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肝管全程剖开胆肠吻合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志诚 王渺 +7 位作者 杨科球 胡建光 方传昆 刘浔阳 汤辉焕 张成裕 欧阳植庭 吴启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9-73,共5页
左肝管全程剖开手术,必须熟悉左肝管与邻近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为此我们用 ABS 丙酮溶液灌注塑型了6具新鲜成人尸肝脏,解剖40例(成人30,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了左肝管长度和管径,左肝管与肝总管夹角。全程剖开左肝管与右肝管,并观察左... 左肝管全程剖开手术,必须熟悉左肝管与邻近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为此我们用 ABS 丙酮溶液灌注塑型了6具新鲜成人尸肝脏,解剖40例(成人30,儿童10)肝脏标本,测量了左肝管长度和管径,左肝管与肝总管夹角。全程剖开左肝管与右肝管,并观察左肝管与右肝管、左肝动脉、门静脉左干和肝圆韧带的关系,提出了右肝管全程剖开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管 胆肠吻合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股点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志诚 涂玲 +2 位作者 黄群武 杨科球 胡建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1-162,共2页
本文解剖了164例大隐静脉,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隐股点(Sapheno-femoral junction)处大隐静脉的管径,隐股点的体表投影,大隐静脉属支注入隐股点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了用耻骨结节及髂耻连线中、内1/3分界点的两点确定隐股点定位法... 本文解剖了164例大隐静脉,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隐股点(Sapheno-femoral junction)处大隐静脉的管径,隐股点的体表投影,大隐静脉属支注入隐股点距离进行观察和测量.提出了用耻骨结节及髂耻连线中、内1/3分界点的两点确定隐股点定位法,并对临床应用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隐股点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臀部肌肉注射安全区的解剖学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炎之 黄群武 +1 位作者 杨科球 雷金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24-226,248,共4页
在51具小儿尸体上,观察测量了臀部常规肌肉注射区的局部结构,结合临床所见臀肌注射后坐骨神经损伤情况,提供了以髂嵴最高点至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为圆心,半径为10~15mm的范围为小儿臀肌安全注射区,该区中心点至坐骨神经的距离为6.2cm。
关键词 臀部 肌肉注射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上神经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6
4
作者 曾志成 杨科球 +3 位作者 王淼 漆光平 邓晓华 姚良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40,共3页
解剖203例喉上神经内、外支.并对喉上神经的内、外支与舌骨大角平面、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侧叶上极、入喉处与甲状软骨上缘的距离,喉外支与喉上神经三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喉上神经外支比内支小,沿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腺上动脉深面... 解剖203例喉上神经内、外支.并对喉上神经的内、外支与舌骨大角平面、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侧叶上极、入喉处与甲状软骨上缘的距离,喉外支与喉上神经三角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喉上神经外支比内支小,沿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腺上动脉深面,喉外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占84.2%(171例),喉外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后方占13.7%(28侧),穿咽下缩肌绕甲状腺下方达环甲肌并支配该肌.提出舌骨大角平面、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软骨上切迹、甲状腺侧叶上极、喉上神经三角是识别喉上神经外支的简便、可靠、实用的解剖学标志和提出手术中避免损伤喉上神经内、外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上神经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动脉三角上颈椎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5
作者 谢应桂 王炎之 李启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27,共4页
经颈动脉三角显露上颈椎前方较充分,便于操作。长期以来,因解剖结构复杂,国内、外采用这一入路的报道资料很少。为提高该入路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3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在此入路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学观察,对测量数据作了统... 经颈动脉三角显露上颈椎前方较充分,便于操作。长期以来,因解剖结构复杂,国内、外采用这一入路的报道资料很少。为提高该入路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32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在此入路进行了细致的解剖学观察,对测量数据作了统计学处理,探讨了该入路手术操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①动脉的寻找与结扎;②肌的处理;③椎体的显露、切除、取骨与植骨等。经临床应用观察,认为此入路暴露充分,安全、方便,无感染及后遗症,确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椎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颈动脉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Kocher氏切口—右上腹弧形切口的应用解剖
6
作者 王炎之 黄群武 +4 位作者 张建一 曹启林 易德保 李一忠 沈立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Kocher氏切口为肝胆手术优良切口,但因易损伤第8、9、10肋间神经而应用受限.为探索此切口的改进,对20例成年尸体(男11I、女9)作了以肋间神经走行部位为主的有关解剖学观测,提出了防止损伤肋间神经干的改良切口建议及临床应用要点,并结... Kocher氏切口为肝胆手术优良切口,但因易损伤第8、9、10肋间神经而应用受限.为探索此切口的改进,对20例成年尸体(男11I、女9)作了以肋间神经走行部位为主的有关解剖学观测,提出了防止损伤肋间神经干的改良切口建议及临床应用要点,并结合临床初步实践,作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cher`s切口 肋间神经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下静脉内结石的解剖及 X 线分析
7
作者 李青水 刘正清 +3 位作者 谢建新 刘裕民 付恒 谢德掀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尸解中发现了一例双侧膀胱下静脉内有多个结石,经 X 光摄片证实结石均显影。随机对600例临床 X 光片进行观察,此类结石出现率为4.5%。因在 X 光片上易与输尿管下段结石和精囊腺内结石影像相混淆.为此作者分析了两者的鉴别要点,以供临... 在尸解中发现了一例双侧膀胱下静脉内有多个结石,经 X 光摄片证实结石均显影。随机对600例临床 X 光片进行观察,此类结石出现率为4.5%。因在 X 光片上易与输尿管下段结石和精囊腺内结石影像相混淆.为此作者分析了两者的鉴别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下静脉 结石 解剖学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炎之 张建一 +5 位作者 黄群武 刘远芳 曾志诚 杨科球 雷金屏 罗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 对20只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用邻近的带血管蒂筋膜瓣作了管状桥接。不同存活期组织学检查发现,管桥中及神经远侧残端均有再生纤维。逆行追踪和电生理学方法对再生纤维的功能检测证实,手术45天以后确有再生纤维通过管桥到达坐骨神经远端。荧光染料包埋于管桥远侧的神经断端后,相应脊髓节段的灰质前角及脊神经节中均发现有标记细胞。电生理测试再生纤维动作电位阳性;神经传导速度部分恢复。以上结果提示,带血管蒂筋膜瓣(管)有可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自体非神经桥接物供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之用,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蒂 筋膜瓣 桥接 周围神经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Meynert基底核TrkA和ChAT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蔡维君 邓小华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38,共5页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Trk A在大鼠 Meynert基底核的分布及 Trk A、Ch AT免疫反应神经元的生后发育及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用图像分析仪检测 Meynert基底核 Trk A-、Ch AT-IR神经元的数量、截面积和灰度值。结果表明 : Tr-k ... 本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 Trk A在大鼠 Meynert基底核的分布及 Trk A、Ch AT免疫反应神经元的生后发育及两者表达的相互关系。用图像分析仪检测 Meynert基底核 Trk A-、Ch AT-IR神经元的数量、截面积和灰度值。结果表明 : Tr-k A、Ch AT分布于 Meynert基底核神经元。生后 1d可见 Trk A表达 ,但未见 Ch AT表达 ;生后 5 d方出现 Ch AT表达 ;生后 2 0 dTrk A、Ch AT表达达高峰 ;生后 3 0 d下降 ,到成年时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老龄鼠 Trk A-、Ch AT-IR神经元萎缩 ,数量分别减少 41.3 8%和 5 1.61% ,胞体平均截面积分别减少 3 9.4%和 3 0 .4% ,平均灰度值分别减少 11.8%和 9.9%。大鼠 Trk A-、Ch AT-IR神经元截面积呈正相关。大鼠 Meynert基底核神经元 Trk A表达早于 Ch AT表达 ,从生后 5 d开始 ,Trk A、Ch AT表达有相似的时间模式。 Trk A可能参与 Meynert基底核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分化、成熟和老化。老龄鼠 Trk 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KA CHAT 免疫组织化学 MEYNERT基底核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法对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志诚 黄群武 +1 位作者 张建一 帅建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用 Fluoro—gold 和 Fast Blue 两种荧光标记物,以 wistar 大鼠作为实验模型,切除6mm 坐骨神经,用骨骼肌修复神经缺损,用荧光示踪法进行检验,证明该技术是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敏感可靠的检测指标.进一步证实了肌桥修复周围神经的连续性.
关键词 骨骼肌桥 周围神经 荧光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小脑内Calbind in和Parvalbum in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大华 雷德亮 +1 位作者 罗学港 严小新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33,共7页
既往研究显示的哺乳动物小脑单位和小脑缝隙,在人类称之为Purkinje 细胞群和缝隙。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一种钙结合蛋白Calbindin(CB)在啮齿动物小脑的发育过程中可作为Purkinje 细胞群的短时标志物。为... 既往研究显示的哺乳动物小脑单位和小脑缝隙,在人类称之为Purkinje 细胞群和缝隙。进一步的研究证实,一种钙结合蛋白Calbindin(CB)在啮齿动物小脑的发育过程中可作为Purkinje 细胞群的短时标志物。为了观察人胎Purkinje 细胞群和小脑缝隙的发育变化,并试图证实在小脑Purkinje 细胞的发育过程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是否有差别,本文选用胎龄13、15、20、26、32和39 周的小脑分别作CB和Parvalbum in(PV)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CB和PV 均显示内外方向的空间分布顺序,并且除13 周CB有表达而PV 没有表达外,其它胎龄均显示了相似的分布模式。在第13 周,CB阳性的Purkinje 细胞前体仅见于小脑蚓,而小脑半球则不存在,阳性细胞体和轴突组合成前后方向的细胞群,与非免疫反应性的条带交替出现。至第15 周,小脑蚓和半球的Purkinje 细胞均可被CB和PV 标记。CB和PV 阳性胞体和轴突以非免疫反应的缝隙为界,在小脑蚓和蚓旁组织组成纵向的细胞群。小脑叶片内Purkinje 细胞群和缝隙在前后和背腹方向上排列一致。小脑半球内的Purkinje 细胞缺乏这种条带状结构。从24周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 Purkinje细胞群 小脑缝隙 发育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α和TrkA在基底前脑的分布与共存
12
作者 邓小华 蔡维君 罗学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7-130,T024,共5页
基底前脑为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作用的靶区之一。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这些配体是否作用于正在发育和成年大鼠的基底前脑同一神经元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方法观察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α和酪氨酸激酶 A在基底前脑的分布与共存... 基底前脑为神经营养因子和雌激素作用的靶区之一。为了在受体水平探讨这些配体是否作用于正在发育和成年大鼠的基底前脑同一神经元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方法观察了雌性大鼠雌激素受体α和酪氨酸激酶 A在基底前脑的分布与共存。用小鼠抗雌激素受体和兔抗酪氨酸激酶 A分别孵育切片 ,ABC法显示前者的反应产物主要位于胞核内 ,蓝黑色 ,呈点状 ;后者位于胞质和突起内 ,呈棕色。结果表明 :两者都分布于基底前脑神经元。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条件下可见三种细胞 :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 ,酪氨酸激酶 A阳性细胞和双重反应阳性细胞 ,双重反应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因部位而不同。雌激素受体和酪氨酸激酶 A共存提示它们的配体可通过共存于基底前脑同一神经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而作用于同一神经元 ,协同地调节特异的基因或者基因网络的表达 ,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酪氨酸激酶A 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 基底前脑 大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内细胞色素氧化酶与逆行辣根过氧化物酶联合反应
13
作者 刘忠浩 楚亚平 +1 位作者 刘求理 周国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2期252-254,283,共4页
向大鼠单侧尾壳核注射HRP后,用氯化钴—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证明脑干内红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及耳蜗神经核等显高CO活性神经元;丘脑板内核、黑质、中缝背核及中脑被盖核等神经元呈现HRP标记;蓝斑核内可同时观察到高CO活性和... 向大鼠单侧尾壳核注射HRP后,用氯化钴—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反应方法,证明脑干内红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及耳蜗神经核等显高CO活性神经元;丘脑板内核、黑质、中缝背核及中脑被盖核等神经元呈现HRP标记;蓝斑核内可同时观察到高CO活性和HRP标记两种神经元。实验结果说明此法有可能直接用于研究脑内高CO活性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鱼素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尾壳核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海绵痣之脱落细胞分析
14
作者 王小平 刘蜀凡 +2 位作者 沈子华 冯德云 梁英锐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从一患病家系中选8位白色海绵痣患者,取有颊粘膜典型病损处脱落细胞作光镜与透射电镜分析。涂片显示堆积于粘膜表面之白色损害系大量不全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突较多、胞浆内含嗜伊红致密团块,与组织切片中主要特征相似。电镜下表... 从一患病家系中选8位白色海绵痣患者,取有颊粘膜典型病损处脱落细胞作光镜与透射电镜分析。涂片显示堆积于粘膜表面之白色损害系大量不全角化细胞,形态不规则,胞浆突较多、胞浆内含嗜伊红致密团块,与组织切片中主要特征相似。电镜下表现以细胞内张力细丝成分显著增多为主,膜被颗粒及细胞间镶嵌结构明显增多。提示患处上皮角化活跃但正常脱屑过程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海绵痣 脱落细胞 张力细丝 膜被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压力性左室肥大及其逆转的超微结构改变
15
作者 谷继 刘裕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8-62,共5页
目的:为探讨压力性左室肥厚心肌细胞的逆转情况。方法:采用 Goldblat 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造成压力性左室肥大。用切除缩窄肾的方法使发生高血压的动物血压降至正常,左室的压力负荷减轻,肥大的左室发生逆转(re... 目的:为探讨压力性左室肥厚心肌细胞的逆转情况。方法:采用 Goldblat 大鼠肾血管性高血压动物模型,造成压力性左室肥大。用切除缩窄肾的方法使发生高血压的动物血压降至正常,左室的压力负荷减轻,肥大的左室发生逆转(regression) 。用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心肌细胞内肌原纤维与线粒体所占体积在肥大与逆转过程的相对变化,探讨心肌细胞内能量产生与消耗这两个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严重肥大的心肌细胞经过与过度负荷等时段的降压去负荷治疗,可使心脏重量减轻,心肌细胞直径缩小,在形态学上部分恢复正常,但其超微结构及线粒体,肌原纤维体方面的改变仍未恢复,严重的高血压并有严重的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则为不可逆病变。结论:降压可使部分压力性左室肥大心肌细胞在形态学上恢复正常,但伴有严重恶性高血压及心脏间质纤维化病变者难以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大 高血压 超微结构 压力性左室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左心室壁内微血管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青水 刘裕民 +1 位作者 蔡维君 李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用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法观察胎儿左心室壁内各级微血管,发现心肌不同层次内的毛细血管口径、间距有差异。讨论了微血管结构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心室 毛细血管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叠式瓣膜人工肛门功能的实验观察
17
作者 欧阳植庭 黄世祥 +3 位作者 顾明辉 刘馨 陈霞 文继舫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用15条杂种母狗,随机分组进行套叠式瓣膜人工肛门术式的动物实验。分全瓣膜、半瓣膜及无瓣膜三组,术后观察94~107天并作仔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套叠式瓣膜人工肛门不仅具有明显的“类括约肌”作用,而且没有造成套叠式瓣膜以上近端... 用15条杂种母狗,随机分组进行套叠式瓣膜人工肛门术式的动物实验。分全瓣膜、半瓣膜及无瓣膜三组,术后观察94~107天并作仔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套叠式瓣膜人工肛门不仅具有明显的“类括约肌”作用,而且没有造成套叠式瓣膜以上近端结肠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 瓣膜 病理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鼻咽部的APUD细胞
18
作者 秦国桢 严文保 +1 位作者 高建华 何家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从12例婴幼儿、少年儿童及成人尸体鼻咽部连续切片标本中,证实这些标本均存在APUD细胞。本资料通过改良嗜银法检验发现嗜银细胞;采用Fontana—Masson亲银反应发现黑素细胞;在铅苏木精染色的切片标本中亦见APUD细胞的阳性反应。对不同年... 从12例婴幼儿、少年儿童及成人尸体鼻咽部连续切片标本中,证实这些标本均存在APUD细胞。本资料通过改良嗜银法检验发现嗜银细胞;采用Fontana—Masson亲银反应发现黑素细胞;在铅苏木精染色的切片标本中亦见APUD细胞的阳性反应。对不同年龄期的人鼻咽部APUD细胞作了计数和分布描述,并讨论了其分布与鼻咽部肿瘤可能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UD细胞 咽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上腔静脉奇静脉异位伴冠状窦异常1例
19
作者 孔国英 潘爱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165-165,共1页
双上腔静脉奇静脉异位伴冠状窦异常1例孔国英,潘爱华(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海口570102关于双上腔静脉有不少的报道,但关于双上腔静脉合并奇静脉异位、冠状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异位的报道极少。本例为一少年男子,身... 双上腔静脉奇静脉异位伴冠状窦异常1例孔国英,潘爱华(海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海口570102关于双上腔静脉有不少的报道,但关于双上腔静脉合并奇静脉异位、冠状窦异常、动脉导管未闭异位的报道极少。本例为一少年男子,身高135cm。在尸体解剖中发现: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上腔静脉 并发症 奇静脉异位 冠状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