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net在眼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文生 姜德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3,共3页
介绍了Internet的基本功能:电子邮件,新闻组,通信讨论组,文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全球信息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条件。重点介绍了与眼科学有关的Internet网址,并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这些网址获取... 介绍了Internet的基本功能:电子邮件,新闻组,通信讨论组,文件传输协议,远程登录,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全球信息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条件。重点介绍了与眼科学有关的Internet网址,并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这些网址获取眼科学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ET 眼科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玻璃疣特征预见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松 聂爱光 +2 位作者 谭家铨 姜德咏 唐朝珍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黄斑玻璃疣与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于1989年始观察了早期AMD患者54例(54眼)。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玻璃疣数量及融合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18例(33.33%)患者发生了AMD... 目的探讨黄斑玻璃疣与老年黄斑变性(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于1989年始观察了早期AMD患者54例(54眼)。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玻璃疣数量及融合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18例(33.33%)患者发生了AMD,黄斑玻璃疣发生渗出性AMD的5年累积危险性为37.78%,其中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SRNVMS)4眼(7.4%),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4眼(7.4%),地图状萎缩10眼(18.51%)。具有融合的软性玻璃疣的相对危险度是3.14倍,数量较多(>Ⅱ级)的相对危险度是6.89倍,玻璃疣位于中心凹区的相对危险度是2.6倍。结论揭示具有高危险特征的黄斑玻璃疣具有发生AM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黄斑玻璃疣 预见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过氧化氢诱导白内障形成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建光 李含玉 +2 位作者 曾令柏 王家翠 杨策尧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200μ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离休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TUNEL法检测 H2O2作用 1,6,18,24,48 h的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同时测定晶状... 目的探讨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关系。方法用200μ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离休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TUNEL法检测 H2O2作用 1,6,18,24,48 h的晶状体上皮凋亡细胞,同时测定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H2O2作用 1h,晶状体保持透明,未发现凋亡上皮细胞。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凋亡上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晶状体逐渐变混浊。 SOD活性早期无变化,18 h后逐渐降低。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是皮质性白内障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其发生先于晶状体抗氧化机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过氧化氢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单体成分对混合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叶长华 蒋幼芹 江 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主要单体成分4-吡喃酮-3-β-1)-吡喃葡萄糖甙(PCP)和新灯盏花素(NBC)对混合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2只生后2-3天的SD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鼠尾胶原包被的96孔培养板...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主要单体成分4-吡喃酮-3-β-1)-吡喃葡萄糖甙(PCP)和新灯盏花素(NBC)对混合培养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将12只生后2-3天的SD乳鼠视网膜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鼠尾胶原包被的96孔培养板培养。分为对照组和各种质量浓度梯度(1×10-3g/L-1×10-8g/L)的单体成分实验组,于1,3,5天,用MTT微量自动比色法测量存活细胞的吸光度A值。结果 培养在鼠尾胶原上的细胞生长良好,上述质量浓度的PGP和NBC对培养细胞形态无影响。各培养时期实验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灯盏细辛单体成分PGP和NBC无直接促鼠RGCs在体外存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细胞培养 4-吡喃酮-3-β-D吡喃葡萄糖甙 新灯盏花素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丘逆行标记法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定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益华 蒋幼芹 +2 位作者 刘忠浩 罗学港 吴振中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方法 ,并了解大鼠RGCs密度分布情况。方法 暴露大鼠双上丘后将饱含 3 0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溶液的明胶海绵片贴附于双上丘表面 ,大鼠存活 2 4h后 ,取出视网膜行HRP组织化学反... 目的 建立一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定性及定量的研究方法 ,并了解大鼠RGCs密度分布情况。方法 暴露大鼠双上丘后将饱含 3 0 %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溶液的明胶海绵片贴附于双上丘表面 ,大鼠存活 2 4h后 ,取出视网膜行HRP组织化学反应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RGCs进行分类及计数。结果 左右眼RGCs密度分别为 14 66±3 76/mm2 及 14 5 7± 40 4/mm2 ,左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90± 3 71/mm2 及 14 4 2± 3 82 /mm2 ,右眼鼻、颞侧RGCs密度分别为 14 67± 410 /mm2 及 14 4 6± 40 0 /mm2 。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直接上丘HRP逆行标记RGCs定量计数法 ,正常大鼠双眼RGCs密度基本相同 ,颞侧及鼻侧RGCs密度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上丘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选择性培养 被引量:7
6
作者 席兴华 姜德咏 唐罗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493-496,共4页
目的 建立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 (PC)和内皮细胞 (EC)选择性培养的简便方法。方法 采用含 2 0 %胎牛血清 (FBS)的DMEM和在该培养基中加入 5 %贫血小板人血浆 (PPP)及牛视网膜浸出液 (2 0 μl/ml) ,结合原代培养细胞克隆的分离、除杂。... 目的 建立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 (PC)和内皮细胞 (EC)选择性培养的简便方法。方法 采用含 2 0 %胎牛血清 (FBS)的DMEM和在该培养基中加入 5 %贫血小板人血浆 (PPP)及牛视网膜浸出液 (2 0 μl/ml) ,结合原代培养细胞克隆的分离、除杂。结果 获得的PC和EC能连续传代 ,纯净度 >95 %。PC形状不规则 ,无接触性抑制 ,对 3G5和α 肌动蛋白单克隆抗体染色阳性 ,Ⅷ因子抗体染色阴性 ;EC呈鹅卵石状生长 ,有接触性抑制 ,对Ⅷ因子抗体染色阳性 ,3G5和α 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阴性。结论 用 2 0 %FBS的DMEM或在该培养液中加入 5 %PPP及视网膜浸出液 ,结合原代细胞克隆的分离、除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笛血管周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犬血清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能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文生 牟奇芸 +2 位作者 张明昕 王家翠 邵文萍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了解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 8~ 12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 0只 ,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 ;丙二醛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 ;总抗氧化力 (TAC)... 目的 了解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 8~ 12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 0只 ,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 ;丙二醛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 ;总抗氧化力 (TAC)用荧光比色法测定。结果 SOD ,MDA和TAC在血清、房水、晶状体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SOD在三者中呈直线正相关 (P <0 0 1) ;MDA在房水、晶状体中呈直线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在正常情况下 ,SOD是维持犬晶状体透明的抗氧化酶屏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房水 晶状体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功能变异预见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松 聂爱光 +2 位作者 姜德咏 谭家铨 唐朝珍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视功能变异与SMD发病的危险性,探讨SM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54例(54眼)早期SMD患者进行了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Amsler表、对比敏感度(CS)及暗...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视功能变异与SMD发病的危险性,探讨SM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54例(54眼)早期SMD患者进行了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Amsler表、对比敏感度(CS)及暗适应检测。结果平均追踪55月,追踪期内18例患者发生了SMD。回顾性分析显示SMD组比玻璃疣组的视功能损害严重,中心凹、黄斑6°白色光敏度异常预见SMD的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83.37%及77.78%,特异性分别为80.55%及75%。FM100色调试验全色区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63.67%;Amsler表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71.40%,特异性80%。结论采用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早期SMD患者的视功能可较好地预见SMD发生的危险性,为SMD早期诊断提供敏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视功能 早期诊断 预后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晓华 聂爱光 +2 位作者 黄付倪 谭家铨 姜德泳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用八木国夫TBA荧光法测定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视网膜下液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表明:视网膜下液中存在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其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呈正线性相关(r=0.78),与病程呈非线性正相关(r=0.45)。视网膜的... 用八木国夫TBA荧光法测定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视网膜下液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果表明:视网膜下液中存在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其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呈正线性相关(r=0.78),与病程呈非线性正相关(r=0.45)。视网膜的退行性变,继发性的抗过氧化能减低,可能导致脂质过氧化毒性作用占优势,促使脱离的视网膜发生一系例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物 视网膜脱离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晓华 聂爱光 +2 位作者 谭家铨 姜德咏 杨锡兰 《眼科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247-248,共2页
对2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视网膜下液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a 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总SOD 活性26±9(Nu/ml),Cu/Zn SOD 活性22±8(Nu/ml),Mn SOD 2±1(Nu/ml).与自身血清比较... 对24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视网膜下液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a 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 SOD)活性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总SOD 活性26±9(Nu/ml),Cu/Zn SOD 活性22±8(Nu/ml),Mn SOD 2±1(Nu/ml).与自身血清比较,SRF 中Mn SOD 活性占总SOD 活性的百分比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超氧化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谱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罗生 姜德咏 +4 位作者 聂爱光 谭家铨 黄溥倪 朱晓华 陈本美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成分及变化。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成分进行检查,并配对检查正常人及高度近视患者血清氨基酸。结果各组血清及视网膜下液均可检测出15种...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成分及变化。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成分进行检查,并配对检查正常人及高度近视患者血清氨基酸。结果各组血清及视网膜下液均可检测出15种氨基酸;血清谷氨酸浓度正常人<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视网膜脱离患者血清蛋氨酸含量较正常人及高度近视患者明显升高(P<0.01);视网膜脱离患者除天冬氨酸、谷氨酸及精氨酸外余各种氨基酸含量血清明显高于视网膜下液。结论血清及视网膜下液氨基酸检测对探讨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血清 视网膜下液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生 牟奇芸 +1 位作者 王家翠 邵文萍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在维持晶状体透明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方法选用 8~12 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0只,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MDA)用巴比妥... 目的探讨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在维持晶状体透明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方法选用 8~12 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0只,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VitC和 VitE分别用微量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SOD,GSH-PX,VitC,VitE及MDA在血、房水、晶状体中相互间存在26个明显相关方程(t检验,P<0.01或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大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之间和抗氧化物之间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制约的动态平衡相关关系是保持晶状体透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晶状体 抗氧化酶 抗氧化物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术后连续气体充填治疗视网膜巨大裂孔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晓华 姜德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后眼内连续气 -液交换术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巩膜宽环扎和眼内光凝或眼外冷凝 ,治疗 2 3例巨大视网膜裂孔 ,PVR- B~ D1 级。术后反复行徒手眼内气 -液交换术 ,连续延长有...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术后眼内连续气 -液交换术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巩膜宽环扎和眼内光凝或眼外冷凝 ,治疗 2 3例巨大视网膜裂孔 ,PVR- B~ D1 级。术后反复行徒手眼内气 -液交换术 ,连续延长有效气体充填 ,19眼行晶状体切除。结果 气体完全消失 3m o后 ,2 1眼视网膜复位 ,2眼失败。视功能在0 .0 2以上 18眼 ,主要并发症高眼压。结论 连续延长眼内气体充填可良好的封闭巨大视网膜裂孔 ,不影响术后激光治疗。优点 :充填的时间和量更具有可控性 ,并发症少且易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视网膜裂孔 气-液交换术 气体充填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Bjerrum区光阈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明 吴振中 +1 位作者 蒋幼芹 蒋瑶丽 《眼科研究》 CSCD 1989年第1期12-14,共3页
Bjerrum区是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好发区域。为什么Bjerrum区对高眼压损害特别敏感这一问题,一直倍受关注。Lynr(1975)提出。
关键词 光阈值 视网膜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下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晓华 姜德咏 聂爱光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对3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视网膜下液(SRF)及其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PX在SRF和血清中含量分别为:110.5±40.5单位·L-1,176.6±8.7单位·L-1,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 对3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视网膜下液(SRF)及其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GPX在SRF和血清中含量分别为:110.5±40.5单位·L-1,176.6±8.7单位·L-1,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SRF(P<0.01)。GPX在SRF中的含量与视网膜脱离范围呈正相关,脱离范围超过2个象限后GPX显著增加(P<0.01);脱离时间超过1个月后,GPX在SRF中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但超过三个月后就不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过氧化物酶 视网膜下液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文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细胞凋亡是由遗传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形式,具有不同于细胞坏死的典型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参与了许多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阐述了RPE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化学特征、遗传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是由遗传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形式,具有不同于细胞坏死的典型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参与了许多眼底疾病的发生发展。阐述了RPE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化学特征、遗传基因调控以及活性氧自由基在其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细胞凋亡 基因调控 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测定及意义
17
作者 李文生 牟奇芸 +2 位作者 王家翠 李含玉 寸丽玲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 了解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是否存在着天然的抗氧化屏障及其作用。方法 选用 8~ 12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 0只。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目的 了解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是否存在着天然的抗氧化屏障及其作用。方法 选用 8~ 12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 0只。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 (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 ,总抗氧化力 (TAC)和VitC用微量荧光法测定 ,VitE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除VitE外 ,上述指标在血、房水、晶状体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从抗氧化角度看正常犬晶状体透明是由于存在着血、房水、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水 晶状体 抗氧化酶 抗氧化物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丙二醛和锌、铜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朱晓华 聂爱光 +1 位作者 姜德咏 谭家铨 《眼科研究》 CSCD 199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对8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及血清丙二醛、锌和铜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RF中有脂质过氧化毒性产物,其含量随RRD眼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并与SRF中锌含量呈正相关。中度以上近视患者血清Cu/Zn比值... 对8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及血清丙二醛、锌和铜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RF中有脂质过氧化毒性产物,其含量随RRD眼部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并与SRF中锌含量呈正相关。中度以上近视患者血清Cu/Zn比值显著高于正常人和低度近视患者(P≤0.05)。锌、铜代谢异常和脂质过氧化毒性作用可能是RRD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下液 丙二醛 比值 视网膜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老年黄斑变性对侧眼视功能变异的预后
19
作者 陈松 聂爱光 +2 位作者 谭家铨 姜德咏 唐朝诊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老年黄斑变性(AMD)对侧眼视功能变异与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对视力正常的单侧AMD对侧眼患者31例的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结果进行5年临床观察。结果平均追踪55... 目的探讨单侧老年黄斑变性(AMD)对侧眼视功能变异与AMD发病的危险性。方法对视力正常的单侧AMD对侧眼患者31例的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结果进行5年临床观察。结果平均追踪55个月,追踪期内发生AMD眼10眼,中心凹及黄斑6°光敏度的降低预见AMD的发生,敏感性分别为83.37%及77.78%,特异性分别为80.55%及75%。FM-100色调试验全色区预见发生AMD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63.67%;Amsler表异常预见发生AMD的相对危险性是4.8(P<0.005)。结论采用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单侧AMD对侧眼的视功能可预见AM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老年人 视功能 对侧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光眼中心视功能损害
20
作者 陈晓明 吴振中 +1 位作者 蒋幼芹 蒋瑶丽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检测100名非青光眼个体(100眼)和70例青光眼患者(70眼)黄斑中心光敏度。虽然视力仍≥1.0,青光眼黄斑光敏度已比正常眼下降(p<0.0005),而且这种黄斑光敏度的改变可出现于视野缺损以前,提示早期青光眼中心视功... 采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检测100名非青光眼个体(100眼)和70例青光眼患者(70眼)黄斑中心光敏度。虽然视力仍≥1.0,青光眼黄斑光敏度已比正常眼下降(p<0.0005),而且这种黄斑光敏度的改变可出现于视野缺损以前,提示早期青光眼中心视功能已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功能损害 视力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