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益阳方言“听[t^h in^(55)]”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小球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1-95,共5页
对湖南益阳方言"听"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进行了考察。"听p,都q"复句属于条件复句中的无条件复句,根据"听p,都q"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分为多面列举式、多面总括式和单面总括式... 对湖南益阳方言"听"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进行了考察。"听p,都q"复句属于条件复句中的无条件复句,根据"听p,都q"复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分为多面列举式、多面总括式和单面总括式三个小类。文章还从表达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前后分句语序变换等方面与表条件关系的"管p,都q"复句进行比较,得出两种复句出现的不同语义环境和用法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感觉派作家与左翼文坛的同路人关系探析
2
作者 薛朝晖 王莉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派 左翼作家 左翼文坛 同路人 革命现实主义 政治生命 小说流派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那占据了一段历史时空的文艺理论烟云——再评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论的衍变轨迹
3
作者 彭萍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8期147-150,154,共5页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是周扬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周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是革命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应有的品格。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种形式,一切艺术是宣传,政治居主导地位。毛泽...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是周扬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周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是革命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应有的品格。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种形式,一切艺术是宣传,政治居主导地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周扬坚持文艺服从政治的根本观点,并结合解放区的文艺实践,阐述文艺要为政治服务就应当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紧密联系起来。在新时期,周扬否定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认为文艺的功能不能限于阶级斗争的工具,要从多方面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分析周扬文艺思想与时俱进的具体历程,有利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周扬,认识文艺理论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文艺 政治 功利主义文艺观 精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课程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之良方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中顼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3,共6页
教育公平包括量性公平和质性公平;高等教育量性公平实现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质性公平。影响教育质性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质量,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软资源。优质课程软资源存量不足和配置不均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包括量性公平和质性公平;高等教育量性公平实现后,人们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于质性公平。影响教育质性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质量,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软资源。优质课程软资源存量不足和配置不均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提升的瓶颈,是制约中国高等教育质性公平实现的瓶颈。加强优质课程软资源开发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策略,实现优质课程软资源无校界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必要举措;优质课程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之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资源 教育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视野中的分层次教学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中顼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2011年第4期29-33,共5页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差异,进行有差异的针对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这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教学方略,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为了有效保证分层次教学中教育公平的充分实现,必须深入了解和研...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差异,进行有差异的针对性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都获得人尽其才的发展。这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教学方略,真正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为了有效保证分层次教学中教育公平的充分实现,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划分层次,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在保证各层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把对各层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视野 分层次教学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泉 张永健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60,共6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 儿童文学创作 多元文化 儿童素质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1-55,共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东北作家迟子建深受萨满文化影响,于作品中叙述鄂温克族苦难历史的同时展示了神秘而又丰富的萨满民俗世界。萨满跳神仪式、多神崇拜民俗、"万物有灵... 《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东北作家迟子建深受萨满文化影响,于作品中叙述鄂温克族苦难历史的同时展示了神秘而又丰富的萨满民俗世界。萨满跳神仪式、多神崇拜民俗、"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等观念在文中得到了艺术渗透与升华,作品充满浓郁的萨满文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河右岸》 萨满文化 鄂温克族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生活”与周扬的文艺真实观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是生活"、艺术应再现现实的美学思想是周扬文艺真实观的理论基础之一。1930年代,周扬强调只有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才是达到文学真实性的正确之路。40年代,周扬自觉接受《讲话》精神影响,强调只... 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是生活"、艺术应再现现实的美学思想是周扬文艺真实观的理论基础之一。1930年代,周扬强调只有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世界观,才是达到文学真实性的正确之路。40年代,周扬自觉接受《讲话》精神影响,强调只有深入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在政策思想指导下,写新人物,新世界,才会有更高的文学真实性。新时期,周扬辩证地阐述了文艺真实性、人民生活与政治三者的关系,将真善美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了超越车氏的更为完善的文艺真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车尔尼雪夫斯基 文艺真实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都市巫女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傅建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为都市"巫女"。因为巫女对于男性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也带来恐惧。长期的文化积淀,巫女形象在男作家的书写中屡被成功放逐。而在女作家的视点下,因女性意识的生发,巫女形象成为表现女性精神突围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巫女 放逐 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思潮与《荡寇志》的兵治革新思想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永姣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3,共4页
在农民斗争、西方列强侵犯的强烈刺激下,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俞万春关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军备、军饷、兵力等方面做现实研究,编籍资料,并以小说形式提出改进方案,其《荡寇志》明显地表现出经世致... 在农民斗争、西方列强侵犯的强烈刺激下,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俞万春关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军备、军饷、兵力等方面做现实研究,编籍资料,并以小说形式提出改进方案,其《荡寇志》明显地表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思潮 《荡寇志》 兵治革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诗论时空观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新敖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2-126,共5页
中国古代诗论的时空观,源于古人在日常生活影响下形成的哲学观念。儒家之要义,是以时空的方法论、以"天"为尊的行为方式、以"和"为目标的生存价值,实现儒家与社会时空位置的关系处理;道家则是以本体性的时空观念,... 中国古代诗论的时空观,源于古人在日常生活影响下形成的哲学观念。儒家之要义,是以时空的方法论、以"天"为尊的行为方式、以"和"为目标的生存价值,实现儒家与社会时空位置的关系处理;道家则是以本体性的时空观念,消除了社会、文化的滞碍,通达主体和艺术本体,开启了"虚"、"空"的审美艺术批评思维。在儒、道和诸子百家影响下,人与时空的同一成为中国人的诗意生存方式和处事哲学,并成为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基本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时空观 哲学 儒家 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楼女性的男性想像——评施蛰存《石秀之恋》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建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前卫面具的掩盖下却有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所体现的传统文人观,这在《石秀之恋》的人物塑造中得到典型体现。《石秀之恋》是弗洛伊德理念的经典文本。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前卫面具的掩盖下却有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所体现的传统文人观,这在《石秀之恋》的人物塑造中得到典型体现。《石秀之恋》是弗洛伊德理念的经典文本。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戒与占有、美丽与邪恶、欲望与险恶构成双重反讽,从而形成艺术的张力。石秀的性力(力比多)带着正义的面具得以释放,在唯美表象下体现出畸形的性意识。施蛰存的《石秀之恋》体现着转型中的海派亦中亦西、亦新亦旧的文化形态,也是施蛰存市场策略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楼女性 男性想象 施蛰存 《石秀之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汉族新生代女性小说的西藏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泉 《扬子江(评论)》 2011年第2期82-85,共4页
新世纪以来,以安妮宝贝、杨金华、摩卡、陈泠、江觉迟为代表的汉族新生代女作家,通过小说书写了作为“他者”的汉族女性对西藏的向往。安妮宝贝的《莲花》、红艺的《爱在西藏游走》、杨金华的《天堂高度》、摩卡的《情断西藏》、陈泠... 新世纪以来,以安妮宝贝、杨金华、摩卡、陈泠、江觉迟为代表的汉族新生代女作家,通过小说书写了作为“他者”的汉族女性对西藏的向往。安妮宝贝的《莲花》、红艺的《爱在西藏游走》、杨金华的《天堂高度》、摩卡的《情断西藏》、陈泠的《心印:那些与西藏的前世今生》及江觉迟的《酥油》等,以汉族女人在西藏的情感故事为径,书写了女性成长中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表现了现代意义上的疾病隐喻与爱的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女作家 女性小说 西藏 汉族 书写 安妮宝贝 “他者” 《莲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理应受到重视”——周扬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周扬复出后冲破"左"的思潮的藩篱,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这是他新时期十年中理论建树的高峰。其中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述,引发社会风波,遭到权威人士的批判。周扬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人道... 周扬复出后冲破"左"的思潮的藩篱,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这是他新时期十年中理论建树的高峰。其中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述,引发社会风波,遭到权威人士的批判。周扬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人占有重要地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缺陷,是用抽象的人性、人道观念去说明和解释历史;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理应受到重视。周扬关于人道主义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深入发掘和现代阐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和优越性的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重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慧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狂欢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建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卫慧小说对于欲望的赤裸裸地呈现使其成为人们批判挞伐的对象。但客观地说,卫慧小说以诗意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她通过拼贴、戏仿与反讽等后现代手法表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生命图景,表现出世纪之交的都市现代人在失却理想,... 卫慧小说对于欲望的赤裸裸地呈现使其成为人们批判挞伐的对象。但客观地说,卫慧小说以诗意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她通过拼贴、戏仿与反讽等后现代手法表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生命图景,表现出世纪之交的都市现代人在失却理想,失去信仰,面对一无可取的过去与一无所知的未来的茫然失措,及于无奈绝望中的生命狂欢。但她身陷其中,不能超脱,也不能对其进行理性批判。所以,无聊与颓丧成为卫慧作品的基调与氛围,也影响其在文学史上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慧小说 后现代 狂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母性的缺失与消解——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性别意识维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璠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残雪与卡夫卡都是在人性的维度上来结构他们小说的性别之维的,这个维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揭示、显明和澄清人的存在的不同方面。而母性是人性的一个生存面,母性的恐惧性是人性恐惧性的一个镜面,卡夫卡和残雪用他们极富个性特征的书写方式... 残雪与卡夫卡都是在人性的维度上来结构他们小说的性别之维的,这个维度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揭示、显明和澄清人的存在的不同方面。而母性是人性的一个生存面,母性的恐惧性是人性恐惧性的一个镜面,卡夫卡和残雪用他们极富个性特征的书写方式,对这个镜面进行了独特的映射。两位作家小说中理想母性的缺失表现,既是对传统文学虚假母性意识的消解,也是对父权制进一步的批判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 缺失 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末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
17
作者 王泉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4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20世纪末 散文文体 西藏 书写 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藏族作家 人类活动 民情风俗 相对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
18
作者 王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9-71,共3页
在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中,李瑛、朱增泉、王鸣久等非藏族诗人在反思西藏高原的生命之美中探寻着人生的意义。一些藏族诗人则在藏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支配下显现出跨越时空的家园意识。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在全球化语境中促进... 在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中,李瑛、朱增泉、王鸣久等非藏族诗人在反思西藏高原的生命之美中探寻着人生的意义。一些藏族诗人则在藏民族文化身份意识的支配下显现出跨越时空的家园意识。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在全球化语境中促进了文学西藏的生产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 西藏 生命 文化 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在别处”——论20世纪90年代历史小说的生命意识
19
作者 薛朝晖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2-124,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高潮期,作家们依据自身的真切感悟,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存在意义。其中又以帝王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余年是历史小说创作的高潮期,作家们依据自身的真切感悟,深入探究历史生命扭曲的内外根源,并在唯物史观和先进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较好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与生命的存在意义。其中又以帝王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最能体现生命意识,也最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生命意识 性别差异 存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