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尊夏攘夷”之幻灭与“魏晋遗风”之嬗变──元杂剧勃兴原因新探
1
作者
吕养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6,共7页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代之绝作”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夏攘夷
魏晋遗风
嬗变
儒娼俗文学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2
作者
吕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詹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问世 ,在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最富于代表性的是郁贤皓先生的《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和葛景春先生的《也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詹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问世 ,在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最富于代表性的是郁贤皓先生的《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和葛景春先生的《也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两篇文章 ,针锋相对 ,各抒己见。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古籍整理学术规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两篇的争议 ,具体表明了自己对古籍整理学术规范的一些意见 :古籍整理的串解 ,应博采古今众说之长 ,由编者客观地融会贯通 ,使之能真正体现原诗文的本义。古籍整理的引证 ,该注明出处的最好注明出处 ,对有些古籍必须结合今人成果才可能引证清楚的 ,应当结合今人的成果来引证 ,并加以注明。大量引证见在今人成果 ,应征得作者赞同。对见在今人的评点 ,最好取其赞同之处 ,不同之处 ,可以另外撰文商榷。古籍整理的商榷 ,要实事求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整理
学术规范
商榷
引证
《汇释集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3
作者
张建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61,共12页
关键词
艺术思维
智慧本质
客观世界
全文增补中
谢伟斯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4
作者
张建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4-93,83,共11页
二次大战后期,以约翰·谢伟斯、约翰·戴维斯和约翰·文森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在华外交官,积极参与了美国和国、共三方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他们在华的这一系列活动,国内外史学界历来存有两种载然不同的评价。美国官方以及对...
二次大战后期,以约翰·谢伟斯、约翰·戴维斯和约翰·文森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在华外交官,积极参与了美国和国、共三方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他们在华的这一系列活动,国内外史学界历来存有两种载然不同的评价。美国官方以及对新中国抱有敌视态度的美国史学家,几乎“无可争议”地认为:美国官方的战时对华政策,遭到了一批“中国通”的积极反对和暗中破坏。“他们发自中国的函电中的意见,被国务院作为真理加以接受。因此,这些职业外交官带有偏见的言论起到了在这关键时刻逆转历史车轮和改变美国远东政策方向的作用”。上述谢伟斯等三人被指责为“丢掉了中国的三个约翰。”而国内学者则一般倾向认为,尽管这批“中国通”站在现实主义立场,对中国人民革命持友好同情态度,但他们的建议遭到了美国官方的否定,在美国对华决策中没有发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归纳谢伟斯的决策建议,从美国对中共政策形成过程和影响外交决策的外交文化积累角度,对这批“中国通”的历史作用作一重新评价,希望能说明以下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外交决策
中国人民革命
对外政策
蒋介石集团
中美关系
文化积累
决策建议
美国政府
史迪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尊夏攘夷”之幻灭与“魏晋遗风”之嬗变──元杂剧勃兴原因新探
1
作者
吕养正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46,共7页
文摘
元杂剧勃兴的主因在于儒生的介入及其价值观的变更、意识的 更新。传统的“尊夏攘夷”现的幻灭与“魏晋遗风”的嬗变是文人染指杂 剧的两大牵引力,由此促成了元代与杂剧活动密切关联的空前绝后的 “儒娼俗文学圈”的形成,营造出“一代之绝作”的辉煌。
关键词
尊夏攘夷
魏晋遗风
嬗变
儒娼俗文学圈
分类号
J809.247 [艺术—戏剧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2
作者
吕华明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文摘
詹先生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问世 ,在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中最富于代表性的是郁贤皓先生的《从〈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想到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和葛景春先生的《也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两篇文章 ,针锋相对 ,各抒己见。针对当前学术界在古籍整理学术规范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两篇的争议 ,具体表明了自己对古籍整理学术规范的一些意见 :古籍整理的串解 ,应博采古今众说之长 ,由编者客观地融会贯通 ,使之能真正体现原诗文的本义。古籍整理的引证 ,该注明出处的最好注明出处 ,对有些古籍必须结合今人成果才可能引证清楚的 ,应当结合今人的成果来引证 ,并加以注明。大量引证见在今人成果 ,应征得作者赞同。对见在今人的评点 ,最好取其赞同之处 ,不同之处 ,可以另外撰文商榷。古籍整理的商榷 ,要实事求是 。
关键词
古籍整理
学术规范
商榷
引证
《汇释集评》
Keywords
academic standard of reorganizing ancient works
academic norms
objectivity
truth seeking
分类号
G25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3
作者
张建永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61,共12页
关键词
艺术思维
智慧本质
客观世界
分类号
J0-02 [艺术—艺术理论]
全文增补中
题名
谢伟斯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4
作者
张建人
机构
湖南吉首大学中文系
出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4-93,83,共11页
文摘
二次大战后期,以约翰·谢伟斯、约翰·戴维斯和约翰·文森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在华外交官,积极参与了美国和国、共三方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他们在华的这一系列活动,国内外史学界历来存有两种载然不同的评价。美国官方以及对新中国抱有敌视态度的美国史学家,几乎“无可争议”地认为:美国官方的战时对华政策,遭到了一批“中国通”的积极反对和暗中破坏。“他们发自中国的函电中的意见,被国务院作为真理加以接受。因此,这些职业外交官带有偏见的言论起到了在这关键时刻逆转历史车轮和改变美国远东政策方向的作用”。上述谢伟斯等三人被指责为“丢掉了中国的三个约翰。”而国内学者则一般倾向认为,尽管这批“中国通”站在现实主义立场,对中国人民革命持友好同情态度,但他们的建议遭到了美国官方的否定,在美国对华决策中没有发挥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归纳谢伟斯的决策建议,从美国对中共政策形成过程和影响外交决策的外交文化积累角度,对这批“中国通”的历史作用作一重新评价,希望能说明以下两个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外交决策
中国人民革命
对外政策
蒋介石集团
中美关系
文化积累
决策建议
美国政府
史迪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尊夏攘夷”之幻灭与“魏晋遗风”之嬗变──元杂剧勃兴原因新探
吕养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谈古籍整理的学术规范问题
吕华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艺术思维哲学·引论
张建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0
全文增补中
4
谢伟斯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
张建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