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烘焙工艺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黎娜 余鹏辉 +5 位作者 黄怀生 黄浩 钟妮 赵熙 钟兴刚 郑红发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 烘焙是形成和提高乌龙茶特定品质风味的重要工序,在其他茶类中也均有应用。经烘焙后的茶叶含水量进一步降低,品质得到改善和稳定。文章综述了烘焙工艺对茶叶的色泽、滋味、香气及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等的影响,以期为烘焙工艺的研究与发展以及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从而改善与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加工工艺 烘焙 风味品质 美拉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艺性状和SNP分子标记的湖南78份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佳璐 璩馥榕 +5 位作者 蔡天晨 赵洋 杨培迪 刘勇 周跃斌 刘振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33,共15页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 为明确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探明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并对其进行精准鉴定评价,本研究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技术(GBTS)对湖南省内的78份茶树种质资源的76252个SNP位点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这批资源的30项农艺性状和15项生化成分进行了精准鉴定。结果表明,78份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07~2.08,变异系数为2.26%~47.50%,最小的是萼片数,最大的是叶齿深度;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6~2.09,变异系数为5.90%~118.49%,最小的是水浸出物,最大的是没食子酸;欧氏距离为20时可将78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5个类群,在第Ⅰ、Ⅲ类群中,叶长、叶片大小、叶基、酚氨比、没食子酸(GA)、茶碱(THEO)、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均存在显著差异。基于78份资源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78份资源分为3个类群。同时,本研究挖掘出表型性状特异、高氨基酸、高可可碱、高咖啡碱等功能成分特异茶树资源23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精准鉴定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凋过程中环境胁迫对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晏朵 余鹏辉 龚雨顺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萎凋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期间茶鲜叶受到失水、温度、光照及机械损伤等多种环境胁迫,导致其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综述了茶叶萎凋过程中不同环境胁迫对茶叶主要品质(滋味与香气)形成的影响,... 萎凋是茶叶品质形成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期间茶鲜叶受到失水、温度、光照及机械损伤等多种环境胁迫,导致其发生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最终影响茶叶品质的形成。综述了茶叶萎凋过程中不同环境胁迫对茶叶主要品质(滋味与香气)形成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环境胁迫如何调控茶鲜叶内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探讨了其影响茶鲜叶内细胞物理结构变化、酶促和非酶促化学反应内在作用机制,旨在为提高茶叶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凋 胁迫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军 刘文武 +4 位作者 杨庆 王金娜 王俊华 彭承胜 向城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76-278,282,共4页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在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兴农强农的前提、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在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兴农强农的前提、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统筹整合农业培训主管部门与机构、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体化体系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体系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三倍体资源的鉴定及芽叶性状的倍性差异研究
5
作者 杨培迪 赵洋 +3 位作者 璩馥榕 成杨 刘勇 刘振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4-936,共13页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多倍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茶树经济性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茶树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品种的形态、... 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多倍化是物种进化的重要推动力,在提升茶树经济性状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茶树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品种的形态、生理、生化及代谢物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它们在倍性上的差异。通过流式细胞术对165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了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了11份新的三倍体茶树品种。随后对这11份三倍体品种与12份二倍体品种进行了芽、叶及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倍体与二倍体茶树在物候期、百芽重、叶面积、气孔大小及气孔密度等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三倍体茶树一般表现为发芽较晚、百芽重显著较高、叶面积较大、气孔长度和宽度均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较低。由于茶树芽叶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部位,这些差异对茶叶的生长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三倍体西莲1号及其母本福鼎大白茶(CK)的代谢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203种差异代谢物,其中170种代谢物具有显著差异,81种代谢物上调,89种下调。差异代谢物中,类黄酮种类最多,其次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本研究揭示了二倍体和三倍体茶树在形态、生理及代谢层面的显著差异,为茶树的遗传评估和育种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三倍体茶树因其较高的生物量积累、代谢物质的优势,展现出在茶树新品种培育中的巨大潜力。这一发现为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及抗逆性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倍性分析 流式细胞术 代谢组学 多倍体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茶树品种适应性评价研究
6
作者 赵洋 杨培迪 +3 位作者 刘勇 杨阳 成杨 刘振 《茶叶通讯》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探索多元统计方法在茶树品种适应性评价上的应用,为茶树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分别对15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树高、树幅、物候期、成活率、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及制茶品质等性状表现进行鉴定,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的评价... 探索多元统计方法在茶树品种适应性评价上的应用,为茶树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分别对15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树高、树幅、物候期、成活率、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及制茶品质等性状表现进行鉴定,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的评价模型对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予以评价。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有相同的11个品种优于对照(CK);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适应性的综合评价值与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树幅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发芽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值高于CK的品种与低于CK的品种在鲜叶产量、树幅、制茶品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TOPSIS法的综合评价方法可用于茶树品种的适应性评价。试验筛选出11份适合长沙及相似地区推广应用的茶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适应性 主成分分析 TOPSIS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品种茶橙瘿螨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研究
7
作者 杨文波 包强 +4 位作者 王沅江 肖蕾 曾泽萱 周凌云 杨辉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57-61,67,共6页
为揭示茶橙瘿螨的种群发生规律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系统监测了1年内湘波绿、福大61和红叶茶3个茶树品种不同叶位螨虫的数量,并分析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抗螨性差异显著,福大61全年茶橙瘿螨发生量最高,年指数均值为6.61... 为揭示茶橙瘿螨的种群发生规律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系统监测了1年内湘波绿、福大61和红叶茶3个茶树品种不同叶位螨虫的数量,并分析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间抗螨性差异显著,福大61全年茶橙瘿螨发生量最高,年指数均值为6.61,分别是湘波绿和红叶茶的1.37倍、2.55倍;螨虫主要集中于芽下第3叶(湘波绿和红叶茶)或第5叶(福大61);温度调控呈现双阈值效应,冬季低温期(≤10℃)易诱导种群爆发,指数最高达21.90,而夏季高温(≥25℃)则显著抑制其活动。研究揭示了茶橙瘿螨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茶树品种、叶位分布、气温之间的关系,为茶橙瘿螨的精准防控、茶园品种优化,以及气候响应型生态管理策略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橙瘿螨 茶树品种 季节性波动 叶位分布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邵阳绿茶质量研究
8
作者 李瑾 何郁菲 +7 位作者 罗亦凡 唐瀚 陈潇 田容积 唐静怡 曾志龙 陈颖 罗华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2期76-81,85,共7页
为了科学评价邵阳绿茶的品质特性,研究收集了20份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等级邵阳绿茶样品。对水提取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生物成分及儿茶素成分的含量进行化学计量学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份邵阳绿茶品质成分的平均含量为... 为了科学评价邵阳绿茶的品质特性,研究收集了20份来自不同生产厂家的不同等级邵阳绿茶样品。对水提取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生物成分及儿茶素成分的含量进行化学计量学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0份邵阳绿茶品质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水浸出物41.48%,茶多酚27.58%,游离氨基酸4.27%,酚氨比6.68,可溶性糖5.02%,咖啡碱4.23%,体现邵阳绿茶“嫩、鲜、浓、醇”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初步构建邵阳绿茶的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绿茶的生化成分来评价邵阳绿茶的质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阳绿茶 品质评价 生化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湖南典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代谢物差异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振 成杨 +3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宁静 杨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3-93,共11页
湖南处于茶树遗传演化的过渡带,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不仅在植物学特征上差异显著,而且在茶类适制性、适应性、耐寒性等方面各有特点,然而目前对湖南茶树资源功能成分差异的深度解析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湖南典型地方茶... 湖南处于茶树遗传演化的过渡带,茶树种质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不仅在植物学特征上差异显著,而且在茶类适制性、适应性、耐寒性等方面各有特点,然而目前对湖南茶树资源功能成分差异的深度解析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探明湖南典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功能成分差异,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分析技术,对湖南典型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城步峒茶群体(CBDC)、江华苦茶群体(JHKC)、汝城白毛茶群体(RCBM)、安化群体(AHQT)进行代谢物检测。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609个代谢物,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4个群体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安化群体与城步峒茶群体代谢物的相似度较高,与汝城白毛茶群体的代谢物相似度最低;以栽培型安化群体为对照组,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共检测到302个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氨基酸类、酚酸类、黄酮类、鞣质类、生物碱类等。3个群体的共有显著差异代谢物为50个,种类最多的为黄酮类,其次为酚酸类,均以含量增加为主。城步峒茶、江华苦茶和汝城白毛茶群体的特有差异代谢物分别有52、37和66个。本研究除检测到茶叶中部分已有研究报道的差异代谢物,还检测到一些茶叶中报道较少的差异代谢物,这些物质可为后期特异茶树种质资源的挖掘与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代谢组学 液质联用(LC-MS)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rbcL和trnH-psbA序列的湖南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 成杨 +2 位作者 赵洋 杨培迪 杨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5,共6页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 DNA序列分析在物种进化、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筛选的叶绿体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对湖南新收集的26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在去除边缘不准确的部分后,分别获得了582 bp(rbc L)和426 bp(trn H-psb A)的片段序列,rbc L序列的变异位点共27个,占扩增位点数的5.15%,trn H-psb A序列的变异位点共134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31.46%。rbc L序列在26个参试材料中共产生17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61和0.008 32,trn H-psb A序列共产生26个单倍型,Hd和π分别为0.998和0.046 79,收集的茶树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MEGA 6.0软件按照UPGMA法分别对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各序列对参试材料的聚类结果有一定差异,rbc L序列和trn H-psb A序列在自展数值大于50%情况下分别将参试材料分为了3个类群和4个类群。参试资源除部分江华苦茶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外,大部分资源都单独形成1个分支,彼此间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PDNA 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加工的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怀生 粟本文 +1 位作者 钟兴刚 黎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01-107,共7页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44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芳樟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反-3,7-二甲基-2,6-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甲基呋喃、苯甲醇、苯甲醛、顺-己酸-3-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杜松烯、二甲硫、顺-茉莉酮、1-乙基-2-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种成分相对含量在3种资源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3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3类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资源 工夫红茶 香气特征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江华苦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黎娜 黄怀生 +1 位作者 钟兴刚 粟本文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共5页
江华苦茶是湖南重要的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之一。本文综述了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生物学、基因遗传、生物化学及其制茶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目前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江华苦茶种质资源的高效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 江华苦茶 资源利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四十年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赛君 段继华 +6 位作者 雷雨 黄飞毅 康彦凯 罗意 董丽娟 丁玎 陈宇宏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杂交是茶树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研究遗传理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四十年来湖南茶树杂交育种研究工作,并结合茶学学科和茶产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了今后杂交育种研究的设想。
关键词 茶树杂交 种质创新 品种选育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振 赵洋 +2 位作者 杨培迪 成杨 杨阳 《茶叶通讯》 2011年第3期7-10,18,共5页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湖南省位于我国茶树迁移、演化的过渡带,保存着许多进化程度不同的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供湖南省茶树...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湖南省位于我国茶树迁移、演化的过渡带,保存着许多进化程度不同的茶树种质资源,茶树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对湖南省茶树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探讨,供湖南省茶树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茶树 种质资源 现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羟自由基清除实现抗氧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钟兴刚 刘淑娟 +2 位作者 李维 谭正初 杨拥军 《茶叶通讯》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通过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实现抗氧化作用。茶叶有较强的的抗氧化作用,是因其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关键词 茶叶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 羟自由基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氟含量现状及控氟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淑娟 钟兴刚 +2 位作者 覃事永 罗意 谭正初 《茶叶通讯》 2016年第3期41-45,共5页
近年来,因个别茶类存在氟含量超标现象,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研究茶叶中氟超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叶氟含量现状、茶树吸氟耐氟机制、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因素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控... 近年来,因个别茶类存在氟含量超标现象,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研究茶叶中氟超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茶叶氟含量现状、茶树吸氟耐氟机制、影响茶叶氟含量的因素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茶叶控氟、降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氟含量 现状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茶园土壤肥力及茶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银霞 周凌云 +2 位作者 黄静 张曙光 包小村 《茶叶通讯》 2017年第4期8-12,共5页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 如何通过对茶园土壤进行有效施肥,使茶园土壤保持较高肥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同时有效控制污染,维护茶园生态环境,一直是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科研工作者有关施肥与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施肥措施与土壤肥力因子、微生物指标、茶叶品质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今后茶园施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施肥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茶叶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熙 粟本文 +2 位作者 郑红发 黄怀生 袁英芳 《茶叶科学技术》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茶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三大天然软饮料之一。唐代的《本草拾遗》一书就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叶因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维生素、芳香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而具有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 茶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三大天然软饮料之一。唐代的《本草拾遗》一书就提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叶因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维生素、芳香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而具有抑菌、抗病毒、防癌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系,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理论,根据人们的需要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从而满足人们需求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工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加工 生物技术 工程技术手段 《本草拾遗》 生物活性成分 生物体系 基础学科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洋 杨阳 +4 位作者 刘振 杨培迪 成杨 梁国强 宁静 《茶叶通讯》 2012年第3期3-10,共8页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 对湖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和台湾选育的23个茶树品种在湖南长沙的成活率、物候期、抗寒性、生化成分、制绿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芽一叶期有4个品种达到特早生种水平,12个品种达到早生种水平;春季氨基酸含量3.67%~6.23%,6个品种春季氨基酸含量达到5%以上;茶多酚含量17.23%~26.23%;咖啡碱含量3.36%~4.87%;酚氨比<7;10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本省品种较省外品种更有优势;8个品种抗寒性比对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适应性 品质成分 绿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静 周琳 包小村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97-99,共3页
通过对湖南省茶产业"十二五"建设成就进行回顾,梳理了目前湖南省发展茶业产业的有利因素与不足,展望了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湖南省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以及营销带动、创新驱动、文化助力、人才支撑的四大... 通过对湖南省茶产业"十二五"建设成就进行回顾,梳理了目前湖南省发展茶业产业的有利因素与不足,展望了未来茶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湖南省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思路以及营销带动、创新驱动、文化助力、人才支撑的四大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湖南省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十二五”成就 “十三五”规划 建议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