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湖南益阳方言“听[t^h in^(55)]”的连词用法及其构成的“听p,都q”复句 |
彭小球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
|
新感觉派作家与左翼文坛的同路人关系探析 |
薛朝晖
王莉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
3
|
反思那占据了一段历史时空的文艺理论烟云——再评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论的衍变轨迹 |
彭萍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8 |
0 |
|
4
|
优质课程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是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之良方 |
刘中顼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5
|
公平视野中的分层次教学及其实现路径 |
刘中顼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
2011 |
8
|
|
6
|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 |
王泉
张永健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浅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 |
曾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7
|
|
8
|
“美是生活”与周扬的文艺真实观 |
彭萍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都市巫女形象 |
傅建安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经世思潮与《荡寇志》的兵治革新思想 |
易永姣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传统诗论时空观的哲学背景 |
刘新敖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2
|
青楼女性的男性想像——评施蛰存《石秀之恋》 |
傅建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新世纪汉族新生代女性小说的西藏书写 |
王泉
|
《扬子江(评论)》
|
2011 |
1
|
|
14
|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理应受到重视”——周扬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
彭萍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5
|
卫慧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狂欢 |
傅建安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6
|
理想母性的缺失与消解——残雪与卡夫卡小说性别意识维度的比较分析 |
罗璠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7
|
20世纪末中国散文的西藏书写 |
王泉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0 |
|
18
|
新世纪中国新诗的西藏抒写 |
王泉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9
|
“生活在别处”——论20世纪90年代历史小说的生命意识 |
薛朝晖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