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建构及其与道教生命伦理思想的融合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中国生命伦理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引入到中国并开始了发展进步的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架构相对粗糙,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话语引导权,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作为西方学术思想引进的产物,化解中国生命伦理... 中国生命伦理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初被介绍、引入到中国并开始了发展进步的历程,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理论架构相对粗糙,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话语引导权,学科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作为西方学术思想引进的产物,化解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困境,需要回归自己的文化本源,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话。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道"为生命的形上根据,赋予生命神圣的价值,强调"珍生"、"贵生",鼓励人们通过修炼脱离自然存在的状态,获得精神生命和自由意志,进入生命的意义之境,蕴涵了丰富的生命伦理学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我们今天化解困境、实现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本土化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建构 道教生命伦理思想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共苏区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开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22,共4页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从实际出发是苏区社会建设的活力源泉,工农群众积极参与是苏区社会建设的成功之路,服务于革命战争是苏区社会建设的着眼点,"改良群众... 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有:从实际出发是苏区社会建设的活力源泉,工农群众积极参与是苏区社会建设的成功之路,服务于革命战争是苏区社会建设的着眼点,"改良群众生活"是苏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种基本政策的设施"是苏区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苏区社会建设的"领导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区 社会建设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苏区社会建设与国统区社会建设的本质区别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开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8,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社会建设与国民党主导的国统区社会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从性质上看,苏区社会建设是深刻的革命,而国统区社会建设则是局部的改良;从价值取向上看,苏区社会建设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而国统区社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社会建设与国民党主导的国统区社会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从性质上看,苏区社会建设是深刻的革命,而国统区社会建设则是局部的改良;从价值取向上看,苏区社会建设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而国统区社会建设更着眼于维护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管控民众以对抗共产党;从方式上看,苏区社会建设注重思想教育基础上的群众自觉参与,而国统区社会建设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区 国统区 社会建设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