖跨度、埋深、偏压角度、地下水状况、施工水平共6个实测指标作为隧道塌方风险预测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武广(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浏阳河隧道为例,构造适于隧道塌方风险预测指标的测度函数;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判定,得出隧道塌方风险分级的评价结果。将已建立的未确知测度评估模型应用到青山岗隧道和马鞍山隧道坍方风险评估中,并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解决隧道塌方中风险等级评价中诸多因素不确定性问题,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坍方 风险评估 未确知测度 置信度识别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AHP-CV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姜安民 张道兵 +4 位作者 刘霁 王飞飞 董彦辰 李延超 尹华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4-1616,共13页
为有效控制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对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频次分析、鱼骨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风险因素指标,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过程、工程特征与地... 为有效控制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对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运用频次分析、鱼骨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风险因素指标,从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施工过程、工程特征与地质环境、瓦斯特征与赋存环境、施工管理这6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组合赋权,确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再次,对煤瓦斯隧道施工综合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构造风险等级隶属度函数,基于上述指标体系与权重构建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模糊预测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某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人员风险、机械设备风险、施工过程风险、工程特征与地质环境风险均处于III级(中等)至IV级(较小)之间,瓦斯特征与赋存环境、施工管理风险、施工综合风险所处等级均为II级(较大)至III级(中等)之间,风险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接近;运用该模型对煤瓦斯隧道施工风险进行预测可操作性强,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瓦斯隧道 施工风险 区间层次分析法 变异系数法 组合赋权 模糊理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转露天开采下伏空区稳定性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9
作者 姜安民 张道兵 +6 位作者 王飞飞 李延超 董彦辰 郑海力 尹华东 曾林海 张升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80-3093,共14页
为降低地下转露天开采风险,对地转露下伏采空区稳定性风险预测模型展开研究。首先,从地质环境因素、采空区赋存状态及外部环境因素三方面对地转露下伏采空区稳定性风险预测指标进行识别,建立风险预测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博弈论对区间层... 为降低地下转露天开采风险,对地转露下伏采空区稳定性风险预测模型展开研究。首先,从地质环境因素、采空区赋存状态及外部环境因素三方面对地转露下伏采空区稳定性风险预测指标进行识别,建立风险预测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博弈论对区间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权重进行线性优化组合;再次,通过构造隶属度函数确定风险预测指标对风险等级的隶属度,形成隶属度矩阵,并对预测指标权重向量、隶属度矩阵及风险等级向量进行耦合,确定各一级指标及采空区综合风险等级量化值,结合量化值判定所处风险等级;最后,基于该模型对某地转露磷矿下伏采空区稳定性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露天矿下伏采空区综合风险处于C_(Ⅱ)~C_(Ⅲ)级之间,风险趋于C_(Ⅱ)级(较高),采空区处于欠稳定状态,预测结果与岩石力学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转露 采空区 稳定性 博弈论 模糊理论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移的竹-原木组合梁力学性能试验分析
10
作者 孟阳君 陈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目的】为了更好评定竹-原木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挠度、应变高度关系等力学性能,提出考虑滑移的竹木组合梁理论。【方法】开展原木梁与竹-原木组合梁的对比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提出考虑滑移的竹-原木组合梁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结果】结... 【目的】为了更好评定竹-原木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挠度、应变高度关系等力学性能,提出考虑滑移的竹木组合梁理论。【方法】开展原木梁与竹-原木组合梁的对比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提出考虑滑移的竹-原木组合梁力学性能评价指标。【结果】结合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推导考虑滑移的竹木组合梁滑移理论,得出几种常见荷载作用下的滑移量、附加挠度等表达式,展示滑移沿梁长的分布图示。相较于原木梁,竹-原木组合梁的极限荷载为其1.61倍,抗弯刚度提升最大幅度达到55.5%。考虑折减之后的构件的组合抗弯刚度,与实测的组合抗弯刚度误差最大为4.22%。不考虑滑移影响,竹-原木组合梁跨中挠度普遍小于试验结果值。根据附加挠度,采用试算法可得竹-原木组合梁界面滑移刚度。研究结果表明,挠度计算时务必考虑层间滑移。以平均滑移刚度为标准,竹-原木组合梁3个试件极限荷载作用下端部的滑移量分别为0.57、0.72、0.68 mm。竹-原木组合梁试件的跨中截面应变高度曲线符合平截面假定,形心偏移量很小。【结论】竹-原木组合梁相较于原木梁,增大刚度的同时也提升构件的延性。考虑滑移的影响,构件产生附加挠度,计算整体挠度时,必须考虑抗弯刚度的折减。梁底粘贴薄片竹皮形成的竹木组合梁,可以不考虑形心轴的偏移,由此得出考虑滑移的附加挠度公式是准确可靠的。推导得到的考虑滑移的竹-木组合梁理论及相关公式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木组合梁 试验 滑移 附加挠度 刚度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特征的驾驶次任务视觉负荷量化方法研究
11
作者 谢练 庞雨薇 +1 位作者 吴超仲 吕能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6-2699,共14页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驾驶人视觉负荷评价模型,量化不同次任务下的视觉负荷。在视觉负荷量化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驾驶人视觉负荷分为低、中、高稳定型类别。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执行快速串行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任务使驾驶人扫视速度和扫视幅度显著增加,单次注视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但驾驶人通过增加注视频次,弥补了总注视持续时长的下降,即采取小幅快速搜索方式补偿了视觉信息的获取。执行延迟数字召回任务(1-Back)占用驾驶人认知资源,导致视觉搜索出现弱化。驾驶人不仅减少了对非前方道路区域的关注,且扫视频率和注视持续时长占比均显著下降。视觉负荷量化模型结果显示,RSVP手机操作次任务下相比正常驾驶视觉负荷平均上升了22.29%,执行1-Back数字记忆次任务时视觉负荷平均下降了8.93%。不同驾驶人视觉负荷存在明显个体差异,64.2%的被试视觉负荷可以保持高稳定性。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车速指标虽不相关,但与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和时间裕度等安全替代指标具有显著负相关,表明次任务加载下视觉负荷过高会导致驾驶绩效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驾驶行为 视觉负荷 因子分析 K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工程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国辉 文明才 +1 位作者 刘小芳 刘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4期106-107,137,共3页
文中阐述了建筑工程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筑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目标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致因机理与推演模型研究
13
作者 姜安民 张道兵 +5 位作者 王飞飞 董彦辰 张敬宇 蔡文平 尹华东 傅茹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6-487,共12页
为降低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及未确知测度(Unascertained Measur... 为降低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及未确知测度(Unascertained Measurement,UM)法对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致因机理展开研究,推演施工爆炸风险事故的发生过程。首先,识别了22个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致险因素;其次,基于DEMATEL、ISM及UM构建了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致因机理与推演模型;再次,运用该模型探明了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各个致险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内在联系、权重及风险传递路径,找出了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主要致因链;最后,结合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实例进行研究,找到了董家山隧道施工爆炸风险最不利致因链,同时对董家山隧道施工爆炸风险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推演,揭示了致险因素诱发风险事件并最终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全过程,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吻合。研究表明,DEMATEL-ISM-UM模型有效,能够用于煤瓦斯隧道施工爆炸风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瓦斯隧道 施工风险 瓦斯爆炸 致因机理 推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与主元分析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云 刘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146,共7页
高质量的网络模型要求输入因素或输出因素之间尽可能不相关,以达到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的目的。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采矿方法优选模型,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以往利用BP网络进... 高质量的网络模型要求输入因素或输出因素之间尽可能不相关,以达到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的目的。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的采矿方法优选模型,对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弥补了以往利用BP网络进行采矿方法优选过程中,由于输入数据相关使得输出数据精度下降的缺陷,使输入数据不相关,且减少了输入数据,消除了由于BP网络输入数据太多而影响数据处理速度的弊端,可使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BP神经网络 采矿方法优选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建设项目综合费-效分析的灰色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霁 陈建宏 周智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9-182,共4页
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是国家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建设,因此此类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一直不被重视,而且缺乏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文章综合考虑费用-效益、费用-效果评价、城市竞争力效果评价和社会效果评价的因素,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 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是国家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基本建设,因此此类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一直不被重视,而且缺乏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文章综合考虑费用-效益、费用-效果评价、城市竞争力效果评价和社会效果评价的因素,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灰色聚类决策方法进行评价和探讨。用灰色评价和层次分析相耦合的方法对益阳市梓山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具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经济效果 费用-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车道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行健 晏克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针对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可以通过调整车道的方法改善通行能力,结合交通流理论相关成果,分别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2方面进行研究。以间隙-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车道宽度与车速、流量的关系,进而采用spss软件拟合数据获得外侧车道车头时... 针对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可以通过调整车道的方法改善通行能力,结合交通流理论相关成果,分别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2方面进行研究。以间隙-接受理论为基础,分析车道宽度与车速、流量的关系,进而采用spss软件拟合数据获得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与临界车头时距,计算匝道汇入能力,建立匝道合流区车道调整模型,并通过上海市快速路实例对模型和方法进行检验,对模型的适应性和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匝道合流区 通行能力 车道调整 间隙-接受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工程勘察数据时效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斌 张可能 樊丽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4,共3页
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对一基坑事故前后的岩土工程环境变化、岩土体参数变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现场勘察数据具有时效性,在基坑工程方案设计时应予以考虑,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基坑 勘察数据 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公路工程建设边坡防护方案的决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海洋 陈建宏 刘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6-141,共6页
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山区公路边坡防护决策进行了研究.防护决策采用综合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后的主客观赋权法,建立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决策的主客观赋权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边坡防护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求解计算... 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对山区公路边坡防护决策进行了研究.防护决策采用综合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后的主客观赋权法,建立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决策的主客观赋权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对边坡防护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求解计算,并应用均衡度变权进行综合比较,可得到边坡防护方案的综合评判结果,能找到最佳边坡防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公路 主客观赋权法 指标规格化 方案评价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评价的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综合“费-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茁超 周科平 刘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针对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属国家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等特点,因此此类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一直不被重视,而且缺乏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综合考虑费用-效益、费用-效果评价、城市竞争力效果评价和社会效果评价,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 针对城市公益性建设项目属国家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等特点,因此此类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一直不被重视,而且缺乏适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综合考虑费用-效益、费用-效果评价、城市竞争力效果评价和社会效果评价,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灰色系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建工程 灰色系统 经济效果 费用-效益分析 费用-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范子坚 刘新喜 +2 位作者 邓宗伟 李玉 门晟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2-2923,共12页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 通过动静组合三轴试验,研究振动次数、振动幅值、振动频率和初始静偏应力的循环荷载对残积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累计塑性应变的变化规律,提出考虑振动次数、振动频率、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残积土累计塑性应变演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累计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振动幅值与初始静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抗剪强度则随三者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累计塑性应变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逐渐靠近或小于未经历循环荷载作用的残积土抗剪强度;残积土受循环荷载作用后的抗剪强度与累计塑性应变之间存在显著的强负相关关系,并据此确定了累计塑性应变与抗剪强度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残积土的振后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积土 循环荷载 动静组合三轴试验 累计塑性应变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