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苎麻酯酶同工酶亲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能书 朱泽瑞 +1 位作者 郭清泉 李宗道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法,对苎麻基因库中233个苎麻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苎麻品种的酯酶带型表现出58种图谱,其中酶带最少的品种是“沅江稀节巴”,只有1条主带,而酶带最多的品种是“青园6号”,具有7条酶... 本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法,对苎麻基因库中233个苎麻品种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苎麻品种的酯酶带型表现出58种图谱,其中酶带最少的品种是“沅江稀节巴”,只有1条主带,而酶带最多的品种是“青园6号”,具有7条酶带。根据品种的酶带多少以及迁移率的变化情况,将58种图谱进行归类,粗略地初步得到了苎麻演化的系统树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起源 酯酶 同功酶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演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能书 朱泽瑞 +1 位作者 郭清泉 李宗道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73-77,共5页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法,对213个栽培苎麻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苎麻顶端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从0新5共有六种类型.其中无带的和具有5条酶带的都只有一种,分别为城步青麻和四川青...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电泳法,对213个栽培苎麻品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苎麻顶端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从0新5共有六种类型.其中无带的和具有5条酶带的都只有一种,分别为城步青麻和四川青皮麻:具有一条酶带的有35种;两条酶带的有90种;三条酶带的有74种;四条酶带的有12种.根据酶带的变化情况共归纳成41种生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多倍体诱导研究——Ⅰ. 苎麻多倍体诱导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延瑜 郑思乡 +4 位作者 洪亚辉 任春梅 刘国民 邓明其 程尧楚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529-538,共10页
5个苎麻品种经秋水仙碱处理后,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子叶肥厚,色深绿,叶表皮毛明显增多、变粗,幼叶表面气孔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正常株2n=2x=28,变异株为2n=4x=56,甚至... 5个苎麻品种经秋水仙碱处理后,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株相比,变异株子叶肥厚,色深绿,叶表皮毛明显增多、变粗,幼叶表面气孔增大,而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染色体数目鉴定结果:正常株2n=2x=28,变异株为2n=4x=56,甚至出现2n=8x=112的重复加倍现象本研究探讨了苎麻诱变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分裂动态有丝分裂指数,确定了分裂盛期。同时还比较了各种诱变方法及其效果。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就秋水仙碱对苎麻诱变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初步鉴定,为苎麻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多倍体 育种 诱导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不同品种花叶病抗性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雪妮 黄丽华 +3 位作者 周咏芝 吴健平 丁达明 罗俊国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花叶病 抗病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基因资源的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飞虎 李娟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研究了来自全国主要苎麻产区的基因资源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显著影响苎麻田间净光合强度(Pn)的因素,头、二、三麻依次减少;其中胞间CO_2浓度、叶室CO_2浓度、气孔阻力和气孔导度对三季麻Pn均有显著影响,而蒸腾强... 研究了来自全国主要苎麻产区的基因资源光合作用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显著影响苎麻田间净光合强度(Pn)的因素,头、二、三麻依次减少;其中胞间CO_2浓度、叶室CO_2浓度、气孔阻力和气孔导度对三季麻Pn均有显著影响,而蒸腾强度对头、二麻Pn,叶温对二、三麻Pn有显著影响。(2)经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各季麻Pn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这些方程对Pn的回归拟合结果,头、二、三麻平均误差率分别为3.35%,1.46%和3.30%。(3)季内各基因型问Pn差异显著,季间Pn则三麻>二麻>头麻;Pn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n与单纤维支数相关不显著。头、二、三麻Pn均较高的资源有:浏阳“鸡骨白”、邻水“牛皮麻”、邻水“红顶家麻”、“园青6号”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基因 种质资源 光合作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新品种湘苎3号的适应性和纤维品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瑞芳 郭清泉 +1 位作者 刘飞虎 郭有余 《作物研究》 1990年第4期26-28,共3页
为了鉴定我所选育的新品种C-20在全省的适应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逆性,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988-1989年进行了全省品种多点试验。经过专家观场评议,一致认为该品种确具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育种水平居国内外领先。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适应性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苧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Ⅱ.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清泉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550-557,共8页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湘苧3号、湘苧4号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苧麻品种间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别生态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头麻品种间差异较小,二,三麻差异较大.(2)品种间的比叶重...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湘苧3号、湘苧4号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苧麻品种间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季别生态条件下,各品种功能叶的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头麻品种间差异较小,二,三麻差异较大.(2)品种间的比叶重和群体叶面积系数也有差异,其中叶面积系数与光合产物积累速率及产量呈正相关,而比叶重与光合速率和产量无相关性.(3)品种间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且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及产量有正相关趋势.(4)品种间功能叶对光强的适应性有一定差异,低光强时,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比芦竹青稍高,高光强时这种差异较大.功能叶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品种间差异不明显,但在同一温、湿度条件下,湘苧3号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芦竹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品种资源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瑞芳 梁雪妮 《作物研究》 1991年第2期28-30,共3页
对苎麻原始材料圃两百多份品种的观测表明:苎麻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抗病性、抗旱性、抗寒性和抗风性,其中高抗花叶病的品种有62份,抗旱性强的品种有11份,抗寒性强的品种有42份,抗风性特强的品种(倒伏率与折断率均为0)有6份。
关键词 苎麻 品种资源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不同品种叶片光合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Ⅰ. 碳素代谢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清泉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a.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 以高产优质新品种C-20,C-2-14和地方良种芦竹青为材料,对苎麻品种间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以及品种间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研究不同季别生物产量和纤维产量的积累动态,结果表明:a.品种间的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分配方向、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均有显著差异;b.苎麻的光合碳代谢能力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星正相关,两个新品种(尤其是C-20)的高光台效率是它们高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苎麻育种中,可用光合速率,同化物运转速率和运转方向作为预测苎麻产量的综合生理指标。c.苎麻三季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表明,苗期早施肥是获得苎麻高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光合作用 碳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锰、锌微肥对苎麻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李天贵 周兆德 +2 位作者 李贵成 崔国贤 王春桃 《作物研究》 1989年第1期34-35,共2页
为进一步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探讨锰、锌微肥对苎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全年三季麻在我省三种土壤母质上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南县点为芦竹青,壮龄麻园。桃江和路口... 为进一步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探讨锰、锌微肥对苎麻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我们于1987年全年三季麻在我省三种土壤母质上进行了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品种:南县点为芦竹青,壮龄麻园。桃江和路口点均为黄壳早,二龄麻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微量元素 锰微肥 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苧麻基因资源纤维产量和品质的解剖学估测研究
11
作者 刘飞虎 邓明其 +2 位作者 郑思乡 梁雪妮 杨瑞芳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906-913,共8页
采用麻茎解剖学方法估测头麻92个,二、三麻各45个苧麻基因资源(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品质,结果如下:(1)与产量和支数有关的7个解剖因子均有显著的季别间和品种间差异。(2)产量估测值的品种间变化,头麻为1.62~4.60g/株,二麻为1.34~4.5... 采用麻茎解剖学方法估测头麻92个,二、三麻各45个苧麻基因资源(品种)的单株纤维产量和品质,结果如下:(1)与产量和支数有关的7个解剖因子均有显著的季别间和品种间差异。(2)产量估测值的品种间变化,头麻为1.62~4.60g/株,二麻为1.34~4.50g/株,三麻为1.49~5.93g/株,其中达县84号,贵州青园麻和汉寿肉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值>3.8g/株;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和0.590**。(3)不同品种纤维支数估测值。头、二、三麻分别为1625~2916支,1229~2174支和1214~2091支,其中浏阳鸡骨白、邵阳黄皮种、乐昌青皮苧、遵义团蔸麻、平乐黄金麻等品种3季麻平均估测支数接近或超过2000支;二、三麻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858**和0.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纤维 产量 质量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叶饲用效果及苎麻叶配制浓缩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罗正玮 兰丙基 +3 位作者 陈孝珊 黎觐臣 王春桃 李宗道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37-143,共7页
苎麻叶按干物质计算含蛋白质在20%以上,可作各类畜禽的饲料,用鲜、干苎麻叶进行兔、鸡、猪的饲养试验表明,用鲜叶喂肉兔,其增重效果和饲料报酬优于牛皮菜和蕹菜;用占日粮4%和8%以上的苎麻叶干粉饲喂肉鸡和蛋鸡,对增重、性成熟和产蛋等... 苎麻叶按干物质计算含蛋白质在20%以上,可作各类畜禽的饲料,用鲜、干苎麻叶进行兔、鸡、猪的饲养试验表明,用鲜叶喂肉兔,其增重效果和饲料报酬优于牛皮菜和蕹菜;用占日粮4%和8%以上的苎麻叶干粉饲喂肉鸡和蛋鸡,对增重、性成熟和产蛋等均无不良影响;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加入15%的苎麻叶粉,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消耗与对照组相近,用苎麻叶粉配制浓缩饲料喂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可达617~626 g,材肉比为3.27:1和3.48:1,优于普通配合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饲料 饲用效果
全文增补中
苎麻根叶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盛忠梅 刘湘新 +3 位作者 朱天倬 黎觐臣 李宗道 王春桃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44-148,共5页
经定性分析,苎麻根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和黄酮甙。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苎麻有机酸盐对1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临床疗效试验,对试验动物感染肺炎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仔猪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4.6%,治疗猪肠炎腹泻的疗效... 经定性分析,苎麻根叶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有机酸和黄酮甙。体外抑菌试验证明苎麻有机酸盐对14种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经临床疗效试验,对试验动物感染肺炎球菌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治疗仔猪白痢病的有效率达94.6%,治疗猪肠炎腹泻的疗效达89.8%,治疗猪感冒病的疗效为73.8%,经药理试验苎麻有机酸盐有止血作用,用浓度5%的止血效果与20%的6-氨基乙酸相近,苎麻根黄嗣甙对哺乳动物子宫的机能活动有一定影响,对未孕子宫可加强其收缩力,而对怀孕子宫则能抑制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全文增补中
苎麻肥料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兆德 李天贵 +2 位作者 欧阳铎声 王春桃 李宗道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76-82,共7页
适量施用尿素能增加苎麻产量,“黄壳早”以全年亩施55kg,“芦竹青”以全年亩施75kg的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5.5%和36.4%,合理氮、钾肥配比是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施钾能提高苎麻产量,以亩施尿素30kg和KCl20kg的经济效益... 适量施用尿素能增加苎麻产量,“黄壳早”以全年亩施55kg,“芦竹青”以全年亩施75kg的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5.5%和36.4%,合理氮、钾肥配比是提高苎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施钾能提高苎麻产量,以亩施尿素30kg和KCl20kg的经济效益高,平均比对照提高产量16.5%,此外,根外喷施0.5%和0.8和KCl,有防止花叶病的作用,以0.8%防效最高,喷施硼、锰、锌微肥对苎麻产量和品质有良好作用,在酸性土壤上,喷0.1%硼肥平均增产11.6%;在石灰性土壤上喷0.2%硼砂,平均增产4.6%;喷锰,锌微肥各试验点比对照平增产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施肥 肥料 产量
全文增补中
苎麻嫩梢秋季土插育苗技术研究
15
作者 肖之平 邓明其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17,43,共4页
在秋季高温条件下进行苎麻嫩梢土插育苗,苗床采用矮拱薄膜覆盖,并定时遮荫,保持膜内温度35-40℃,相对湿度稳定在90%以上,嫩梢扦插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同时还研究了嫩梢素质、不同插期及苗床土壤含水量等对生根成... 在秋季高温条件下进行苎麻嫩梢土插育苗,苗床采用矮拱薄膜覆盖,并定时遮荫,保持膜内温度35-40℃,相对湿度稳定在90%以上,嫩梢扦插的成活率一般可达90%以上。同时还研究了嫩梢素质、不同插期及苗床土壤含水量等对生根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材料以剪去主茎梢后生长8天的嫩梢发根快,成活率最高,达95.7%;生长15天的发根慢,成活率较低,为84.5%.适宜的扦插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一般4-6天发根,成活率可高达95%以上,而10月上旬扦插的,发根速度减慢,成活率下降。苗床土壤含水量则以24-29%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嫩梢 秋季 扦插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自交一代分离和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清泉 刘飞虎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54-59,共6页
1983~1985年以“黄壳早”、“芦竹青”、“古巴苎麻”和“武冈红皮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并观测了自交一代的分离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根据自交一代的形态分类,可将“芦竹青”繁殖后代分为40个类型,“芦竹青”自交一代的麻骨颜色... 1983~1985年以“黄壳早”、“芦竹青”、“古巴苎麻”和“武冈红皮种”为材料进行自交,并观测了自交一代的分离和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根据自交一代的形态分类,可将“芦竹青”繁殖后代分为40个类型,“芦竹青”自交一代的麻骨颜色分离为四种,其分离比例为9.3:4.2:3:0.7,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b.个体间产量性状差异很大,株高变冥为0.23~1.68m,茎粗变异为0.48~1.14 cm,有效株变异为1~23株;c.40个类型的纤维细度的变异呈正态分布,变异为1168~1905公支,最细的类型和最粗的类型相差747支上述结果表明:苎麻自交后代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细度均产生显著的分离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自交 分离 变异
全文增补中
湖南省苎麻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觐臣 李宗道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30-136,共7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占苎麻植株90%以上的叶、骨、壳、根,基本上没有很好利用。近年来,湖南省对苎麻综合利用开始受到重视,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从1980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陆续开展了对苎麻叶、骨、壳、根全面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进入了系... 长期以来,人们对占苎麻植株90%以上的叶、骨、壳、根,基本上没有很好利用。近年来,湖南省对苎麻综合利用开始受到重视,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从1980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陆续开展了对苎麻叶、骨、壳、根全面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进入了系列产品开发阶段;湖南省益阳地区畜牧站对苎麻叶饲用;湖南省经作局和湖南省南县、浏阳农技站等对麻菌培植,也开展了试验研究,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综合利用 进展 湖南
全文增补中
利用生化指标预测苎麻产量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邦奇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25-33,共9页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 1984~1987年对10个苎麻当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以及果胶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研究,根据苎麻根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主酶带SS和FF的表现特征,把苎麻品种分为三种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低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优质类型;类型I的苎麻品种为中质类型,酯酶同工酶中兵有强活性的5C酶带或4C和5C酶带是高产苎麻品种的特征,苎麻叶中果胶,可溶性总糖和非还原塘含量与苎麻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生化指标 产量 品质 预测
全文增补中
苎麻纤维产量和质量指标的解剖估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晓露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6-24,共9页
试验于1982~1986年进行,观察测定茎截面纤维细胞的直径和壁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数和韧皮部单宁细胞数以及植株的高度,可以一次性定量估测苎麻品种的纤维产量和纤维细度,强力、纤维大小均匀性、原麻含胶率、原麻锈脚等多项质量指标,估... 试验于1982~1986年进行,观察测定茎截面纤维细胞的直径和壁厚、茎截面上纤维细胞数和韧皮部单宁细胞数以及植株的高度,可以一次性定量估测苎麻品种的纤维产量和纤维细度,强力、纤维大小均匀性、原麻含胶率、原麻锈脚等多项质量指标,估测结果与实际测定结果比较,正确率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解剖 纤维产量 质量 预测
全文增补中
喷施赤霉素对苎麻增产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之平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89期104-109,共6页
在苎麻快速生长期喷施赤霉素,能显著提高原麻产量,增产18.11~32.73%,且连续喷施三年对苎麻地下部分无影响,一般采用30~40 ppm的浓度,于头麻中麻,二麻苗、中期,三麻苗期喷施两次,经济效益最好。
关键词 苎麻 生长期 赤霉素 产量 施肥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