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烟者和肺癌病人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平 刘志军 +1 位作者 方建中 周淮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900-901,共2页
吸烟者和肺癌病人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陈平,刘志军,方建中,周淮英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长沙市41001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除参与肺... 吸烟者和肺癌病人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研究陈平,刘志军,方建中,周淮英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长沙市41001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除参与肺部高敏免疫反应、急性肺损伤等肺部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吸烟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及其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大一 赵水平 顼志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66-68,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粥样 血脂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摄入不同量脂肪餐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绘莉 赵水平 刘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代谢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40例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不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禁食 12小时后 ,分别接受高脂肪餐饮食(高脂餐组 ,n=2 0 )和低脂肪餐饮食 (低脂餐组 ,n=2 0 )...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代谢情况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40例血清总胆固醇 (TC)水平不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禁食 12小时后 ,分别接受高脂肪餐饮食(高脂餐组 ,n=2 0 )和低脂肪餐饮食 (低脂餐组 ,n=2 0 )。于空腹、餐后 2、4、5、7小时测定血清 TC、血清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 4小时测定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结果 :高脂餐组 ,餐后血清 TG水平显著升高 ,TC、L DL- C、HDL- C无明显改变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由空腹状态的 (3.38± 2 .34) %降至餐后 4小时的 (1.2 7± 2 .3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变 ,餐后 4小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受损程度与餐后 2小时血清 TG升高值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5 99,P<0 .0 1) ;低脂餐组餐后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变。  结论 :冠心病患者进食高脂餐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且与餐后血清 TG的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脂肪餐 低脂肪餐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腾达 赵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清脂蛋白(a)[Lp(a)]改变及其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7例心脏疾病患者(无心衰组65例,严重充血性心衰组72例)血清Lp(a)、白细胞介素-6(... 目的:探讨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时血清脂蛋白(a)[Lp(a)]改变及其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37例心脏疾病患者(无心衰组65例,严重充血性心衰组72例)血清Lp(a)、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严重充血性心衰组患者血清Lp(a)、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偏相关分析(校正总胆固醇、肾功能等混杂因素)显示Lp(a)与IL-6呈明显正相关(r=0.71,P<0.001),与肿瘤坏死因子-α呈弱相关(r=0.29,P<0.01)。结论:结果提示Lp(a)可能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参与充血性心衰的病理生理过程,其血清浓度的增高可能与IL-6刺激肝脏合成Lp(a)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 心力衰竭 脂蛋白(a) 白细胞介素6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卿笃信 林礼茂 凌奇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3-245,共3页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 LDL)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Ox - LDL 分别为(420 .7±112 .1)μg/L、(634...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 LDL) 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Ox - LDL 分别为(420 .7±112 .1)μg/L、(634 .1 ±167 .3)μg/L和(716 .3 ±259.5)μg/L,后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Ox - LDL与ALT 及胆红素呈正相关( P< 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P< 0 .05) 。结果提示Ox - LDL 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至肝损害的因素之一。Ox- LDL测定对肝硬化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测定 OX-LDL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整体危险评估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日益增长。尽管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冠心病危险因素个体变化很大,其所需要的干预治疗的强度亦不同。有效的一级预防需要一个能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治疗的...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且发病率日益增长。尽管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在冠心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冠心病危险因素个体变化很大,其所需要的干预治疗的强度亦不同。有效的一级预防需要一个能帮助患者选择合适治疗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以及其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评估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心肌梗塞患者健康子代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水平 李江 +1 位作者 周启昌 高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 :了解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对健康子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检测了 2 0例有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的健康子代 (心肌梗塞子代组 )和 2 0例无心血管病家族史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的肱动脉在静息... 目的 :了解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对健康子代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检测了 2 0例有早发心肌梗塞家族史的健康子代 (心肌梗塞子代组 )和 2 0例无心血管病家族史对照者 (正常对照组 )的肱动脉在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  结果 :发现心肌梗塞子代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7.8± 4.6 ) %比 (14.9± 3.3) % ,P<0 .0 0 1],而 2组对硝酸甘油 (glyceryl trinitrate)的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2 4.3± 8.1) %比 (2 5 .2± 4.1) % ,P=0 .186 ]。  结论 :早发心肌梗塞健康子代可能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内皮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的血脂改变及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钟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女性的血脂改变及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王钟林1女性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特点心血管病(CAD)是男女两性健康的最严重威胁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美国CAD分别占男女两性死因的46%与52%,一年内... 女性的血脂改变及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王钟林1女性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特点心血管病(CAD)是男女两性健康的最严重威胁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美国CAD分别占男女两性死因的46%与52%,一年内死于冠心病(CHD)的女性达25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血管疾病 血脂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9
作者 陆前进 卢放根 +4 位作者 文海泉 颜兰香 张其亮 张桂英 余桂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陆前进①卢放根②文海泉①颜兰香①张其亮①张桂英①余桂英①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是细胞周期因子依赖性激酶家族...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陆前进①卢放根②文海泉①颜兰香①张其亮①张桂英①余桂英①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kinaseCDK4)是细胞周期因子依赖性激酶家族(CDKs)中的一员,RB蛋白是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视网膜母细胞瘤 蛋白表达 周期素 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单核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徐腾达 赵水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113例心脏疾病患者(无CHF组37例,严重CHF组50例,CHF并恶病质组26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用...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体外培养113例心脏疾病患者(无CHF组37例,严重CHF组50例,CHF并恶病质组26例)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固相酶放大敏感免疫法测定其培养液中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脂多糖诱生的TNF-α(PBMC-TNF-α)及血清TNF-α浓度。 结果:①严重CHF组血清TNF-α浓度较无CHF组明显增高(P<0.05),CHF并恶病质组增高更为显著(P均<0.01);②无CHF组、严重CHF组、CHF并恶病质组3组PBMC-TNF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③PBMC-TNF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r=0. 48,P<0.01);④PBMC-TNF-α与血清 TNF-α浓度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激活是CHF的临床特征之一,其分泌的TNF-α至少部分参与CHF及CHF恶病质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